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收拾河山
第178章 苦肉計
可是,半月前出使開德府的宰相白石中被徐澤以資歷太嫩為由給轟了回來,到現在還在養傷中。
因為,徐澤肯定會扶趙桓上位。
正乾皇帝會信么?!
實際上,趙佶現在也沒有精力考慮自己這個一向叛逆的兒子心理問題了。
儲君都已經旗幟鮮明的表達了對今上的不滿,誰還敢提反對意見,是想告訴教主道君皇帝自己站在皇太子一邊么?
通報河東路急奏和皇太子的上奏后,教主道君皇帝宣布自己的決定:
再說,宰相之中,其人最年輕,就算受了重傷,恢復起來也更快,怎麼都比張邦昌、白石中和蔡京這些老傢伙要賺。
若是以往,趙桓敢如此公開發表無君無父的言論,等待他的絕對是被廢的命運。
屆時,同軍必然會攻破東京城。
兩國剛剛簽署協議,代州就發生了性質如此惡劣的禍事。
譚稹昏聵顢頇,秦檜、郭仲恂膽大妄為,三人闖下了天大的禍端,卻要他這無辜的皇帝背黑鍋,https://m•hetubook•com•com趙佶心裏委屈至極。
他肯定早知道代州會出事,甚至算計好了這一切!
公相蔡京倒是資歷夠老,但其人出使一趟就丟了半條性命,兩日前才回到東京城。
甚至,教主道君皇帝等得就是他這句話。
其一,罷積石軍高郵軍節度使、河東路宣撫使譚稹,由太傅、豫國公童貫接任河東路宣撫使,立即動身前往太原府主持河東路大局,並通緝失蹤的職方員外郎秦檜。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更何況,這個時候,對與錯和國家利益不重要,重要的是千萬不能犯迷糊站錯隊。
但王黼很清楚,以天子的聰明睿智,怕是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其二,派太宰、中書侍郎王黼帶使團前往京東路,擬割代州、忻州、寧化軍、憲州給大同,以乞大同正乾皇帝息兵停戰。
職方員外郎秦檜假傳聖旨后失蹤,知代州事郭仲恂擅自與同軍開戰兵敗被俘,知和_圖_書忻州事賀權開城投敵……
無非就是苦肉計,只要比別人慘就行,丟掉半條命總比丟掉腦袋好。
代、忻兩州接連失守,同軍兵威太原府,河東路形勢已經大壞!
解決不了這個嚴重的問題,趙氏的萬里江山都沒了,還有什麼心思管這逆子哪來的膽子公開造反?
趙宋君臣經過徐澤這麼多年的錘鍊,早就適應了出賣國家利益跟逆賊妥協的狀態。
在「掉隊者回國就治罪」的恐嚇下,眾人盡皆拼了命,紛紛將自己綁在馬身上,不眠不休地策馬趕路。
王太宰發了狠,使同團的成員們就遭了殃。
如此一來,重臣中,除了王黼,已經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出使了。
出了東京城后,王黼就立即縱馬狂奔,一刻也不敢停留。
反正賣得是趙氏江山,賣江山的也是趙官家,自沒有哪個傻蛋跳出來質疑教主道君皇帝開的加碼太低——除了即將前往京東路談判的太宰王黼。
聽說這老鬼整個人消瘦了一大截,並
hetubook.com.com且尚待罪家中,還一再上表請求致仕。
大同正乾皇帝不走外交途徑進行交涉,卻讓被扣留的趙宋皇太子上給教主道君皇帝上奏章。
若是不能給出徐澤滿意的答覆,怕是這賊子馬上就要再次帶兵攻打開封府。
可其人現在卻膀上了大同正乾皇帝的粗大腿,翅膀已經硬了,教主道君皇帝絕對不敢再有廢嗣之念。
其三,詔各地兵馬備戰,隨時做好進京勤王的準備。
其人也算是豁出去了,以「軍情如火,談判刻不容緩」為由,向天子申請給使團每人配備雙馬。
但現在卻不該關心河東路形勢,而應該把重點放在宋同關係上。
帶著教主道君開出的這個談判條件去見徐澤,被弄死倒是不至於,但徐澤有的是辦法讓你知道什麼是生不如死。
趙佶終於想明白了徐澤從滑州撤兵后,為什麼還要賴在河北路和京東路不走。
王太宰倒是很想給教主道君皇帝建議乾脆點,直接割讓整個河東路給徐澤,免得來來回
和-圖-書
回再折騰,還讓自己擔驚受怕。很明顯,徐澤的耐心已經快用完了,連派使者發國書的程序都不想走。
但這一次,大宋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越來越錯!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趙桓的奏章才送到東京城,河東路宣撫使譚稹就送來了急奏。
其人恨透了這些不忠的臣子,卻不得不給他們擦屁股。
張邦昌、白石中和蔡京,都是出使過大同王朝的宰相,哪個不是折騰一回就丟掉半條性命?
只要其人敢開口建議加碼,天子絕對敢立即割河東以平息徐澤之怒,待同軍退兵后,再殺他王黼以平息朝野之火。
當務之急是河東路問題如何收場。
總不能讓天子自己去京東路談判吧?
而趙桓在奏章中映射自家老子趙佶任用奸臣,背信棄義,有失大國之君體面的激進言辭,就更讓看過奏章的相公們害怕。
避無可避,王黼只能硬著頭皮去見徐澤了。
公相蔡京此時還以待罪之身為由拒絕復任和-圖-書,宰執們少了主心骨,沒有一人站出來反對趙佶割地乞降的意見,天子的決意很快就變成了聖旨。
事態緊急,趙佶再不敢黏糊了,立即召集眾宰執召開御前會議。
實際上,宰執們的心中還有些忐忑。
這逆子連投名狀都交納了,徐澤如何會虧待他?
反正所謂的談判純粹是徐澤開條件,大宋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完全做不得主。
就算要站皇太子,也得等趙桓回來,並掌握了大局再說。
王黼面如死灰,對天子指派的這趟差事極度絕望。
不僅是趙氏子孫怕見徐澤,趙宋王朝的宰相更怕見大同正乾皇帝,曾經與徐澤有過秘密合作又果斷「叛變」的王太宰尤其怕。
只因天子過於扣扣索索,賣國賣得還不夠,開出的談判條件不痛不快,怕是滿足不了徐澤的胃口,還有極大可能進一步激怒其人。
無論他趙佶是死是活,或者逃亡他地,都影響不了時局。
跟徐澤解釋自己是真的信守承諾,根本就沒有指使臣子們對抗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