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力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力

這就直接導致了東線戰場上德軍和中蘇聯軍,雙方的軍事後勤壓力都在急劇增長,而德軍的背後是帝國公約集團經營二十年之久的腹地,交通基礎設施發達,鐵路和公路網路錯綜複雜,又非常鄰近本土的軍工生產基地,數量龐大的武器裝備一從軍工廠的生產線上下來,很快就能運抵前線參加戰鬥。
從俄羅斯的第二次紅白內戰開戰以來,東共聯紅軍在俄羅斯戰場的表現一直都比志願軍在北美戰場的表現更加出色,戰況的發展也十分順利,遠征軍在俄羅斯確實遭遇過一些困難,但總體而言並沒有遭遇到特彆強大的對手和特別艱難的戰鬥。
只有在俄羅斯戰事發展到最後期的時候,遠征軍才在庫班草原遇到了比較棘手的敵人,即來自德國的東方誌願軍。可是德軍組建的俄羅斯集團軍,全盛時期的總兵力也只有三四十萬人而已,這和志願軍在美國內戰中動輒要面臨的一百萬人、兩百萬人美軍大部隊相比,那就是一股非常小規模的敵人了。
德軍在整個東線,加上僕從軍,僅僅擁有不足二百萬的部隊,而中蘇聯軍在東線,僅中國遠征軍就擁有近百萬部隊,蘇軍在接管俄歐地區以後,也在以每個月一萬人、m.hetubook.com.com二一萬人的速度飛快擴軍,總兵力正朝著二百萬的數字逼近,總體而言,在東線中蘇聯軍對帝約聯軍大概擁有三比二的兵力優勢。
問題在於中蘇聯軍的實力增長速度正在因為後勤原因接近瓶頸,德國則在1942年真正展開了徹底的總動員,整個1942年,德國逐漸整合了原有的軍火生產體系,軍火生產的各項數據在1942年的下半年出現明顯飛躍,這使德軍的實力增長速度開始反超中蘇聯軍。
到1942年下半年烏克蘭危機爆發的時候,中蘇聯軍作戰體繫上積累的種種積弊也開始爆發:側面來講,中蘇聯軍用這麼小的本錢,在俄羅斯戰場上打了好幾年的順風仗,其實已經非常出人意料,林淮唐最初的戰略規劃里中蘇聯軍在俄羅斯可是要起碼維持一兩年的守勢,誰也沒想到才打了不到一年,中蘇聯軍就已經開始轉入到摧枯拉朽的戰略大反攻中了。
薩文科夫的白俄共和國政權看似是擁有列強級別的實力,但在戰場上的真實表現而言,俄軍就非常拉胯,這讓中蘇聯軍戰況非常順利的同時,又導致中蘇聯軍在沒有遇到過大軍事壓力的情況下,就把戰線拉和*圖*書得太長、太長了。
德軍的問題是次要戰線太多了,不說法國戰場始終牽制著德國二百萬至三百萬的最精銳野戰部隊,德國還要為帝國公約不堪重負的義大利戰線、巴爾幹戰線、中東戰線、北歐戰線和西班牙戰線填充兵力,這幾條次要戰線,又分走了德軍大約一百萬軍隊。
中蘇聯軍的背後則是一片混亂、百廢待興的白俄領土,布爾什維克黨人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來恢復俄歐地區的社會生產,並且俄歐地區雖然也擁有不差的軍火工業,可是在汽車工業方面就非常薄弱了,聯軍坦克部隊的後勤補給,絕大部分還得從中國本土生產以後再運到東歐來。
從七河省到烏克蘭是三千多公里,從秋明到基輔也有兩千五百多公里,現在蘇軍雖然也開始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迅速建立起了很有效率的行政管理機構,逐步把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建設成聯軍的後勤補給基地,但要完全坐到就地消化聯軍後勤壓力,還是需要更多時間。
毫無疑問,現在看來遠征軍對東方牆防線的突破來得過快,反而導致了聯軍進入烏克蘭以後,形成了空前巨大的後勤補給壓力。
問題是遠征軍之所以能做到這點,靠的也是和_圖_書德軍本身的美洲豹數量較少,難以顧全各個方向的缺點,當德軍在東線的兵力不斷增長,並且逐漸達到不下於遠征軍兵力數量的時候,中國軍隊就很難再使用這種戰術了。
但這並不說明中國遠征軍和蘇軍的戰鬥力就明顯強於德軍,在俄羅斯戰場上,德軍一直受到各種各樣特殊原因的制約,沒能投入足夠多的資源在哪怕是局部的戰場上形上成優勢。
現在兩軍壓力都非常大,德軍和中蘇聯軍都很難受,人力方面,德軍一直未能理順後備軍和東線部隊的補充問題,導致後備軍長期佔據著大量人力儲備,而不能補充到東線的野戰軍上去,哪怕算上僕從軍,帝國公約聯軍在東線的總兵力還是低於中蘇聯軍。
這一路上橫跨亞歐大陸,可不是說著玩的。
這個時空的德國不像另一個時空那樣,沒有經歷過魏瑪時代的赤貧,也沒有因為凡爾賽和約丟失眾多領土和人口,反而在間戰期迎來了一個黃金髮展的時代,所以人口情況要比另一個時空的納粹德國好不少,可到1942年,德國本土總人口也只有九千多萬、接近一億,這放在西歐,已經是對英法造成了成倍的巨大優勢,可是跟中國、俄羅斯、美國比起來,就和圖書還是差一點。
而且戰場形勢發展到1942年年底以後,隨著大量美洲豹坦克和玉龍重型坦克的參戰,東線坦克戰的模式也發生很大變化,各方在坦克競賽的壓力之下,被迫投入更厚裝甲、更大口徑以及更多數量的重型坦克,伴隨而來的是對於步兵配屬的火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諸如坦克和裝甲車的零部件,重型火炮的補充,飛機的航空燃油,這些更加重要、技術要求更高的物資,絕大部分還是必須從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區運來。
遠征軍的一般性軍用物資,比如軍裝、被服、步兵裝具、野戰食品、槍支和彈藥,大部分都還可以通過蘇維埃政府在歐俄地區接管的俄軍工廠來解決。
更不要說為了維持志願軍的作戰,東共聯還要把大量工業資源投入到海軍方面,還要跨越一整個太平洋給兩百多萬志願軍運輸去海量的戰爭物資。
最終,中國遠征軍依靠航空兵的優勢,抵消掉了德軍當時在裝甲兵方面具備的一定優勢,贏得了庫班草原的會戰,使德軍挽救俄羅斯戰局的努力最終失敗。
庫班草原會戰時期,德國確實投入了最新式的重型坦克美洲豹,這些新式裝備一度給中蘇聯軍帶來了壓力巨大的「美洲豹危機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當時的窗口時間內,一度出現了遠征軍和蘇軍所有主力武器都無法擊穿美洲豹裝甲的危急情況,很多時候只要戰場上出現一輛美洲豹重型坦克,德軍就能立刻遏制住中蘇聯軍在這一方向的團級進攻。
如此漫漫路途,一路運到烏克蘭來,後勤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到最後,中蘇聯軍解決美洲豹危機,除了靠同樣投入了新式的重型坦克以外,更多還是依靠了紅軍在通訊器材方面的優勢,調集更多數量的步兵,使用反坦克武器來解決這些美洲豹。
德軍的大量正規部隊也開始填充進東線戰場,現在中蘇聯軍已經很難再找到像土耳其軍隊、烏白聯軍和白俄軍這樣的軟柿子捏了,現在遠征軍在加利西亞、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主要面對的對手,不管是德軍、奧軍,還是波蘭軍隊和波羅的防衛軍,戰鬥力和戰鬥士氣都比此前聯軍遇到的對手強悍不少。
這也是林淮唐始終堅持的「先美后俄」戰略造成的問題,東共聯把大多數的工業產能都傾斜向了北美戰場,遠征軍在俄羅斯戰場上最高峰的時候,總兵力也不超過一百萬人,而志願軍在現在美國內戰已經基本結束的時候,可是還在美國的土地上維持著超過兩百萬人的巨大軍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