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三百三十九章 葬禮
一代美國人最重要的記憶,開始結束了。
福斯特對外交事務並不特別熟悉,在這個領域說他是個門外漢的話,其實不算過分,在膺任大位之前,福斯特的外交經驗也是乏善可陳。但是他有足夠的自知之明,也不隱藏在歷史關鍵時刻要掌舵國政的不安全感。雖然他經驗不足,無法像里德那樣依靠過人的威望輕鬆統御全國,可是里德也為福斯特留下了足夠多的人才和政治資源。
此外,最大的問題當然就是德國,未來德國還要繼續存在下去嗎?德國從法國侵佔的領土,應該歸還法國,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德國的東部邊界線和南部邊界線要怎麼劃定,那就非常難說了。
許多人都在惆悵,許多人都在迷茫,對美國來講,一個漫長、血腥、殘酷又孕育希望的大時代結束了,載著里德遺體的火車專列從波特蘭一直開到了華盛頓,抵達華盛頓的當天,紐約時報報道了新政府的宣言,福斯特在白宮向新聞界發表聲明,向美國及全世界保證,已故總統的外交政策將「宗旨不變,持續下去」。
各個國家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像克羅埃西亞和匈牙利,肯定希望立即讓奧匈m.hetubook.com.com帝國解體,而像蘇俄,多多少少對於東歐還是有些想法,捷爾任斯基是希望能使蘇俄和白俄羅斯組成一個國家,如果可能,還要再加入烏克蘭,或至少加入東烏克蘭部分。
在這之前,林淮唐先到了華盛頓,本地市民在近午時分開始集合,雖然早春冷冽,但是並不妨礙有將近五十萬人在賓夕法尼亞大道排隊,近1.6公里長的隊伍從聯合車站迤邐到白宮。還有數千人守在白宮對面的拉斐特公園,警察不得不推擠群眾,讓他們往後退。
許多群眾在幾個月前才剛剛見證了美國內戰的結束,現在馬上又要見證里德這一偉大人物的葬禮,對於至少內戰期間站在工團陣營這邊的那部分美國人來講,悲傷之情是難以形容的。
而且比起各項工業原材料和資源無法自給自足的德國,在這方面,東共聯的條件也要好得多,哪怕是最頭疼的石油問題,現在隨著婆羅洲油田和爪哇、蘇門答臘油田的進一步開發,東共聯的石油壓力也變小了很多。
這也算是葬禮外交了,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使共產國際幾乎所有重要的領導人和*圖*書齊聚一堂,大家也能有足夠時間坐下來好好討論一番,將來要如何處置德國?德國的那些盟友,比如說土耳其,還有奧地利和好幾個東歐國家,未來又要如何處理?
現在海伍德是國務卿,今後美國的外交工作將主要交給海伍德來負責。這自然是因為海伍德態度立場比較強硬,也是因為里德從各種角度考慮,不希望伊麗莎白·弗林立刻就在福斯特這一屆的政府內佔有特別顯要的地位。
這一點就比德國強太多了,如今德國在各條戰線上,越來越只能採取以防守反擊的戰術為主,再也無法打出大規模的戰略攻勢,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帝國公約丟掉了最重要的一條能源生命線巴庫油田。
現在德國只能靠煤轉油,還有中東地區尚能控制的一點石油,維繫裝甲部隊的行動。就連此前一年維持住德國最後一段攻勢期的期美國石油,現在也隨著美國內戰徹底的塵埃落定而告終,接下來德國還能怎麼辦呢?
而對於那些內戰時期支持麥克阿瑟、奧爾森或是休伊·朗的美國人來講,里德的去世也還是一條非常讓人感傷的情緒。因為內戰好不容易結束了,美國已經和*圖*書付出了上千萬人犧牲的代價,安定的秩序終於重新降臨在北美的土地上,誰也不願意看到因為里德之死,造成各種各樣的混亂。
那些不喜歡里德的美國人,現在至少也是十分迷茫,即便里德在他的生前,已經在身後事做好了非常周密的準備,並且還為此專門請來林淮唐,保證有共產國際這樣的外部因素確保他政治遺囑的履行,可一切變化,還是讓美國人陷入到深深的精神迷惘之中。
可是以今天的經濟發展條件、人口和民族分佈情況來看,法國的這一要求實在過於跳脫于現實,本身就是非常不現實的。如果從比較現實一些的角度出發,像英聯盟方面,就考慮將德國分裂為四五個較小的國家,徹底結束中歐霸權帶來的戰爭和紛亂。
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德國內部開始湧現出了不少議和派人物,他們的主張,無非就是向共產國際做出一點妥協,也許是讓出東歐和中東的部分勢力範圍,也許是重新劃定非洲的殖民地範圍,也許是和東共聯協商印度洋的歸屬權利……
在里德的葬禮上,各個國家的代表都在迅速相互接觸,大家希望達成一個可以符合大多數人立場的統一宣m.hetubook.com.com言,在林淮唐看來,這也就意味著戰爭即將結束,建立戰後新秩序的時機完全成熟了。
不然的話,純粹從能力角度來講,伊麗莎白·弗林肯定要比海伍德更適合做國務卿。而且哪怕現在國務卿是海伍德,在里德的葬禮外交峰會上,主要還是由更熟悉共產國際各個國家代表的伊麗莎白·弗林來做工作,她有足夠多的外交經驗,而且人脈廣泛又豐富,還和林淮唐有很深的交情,各方面來講,都沒有比伊麗莎白·弗林更適當的人物了。
可這一切終究只是幻想,因為共產國際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徹底打倒整個帝國公約陣營。
這一回里德的盛大葬禮上,之所以集中了這麼多共產國際國家的領導人,就是為了通過一個針對德國的統一宣言,內容毋庸置疑,就是一條: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法蘭西公社是堅決主張要徹底將德國解體,使今後的世界上不再存在一個名為德意志的國家,最好是將其直接退回到拿破崙戰爭以前的諸邦林立格局。
具體東歐國家的國界線要怎麼劃定,由於這一地區的民族、宗教分佈十分複雜,比起巴爾幹地區不逞多讓,所以也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
東和_圖_書共聯還比德國擁有更大的優勢,那就是廣袤的國土,極高的國防安全環境,以及比德國多得多的人口,這就意味著東共聯的工業成長空間,還遠比今天的德意志帝國要大得多。
到了1943年時,從各項主要工業指標的產量來看,東共聯都已經大幅度超過了英聯盟和飽受戰爭摧殘的美國,總體的綜合國力相較德國而言,可謂各有千秋,雙方都可以競爭一下世界第一工業國的寶座了。
再其次,像土耳其,這具老大不死的殭屍又要如何處理?可以相見,奧斯曼帝國戰敗以後,土耳其是不大可能再保持今天這樣龐大的領土,可是中東地區未來的領土要怎麼劃分也很難說。
在林淮唐的記憶裏面,另一個時空對於中東各個國家的領土劃定,幾乎可以說是二戰以後國際紛亂的源頭之一,那些領土劃定和國家的成立,大可以說是完全失敗的想法和設計。
帝國公約無油可用,在戰場上就顯得越來越被動,哪怕德軍已經極大消耗了法國,也在東歐對中蘇聯軍建立起了一條暫時尚算可靠的防線,但世界上的所有軍事觀察家都能看得十分清楚,德國是敗局已定,這一點就又導致了德國內部的政治鬥爭殘渣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