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歌舞狼煙
第101章 戰爭是政治延續
這當然是身為國主的王俁不能容忍的。
早降指揮,欲令兩學,養育諸生,備將來將相之舉。
私底下卻是「不肯輕變祖宗之法,又不肯作為新法,以擾風俗」。
如果打不贏,那就趕緊勸陛下三思。
畢竟,其人只是「先鋒」,而不是大軍統帥,
而且,他也不會滿足於文治,他還要有武功。
但其人悍勇的表象下,卻是對戰場態勢極為敏銳的直覺。
「文武兩學,國家教化之根源。
實際上,守軍反擊的力度確實較弱,
崔弘嗣是個典型的官場兩頭草,並沒有什麼不可動搖的政治立場。
古代封建政權改革不管何種理由說法,本質其實都是鞏固君權,穩定統治。
鄭思吉決定還是再做一次試探攻擊。
就在四日前,高麗國主發布制令——
其人一面加固營寨,並持續保持對守軍的攻擊壓力。
詢問在前線帶兵的崔弘宰——此戰到底有多大勝算?
原本的儒學六齋定員為七十名,因為生源太多,爭奪名額的事情時有發生。
時間很緊,根本沒看清。
現在,鄭思吉的直覺就告訴他,
首相崔思諏明面不反對,
高麗朝堂這段時間忙得是不亦樂乎。
甚至於面對高麗軍的箭雨壓制,寨中守軍根本就沒有回射。
鄭思吉只投入了五百人。
欲要對國https://www•hetubook•com.com學學舍進行擴建。
這可比漢末的袁氏「四世三公」還要傳奇得多!
一方面確實是因為大軍掠陣的緣故,
根本拿不下保州,甚至逼得守軍全力防守都做不到。
參知政事高令臣則公開反對,
看來,敵軍的兵力確實不缺。
在國家最高學府設置武學,簡直是對儒學先聖赤|裸裸的侮辱!
王俁銳意進取,大力整頓吏治,推進政治改革,
繼續組建「別武班」,為解決武將缺乏問題,又開設「武學」。
實行殿最考課之法,在一些州縣設置「監務」一職,等等。
但王俁意志堅定,在此事上始終不肯讓步,
武學一齋名額僅有八個,還經常因為「合格生源不足」,而招不滿!
儒臣們就一直在反對,要求廢除武學的呼聲很高。
守軍出槍時表情非常平和,也不喊叫,
起用宋籍福州人胡宗旦,在國學設立「七齋」。
崔氏在高麗是頂級豪族,兩崔和首相崔思諏本是同宗,但不同脈。
一是即位十余年,不斷提拔新的宰執重臣,
靠自己手中這點兵力,蟻附攻城的根本行不通。
保州守軍的實力被嚴重低估,憑自己手中這點人,
這自然是把控朝野權力的儒臣們搞的鬼,國主王俁自然要反擊。
崔氏https://www.hetubook•com•com家族如此煊赫,當然不可能是祖宗積德,家族代代都有冠絕群倫的頂尖人才之類的扯淡理由。
王俁此舉,自然激起儒臣的強烈抗議。
而有司各執並論,未有定議,宜速奏定施行。」
比如說,北寨就故意將高麗軍放上城牆再打。
高麗鹽州。
進而是文化、政策解釋權,由朝廷向私人過渡,
所以,其人才會改革,才會不遺餘力地鞏固君權,打壓相權。
王俁強調:
收到義州鄭思吉的快馬急報前,崔弘宰正在為另一封私信而煩惱。
這一戰,還怎麼打?
來信之人正是崔弘宰的長兄——當朝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弘嗣。
到現在為止,連同舟社和義州的兵馬究竟有多少,都沒搞清楚,
從崔沖開始,到崔思諏,三代皆為宰相,
高麗西北面兵馬副使崔弘宰放下鄭思吉的戰報,只覺得心很累。
順便說一下,崔氏崔沖一脈是高麗最富傳奇色彩的家族。
他們端著長槍,三個人守住一個垛口,呈扇形站立。
這種人事任命並算不驚世駭俗,李資謙李資諒兩兄弟也是一門兩相。
使得小朝廷的宰執超過了十人之數,崔弘宰兩兄弟便有幸同朝為相。
宰相多了,內耗就多,國君就有了上下其手的機會。
鄭思吉也不例外,很多和*圖*書人都當他是個陷陣斬將的悍勇武夫,
至於放棄攀援城牆,直接集結重兵攻擊敵人的寨門。
這一現象,只能說明高麗的政治生態畸形,以及階級固化到何等恐怖的程度。
看見有人登城,就將手中的長槍同時捅出,鎖定來敵可能閃避的方向。
以至於部分高麗士卒產生了寨中守軍極少,根本不敢反擊的荒謬想法。
高麗國學設「七齋」,前六齋教授儒家經典,第七齋卻是武學。
儘管這一仗因為各種原因,最終功敗垂成,但王俁並沒有氣餒。
而這個傳奇,在原本的歷史位面,還再要持續三代人——整整六代為相!
鄭思吉看了看寨門前沉重的拒馬陣,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另一方面,又繼承肅宗的政策,對在曷懶甸擴張的聲女直人聯盟採取攻勢。
王俁如何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自己的直覺再怎麼靈驗,也不能拿直覺去說服金相公和崔相公。
王俁是個有為之君,頗有手腕,見明著反對的聲音大,他便迂迴。
征伐義州之戰準備時間這麼長,國內動員如此深入,
就是再提國學武齋之爭,
其人在信中,除了一堆詢問弟弟近況的沒營養廢話外,
守軍的反擊終於開始——只是一瞬間,就清空了登城的高麗士卒。
苦思一晚后,
這一招其實是模仿https://m.hetubook.com•com「海東孔子」之稱的崔沖私學「九齋」所設。
二是借鑒大宋「三舍法」的成功經驗,
這次,目標選在了北面小寨。
次日巳時,高麗大軍再次出動。
還利用各種一切時機,鞏固和深化改革。
當今高麗國主王俁即位時,國內吏治腐敗至極,致使民生凋敝,
不僅堅定武學的辦學方針不動搖,
這就是連續兩天進攻,付出了近百人的傷亡后,得到的有用信息。
但在本方箭雨停止,高麗軍成功靠近,並扶梯登上寨牆時,
另一方面,守軍顯然也在試探攻擊方的實力。
古往今來,凡在戰爭中創下名聲者,無不有其過人之處。
這個義州東南百里的小州郡,已經變成了繁忙的大軍營。
高麗國西北面副兵馬使崔弘宰的行轅便設在此處。
表示「祖宗成憲具在,不可紛更,但守而勿失可也」。
因為上城后,沒有看到守軍的屍體。
王俁即位之初,就展現了極強的開疆擴土慾望。
寨中守軍並不少,而且極為冷靜,
同樣是大部掠陣,防備守軍出城突襲,
只知道敵人的寨牆很寬,猜測上面應該修有躲避箭矢的設施,
擴建后的儒學六齋定員削減為六十人,而將武學將增加到十七人。
一方面,多次對遼國提出「歸還」義州的申請。
互為犄角的城寨卻沒有出兵相互
https://www.hetubook.com.com
支援。平章事崔弘嗣寫信給西北面兵馬副使崔弘宰,說的就是這事。
嚴重到「流亡相繼、十室九空」的恐怖程度。
改革官學,設立「七齋」,自然讓崔思諏無話可說。
連續兩日,高麗軍試探攻城,
假如能夠打贏,崔平章自然要堅定地站在國主一邊,
還沒開始,就背上了這麼沉重的包袱。
朝堂諸公卻已經急不可耐的要從這一戰的勝負中,尋找另一場戰爭勝負的籌碼。
自然不可避免地會剝奪部分相權,與權臣的利益衝突。
前方軍隊在打契丹人,後方朝堂還打「自己人」,
奮發有為,不願只做守成之君的王俁,當然不能容忍這種不正常的政治生態繼續下去。
他們不像在殺人,更像是在麻木的進行長槍刺殺訓練。
正是自崔沖興私學后,高麗私學日益興盛,相對的,卻是官學的衰落,
小寨規模不大,防禦設施也沒保州城複雜,
唯一逃回性命的士卒,是剛登城就從梯子上滾下來的。
一面命人快馬將義州的複雜情況,報于「靠前指揮」的西北面兵馬副使崔弘宰。
崔沖正是當今首相崔思諏的祖父,這一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非常妙,
鄭思吉驗證了自己的判斷,遂不再猶豫。
自乾統九年(1109年,高麗之前一直使用遼國年號)七月,曷懶甸之戰結束,設置七齋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