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六十六章 二戰的其他戰場
這樣的戰鬥除了無聊的消耗以外,實在再沒有什麼亮眼的地方值得一提,連帶著墨索里尼的軍事專家形象都受到影響,墨索里尼現在忙於整頓軍隊,肅清一些在他看來既不夠忠誠也不夠專業的將領,整個義大利戰爭的局勢便完全靜止了下來。
巴爾幹戰爭中的雙方,一方是由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希臘三個小國組成的貝爾格萊德條約聯盟,另一方則是德國的盟友保加利亞,雙方軍力相當,不過保加利亞更有機會獲得外援,巴爾幹周邊地區的奧匈帝國和烏克蘭都是帝國公約的一份子,如果奧軍、烏軍從背面攻擊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兩國,那巴爾幹戰爭完全有可能在幾個星期內就結束。
可是奧地利人放棄了對外干涉的機會,奧軍把幾乎全部軍隊都用在了匈牙利戰場上,不少軍事觀察家也據此分析評論,認為奧地利實際上是犯了堆積過多兵力在單一戰場上的問題,這導致奧匈內戰進展不順,同時更使保加利亞喪失一大強援。
可是烏克蘭政府不願意破壞其與羅馬尼亞多年來建立的良好合作關係,烏軍並未在戰爭初期就加入戰局,等到德軍在西線連連戰敗以後,本就www.hetubook.com.com已經大量派兵前往俄羅斯作戰的烏軍,又被迫抽調大量技術裝備增援西線,更無力參与巴爾幹戰爭了。
從總體實力來講,土耳其的國力其實是要強於開羅同盟的,而且土耳其不像保加利亞那樣毫無外援,土軍在埃及戰線上擁有一項巨大優勢,那就是土德聯軍控制著蘇伊士運河及蘇伊士城的要塞。
而被墨索里尼寄予厚望的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則都收穫了悲劇性的結局:
說到蘇伊士,那又不得不提起中東戰爭的局勢發展——
由於埃及海軍的襲擊,土耳其雖然竭力維持住了蘇伊士城的補給,可是付出的代價卻也非常高昂,從塞普勒斯開往蘇伊士城的補給船隊,各月的損失率最低時在15%左右,最高時則接近50%,大量軍事物資沉入海底,土耳其為此付出的代價一點不比地面戰鬥要少。
正面的步兵進攻,在這種情形下自然也因為過度倉促而宣告失敗,此後的戰鬥對北意軍隊來說完全就是一個由無數失望和挫折組成的時期。
戰爭爆發至今也有較長的一段時間,埃軍雖然通過蒂朗海峽運輸了大量部隊前往亞洲作戰和-圖-書,還聯合阿拉伯的起義武裝佔領了巴勒斯坦,對蘇伊士城形成了東西包圍之勢,可就是在這樣的圍攻下,蘇伊士城守軍還是頑強堅持至今,一直卡在埃軍的脖子上,使得開羅同盟的絕對主力埃軍在佔領巴勒斯坦以後,就再沒有向北方發起較大規模的攻勢了。
按照墨索里尼的計劃,北意軍隊集結了一千多門火炮,攻勢計劃先是大炮密集轟擊,緊接著是步兵的進軍,但在開戰的最初兩天,由於西西里軍隊依託哥特防線進行了頑強抵抗,北意軍進攻部隊在極大多數地區都進展不大。
而且哥特防線上連綿不斷的山脊,也形成了巨大的障礙,除此以外,即便有少量北意軍的精銳部隊取得突破,他們穿越山脊線以後,又需要跋涉一連串險峻難渡的河流,這就減慢了進軍的速度,使西西里軍隊擁有極為充裕的時間重新調整防線、部署援軍和反擊部隊。
不過比起埃及陸軍的失敗表現,埃及海軍的表現卻相當不錯,埃及海軍在中東戰爭爆發以後,便積極活躍在塞普勒斯、克里特島海域,與希臘海軍合作,想方設法從海上絞殺蘇伊士城的補給線。
海軍陸戰隊的情況則更
m.hetubook.com.com
加令人傷感,墨索里尼原計劃由海軍陸戰隊來奪取安科納的港口,這行動當然需要海軍艦隊的配合,但問題偏偏就出在北意海軍的護航行動上……烏克蘭如在剛開戰時就加入戰場,那麼不管戰鬥力如何,最起碼規模在東南歐地區尚屬龐大的烏軍,完全可能起到牽制大量羅馬尼亞軍隊的作用。
北意的空降兵部隊也像他們的法國同僚那樣接受過東共聯教官的專業訓練,所以戰鬥素質相當優秀,他們的傘降、機降行動百分之八十都獲得成功,問題出在這些空降兵佔領了哥特防線縱深內的許多重要據點、鐵路橋樑以後,卻遲遲沒能得到大部隊的跟進支援,結果空降兵不得不在西西里軍隊的重重圍攻下孤軍奮戰,結果大多數傘兵都迎來了極為悲劇性的覆沒覆結局。
土耳其海軍為了要把損失限制在儘可能低的限度以內,使用了大量的保護措施來對付埃及海軍日益瘋狂的海上襲擊,同時當埃及人發現每一種保護措施並發展出對付的辦法以後,土耳其海軍也必須立刻改弦更張,研究出新的護航戰術。
德軍在蘇伊士駐紮有兩個師的正規軍部隊,這兩個師放在西線、和_圖_書俄羅斯、東亞或者北美戰場,都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可能連一點水花都沒有就會被消耗殆盡。
西西里軍隊充分利用了義大利多山的地形優勢,在大量的深溝高峰之間設置壘塞,又修建了許多可放置大炮的凹洞和壕溝、數以千計的隱蔽機槍據點和達到十幾萬米長度的鐵絲網……
結果就是保加利亞幾乎無法從帝國公約的盟友那裡獲得任何幫助,只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多多少少幫了保加利亞一點小忙,土耳其的海軍艦隊在愛琴海封鎖了多座希臘島嶼,不過由於土耳其海軍還需要承擔向蘇伊士城運輸補給物資的重任,所以也沒有太多餘力去炮擊希臘了。
北意海軍的總體實力是要強於西西裏海軍的,所以墨索里尼當然有信心護航行動成功,可是當護航艦隊開至安科納海域附近的時候,北意海軍卻意外遭遇了奧地利海軍的攻擊,奧匈海軍的實力要遠強於北義大利,而且其主力艦幾乎悉數集中在亞得里亞海海域,從這角度來說,墨索里尼決定從安科納實施登陸,而非從亞平寧半島的另一側實施登陸,本身也是一個非常失策的決定了。
中東戰爭的交戰雙方,情況與巴爾幹戰爭的兩個陣營十分和*圖*書相似,一方是由埃及、阿拉伯、伊朗三個政權組成的開羅同盟,另一方就是土耳其。
由於埃及海軍集中全力,所以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戰果,這也迫使土耳其海軍必須竭盡全力護航戰鬥,在這期間每一支安全到達蘇伊士城的補給船隊都經過了一番苦戰,那些艦船從離開港口之時起都必須日夜血戰而不得休息。
這不是說西西里軍隊的戰鬥力就多麼強大,而是由於北意軍的進攻總是零星、孤立,完全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大部分戰鬥都是由一些師級、軍級單位獨自發起的小規模戰役,在這些孤立的戰鬥中,西西里軍隊只要選擇堅定守住陣地,往往都能防守到北意軍隊的進攻勢能完全耗盡為止。
但兩個德軍師卡在蘇伊士運河上,就讓埃及非常難受了。
與義大利戰爭形勢類似的,還有巴爾幹戰爭。
北意海軍如果只是對付西西裏海軍,問題不大,一旦加入奧匈海軍以後,形勢便立刻完全變化,還好艦隊指揮官的頭腦比較清醒,立刻選擇全艦隊撤離戰場,結果雖然損失了幾艘航速較慢的運輸船,也導致了不少海軍陸戰隊官兵未經一戰就喪命在了亞得里亞海上,但到底是保住了北義大利海軍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