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華爾街上一聲響,新鄉城裡抄書忙
第一百八十三章 山寨貨
黨國誤我啊!
睥睨眾人的袁燕倏負手問道:「誰贊成,誰反對?」
他突然一拍額頭道:「對了,說起中華公所,他們還邀請你去參加慈善餐會呢。」
不過這場旱災確實有點稀奇,稀奇就稀奇在民間賑濟團體起到的作用遠遠超過北洋政府。尤其是海外華僑踴躍捐款,成為了中國第一次國際性的賑災活動。
「大師球,搜索一下……」
坐在主位之上的李義清咳一聲,站起來向四下里抱拳道:「袁燕倏先生還有幾位兄弟今日光臨敝處,真是蓬蓽生輝。在下幸何如之……」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1956和-圖-書年成立的潮州同鄉會是唯一沒有加入中華公所的僑團,這是因為……中華公所成員絕大多數都是廣東人啊。
他也站起身來環顧眾人道:「行了行了,弟兄們的難處我也知道。這麼著,多餘的話兄弟也不說了。我們合股開一家製藥公司吧。」
「不太靠譜是不是?」
這個時候就聽紅旗老五招呼道:「大夥都進去吧!」
至於為什麼黨國不提中華公所,因為49年之後他們就反communist了啊。
「沒事。」我們的袁大師語氣平靜地說道:「我跟五哥說幾句私事。」
「呵呵,賢弟聰慧。」
實際上,和他想象的有所不同,不管是致公堂還是安良堂到目前為止……嗯,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還都是上不得檯面的幫派。當然,其中不包括洗的白白的上了太平洋彼岸的致公黨。
實際上,這家中華公所還給病中的袁大師送過慰問函和禮物。可是他老人家根本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因此失去了一個結交的機會。
袁大師很不耐煩地打斷道:「好了好了,五哥你就說實話吧。是不是中華公和圖書所那班人看不上你……嗯,我們洪門啊?」
而安良堂和致公堂不過是中華公所的屬下僑團罷了,這些僑團還包括中華總商會(1904年成立)、美東聯成會所(1900年成立)、台山寧陽會館(1890年成立)、國民黨美東分部(1905年成立)、協勝公會(1856年成立。這是美洲第一個華人團體和第一個洪門「堂口」,李小龍曾經是其成員。)等等……到二戰結束總共有五十多個華人僑團。
紅旗老五苦笑著道:「賢弟,你明白就好。這幾家都是我們洪家兄弟的產業,我可是幫你都搜羅來了啊……」
約翰·麥考爾走了過來問道:「尼奧,出什麼事了嗎?」
所以別看美國洪門牛逼哄哄,連鐵拳無敵都是他們的雙花紅棍。實則安良堂、致公堂和協勝會所中人都擔任不了中華公所的主席,這一禁令要到八十年代才被打破。
袁燕倏剛想點頭就想起一件事來了:「約翰,代言費什麼就別去管了。我們的當務之急是……」
只是他並沒有在意。因為根據袁大師的記憶,民國那還不是年年有荒,歲歲有災。一場旱災有什麼稀奇的。要說旱災還能超過「黃金十年」裏面那場民國十八年陝西大旱和42年的「水旱黃湯」嗎?
hetubook.com.com「我哪知道這個啊,我是理……嗯,我真沒時間理會國內新聞。」
本章副標題:誰贊成,誰反對?
歷史教科書上只有致公黨和雙花紅棍,根本就沒提什麼中華公所,搞得我以為洪門在美國真的很牛逼能隻手遮天來著,還興緻勃勃地當了任天堂聖賢二爺。
一行人進了安良大廈一樓的大客廳分賓主落座,還有人端上了茶水。
他的律師搓了搓手道:「哦,那我們進去吧,外面挺冷的,而且這裏味道也不太好。」
這家社團還帶有慈善性質,1910—1911年蘇、皖、湘三省大水災,https://m•hetubook•com•com1917—1918年黃河大泛濫這幾場大災之中都組織華人為祖國捐款。後來他們還成立了「紐約華人抗日救國籌餉總會」,支援祖國抗戰。
事情麻煩了啊!
我們的袁二爺這一搜索不要緊,看完結果之後氣得鼻子都歪了。
好了,紐約華人圈子應該全都知道老子是洪門子弟了。這些老華僑本來就膽小怕事,還擔心惹上官非,自然就不敢應承自己的一番「好意」了啊。現在看起來有了這層身份反倒是個累贅。
「我說了啊。」紅旗老五十分無辜地看著他道:「奈何他們都說這事聽上去不太那個、那個……」
他很不禮貌地把紅旗老五拖到了一邊,毫不客氣地張口問道:「五哥,這可不上路也不地道了啊。咱們可是自家兄弟,你就拿這些山寨貨來糊弄小弟啊?」
袁大師露出不耐煩的神色道:「得了得了,都是自家兄弟。五哥,場面話就別說了吧。我們直接說正事!」
搞來搞去,還得自己出手不是。
我們的袁大師恨恨地道:「五哥啊五哥,你就不能跟他們說這是一個發財良機嗎?」
美國最大的華人社會團體叫做中華和圖書公所,1882年由一幫華僑商人發動成立於紐約,還向我大清立過案。到了二十世紀初,中華公所已經漸具規模,組織也愈加嚴整。
李傑詫異地道:「為了華北五省大旱募捐啊。賢弟不知道?」
「什麼慈善餐會?」
「宿主,明白。」
李傑聞聽此言那是面不改色地豎起了大拇指道:「賢弟,你真是慧眼如炬,竟然能看出他們都是假的。可是店名是假的,手藝都是真的……」
「公司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King hundred mountain,中文叫百歲山。而我們第一種產品就是Health treatment esscen,中文就是神仙水。」
聰你老爺,慧你老母!
袁燕倏在心裏苦笑,我當年學的歷史書可沒有教過1920年還有一場華北五省大旱。自己倒是好像在《字林西報》上面瞧了一眼:今年夏天在直、魯、豫、晉、陝這五省確實發生了一場特大旱災,而直皖戰爭這場兵災更加重了其危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