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霞浦高中推理紀事·語

作者:名和行年
霞浦高中推理紀事·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第十一章 春雨

第二卷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第十一章 春雨

「我的確知道這門技巧。但由於我們已經不做這種和菓子了,所以要復現它,我們得做另一種和菓子,春雨。」
石衣和松露,在和菓子的意義上便是指同一個東西。一個精研石衣製作的老師傅,焉能做不出一個關西人想吃的和菓子松露?所以,這個嫁到關東來的關西女性提出想吃石衣的請求,不過是想暗示她的丈夫去買名貴的食用菌松露。只可惜,不解風情的兩個人,平白地將這件事掛在心上,甚而讓其中一人鬱鬱寡歡,最後不幸謝世。
「這樣啊……」我望著那個模具。「在學校的物理課時,感受溶解的過程時,我們通過的是墨汁溶於水的慢鏡頭,墨汁先是靠重力進入液體中部,再散成絲綢狀並溶入水中,最終得到均勻的液體。想來色素水溶進春雨液體中也是如此,若是溶解不充分,得到的也是從中部開始的不均勻,並不能得到夢幻和菓子般的漸變效果。」
然而真相往往卻令人啞然——在老師傅走後,繼承這家店的大師傅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在了磨礪技藝和為人不齒的偷師學藝中,對原本的委託人他們認為無顏上們,故而情況也並未了解。待到他們向那個原本的老顧客電話確認過後,才知道了彼此的真意,電話這頭的大師傅和其他店裡的人們,都是一片唏噓。
「因為我也是只聞其名,未見其成。」大師傅道。「我聽老爹說起過這種技術,也知道他在施展這門技術時要用哪些材料,但我自己還沒有嘗試過。我們做試驗的話,水涼粉固形並染上顏色了就很難賣出去,所以我們必須有把握了再試;但春雨就算染了色,也可以搭在冰淇淋里賣,並沒有問題,多試幾次也無妨。」
「嗯,這還真是個難題。」大師傅道。「我這麼一改,將染色控制在一個水平面上是做到了,但怎麼做出以前那種漸變效果,我真搞不明白了。我看和_圖_書老爹做染色的時候,甚至都沒像我這樣用隔水紙,直接就像是我最開始那樣做,但他做出來的涼粉,就是這種漸變的顏色。唉……過去這麼久了,雖然記得過程就是這麼幾步,但肯定是我記錯了或是忘了什麼細節。」
「沒太大區別吧。」大師傅道。「就算到時候工藝會不一樣,但沒法達成漸變的溶解還是一樣的。」
春雨,說是和菓子,卻又和一般的和菓子有些區別。一般的和菓子給我們的印象,總是一個個小型、固體的形狀,比如糰子、大福、金平糖這樣的近似球形,羊羹、外郎糕這樣的立方體,又或是銅鑼燒、鹿煎餅、牡丹餅這樣的餅形。但春雨的本質,是綠豆粉做成的粉絲,因為生制好的粉絲搭在晾曬架上晒乾后,其垂下卻又不是筆直的固形對陽光進行了不規則的折射,導致在遠處看去,有如淅淅瀝瀝的春雨的雨絲,故而得名。食用粉絲往往要通過烹調和調味,比起和菓子給人的「冷食、即食」的慣性印象差得有些距離。但「粉絲」到底只是春雨命名的由來,並不代表所有的春雨都是「粉絲」形狀,例如綠豆粉沖制的涼粉也同樣被叫做春雨。換句話講,既然春雨的原型是綠豆粉絲,那麼以綠豆粉為主體做成的其他食品也被稱作「春雨」。
「雖然貴店已經不再提供這種『夢幻和菓子』,但在山形,卻還有想重新再現這種和菓子的人在。」我將我們通過河內同學了解到的,松元店長的故事告訴了眼前的大師傅。「既然貴店不製作這種和菓子,那麼能否對有這些需要的人們進行指導呢?我們都是外地人,不會在水戶落腳,更不會對您的生意造成絲毫的影響。」
「您對這個技巧還有印象嗎?」
「行,讓我看看……」大師傅從圍裙兜里掏出眼鏡,開始翻起我遞給他的筆記本。筆記本的最後一頁,和_圖_書我畫了一張夢幻和菓子的簡筆畫,然後用連線標出各個部位的質地作為結論。這些部分大抵已經進行了標註,所剩下的只有一處——透明白涼粉部分的漸變藍染,目前仍未得到解決。
「接下來就只是工藝的改進了。」我將這個技巧的原理告訴了大師傅,並請他在這個發現的基礎上確認其中還有什麼規範化或其他能挖掘的地方。待到一切確定,留給我們返程的時間也所剩無幾。我們匆匆向大師傅告辭后,坐電車返回了霞浦。
「在做成涼粉並染色這一項上,它們都是一個性質,用春雨做出來的是怎樣,換成水涼粉就是怎樣。」大師傅的語氣非常肯定。
「之所以我們沒有在這裏達成漸變的溶解,是因為溶解了使用色素的水倒在熱春雨里,就像墨汁滴入水中一樣。墨汁溶於水時之所以會先沉到水中一截,是因為自身重力作用加上密度比水也大。若是反過來,假設我們讓一滴黑色的水滴入無色的墨汁,那麼溶質液滴進入溶劑中便不會過於明顯,並且也是慢慢地進入。既然這樣,我或許就有了一個思路。」
但是,這是從「墨汁溶於水」的角度所感受到的溶解過程。若是另外的溶解過程呢?
突然間失去了奮鬥的方向,這種心情不免讓人覺得空虛。從大師傅等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他們現在對店裡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渾然不知所措。藉著這個機會,我向大師傅探問道,是否知曉那個五年前曾在這裏作為限定售賣品的「夢幻和菓子」。
「知道,知道,那也是我的老爹的作品。」大師傅是老師傅的兒子,他雖然手藝不及前人,但對老師傅的各種作品都知之甚詳。「那種和菓子並不是老爹打算正式售賣的東西。當時我們店剛開起來不久,剛過了開業宣傳和慕名而來這一波熱潮。那時候的生意不太好,客人遠遠沒有達到計劃期望和*圖*書的數量,並且導致我們按計劃購買的一批食材馬上就要面臨用不出去的情況。『再不用就只能作廢處理了。』帶著這樣的想法,老爹用這些食材才做出了這種和菓子,大約五百個左右。由於只有這麼一些,所以店裡就用限時方式來售賣。沒想到這種和菓子幫我們賺來了不少名聲。我曾經建議老爹『既然這個東西賣得好,我們何不把它正式當成一種售賣品?』但老爹拒絕了,他說『我是在為咱們的店前途未卜而感到苦悶的心情下做出這一批小玩意的。現在換了一種心情,怕是做不出原來這種味道,反而還敗了這道點心的名頭。』所以,我們也只好放棄。」
「店長先生,為什麼要用春雨來複現這種工藝呢?」
我們隨著大師傅在庫房裡找了一些春雨的原材料——綠豆粉,然後他在作業台前準備了熱水並挑選了粉紅色,也就是冰淇淋多會呈現的顏色,這種顏色的春雨最容易被搭在冰淇淋里賣出去。接著,他說道:「父親染色的話,是這樣操作的。」他先是將色素放在溫水中稀釋,並將蘸料用的小毛刷浸在溶解了橙黃色素的水中,讓其充分攜帶色素;然後他將綠豆粉在熱水裡沖融,倒入方形的模具,在頂面恢復水平后,他用牙籤不斷試探著頂層的凝固狀態。到了他認為的理想時機,他拿出蘸滿了色素的毛刷,在稍顯凝固的透明膠體上刷著色素。果然,就如預想的一樣,溶解有色素的水分也溶解進了綠豆涼粉。本以為,這些色素將會如滲透一般慢慢溶進春雨,最終形成如夢幻和菓子般自上而下由濃轉淡的漸變;但現狀並不如我們所願:溶解的色素雖然慢慢溶進春雨,但並沒有形成漸變,而是自上而下統共是差不多的一片粉紅色,並沒有濃淡的明顯區分。並且,因為刷色素的時間和濃淡沒有掌握,染色的肉眼分野也不是水平的。
「這可是相和圖書當的令人不滿啊。」大師傅嘟囔著,將模具打開,把這一塊顏色染了一半,也凝固了一半的涼粉春雨取出來,浸在了溶解了色素溫水的碗里,然後開始了第二次嘗試。這次,他在「同時上色」上做了些嘗試:只見他用一根細線綁住一粒米,然後用米粘住一張隔水紙。在倒入熱春雨後,大師傅先把隔水紙塞了上去,並且用筷子壓實四角。再接著,他將色素溶液倒在隔水紙上。繼續等到合適的時機后,他將細線迅速一提,整張隔水紙便被迅速抽出,而色素溶液也得以開始溶入春雨。這一次,各個角度看來的溶解速度倒是基本相同,但依然沒有解決「如何製造濃淡漸變的溶解效果」。
我同樣在作業台上操作。我拿出一個碗,先在碗底放上了已經冷卻的作廢春雨,然後將熱春雨分出一小碟,往小碟中加入了兩粒色素,這個用量無疑是非常大了,色素很快溶解在熱春雨中,將這一小碟染成了非常濃的深色。我等待它成為膠質狀時倒入到碗中。等這一層也即將冷卻時,我倒入大量無色春雨,並且在其中嵌入了象徵其中有物的一枚瓜子。
「不過,這個『夢幻和菓子』雖然飽含著製作者的苦悶,但它卻讓許多品嘗到它的人們展露出笑容呢。」我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奈惠的表妹吃到這種和菓子后露出滿足的笑容的照片。並且,這種和菓子還延伸出了水戶,乃至在東北山形,都有迫切想要複原這種和菓子的人,當然便是松元店長。
等這些東西都冷卻后,我將碗扣過來,倒出裏面的涼春雨。果然如我所料,無色春雨的上半部出現了顏色的漸變。
「你們真是厲害啊,連我的店都沒來過,就把這些配料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大師傅感慨道。在讚歎的同時,他也接過我隨身攜帶的筆做了一些小的修改。修改的部分是上層羊羹中的乾果食材,比如葡萄乾被換成了和*圖*書法式紅葡萄乾,核桃仁被特別註明「會津鬼胡桃」等,並不是什麼截然不同的錯誤。「你們探尋到的這些食材搭配與各種工藝做法,與我記憶中的基本上都是吻合的。看來,你們唯一缺少的一環,是在白涼粉上進行漸變藍染的工藝。」
附圖:春雨
可能是大師傅依然還沒從迷茫中緩過勁吧。他搖了搖手,讓圍攏在我們身邊的店方人員們各自回到崗位。隨後他遠離工作區域,將我們帶到話音難以傳到店裡其他角落的僻靜處,低聲道:「我也不說昧心話。老爹做這種和菓子真的是一時興起,他並沒有打算教給別人。我也只是看著他做這種和菓子的時候心下記住了一些東西,並且時間也過了五年,我從來都沒有複習過。現在讓我再把這每一步都回憶起來,恐怕是不可能了。」
「沒關係,店長先生。」我拿出我們的記錄本。「在看到那張照片后,來到您的店裡之前,我們還做了許多其他的工作,比如確認這個和菓子里的各種原材料,或者向在相似領域有些長處的和菓子師傅們請教,事實上我們已經得出了一些結論了。我有一個提議:能否請您對我們收集的這些情報進行一些確認呢?一來我們可以得知自己的判斷是正確還是錯誤;另一方面,藉由我們的這些尋覓,店長先生或許也能勾起一些回憶的碎片提供給我們吧?」
「店長先生,您的父親所做出來的這種『夢幻和菓子』,是一個台型,上面窄下面寬;您現在所用的模具是立方體,這裏面會不會有做工上的區別呢?」
「會不會是春雨所用的綠豆和普通的水涼粉性質不同呢?」我問道。
加之,春雨這樣富有文藝氣息的命名,想想也能知道,它來自古時富有文思的遣唐使們。這些遣唐使將春雨帶回和國,從奈良一帶這個中心向外輻散,時至今日,奈良三重一帶也是春雨原產的大戶,六成的春雨都出自那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