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王國的建立

作者:秋官
王國的建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兩片海 第二十一章 自由貿易

第三卷 兩片海

第二十一章 自由貿易

唐軍列陣之後,章白羽派出了剛剛歸隊的執戟郎王仲,讓他前往商館門口。
「搞什麼!」王仲發怒道:「我就是來談判糧食的,你們說這些幹什麼?」
唐軍在瑞德城西部擊潰了數倍於己的難民大隊,又糾合了難民降部,迎頭擊走了來犯的兩千多安息人。這使得唐軍的聲望再度上揚。瑞德城以西的許多諾曼城市,甚至派出了使者前往瑞德城,希望得到唐軍的保護——比起蠻狠的安息部落以及貪婪的烏蘇拉人來說,唐軍是更好的統治者。唐軍雖然對於來犯之敵非常殘酷,但是在唐軍治理下的城市和村莊,唐人卻相當的仁慈。當安息人在劫掠居民、烏蘇拉人在掠奪黃金的時候,唐軍卻在開始著手恢復秩序,並且有傳言,唐軍正在恢復諾曼人地位。
這讓章白羽想到了春申城的官員:他們會將簡單的事情無限拖延下去,直到做成這件事情的代價,已經超過了回報為止。這樣官員們就能從容地將麻煩搖身一變,變成未來的麻煩。看起來解決了麻煩,實際上不過是將麻煩積累起來,等待「時機成熟」再行解決。可是什麼時候「時機成熟」?誰都不知道。
在魯瓦城中,城守為了讓諾曼居民使用布匹貨幣,發布了一項政令:兌換一百匹唐布的諾曼居民可以進入魯瓦城購買房舍。如果在城內做工或者為唐軍運糧的話,這些諾曼人將會得到和歸義人一樣的待遇。
這種勾當自然不被唐人允許。許多虞官紛紛前往城內搜索這種業務人,可是抓了一批又來一批。
和章白羽的想法差不多,唐軍官員普遍不希望諾曼人歸義。
在混亂的消息之中,第一批諾曼人找到了唐人的官員,要求歸義。
「呃,這個——應該是可以的。」
這造成了一種很古怪的現象:唐人對於外人來投本來是持歡迎態度的,可諾曼人卻不一樣。
王仲皺起了眉頭,以為烏蘇拉人又要增加什麼麻煩的條件。
最後,商人們中間出現了幾個起身的人,他們悄悄地在首領的耳朵邊說了什麼。
唐人的傳統之中並沒有狂信徒。
「唐人想要什麼?」烏蘇拉商人團的首領終於戰戰兢兢地問道。
對於諾曼人來說,他們在接連的失敗之中已經開始厭惡戰爭,現在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保護人,能保證敵人不能侵犯他們。
不光唐人、歸義人沉浸在勝利的快樂之中,諾曼人中間也出現了小規模的慶祝活動。
布爾薩人、安息人的世界裏面,主神有善惡兩元,兩位神靈彼此作戰到世界末日,人要做出自己的決定,從善或者從惡。這種想法和唐人的善惡觀沒有太多的衝突,唐人也講究行善絕惡。可是諾曼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神是唯一而且至尊的。安息人和布爾薩人,有專門的神職人員,終身不事生產,只為了在聖火殿堂裏面誦念經文,這對普通的唐人來說就已經是難以接受的了,好在神職人員很少,並不會影響大多數居民。可是諾曼人就不一樣了,就連普通的諾曼人,也有可能一生不種地、不做工、不紡織,一生的意義只是為了不犯和圖書錯,最後進入天國。這對於唐人來說,簡直就是蛀蟲。
商人們聽說了這個條件之後,議論的聲音嗡嗡地響了起來。
烏蘇拉商人首領露出了笑容:「唐軍打仗很厲害,唐軍也尊重自由貿易。既然你們爭取到了平等貿易的資格,」烏蘇拉人說:「那麼,我們應該多談談——我們還有好多交易可以談!」
戰爭之前,諾曼人從來沒有覺得生活有多好。直到安息入侵之後,諾曼人熟悉的安逸生活突然消失無蹤,他們才知道在城鎮做工、在土地上勞作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說是商館,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堅固的小要塞。
這種做法是鄉丞想出來的。
這個時候,不論哪一派,都在想著同一個問題:「唐人想要什麼?」
瑞德城守終於知道了政務的麻煩之處:不管你做什麼事情,總會有聰明人鑽空子,你去解決就不免焦頭爛額,你不去解決就顯得你很蠢。
瑞德城守甚至引用了諾曼皇帝征唐的借口,說明諾曼人不可信:「最開始的時候,諾曼人皇帝派出了幾個教士前往唐土,希望唐王皈依諾曼人信仰。唐王以為諾曼人和安息人一樣,所謂的信仰只不過是諸多流派之一。唐王聽了諾曼教士的道理,還挺接受。直到談論祖先問題的時候,唐王好奇地詢問諾曼教士,『我的父親和祖先沒有皈依,他們如今在什麼地方?』,諾曼教士說,『既然沒有皈依我主,這些異教徒自然在地獄之中受苦,但是國王陛下,一旦您皈依了我主,您和您的後代就會在主的庇護之中,您和您的後代,必然永享天國中的福祉』。這個說法一出,唐庭大嘩。皈依諾曼人的信仰,竟然要不認祖宗,斷絕法統,還要申斥祖宗暗昧野蠻。細問之下,唐王發現,與諾曼人相處時,若是唐人弱小,那麼諾曼人就會強迫唐人改宗;唐人強大,諾曼人就會私下裡詛咒唐人下地獄。即便唐王給教士美食、華衣、精舍,這些人也要說唐人的祖先下地獄。唐王大怒,驅逐了諾曼教士。諾曼人第二年又派來了教士,不經過唐王的同意,就在春申傳教。最終,唐王下令驅逐諾曼教士,還抓捕、殺死了一百多教民。這件事情最後成為了諾曼皇帝進攻唐土的口實。」
王仲雖然心中狂喜,但依然維持著冷漠的表情,他對烏蘇拉商人們略微低頭致意,轉身準備離開。
在緊張不安之中,烏蘇拉商人們聚在一起,擠滿了議會的石屋,等待著唐人使者的到來。
許多諾曼人詢問唐軍,成為歸義人是否要放棄信仰。
「還有還有,我們有一種弩,配有上弦腰帶、鉤環。十二歲的小女孩都能給弩上弦,簡直是守城利器,你們要不要?」
離開了唐人的領地之後,唐軍的行動倒是頗為順利。
「怎麼?」王仲回頭站住,問道。
早在托利亞山區的時候,唐軍就頒布了唐人不得歧視、欺壓歸義人的法令。當諾曼人遷入之後,摩擦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因為之前的融合政策,衝突的烈度會減少許多。
在和布爾薩人hetubook•com•com的磨合之中,唐人並沒有發現什麼不能忍受的事情。安息人也和布爾薩人差不多,第一批安息歸義人是唐軍解救的安息婦女,這些人在和唐軍婚配之後,也很快地融入了唐軍里。
「除了糧食,」商會首領說:「我們最近搞到一批非常精良的羅斯鎧甲,質地精美,十成足新,要不要運到瑞德城去給你們看看?」
不想去托利亞山區又想成為歸義人的諾曼人太多,只要他們需要,總有人會為他們跑腿。
唐軍上下一人懶惰,那麼周圍的十多人都會受到影響;十人怠惰,那麼上百人會受影響;百人不事生產,那麼上千人為了養活這百多人,不光會窮困不堪,還會彼此殺戮迫害。諾曼人宣傳的地上天國之中,大多數人只需要依靠虔誠的心,就能登入天國。可是多數人只有一顆好心腸,遇到山洪就說神怒、遇到地震就說神罰、遇到困難就說命運、遇到劣勢就說考驗——總之理由一堆,說來說去就是「認命」二字。唐土或許還有著這樣的頹廢之人,唐營之中,人人都是蓬勃向上、不畏神鬼的,這些說法怎麼能讓士兵們認同?
相反,唐軍留在那裡。
這個政令發布之後,許多村莊的諾曼富人將黃金兌換成了唐布,帶著這些布匹進了魯瓦城,成為了魯瓦市民。
「都是烏蘇拉價格!」商會首領說:「還有還有,章校尉要交際花嗎?或者想要什麼樣子的交際花?我們有交際花學院。章校尉或者唐軍之中的顯貴,你們想要什麼要的交際花?只要說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能幫你們培養出一批批的交際花。只需要五年,就能讓你們得到夢中情人。不管是北海人還是黑人,不管是諾曼人還是布爾薩人,不管要肥的還是瘦的,不管要男的或者女的甚至不男不女的,只要你們說,我們都能弄來。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詳細寫下來。」
「如果價格合適——可以運來看看。」
雙方僵持不休,誰都不能說服對方。
時間過得頗為漫長,首領也離開座位和幾個商人攀談了一下。
唐軍有意將諾曼人拆分送到了不同的地區:比如瑞德城周圍的諾曼人,就會被唐人安排到魯瓦城外;魯瓦城的諾曼人就會被安插到瑞德城外的村莊;別的地方逃難來的諾曼人,甚至會被安排前往托利亞山區。離開了熟悉的環境,離開了熟悉的人,諾曼人將會更加容易地融入唐人和歸義人的村莊之中。
這些諾曼人的證據就是唐人在諾曼難民的墓地上樹立了數百個十字架,看上去比諾曼貴族還要虔誠。
沿途的城鎮對於來訪的唐軍頗有好感。
在諾曼人的心中,布爾薩行省已經是荒蠻之地,更不用說布爾薩行省最貧困的托利亞山區了,那裡的布爾薩人看見了諾曼人就要去劫掠殺戮的。唐軍讓諾曼人去托利亞山區籍名歸義,豈不是送諾曼人去死嗎?
商人們左顧右盼,在座位上緊張不已,前排的商人左顧右盼,後排的商人探頭張望。
唐使者器宇軒昂,手按佩劍大步走來。
在瑞德城,當章白羽在西部邊www•hetubook•com•com境擊潰了安息部落之後,將一千多安息部落居民逐出了邊境,俘虜了四百多安息人。
沒想到,來者竟然是一個頗為年輕的唐軍士兵:唐人使者穿戴著諾曼式樣的鎧甲,但穿著唐人喜愛的紅色的夾衣,他的頭盔也是唐式的尖頂鐵盔,頭盔頂端裝飾著紅色的瓔珞。
唐軍使用布匹支付補給,雖然頗為古怪,但是比起烏蘇拉人的劣質貨物還是要強很多。唐軍在三個城鎮停下來補給,獲得了不少的牲畜、酒水以及清水。在唐軍的身後,還出現了一支一百人左右的洗衣婦、妓|女、剃頭匠、奴隸販子、小商人以及肉販子組成的隨軍小隊,甩都甩不掉。
這些居民本來就不喜歡城內跋扈的烏蘇拉人,當唐軍抵達城下后,普利人就打開了城門,為唐軍帶路,讓唐軍包圍了碼頭邊的烏蘇拉商館。
對於前者來說,來犯的安息部落被校尉擊潰,已經證明了唐軍不光能憑藉地利取勝,在平原上作戰也不輸給安息人。
唐人士兵對於信仰的問題沒什麼研究,只能打發他們去問布爾薩人,布爾薩人卻不太願意透露信息:對於布爾薩人來說,他們和唐人的關係很好,唐人每一次取勝,布爾薩人都能從中獲利、如果諾曼人大批地成為歸義人,對於布爾薩人來說不一定是好事情。
章白羽回到了瑞德城之後,迎接他的並不是居民的歡呼聲,而是城守和郎官們交上來的報告:諾曼人要求成為歸義人。
在城外,章白羽使用布匹和糧食賞賜了士兵,解散了大半的郎隊,讓他們各還駐所,最後,章白羽帶著六個郎隊,前往了烏蘇拉商人盤踞的城市。
之前唐軍狠狠地教訓北方部落的事情,讓本地盤踞的安息部落印象深刻,他們不想和唐人起衝突,而且很想看看唐軍都是什麼來頭。章白羽給普利城外的安息人贈送了禮物,包括兩車唐布和四桶美酒,本地的安息部落則給章白羽贈送了三個美奴和六匹安息馬。章白羽將美奴賜給了三位郎官做妻室,將安息馬賜給了執戟郎,隨後便大搖大擺地進了城。
「等一下!」烏蘇拉商人在王仲的身後呼喊。
幾天之後,瑞德城守以為一切都妥當的時候,卻接到了虞官們的報告:瑞德城內出現了一個新的委託業務,布爾薩歸義人會向諾曼人收取數額不菲的傭金,然後安排專人前往托利亞山區幫忙籍名歸義,姓名、籍貫、新唐名一切都操辦妥當。這樣可以讓諾曼人安心地呆在瑞德城內,一個月後就能讓他們獲得歸義人身份。
這種無稽之談自然不會讓人信服,可是唐軍的舉措卻諾曼人對唐軍的印象大為改觀。
唐軍在擊潰了安息部落之後,並沒有直接返回瑞德城。
在唐軍的制度下面,唐人和歸義人是可以得到無條件的保護的:一旦唐人和歸義人出現了危險,唐軍士兵即便知道危險重重,也要出手援救,此外,唐人和歸義人在飢荒之中,會得到唐軍的援助,唐軍會通過貿易、征糧甚至掠奪的方式,為唐人和歸義人弄來口糧。
普利城的居民已經提前得知了唐軍的來意:和*圖*書不為劫掠,只為和烏蘇拉人談判。
章白羽似乎早就料到了這種麻煩,宣布「托利亞山區是歸義司所在地」之後,便急匆匆地離開了瑞德城,將爛攤子留給了城守。
王仲頗沉得住氣,他保持著按劍的姿勢,盯著烏蘇拉商人們。
「我們只在乎唐人的城市,我們也會嚴守秘密。」王仲說:「別的城市,絕不會聽說唐軍是花多少錢買到糧食的。唐地和烏蘇拉不一樣,我們買到糧食,是給人吃的,不會拿來做買賣,所以不會影響你們的生意。我要說的就是這些了,給我答覆吧:十天之內,瑞德城究竟有沒有糧食靠岸?有,還是沒有?」
直到唐軍開進了普利城之後,烏蘇拉商人們才停止了爭論。
隨軍的諾曼人普遍以為唐軍為了報復,一定會越過邊界,去追擊那些安息部落。但是與這些人很快就發現,唐軍留在那裡是為了營建墓地:唐人和歸義人的屍體被埋葬在一起,唐軍的工匠按照唐人的傳統,給這些人留下了刻寫著唐字的木製墓碑;安息人則被集中埋葬在一個巨大的墓穴之中,上面寫著安息人之墓,埋骨三百九十具云云;唐軍最讓諾曼人出乎意料的,就是妥善埋葬了諾曼人的難民。唐軍在撤離之前,派出騎兵找到了附近村莊的牧師,給那個牧師調撥了四十多民夫,讓他按照諾曼習俗,妥善安置諾曼難民的屍體。
對唐軍燃起熱情的諾曼人,聽說要去托利亞山區才能籍名歸義之後,不由得大失所望。
「糧食。」名叫王仲的執戟郎說道:「幾個月前,我們就給你們布爾薩大區的商會會長談過。他答應了,又違約,還派出了一群暴徒襲擊唐地。」王仲面無表情,但諾曼話說得非常熟練,若是閉上眼睛只聽,會讓人以為這個使者就是個諾曼人:「我們要糧食。你們要金子,我們就給你們金子,你們要銀子,我們就給你們銀子,但是要按照烏蘇拉城的糧食價格,不能按照尼塔省的價格。」
商館內,烏蘇拉商人團這幾天經歷了反覆的爭吵甚至鬥毆,最後也沒有談出個結果來:一部分人認為難民和安息部落都不靠譜,需要向烏蘇拉本土申請,調集一支一千裝備精良的雇傭軍,就能平定唐人;另外一批人說,諾曼難民和安息部落,加起來超過七千人,但是唐軍二十天不到就粉碎了他們,從烏蘇拉調一千雇傭兵過來,也只不過是給唐軍嘴裏喂肉,何況,烏蘇拉和安息是盟友關係,安息人會允許烏蘇拉軍隊出現在尼塔行省么?
魯瓦城由於本地人口的大量外遷,讓唐軍掌握了大量的空閑房舍,遷徙而來的諾曼人能夠用很便宜的價格購買地產。當這些諾曼人安家之後,他們會先派出家族成員入城觀察唐人的統治,當他們發現唐人正在不遺餘力地恢復城市之中的工坊、修繕城內的水渠、加固城內的城牆的時候,這些諾曼人判斷唐人不會輕易地拋棄魯瓦城,隨後,諾曼人便會整個家庭地遷入魯瓦城居住。
在得不到明確的答覆之後,諾曼人開始詢問唐人的官員,其中包括瑞德城守和駐紮在瑞德城的郎官。瑞德城和-圖-書守謹慎地表示這件事情要校尉說了算,而駐紮在瑞德城的唐軍郎官則保證,只要納糧、服役,誰管你信仰什麼。
按理來說,居民們選擇歸義,應該是一件好事,可是章白羽卻和他的部下一樣,陷入了苦惱之中。
唐軍治理下的諾曼人之中,有兩個地區的諾曼人已經恢復了過去的身份:瑞德城和魯瓦城。
恢復了自由的諾曼人無不歡天喜地。
小要塞上,幾個烏蘇拉傭兵探出頭來,看了看局勢,不得不將大門打開了一條縫,讓唐軍的使者走入了商館之中。
不管是什麼信仰,只要不違背唐人的統治,唐人就不會拿這個當借口欺壓別人。
為此,章白羽召集城內的郎官、城守、備官前來商議。
這個故事,許多唐人都知道。但是現在由瑞德城守一一捋清,卻讓唐人感覺到:和諾曼人根本沒辦法以兄弟相稱。
不久之後,首領回到了座位上面,給出了答覆:「有。」
瑞德城。
瑞德城的諾曼人紛紛傳言,唐人的領袖章白羽,騎士是一個皈依了諾曼信仰的異鄉人,只是迫於安息人的淫|威,才不敢公開自己的信仰。
唐人按照安息寬尺分配土地,諾曼農夫測算了分配的土地后,發現唐人分配的土地明顯比過去要小很多。土地雖然變小了,但由於灌溉充分,反倒會肥沃很多。同時唐軍士兵正在各地開挖溝渠,又不收取什一稅或者磨坊稅,算下來,諾曼農人的生活還會比過去好一些。
群議了幾天,章白羽最後只能在權衡之後,採納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要歸義可以,但是唐人的歸義司在托利亞山區,憑藉瑞德城和魯瓦城的路引,諾曼人可以自由地前往托利亞山區籍名歸義。」
「這是共和國的政策,」商會首領說道:「我們不可能為唐軍網開一面,別的城市會要求和唐人一樣待遇——」
為了獎賞在戰爭之中幫助唐軍的諾曼民夫,唐人按照一個安息人兌換一個諾曼人的定額,釋放了四百多諾曼苦力。這個諾曼人如果是城市居民,他們的房產就會被歸還,同時唐軍安排他們和歸義人一起做活,給他們派發食物和唐布;如果這個諾曼人是鄉村居民,唐人就會安排他們前往唐人的村落,給他們分配土地。
當唐人抵達了烏蘇拉商人在尼塔行省的大本營——普利城——的時候,城外的安息部落甚至主動前來示好,為唐軍開路。
諾曼人就不一樣了。首先,唐人和歸義人都不太喜歡諾曼人,許多人甚至憎惡諾曼人入骨,如果接受諾曼人歸義,那麼大批忠誠的居民就會出現二心,此外,歸義人制度到目前為止,對唐軍來說雖然是助力,也是負擔:唐軍可以隨意地從諾曼人的村莊徵調糧食和民夫,但在歸義人村莊之中,唐人卻和他們有明確的約法,如果出現了唐軍濫用民力的情況,歸義人可以理直氣壯地狀告當地的唐軍官員。如果諾曼人歸義進來,長遠來說,唐軍會獲得更多的兵員和糧食,並且統治更為穩定,可短期來看,唐軍卻會變得束手束腳,龐大的土地、繁庶的諾曼人口,對於唐軍來說甚至會成為不堪負重的壓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