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收拾河山
第176章 太原府危機
除了同軍戰力彪悍和徐澤用兵不合常理外,給他最大的感受便是徐澤穩紮穩打,實心「平亂」。
「永錫(張孝純表字)、正臣,都進官廳敘事吧。」
因為灌得太急,譚稹才喝兩口就嗆到了,好不狼狽。
「正臣(王稟表字),非是本官要棄河東,而是代、忻兩州盡失,太原府門戶大開,守不住啊!」
張孝純雖然有些鄙夷譚稹關鍵時刻欲要棄城而逃的行為,但要守住太原府,須得廳中三人通力合作,也只能儘力安撫譚稹。
譚稹見坐騎被奪,張孝純也進了官衙,心知今日難以走脫,只能長嘆一聲。
納入趙宋之前,太原府原本的治所在晉陽城,其地勢險要,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且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歷史上曾多次有人以太原府為基業之地。
後來發生的很多事情也顯示徐澤利用南樂鎮宋軍潰敗下了很大的一盤棋,其人有意操縱其後事態的發展。
譚稹知道張孝純後面肯定還有https://m.hetubook.com.com話,只是都火燒眉毛了,這張知府還如此慢條斯理先抑后揚,沒事人一般。
現在聽了張孝純的話,立即來了精神。
「太原守不守得住兩論,但譚相公現在若是拋下太原府回到東京,肯定要承擔丟失河東的全部罪責。」
「不是咱家不願意守城,只是出了這麼大的禍事,咱留在太原實在難以心安啊!」
其人一旦想明白了其中利害關係,知道不能逃,索性放開了,帶著二人邊走邊講。
其後,經過兩年多的隱忍和觀察,趙佶才逐漸挪開部分棋子。
「同軍真的會給我們時間?」
這話全是一廂情願的推測,譚稹聽得只皺眉頭,總覺得不對,又想不到哪裡不對。
趙宋王朝一統天下,最後滅掉的北漢,就是都城于晉陽。
王稟見譚宣撫對張知府的話半信半疑,立即接上話。
其後,又數次移其治所。
所謂罰不責眾,趙宋王朝都快被同軍打成了篩子的情
m.hetubook•com.com況下,教主道君皇帝就算明知道這些人有問題,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同軍都打到了赤塘關,你告訴我太原怎麼守?」
對此,朝中大部分人是支持天子的,就算這些人沒有背叛朝廷,也不能把他們放在要害位置上,除非他們能夠自證清白。
得知消息,知太原府事張孝純和太原府兵馬總管王稟急忙趕到宣撫使司衙門勸阻譚宣撫。
「相公可還記得徐澤之前是如何平定兩浙路賊軍叛亂的?」
王稟被譚稹這句話問倒了,只因其人早就見識了同軍的強大戰力,非常清楚同軍只要繼續南下,太原肯定守不住。
「徐澤此人不同於一般賊寇,雖造反卻不亂天下,以往都是打下一地而穩定一地,此番,同軍兩日連下兩州,肯定需要一定的時間穩住了後方,才可能繼續南下。」
「可——」
可是,其人一開口就說到相反的方向,趕緊停下來整理思路。
譚稹現在便面臨這樣的情況——代、忻兩州和-圖-書丟失后,太原便只能靠赤塘關和百井寨防守同軍南下了。
其人心中焦急,只能以眼神向知府張孝純求助。
平定方臘之亂,是譚稹第一次和徐澤交鋒,並留下了很多噩夢,其人如何忘得了?
自三年前平定方臘之亂起,譚稹便多次擔任王稟的上官,合作一直比較愉快。
譚宣撫心急上火,越發覺得口渴,一把抓起桌上的茶壺就直接往嘴裏倒。
張孝純其實根本就沒什麼發現,純粹是為了穩住宣撫使而瞎掰一番,但此刻好不容易勸住了譚稹,自不能說實話,只能邊講邊想。
王稟知道譚稹心中也很糾結,趕緊表態。
所以,他才會表態「死戰不退」。
譚稹最擔心的便是同軍進展太快,拿下代、忻兩州后,又繼續南下,自己到時想跑都來不及。
其人這次倉促到河東路宣撫使就任,也多虧王稟鼎力支持,二人交情較深,王稟才敢上前搶韁繩。
蘇、秀、杭、越、明等州,只要是徐澤帶大軍經過的州縣,社會秩序都受到hetubook.com.com了整頓,甚至比方臘之亂前還要好上不少。
譚稹慌亂歸慌亂,倒是還能分得清好歹話,知道張孝純的話是逆耳忠言,索性擺了擺手,讓隨從牽走自己的坐騎。
二人進門時,譚稹正準備上馬,王稟顧不得太多,急忙上前扯住韁繩。
趙光義這一番操作下來,確實極大的削除了野心家割據太原的可能性,但也給後人造成了防禦上的困難。
「從偽同此番的接連行動來看,徐澤應該是對河東路蓄謀已久,同軍肯定不會止步于忻州。」
宋太宗平定北漢劉繼元后,深感河東路有太原府,太容易被人割據,乃下令火燒晉陽城。
譚稹也懷疑王稟在大名府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卻不懷疑其人對朝廷的忠誠,只是現在太原府的形勢,不是靠忠誠可以挽救的。
形勢最危急時,王稟率兩萬大軍南下,衝破同軍重重阻截抵達開封府,帶來了朝廷急缺的可戰之兵,一時被奉為挽救時局的大英雄。
兩年前,宋軍南樂鎮大敗,徐澤隨率大軍威脅兵和圖書力空虛的開封府。
「以下官淺見,同軍暫時還不會南下,太原府短期內應該是安全的。」
「永錫有什麼發現?」
「咳——咳咳!」
「都散了吧。」
而童貫、王黼、王稟、劉延慶等人,甚至鄆王趙楷,都在自覺或不自覺間變成了徐澤的棋子。
張孝純卻從其人的行動中受到了啟發,乃接著道:
「只要相公留下,稟願舍此殘軀,死戰不退!」
張孝純乃是帶從三品顯謨閣直學士貼職就任的知府,為人方正,官聲一向不錯,對宣撫使譚稹也比較配合,譚稹平日里都是要給其幾分面子的。
「譚相公,如今形勢危急,你若棄太原而去,誰還能主持河東路大局?」
王稟卻不敢欺君,私下向教主道君皇帝彙報了自己率軍南下的部分事實。
十月初十日,代州、忻州盡皆淪陷的消息傳到陽曲縣城,河東宣撫使譚稹大恐,第一時間便命自己的隨從收拾行裝,欲要回(棄)京(城)請(逃)罪(跑)。
後者會意,上前一步,慢條斯理地對宣撫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