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邙山
第五十章 天王寺
封子繪向西遙指答道:「多在西處,但漢光武陵在北面山腳。」
高歡身後的親信都督尉興慶、斛律光等人見有大雕落於塔頂,不假思慮都抽出箭羽,要彎弓射之。王峻忙說:「不可!既是弓箭天王之浮屠,怎可在此搭弓射箭!」
行台郎中陽休之也說:「此雕非比尋常,落於武人天王之塔頂,而目光如炬,傲視西方,豈非天知我將與西寇交戰,故而明示之?」
高歡聞聽大喜,令從人取來馬上的金弓,雙手捧舉,對毗沙門天王浮屠躬身施禮道:「若得神助,擊破西師,必在邙山上重修天王寺,齋僧供奉,刻錄天王寺經文,彰我將士之武!」
正在此時,聽見空hetubook.com•com中有撲騰翅膀的聲音,一股灰塵自塔頂掉落下來。眾人抬頭觀望,只見有一隻黑色的雕,正在慢慢收縮振動的翅膀,將兩爪停落在塔頂上面。此雕似乎絲毫沒有察覺浮屠下面人的存在,它停穩后,將頭傲然望向西方,整個身體沐浴在初春的暖陽之中。
高歡問:「天之所示為何?」
眾人都言不知,尋遍塔身也並無相關文字。相府墨曹參軍王峻細看塔座,見其上繪有眾多執弓矢之武人,這些人或控弓搭箭,或勾弦引射,或掛著箭囊握弓而立,或背弓躍馬而行,各個雕刻細緻,栩栩如生。就說:「這是弓箭天王的浮屠,佛語中所謂和圖書毗沙門是也。」
東魏軍上邙山結營,背倚北峰為屏。這邙山乃是崤山余脈,成東西走向,在大河以南延伸。第二天清早,高歡與幕僚和親信都督登北峰眺望。腳下是向北延展的溝谷,可以順著穀道一直下到河岸邊。沿著穀道的幾處緩坡松柏密布,有寺院隱約其間。谷地兩側都是懸崖,如金剛巨人羅列兩旁。穀道盡頭就是大河,河橋似鎖鏈橫截其中。河水浩蕩東去,氣勢極盛,潮冷的空氣撲面而來,耳中風濤之聲不絕。大河曲折而行,河底高低起伏,水流蜿蜒迴旋,白色波濤與黃流濁浪交織如帶,蔚為壯觀。
當夜,高歡與幕僚密議行止。霸府佐臣,如功曹參軍陳元康、丞相府從事中郎張徽纂,行台右丞張亮,大行台吏部郎中封子繪,丞相功曹參軍趙彥深,相府倉曹張耀,相府墨曹參軍王峻,相府騎曹趙起,丞相騎兵參軍事徐遠等人畢齊,都言:賊傍水列陣,以逸待勞,萬不可冒進挑戰之。高歡嘆氣說:「天平四年在渭曲蘆葦盪的時候,也是依水而戰,當時若是聽黑猴的,就沒有今日之事了。如今須當謹慎,且先上邙山列陣,修整人馬。」和*圖*書
hetubook.com.com
高歡又問:「這天王寺拜的是何處天王?」
北峰上有馮翊天王寺浮屠,浮屠為石質,不能攀登。浮屠四圍本有寺院精舍,都已衰敗傾頹,沒于荒草黃土之中。高歡與眾人在塔下觀望邙山地形,見山頂東、西、南三面大地開闊,南北兩側溝壑密布,山頂中央自西向東皆是平緩之地,略有起伏不等的小山包。時值冬春之交,黃梗衰草覆蓋山頂。
說罷,畢恭畢敬地將和圖書金弓放于浮屠腳下。正待再拜,突然聽見一陣拍打翅膀的聲音。眾人抬頭,見那大雕展翅而起,朝向南方嵩岳之巔飛去了。
高歡問眾人說:「聽說漢朝和本朝皇家死後多葬於此山上,不知是在哪裡啊?」
數日後,高歡諸軍均已過河。偵騎回報說:宇文泰退軍瀍水列陣,軍容極盛,連營十里不絕。西軍輜重都用駑馬和驢車負重,大車以鐵鎖環接,軍馬圈于其中;而步兵數量眾多,營壘森嚴整齊,軍士多操關西華語,應是關中、隴上的漢人。
高歡不解道:「毗沙門天王是武人之神,為何立之於邙山之巔?」
陽休之說:「雄鷹怒視西方,為『用武西方』之意,此天勸我戰,戰則必勝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