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九十四章 群氓的叫喚
他父親一貫支持對於勞工運動採取鐵腕的鎮壓政策,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美國經濟的復甦」,結果因此成為工人的眼中釘,巴菲特記得他很小的時候,有一回跟父親回奧馬哈老家看棒球比賽,在比賽間隙介紹到場的名人時,巴菲特的父親才剛剛起身,全場來看比賽的老百姓們就都齊刷刷發出一片噓聲。
那種像蚊子齊鳴般的噓聲,在巴菲特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他記得十分清楚,自己的父親把這種噓聲稱為「群氓的叫喚」,這些底層人總相信幸福從天而降,卻不願意用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奮鬥來換取優越的生活,如果讓他們得勢,整個美國社會都會變得像紐約下東區的貧民窟一樣糟糕。
但這回的逃兵就沒有之前的人那樣好說話了,逃兵是個愛爾蘭裔面孔的白人,他惡狠狠地盯了巴菲特一眼,隨即就端起步槍,用槍柄朝著巴菲特的額頭狠狠一撞,重新把巴菲特打進了排水溝里。
在曼哈頓區和布朗克斯區的交界線上,殊死的戰鬥仍在激烈進行,美軍第一裝甲師死死頂在揚基體育場附近,牽制住了不少攻進紐約城區的紅軍部隊,紅軍猛烈的炮擊現在也開始和*圖*書覆蓋曼哈頓區了,巴菲特伸向逃亡人群的手又被推搡的士兵撞開,他性格裡帶著些和父親類似的頑強,尚未絕望,憑本能抓住了又一名逃兵的衣袖。
幾輛卡車車斗里的傷員不斷尖叫,聲音比天空中飛過的戰機轟鳴聲還要大,只有一名士兵看了巴菲特一眼,但等這名士兵看清楚巴菲特身上穿著的名貴西裝和皮鞋時,士兵就又嫌惡地轉過頭去。
這些人在華爾街上、在百老匯路上、在曼哈頓第五大道上,差不多把每個穿制服的人都叫住,檢查他們的身份和所屬部隊,任何被懷疑從連隊里逃跑的人,大都被就地槍決,要不就是被弔死在樹上或者路燈柱上,以敬效尤。
「我們……你,你們要去哪裡?」倒在地上的巴菲特鼓起勇氣問道。
「小少爺,你得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活命了!」
巴菲特伸出手去,向從道路上飛速逃跑的士兵們求援:「幫幫我吧,救救我吧……隨便哪個人,快救救我吧……」
緊接著一顆凝固汽油彈就落到了地上,忽的一聲火焰蔓延,黑色的助燃劑黏在了逃兵身上,火苗跟著迅速爬滿逃兵全身,他身上的軍裝立刻被和*圖*書燒成灰燼,整個人哀嚎著、跌跌撞撞地跳進排水溝裏面,試圖用污水滅火,可結果卻只是讓火焰繼續蔓延。
炮彈不斷落在巴菲特周圍,現在那種令人懊惱的噓聲又響在了巴菲特的耳朵裏面,他努力想要翻身爬出排水溝,但腳下那雙昂貴又精緻的小皮鞋卻難以勝任這種任務,腳下一滑,就又跌落了回去。
巴頓集團軍群的總指揮部就設立在帝國大廈,這座裝飾藝術風格的摩天大樓是美國間戰期那二十年蕭條里為數不多拿得出手的大工程,381米的高度,使帝國大廈成為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德國柏林「威廉塔」的第二高大建築物。
每棟銀行大廈上都被裝滿了強光探照燈和高射機槍,成群結隊的美軍士兵們如同匪幫一樣在城裡四處遊盪,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自行賦予自己審判權,到處搜尋逃亡的士兵。
一顆顆航空炸彈從天而降,還有大量的凝固汽油彈落在了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燃起成片烈焰,現在,紐約集團軍群最後的精銳部隊都開始向後撤退,眼見紐約的布朗克斯區就要快守不住了,他們就想撤到曼哈頓,以帝國大廈和曼哈頓最南端的紐https://m.hetubook•com•com約證券交易所作為最後的防禦據點。
一名少年晃晃悠悠地走在路上,他名叫沃倫?巴菲特,父親是麥克阿瑟政權中的高級官員,現在擔任著紐約布朗克斯區的區長一職,就在剛剛,一顆不知道是屬於紅軍的還是屬於美軍的炮彈從天而降,將巴菲特一家人乘坐的汽車炸翻在地。
只有一名還算比較有人性的士兵,停下來腳步,向少年巴菲特回答說:「快跑吧!共產黨打過來了,布朗克斯區全都失守了,我們已經完蛋了,現在能跑到哪裡去就跑到哪裡去吧,我們已經完了,一切都結束了!」
戰爭打到這個地步,就連資本主義的心臟華爾街也成了一個空洞的軍事要塞,有錢有勢者早已跑得差不多了,但也還有一些倔強的職業經理人選擇了留在紐約,他們還在發夢狂想,認為巴頓將軍一定能夠守住這座城市,直到布朗克斯區防線被紅軍突破的時候,還有一部分證券公司們正在繼續印刷著最新一期的財經報紙。
華爾街的盡頭處除了紐約證券交易所以外,還有眾多投資銀行的總部、證券交易商和信託公司的大樓、聯邦儲備銀行以及洛克菲勒、摩根www.hetubook.com.com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在過去的上百年間,這裏一貫是高樓林立,氣派森嚴,但現在則被沙包、鐵絲網、機槍堡壘和高射炮陣地填滿。
巴菲特的父親在間戰期是一名小有成就的股票經紀人,三十年代以後轉型從政,成為了共和黨的鐵杆支持者。
巴菲特本人僥倖逃生,他從燃燒著的廢墟里勉強站了起來,但他那個為麥克阿瑟政變和白色恐怖統治立下汗馬功勞的父親,則已經永遠倒在了一灘血泊裏面。
這既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誕生的日子,也是後來被人們稱為「華爾街」的地方最早興起的時刻。
在美國證券發行之初,尚無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大都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里進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5月17日,當時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籤署了梧桐樹協議,協議規定了經紀人的「聯盟與合作」規則,通過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會員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級商品。
從曼哈頓區南部的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這條長數百米、寬度僅約一米的街道,就是資本主義在人世間具象的化身華爾街。
1931和*圖*書年帝國大廈正式落成的時候,就連時任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也親自到場剪綵,但這座代表著美國黃金時代最後一抹餘暉的建築物,早已在連綿不斷的空襲下殘破不堪,大廈頂部的樓層已經被炸毀了一段七十多米的高度,剩餘的樓層則被按照防空塔要塞的標準進行了徹頭徹尾的改造,遍布防空炮和高射機槍,還安裝了大量的強光探照燈。
巴菲特向四面無助地張望,很快一群穿著機械化師軍裝的美軍士兵就端著步槍匆匆走過巴菲特身邊,巴菲特發自本能地跟隨著這群人往南邊走,直到幾名快速小跑的士兵從他身後撞過,當巴菲特一個踉蹌試圖保持平衡的時候,又有一名士兵飛起一腳就把巴菲特踹到了路旁的陰溝里。
沒有人多看巴菲特一眼,路上的士兵們爭吵著、喊叫著,彼此推搡踐踏,拚命往安全的地方逃跑,一名軍官打扮的人仍不斷地喊道:「一直走!一直走!我們就要到了,我們要成功了。」
一道道光束射向天際,把硝煙瀰漫的紐約天空照出片片通紅,數不清的防空火力朝向上方猛烈射擊,擊交織成一道白熾的熱網,試圖把鋪天蓋地湧來的紅軍戰機融化,可結果往往是徒勞又無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