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四十七章 義大利
後來加里波第縱隊的指揮官蘭多爾福,在向共產國際總部彙報蒂羅爾戰役的重大勝利時,便說道:「我們俘虜的奧軍士兵數量太多了,只好命令他們自己排隊走到後方修建牢房,這些俘虜紀律很好,能夠很好的自己管理自己,不牢我們的軍隊多費心……」
因斯布魯克從一五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時代開始,就是蒂羅爾的首府,這裏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王早年的行宮之一,算得上是奧地利皇權的起源地,城中著名的「金色屋頂」就是馬克西米利安皇帝的寢宮,而現在大名鼎鼎的金屋頂和霍夫堡皇宮則成了德奧聯軍的指揮部。
在高山的雪線之上,加里波第縱隊已經悄無聲息穿過數座山脊,直到他們逼近一戰意、奧兩軍曾激烈交戰過的布倫納山口時,一支奧地利的山地師部隊才注意到了加里波第縱隊的行蹤,可是這時候為時已晚,意軍的阿爾卑斯山地獵兵們迅速登上峰頂,集中使用衝鋒槍、手槍和輕機槍等自動火力攻擊奧軍。
一戰義大利戰敗以後,奧軍在德國的幫助下控制了屬於義大利的整個威尼斯大區和倫巴第大區,將國境線從蒂羅爾一直推進到了波河流域。
山地步
和*圖*書
兵們都裝備了非常完善的山地裝備,不同於德軍山地師和奧軍山地師使用的麻繩,意軍已經基本棄用麻繩,主要使用尼龍繩來作為安全繩和登山索。像東歐的那些衛星國,軍隊基本上都被德軍完全控制,淪為徹徹底底的傀儡國和僕從軍。而像奧地利、保加利亞、土耳其這樣的「高級盟友」,德國就只能先用軍事顧問團施加影響力,可是一旦這些高級盟友像奧地利這樣請求德國直接派遣大量軍隊協防的時候,德軍就會開始直接控制盟友的全部軍隊指揮權了。
不過這一回,德奧聯軍的炮兵主要集中在威尼斯方向,他們認為蒂羅爾山區的防線居高臨下,優勢很大,義大利軍隊在登陸解決西西里島以前,應該沒有足夠的實力挑戰蒂羅爾防線,所以把主力用來試圖配合海軍收復威尼斯。
激烈的近距離交戰中,奧地利軍隊猝不及防,很快就丟失了控制布倫納山口的重要山峰,接著又有多處高地被加里波第縱隊佔領。很快布倫納山口的防線便趨於崩潰,這次戰役中義大利山地部隊的果斷行動令人刮目相看,幾乎使得戰局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里卡波雷m.hetubook.com.com托戰役的翻版。
尼龍繩具有更好的延展性,也不像麻繩那樣容易磨損,除了繩索以外,意軍裝備的登山包、滑雪鏡和山地保暖制服,也都比德奧聯軍更加實用。
在西歐戰線上表現良好的德軍將領舍爾納,剛剛被任命為了德奧聯軍總司令——即便戰局總體不利,但德國還是沒有放過利用戰爭擴大權勢的機會,德軍依舊堅持利用帝國公約組織的形式,試圖進一步控制其他軍事同盟國的軍隊。
麻繩對於惡劣的作戰環境,劣勢暴露無遺,它的材質決定了麻繩不能受潮,偏偏山上容易起霧,天氣本來就很潮濕,此外麻繩沒有任何彈性可言,如果攀山者意外跌落懸崖,就算繩索勒住了山地兵的腰部,可是由於麻繩本身沒有彈性,跌落者的腰部還是很容易在掉落停止的那一瞬間被麻繩勒斷,死法別摔死更慘。
舍爾納到因斯布魯克以後,便開始接管奧地利軍隊的指揮權,由於德國的強勢,再加上奧軍主力部隊還陷在巴爾幹,在義大利必須仰賴德軍的支援,所以奧方也只好忍耐了舍爾納的趾高氣揚。
此前義大利紅軍突襲波河流域時,蘭多爾福就已經領和圖書教過了德奧聯軍強大的炮兵火力,加里波第縱隊也在前線遭受到猛烈的轟炸,呼嘯的炮彈聲、痛苦的悲鳴聲、恐怖的爆炸聲,碎裂的鐵片兇猛地墜落並深深鑽入泥土中的聲音——這一切都還縈繞在耳邊。
蒂羅爾的群山幾乎是垂直的山峰從鋪著綠地毯的山谷里拔地而起,奧軍的碉堡就設置在陡峭的絕壁之上,間戰期奧地利在那些高聳入雲、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峰上修建了不少滑雪場,現在這些滑雪場稍加改造,就成了可供駐軍使用的堡壘和營房。
德軍的炮擊震天撼地,其中重型、超重型火炮不少於千門,但義大利紅軍在威尼斯實際部署的兵力很少,這些威力絕倫的炮擊幾乎沒能給意軍造成多少殺傷。大部分精銳的阿爾卑斯山地獵兵營,都像加里波第縱隊一樣,正在悄無聲息向蒂羅爾山區發起滲透攻擊。
不過在山對面的意軍戰線里,加里波第縱隊的指揮官蘭多爾福·帕恰爾迪,就開始注意到了德軍和奧軍之間的矛盾,雙方的山地師部隊總是分別防守不同的山頭,相互之間缺乏協同,各部隊之間的互相援助也很不積極,這就給了義大利紅軍一個突破蒂羅爾防線的好機會。
和圖書加里波第縱隊的名聲很大,這支軍隊最早在中國大革命時期就已經存在,是全世界歷史上最早的國際工人志願武裝之一,後來加里波第縱隊又接連參加了在日本、越南、南洋、西伯利亞和拉丁美洲的一系列戰事,聲名鵲起,成為了義大利紅軍里最有名的勁旅。
短短几天的時間,奧軍在布倫納山口的大批山地部隊就開始投降——從這裏也能看出,奧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士氣一直很低,尤其是在布達佩斯戰役結束以後,維也納沒有給予少數族裔真正的自治權,反而進一步取締各自治邦的權利,這搞得奧軍中的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斯洛維尼亞人全都離心離德,很多少數族裔士兵沒有進行任何抵抗,便向包抄過來的義大利軍隊放下武器,舉手投降。
只是在二十年前的卡波雷托戰役,是德奧聯軍用這種滲透進擊的方式迅速穿插、分割然後殲滅了三十多萬義大利王國軍隊,現在則是義大利紅軍成功滲透、分割了德奧聯軍,有三個奧軍的山地師在布倫納山口被加里波第縱隊分割、孤立了起來。
再往北一點,就是蒂羅爾地區的首府因斯布魯克。
而加里波第縱隊的指揮官蘭多爾福·帕恰爾迪和*圖*書,也是從間戰期開始就一直指揮這支部隊,因為他經常率軍參与亞洲和南美洲的民族解放戰爭,所以很擅長像是高山峻岭這樣的複雜地形作戰。
而直到此時,處在因斯布魯克的德軍山地部隊,還是沒有對奧地利軍隊採取積極的支援行動,在舍爾納的指揮下,德軍試圖直接進攻威尼斯一帶,威脅意軍後路,可是這支德軍部隊只在特倫特等地即遭到意軍步兵的阻擊,進展緩慢,遲遲未能通過側翼攻勢緩解奧地利軍隊的危機。
不過當二戰爆發以後,由於奧軍主力多集中在巴爾幹地區作戰,所以墨索里尼很早就利用突然襲擊的戰術,命令義大利紅軍渡過波河,迅速佔領了倫巴第和威尼斯地區。當地人數較少的奧地利駐軍迅速潰敗,兩個傀儡政權也很快垮台,但當義大利紅軍打到易守難攻的蒂羅爾山區時,戰線便再度僵持了下來。
許多加里波第縱隊的士兵,在義大利秋季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霧中爬上山坡,眾人循著前方士兵放下的登山索來辨別方向,蘭多爾福也戴上一頂軟帽,他知道在這種山地滲透戰中沒有必要佩戴鋼盔,但是當蘭多爾福聽到山上出現的迫擊炮聲響時,他還是命令部隊重新戴上鋼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