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十一章 征服者心理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十一章 征服者心理

對英聯盟來說,也許決定北海制海權的機會就只有一次,一旦航母優勢逐漸被德國扳回,那麼喪失制海權以後的第三國際就只能束手待斃了。
如果反過來的話,法國本來就不明顯的空中優勢,很可能就會遭到削弱。
甘末林向柯尼希將軍連連抱怨:「你們難道看不到德國人正日漸變得強大起來嗎?」
甘末林苦笑:「您在西班牙已經證明了您的軍事眼光比我高明得多,但願這回在萊茵蘭也是如此,否則法國的第二次災難就要來臨了。」
在飛機的使用上,英法和德國兩邊的編組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將空軍編組為大機群和空軍師使用。其中,一部分是完全獨立作戰的,它們的任務是,在軍事行動開始之前,偵察並轟炸敵人領土上的目標。但是戰術空軍則歸全軍總司令統一部署,以使陸空兩軍得以相互緊密配合。
所以在甘末林看來,開戰時間無疑是越早越好,並且最好的情況一定是由法國主動開戰,那樣法國的空軍部隊就能夠掌握先手優勢,也許可以在第一天就大大打擊德國的航空兵和前線機場。
首先是在飛機型號的設計方面,中國給予了英法怎麼樣誇張表述都不為過的驚人幫助,這使第三國際陣營始和圖書終擁有著巨大的飛行性能優勢,英法的主力戰鬥機和轟炸機性能都明顯高於德軍飛機一籌。
莫斯利還是對挪威充滿雄心:「挪威就是這場戰爭的勝利鎖鑰,共產國際的空軍可以完全封鎖住從不列顛直到挪威之間的這片海洋,確保德國沒有一艘船能開進大西洋,接著我們就能從丹麥攻向德國不設防的頂部。」
至於空軍方面的情況,倒是好得多,即便是最悲觀的甘末林也對聯軍的航空兵部隊具有很大信心。
「德國的軍備重整計劃和經濟動員,都讓德國國民的生活水平大為下降,而且在德國的帝國體制內,工人們無法從戰爭紅利中分得足夠份額的收益,近來的動員經濟更讓德國工人大為不滿,萊茵蘭的罷工風潮就是一大證明,這將從政治上給我們提供一個瓦解德國的好機會,從軍事上來講,由於萊茵蘭工人的罷工,德軍開戰後的防線調整速度也很可能會受到巨大影響。」
這是什麼意思呢?甘末林難以理解,法國自身的存亡命運,現在竟然要寄託到遙遠的北歐去。公安委員會向挪威做出了一個明確的保證,即德國一旦入侵挪威,那麼法公社和英聯盟就會一起對德國宣戰。
可是馬賽爾hetubook.com.com加香在巴黎會議上做出的最後決定,還是令甘末林大失所望,法公社和英聯盟的政治領導人們達成了一致意見:對德國開戰的時機,將取決於北歐危機的進展。
英法海軍在主力艦的總噸位上遠遜於公海艦隊許多倍,只有在航空母艦一項上英聯盟對公海艦隊具備一定優勢,所以在北海海戰上,先發制人的先手優勢就更加重要。
德國的裝甲師在概念上是作為防禦武器看待的,認為它是一種笨重的工具,可以用它去幹掉已陷於劣勢的任何敵人,或堵塞缺口,要不就是可以用它打個局部性的、對整個戰局無足輕重的小勝仗,但是真正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只能由步兵去奪取。因此,裝甲師是用來配合步兵的,只能在集團軍的體制內,在限定的地形上使用它。它沒有足以使之建立戰功的偵察手段,以及防空或反坦克的防禦設備。
大約同一時間,也許是作為對英法外交承諾的報復性回應,德國外交部與丹麥、瑞典正式簽訂了軍事通行協議,現在德國軍隊能夠在丹麥和瑞典暢通無阻的行動了。
不過英聯盟的那三千架飛機不可能都派到德法邊境作戰,其中很大一部分必須留在英國本土執行本土和-圖-書防空作戰的任務,或是用於監視、支援北海戰場,甚或是按照莫斯利的想法,英國空軍主要應該派往挪威作戰,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英法聯軍的空中優勢。
甘末林則認為歐洲戰場只有一個絕對中心,那就是德法邊境,如果法國無法在戰爭最開始的幾個月里取得決定性勝利,共產國際就會輸掉這場戰爭。
法公社必須自己動員五百萬以上的人力資源來對抗德國,在歐洲大陸上,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或許也能起到些作用,可那終究是次要的一面,最後還是需要依靠法軍自己的力量在萊茵蘭決勝。
「德國人陷入在征服者心理中無法自拔,他們害怕被征服的領土哪怕丟掉最小的一塊,也會使條頓民族無敵于天下的那種神話的腐朽基礎陷於崩潰,所以德軍的兵力部署是沿著齊格菲防線的分散部署,即便他們也具有了集中使用裝甲部隊作為突破矛頭的概念,可是由於這種兵力部署上的固有思想,最終將決定我們能夠在局部形成突破優勢,德國人卻不能。」
柯尼希將軍還有另一個為他帶來信心的理由,那就是德國魯爾工業區近來此起彼伏的工人大罷工風潮。
這些外交上的「纏繞」,將繼續減少法軍當機立m.hetubook.com.com斷採取行動的時間,英法在挪威持續增加軍事存在,德國則在丹麥和瑞典做出回應,雙方各自以一個星期或是兩個星期的周期,向北歐派遣空軍部隊和數量中等的地面部隊,這使甘末林希望看到的全面開戰時間又往後推遲了一段時間。
德軍總參謀部則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所蒙蔽,他們的坦克將作為步兵前進時的輔助力量來使用,柯尼希將軍以及其他非常多的法軍將領都這樣認為——
在數量上,如果不算比利時、波蘭、烏克蘭這些附庸國家,只算德軍自己的飛機,那麼德國人在西線可用的飛機數量約為四千架到五千架之間,法公社則擁有近三千架現代化的作戰飛機,英聯盟也大抵擁有相同數量的作戰飛機。
甘末林對此不置可否,其實他已很懷疑這種觀念,因為經過西班牙戰爭和俄羅斯內戰中裝甲部隊的亮眼表現以後,德國人未必還必會保持過時陳舊的老觀念,如果德軍軍官們已經更新了坦克戰的觀念那該怎麼辦?
柯尼希將軍就認為莫斯利的戰略並不算錯,他認為歐洲的全面戰爭擁有兩個中心,一個自然是在德法邊境上,另一個中心則是在北海的海洋上。
在這方面,法軍內部比較支持甘末林的柯尼希將軍https://m.hetubook.com•com,也認為甘末林是有些危言聳聽了。
這對現在的法國來說不算是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但肯定也是十分艱苦困難的任務。
總之,北海的情況使英聯盟不能將本國國力的全部用於歐洲大陸,即便是陸軍部隊也是如此,因為莫斯利堅信英聯盟除了需要保持一支足夠規模的本土陸軍以外,還需要準備一支遠征挪威的大部隊。
而且不能忽視一點,那就是德國在鋁工業的產量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這可能導致戰爭時間一旦拖長,德國能依靠龐大的鋁材產量生產出比英法聯軍多得多的飛機。
柯尼希將軍是法軍的裝甲戰權威,西班牙戰爭已經證明了柯尼希將軍建軍思路的正確性,使他在法軍內部擁有了越來越高的聲望。
如果共產國際的海軍艦隊不能在北海打敗公海艦隊,那光是海外石油斷供這點,就會迫使法國戰敗。
柯尼希將軍是法軍中一位具有較高洞見和戰略眼光的軍事家,他對德軍實力的持續性增強也有所隱憂,但更多的,柯尼希將軍還是堅持認為法軍的坦克部隊會在萊茵蘭發揮出極其巨大的威力。
甘末林因此極力反對英國投入過多力量到挪威去,不過他人微言輕,作為第三共和國時期的起義將領,難以改變英聯盟制訂的既定大戰略。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