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一十二章 俄羅斯世界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一十二章 俄羅斯世界

俄軍在伏爾加河防線上的滿編師,至多也就還剩下十個師左右了。而且就算是這些名義上的全額部隊,也嚴重缺乏武器彈藥和機動車輛,大炮和坦克更是少得可憐。除了上述的師級單位以外,伏爾加河防線上還充斥著各師的殘部、被打散的東方誌願軍潰兵、防空部隊、數以千計的德國空軍地勤人員,乃至於是十幾歲的士官生。
讓俄羅斯這樣一個素來靠「人力資源」、「人海戰術」稱霸歐洲的蒸汽壓路機,都走到了兵源枯竭的地步,薩文科夫的白色官僚、教士和軍閥混合政權,實在是無能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按理來說,社會主義革命者眼裡是容不下正統二字。但對於目前散處於俄羅斯大地上的數千萬可以爭取的斯拉夫人來講,這個「正統俄羅斯」的地位還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決定可能是薩文科夫這一生中最為愚蠢的軍事決策錯誤之一,在中蘇聯軍高歌猛進的多路攻勢之下,俄軍即便兵力充沛,也很難保證防線萬無一失,一旦某處防線像辛比爾斯克這樣崩潰,馬上就會造成上百公里的戰線陷入危如累卵的處境當中,https://www.hetubook.com•com側翼遭到威脅,背面可能受到攻擊……
更多步兵旋即跟進,正如斯大林預料的那樣,伏爾加河防線上大部分的俄軍士氣其實都已經非常、非常低落了。他們距離總崩潰,只不過差著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半年時間,一百五十萬俄軍的新編部隊僅僅是在楚瓦什突出部就損失了十五萬人,在辛比爾斯克的紅軍鉗形攻勢里,俄軍又主動跳入包圍圈損失了十萬軍隊。
這就是要向薩文科夫的白俄共和國提出全面挑戰,開始從政治方面爭奪正統地位了。
反而是俄軍自身,到1941年為止,薩文科夫為了保衛他的莫斯科大本營,已經向這一戰略方向投入了高達一百五十萬人的兵力,分別布防喀山、下諾夫哥羅德、薩馬拉、薩拉托夫、察里津等諸多伏爾加河上的河防重鎮,然而河防不僅未能穩固,俄軍的損失卻已經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
千里大河,處處設防,約等於處處都不設防。
幾十年前的俄國人能夠想象到嗎?一場場大戰以後,斯拉夫民族的權力中心https://www•hetubook•com•com將會從東歐轉移到烏拉爾以東那些冰冷、酷寒又貧瘠的原始森林之中。
凍雨中,只裹著一身破爛夾絨軍裝的俄軍士兵抱著莫辛納甘步槍瑟瑟發動,城外紅軍的重型榴彈炮威力驚人、射程誇張、數量又多得恐怖,在重炮群的猛烈轟擊下,全城震顫,就算是俄軍據守的那些座鋼筋混凝土大廈和大永備工事,在這麼強烈的炮擊下,也開始出現裂隙。
烏拉爾以東的廣袤土地,是俄羅斯真正的力量源泉,它醞釀出的蘇俄,自然也成為俄羅斯重新走向復興的唯一代表。未來新生的蘇俄能夠擁有多大範圍的疆土,還是一個尚無答案的問題,但眼前的喀山,已經毫無問題將要成為蘇軍的囊中之物了。
大炮開路以後,紅軍的坦克使用主炮炸碎了擋住他們前進方向的一面面土牆。坦克部隊並不直接走喀山城區的街道,而是用拆屋、破牆的戰術,直接從街道兩邊的住宅區強行穿過,這種做法令俄軍原來部署在道路兩旁的反坦克火力點完全失去作用,很快就陷入到進退兩難的窘境。
西羅馬帝國亡於476www.hetubook.com.com年,東羅馬帝國亡於1453年,「第三羅馬」更沒有什麼所謂正統繼承。這兩個國家早已毀滅,留下的只有它們的輝煌過去和寶貴遺產,「第三羅馬」還沒有徹底毀滅,但現實距離它的消逝也已經不遠了。
「從莫斯科公國時代以來,俄羅斯得有幾百年時光沒有像今天這樣虛弱了。要往過去追溯的話,可能真要追溯到伊凡雷帝以前的時代,那個連喀山都還沒有徵服的俄國,才像薩文科夫的莫斯科政權一樣孱弱和無能。」
可以確信,俄軍的損兵折將極為嚴重,看似無窮無盡的人力資源在薩文科夫的「一送再送」之下,也有了有油盡燈枯的趨勢。
斯大林是喬治亞人,如今他的祖國喬治亞早就脫離俄羅斯獨立多年,但作為一名前半生完全生活在沙俄統治之下、多少受到一些泛斯拉夫主義影響的前俄羅斯公民,斯大林還是不免對白俄如今的處境橫生感概。
而在整條伏爾加河防線上,經年累月的拉鋸血戰,俄軍先後被打死、打傷的士兵也不下於二三十萬人,另外在喀山方向,近期俄軍還有十多萬人舉起雙手向蘇俄紅軍投降,這又相當於www.hetubook•com.com是俄軍的八九個滿編師灰飛煙滅了。
薩文科夫過於頑固了,他決心在伏爾加河上遏制住中蘇聯軍的強大攻勢,堅決不允許手下那些被紅軍重創的白俄兵團撤退到大河西岸的俄羅斯腹地內。
隨著北方戰區調整戰略方針,越來越的軍事物資和武器裝備開始到位,俄軍在喀山也迎來了他們最後的一段日子。
何貫中不以為然說:「錯啦!莫斯科政權已經代表不了廣義和狹義上的俄羅斯,咱們遠東蘇維埃共和國才要成為俄羅斯真正的祖國。」
稻草就位,俄軍的全線崩盤就開始了。
在伏爾加河防線上,經過半年時間的幾大重兵集團拉鋸鏖戰,中蘇聯軍固然是由於兵力和重裝備不足的原因,遲遲未能按照原定計劃的時間突破全面突破伏爾加河防線,然而不管是中蘇聯軍成功解放的伏爾加河重鎮、列寧故鄉辛比爾斯克,還是紅軍在喀山河對岸建立的楚瓦什突出部,都已表明了紅軍武裝力量只要補充上裝備和新生力軍,就可以很容易突破薩文科夫視為「固若金湯」的這道這伏爾加天塹。
一架帶有蘇俄徽記的戰機飛過喀山聖母報領大教堂上空,年輕的飛行員視力極佳www.hetubook.com•com,他名叫伊凡·尼基托維奇·闊日杜布,出生在烏克蘭,長大在莫斯科,少年時因為全家被強行徵召進白俄勞工營的原因,闊日杜布跟著他的父母,在一個風雪大作的夜晚里,偷偷闖過了俄軍和蘇軍之間的停火線,投奔自由,成為了又一批逃離白軍統治的脫俄者。
北方戰區方面近期就正在討論與此相關的一個話題——捷爾任斯基有意圖修改遠東蘇維埃共和國的國名,將其修改為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
現在據斯大林的估計,俄軍在伏爾加河防線上看似還擁有十分強大的防禦兵力,從契卡線人的情報和紅空軍空中偵察結合來看,俄軍還保留著六一多個師的編製,然而這些師團幾乎全部都是缺編嚴重的空架子部隊,很多師的實際兵力只有五六千人,而根據完整編製表來看,這些師本來都是應該擁有上萬士兵。
十六世紀、十七世紀時,莫斯科中央委派的托博爾斯克、伊爾庫茨克以及雅庫茨克等中心區的督軍揮斥方遒,哥薩克們如虎出柙,摧毀了遠東的韃靼王公和西伯利亞的原住民部落,「俄羅斯世界」從此由基督教的一個偏僻角落,擴張為了自身可以成為一個世界體系的龐然大物。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