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一十章 東歐集團軍群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一十章 東歐集團軍群

其中像汶萊油田,從婆羅洲共和國獨立解放以來,經過中國的大力援建,早就建設成了規模非常龐大且高度現代化的石油產區,這就讓東共聯在石油方面幾乎沒有太大的壓力了。
在沙俄時期,位於伏爾加河左岸的喀山有時候還被稱為帝國的「第三首都」。而在白俄共和國的統治之下,喀山則繼續得到發展,逐步稱為了俄羅斯共和國境內已經不多的冶金工業和機械製造業中心,在卡贊卡河河口附近,一座喀山鋼鐵廠和一座喀山拖拉機製造廠,可以算是白俄控制下最為重要的軍工生產基地之一了。
去年的庫班草原決戰以後,德軍對巴庫油田的控制其實就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倒計時時間。哪怕俄軍、德軍、土軍又向巴庫屢屢增兵,試圖堅守孤城,堅持到南線解圍,但在南高集團軍群強大的攻勢之下,這一切自然只是做夢而已。
最後還是斯大林坐飛機回到鄂木斯克,找到了張雲逸、圖哈切夫斯基兩人據理力爭,這才給北線的東歐集團軍群保留下了百分之三十左右比例的坦克、飛機等重要的技術兵器。
此外,像緬甸的石油,還有蘇俄控制下的秋明油田等處石hetubook.com.com油產區,也把大部分的產能都供應給了中國。這些石油足以保證東共聯龐大的工業體系運轉。所以哪怕德軍徹底摧毀巴庫油田,對中國的影響也不算很大,紅軍確保巴庫不在帝約組織的控制之下,要比紅軍自己確保控制住巴庫油田要更為重要。
偵察機的飛行員一推操縱桿,無武裝的飛機便沿著東歐集團軍群的人流俯衝下來。飛行員擺動著機翼,看到地面部隊的人流揮手示意后直接朝河西飛去,他的任務就是充當聯軍的眼睛,為大部隊導航,勝利就在眼前,對此他非常確信,什麼都不能阻止這場大進軍。
北方戰區堅持南線高於北線的戰略方針,在庫班決戰時,當時負責組織後勤、運轉裝備的圖哈切夫斯基,就和張雲逸商量,要把北方戰區控制的幾乎所有可用坦克都調給南俄及高加索集團軍群使用。
而且攻擊的二十多萬部隊之中,裝備的坦克、火炮和飛機數量也嚴重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中蘇聯軍具備著遠超俄軍的戰術水平、組織度、紀律和士氣,也沒辦法短時間內攻下喀山。
偵察機飛行員看hetubook•com•com到的只是東歐集團軍群宏大進軍場面的一個極小部分。一連數日,在刺骨的寒風中,在大雨和泥濘之中,冒著凍雨和寒冰,一道由軍人、補給品和機械組成的寬達幾百公里的洪流,沿著北起喀山南至薩馬拉的整條北線,潮水般衝擊著白俄軍在伏爾加河上建立的防線。
但東歐集團軍群就拿著這麼一點資源,步兵數量更是只有南俄及高加索集團軍群的一半多,自然就很難在從喀山到察里津的八百公里寬戰線上取得重大突破。
俄軍在這裏投入了越來越多的兵力,到現在已經集中了超過三十個師的兵力,而中蘇聯軍的東歐集團軍群,之所以遲遲未能拿下喀山這座重鎮,很大程度上自然也是因為兵力不足的緣故,聯軍在喀山的攻堅兵力只有二十余萬人,僅為守城白俄軍隊的一半左右。
喀山的歷史則可以上溯到1000年前,大約11世紀初,當時統治喀贊河流域伏爾加-保加爾公國為了抵禦外敵入侵,在卡贊河的東岸的一個山坡上修建了一座木質的關隘,形成喀山的雛形。等到蒙古人滅亡了伏爾加公國以後,喀山即處在金帳汗國的統治下,1hetubook•com.com4世紀末15世紀初,金帳汗國開始沒落,一部分韃靼貴族脫離金帳汗國,建立喀山汗國,以喀山古城作為這個汗國的都城。
「您看,斯大林同志,我們的圖哈切夫斯基參謀長起碼現在已經開始調回來他的腦子了。」何貫中笑著說,「總部鑒於巴庫戰役已經結束,決定從今年開始轉變方針,將北線作為今後重點進攻的主要戰略方向,新部隊和新裝備的補充,今後也會以東歐集團軍群優先。」
斯大林看著何貫中手裡的戰報,不免微微羡妒:「北方戰區把百分之七十五的坦克和百分之七十的航空兵,都交給了南俄及高加索集團軍群,那我們就不要奇怪朱可夫同志他們能夠做出這樣優異的成績,獲得這樣驚人的戰果。」
巴庫油田解放以後,不僅是德國,而且是整個帝約組織將喪失他們百分之五十的石油產能,坦克、飛機、海軍艦隊的運轉都會受到巨大影響,對全球戰爭的局勢都會馬上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最新消息,南俄及高加索集團軍群已經順利解放了巴庫港。」何貫中手裡揚起一張電報紙說,「德軍、俄軍點燃了許多處油田,還炸毀了不少油田設施,www.hetubook.com.com但是問題不大,尋淮洲報告說巴庫油田整體的損壞率大約在30%左右,只用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能完全恢復巴庫油田的正常生產情況了。」
喀山位於東歐大平原的最東部,全境為低地平原,地勢平坦,喀山河自北向南穿城而過,最終在喀山的山城東與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交匯。
從這時候起,喀山就闖入了俄羅斯歷史的中心舞台,成為了一座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大城市。
東歐集團軍群的直接指揮者何貫中和斯大林兩人,現在將他們的總司令部已經前移到了伏爾加河上的辛比爾斯克。這座城市是列寧的故鄉,在過去的數月時間里,俄軍也是卡死在辛比爾斯克這一河衝要津上,屢屢破壞中蘇聯軍的補給線,不過在經過紅軍頑強的攻堅以後,列寧的故鄉終於重新回到了蘇俄紅旗之下。
蜿蜒的伏爾加河把喀山分成了幾乎相等的兩部分,位於河東的東城區現在已經陷入極為激烈的巷戰之中,河西的西城區也受到了中蘇聯軍渡河攻擊部隊不同程度的滲透,整座喀山城從1940年的秋冬開始,就陷入到這樣焦灼的激烈爭奪之中。
1941年的早春如期而至,伏爾加河畔凍結的www.hetubook.com.com河水裡微微搖動,流冰自上流衝擊而下,給俄軍和中蘇聯軍各自搭建的大量浮橋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喀山古城在風雪、凍雨和寒冰之中,已經激戰了數月之久。
東共聯本身的石油產量比美國和德國都差一些,但差的也並不算太多。完全解放東南亞以後,婆羅洲的汶萊油田,原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米納斯油田、辛塔油田和杜里油田,馬來亞的塔皮斯油田……這些高質量又高產量的原油產地,已經完全處在了東共聯的控制之下。
伊凡雷帝圍攻喀山時,許多建築被摧毀,此後伊凡雷帝就拆除了城內大部分的伊斯蘭風格建築物,轉而修建了大量東正教教堂,喀山的克里姆林宮、斜塔、聖母領報大教堂、蘇尤姆別卡塔……相繼拔地而起。到18世紀初彼得大帝時期,這座城市就逐漸發展為了俄羅斯帝國在東歐平原東部的統治中心。
一架蘇俄紅軍的偵察機從伏爾加河東岸飛過,從數百米的高空朝下鳥瞰,人員和車輛構成的洪流似乎沒有盡頭。俄羅斯的大地上到處都是部隊、坦克和車輛,這條卡其色的洪流正向著伏爾加河滾滾而來,並大有突破河川限制,沖向莫斯科的趨勢。
最後一場宏大的攻勢已拉開了帷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