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一十六章 崩潰前夜
莫斯科的末日將要來臨了。
嗯,如果按照薩文科夫幻想中的那種最樂觀情況,俄羅斯共和國在二戰中的戰略地位,就應該像是現在的東共聯一樣。
鄧尼金從總參謀部抽調了一批他認為值得信賴的親信軍官,然後在一列火車裡迅速成立了莫斯科集團軍群的總司令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鄧尼金建立的這個總司令部並沒有把多少心思放在軍事防禦工作方面,他根本沒有設法去聯繫前方大批正在失聯當中的潰散部隊,也沒有試圖採取任何方法重整伏爾加河大崩潰以後極度低落的俄軍士氣。
俄軍大崩潰的種種前兆已經開始在各地出現,大量的將領失去蹤跡,沙波什尼科夫被臨時委派負責總參謀部的一切庶務,但他這個契卡特工現在掌握著總參謀部也沒辦法給中蘇聯軍提供多大幫助了,因為莫斯科的總參完全陷入癱瘓之中,每一台電話機打出去都只能收聽到忙音,總參就連距離莫斯科最近的弗拉基米爾守軍都出現了間斷性聯繫不上的情況。
帝國公約面對俄軍的突然襲擊,只能是猝不及防,而且將無兵可用,俄軍便可以摧枯拉朽一般,不用付出太多代價便能席捲東歐。
德軍的全https://www.hetubook•com•com部主力部隊都集結在西方,而且很可能就連波蘭、芬蘭、烏克蘭這些東歐衛星國的部隊也已大量派往法國戰場作戰。
東歐集團軍群的大部隊直到四月底時,其實主要工作還是在清掃伏爾加河西岸的俄軍殘兵,尚未將重兵集團投入到莫斯科周邊省份作戰。
最終,俄羅斯將以很小很小的代價建立宛如1812年那樣的偉業。薩文科夫都已經規劃好了未來如何與英法分割德國的方案,照他的算計,共產國際雖然也能瓜分一部分德意志帝國崩潰的遺產,英法也許可以獲得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但也僅限於此了,整個中歐和東歐,則都要歸俄羅斯所有。
然而現在看來,薩文科夫幻想中的「莫斯科協約」實在不堪一擊,以白俄共俄和國的國力,哪怕薩文科夫並沒有在兩年多以前不自量力挑起對蘇俄和東共聯的戰爭,哪怕一切情況都如薩文科夫所預料的最理想情況那樣發展:
但由於中蘇聯軍的快速突擊,還有斯大林正在設法發動的強大政治攻勢,伏爾加河以西的俄羅斯腹地上,大量的城鎮、要塞、村莊都陷
m•hetubook.com.com
入一片混亂,工農起義此起彼伏,無線電通訊大量失聯,所以莫斯科集團軍群從建立之初開始,就對屬於自己編製旗下的各支部隊嚴重缺乏掌控力。而且二戰的主戰場就會集中在西歐,整個西歐地區都會被打成一片廢墟,德國、英國、法國都會死掉至少一千萬人,戰後共產國際或許還能和莫斯科協約對抗一段時間,但由於共產國際陣營在二戰中損失的巨量人口,等到二十年、三十年以後,英法還是一定會在冷戰中走向崩潰。
督戰隊到處就地處決逃兵,然後將逃兵的屍體掛到道路兩旁,再寫上「這就是懦夫的下場」的文字,用來恐嚇其他俄軍士兵。弗蘭格爾還會解除那些他認為不夠堅韌的軍長或師長的指揮權,他的口頭禪是「對指揮官的恐懼應該大於對敵人的恐懼」,短短兩個星期的時間,弗蘭格爾的督戰隊就處決了一萬四千名俄軍逃兵。
不過這也只是看起來權力很大,理論上來說莫斯科集團軍群將下轄從伏爾加河防線上撤下來的至少三個集團軍,這一集團軍群起碼還可以掌握到八十萬人以上的兵力。
假如薩文科夫能夠擁有真正宛如鋼鐵一般的意志,和*圖*書他本可以坐鎮莫斯科,等到俄軍的恐慌情緒稍微消退一些以後,薩文科夫就可以像弗蘭格爾現在正在坦波夫做的那樣,收攏從伏爾加河防線上潰退下來的部隊,再建立一道新防線。
東歐的所有斯拉夫人都將排著長隊興高采烈來迎接俄軍的解放,薩文科夫的目標還不止局限於沙俄時代的舊疆土,俄軍的腳步還應該繼續前進,收復華沙以後,大軍就應該指向布拉格、布加勒斯特、布達佩斯和維也納。
在南方,俄軍要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為止,在北方,俄軍要一直打到柏林為止。
然後還要東共聯對白俄在中亞的擴張視而不見,讓薩文科夫從容、肆意地控制奧倫堡和整個哈薩克草原地區,英聯盟和法公社則為薩文科夫牽制住德國人的注意力,這樣就使得薩文科夫的俄國變成了東方與西方都需要競相巴結的一支第三方決定性力量;
俄軍對德國的背後一刀會對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都造成顛覆性的影響。
前線崩潰的混亂大潮里,只有另一名俄軍統帥弗蘭格爾據說勉強在坦波夫一帶收容十幾萬俄軍潰兵,重新建立起了一道抵擋紅軍武裝前進的新防線。
俄國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置身事m.hetubook.com.com外,還可以利用安全的國土吸納從英、法、德、奧、土等國出逃的高技術人才,可以利用自己第三方的地位挾持帝國公約或共產國際,迫使這兩個陣營用大量的經濟、軍事、科技援助來換取俄羅斯的參戰。
德國繼續不加限制地對白俄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即便德國爆發了極為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每年輸入到俄羅斯的資本還是一如往年,然後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泛斯拉夫民族主義持續發酵,這些地方的俄羅斯族人都百分之兩百的相信莫斯科的宣傳,相信薩文科夫真如他自己所標榜的那樣是「東正教和斯拉夫世界的救世主」;
其實中蘇聯軍在喀山戰役以後,東歐集團軍群還沒有接收完北方戰區調整戰略方針以後送來的大量援軍和新裝備,所以真實攻勢並沒有那麼誇張和猛烈。
這副碩大無朋的地圖,本來象徵的是薩文科夫元首那試圖在東方與西方之間建立「第三陣營」的野心。
到那時候,薩文科夫的一切夙願都將實現,整個地球都將成為「俄羅斯世界」的一部分。
弗蘭格爾維持部隊穩定的做法非常嚴厲粗暴,但也非常有效,他組建了上萬人規模的督戰隊,命令他們抓住並絞死任何不應該出現在m•hetubook•com.com後方的人。
俄羅斯榨取完帝國公約和共產國際雙方陣營所能提供的一切好處以後,就會公開站到德國和帝國公約這一邊來,然後幾百萬俄軍將按照約定,穿過帝國公約設置在東歐的東方牆防線,等到俄軍利用這一軍事通行權進入到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地以後,他們就會和當地的俄羅斯族居民裡應外合,一舉收復沙俄在《布列斯特和約》中失去的一切。
1941年4月21日,做足了所謂「遷都」和「銷毀莫斯科一切資敵物資」的準備計劃以後,薩文科夫提前一步乘坐德軍提供的一架容克運輸機飛往彼得格勒,臨行之前,他還將馬爾可夫下獄,然後任命了鄧尼金為莫斯科集團軍群總司令,將東方戰線的大權都集中到了鄧尼金一人手上。
如此幻夢,現在讀來,實屬唏噓。
沙波什尼科夫坐在俄軍總參謀部的總參謀長辦公室里,他背對著那副大得誇張的俄羅斯地圖——地圖不僅囊括了白俄政權控制的全部區域,而且還把舊沙俄時代統治下的芬蘭、波羅的海地區、白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遠東、波蘭……乃至於是加利西亞和摩爾達維亞等地也全部包含進來。
當然,薩文科夫也早就給自己選擇好了一份最完美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