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冠蓋煊赫滿華府,精神煥發入霧都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事件(五)
別忘了,這兩家企業現在在一座大樓裏面辦公啊。
既然《世界報》出盡風頭,那麼紐約公眾廣播電台自然是要蹭個熱度的。
就像這位主編說的一樣,現在出號外就像是給《世界報》打廣告一樣。
這個時候有人敲響了會議室的大門。
「我、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陛、陛下也知道了嗎……」
「發!」
霍爾伍德爵士只好低頭接令道:「是,首相。」
「閣、閣下,你怎麼來了?」
但是,美利堅民族終究是要成型的,美利堅的人民終究是需要一些全國性報紙的。
他提醒道:「還要和英國人說一聲,務必保證我們美國公民……對了,還有尼奧·袁的人身安全。」
而《紐約時報》的傳奇主編此刻心中很是煩躁,因為他隱隱地覺得自己和《紐約時報》好像錯過了什麼。
在這麼長的任職時間中,他在《紐約時報》的日常工作從未發生變化。他下午1點出現在新聞編輯室,6點回家吃飯並休息。10點回到編輯室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其他人下班時才離開。通常他是最後一個離開的人。
如今英國的三大報紙是《泰晤士報》,《每日郵報》和《衛報》。
「范安達先生,你說什麼?」
「這麼晚他來幹什麼?」哈丁總統有些不情不願地站起身來道:「那好吧,我去見見他。」
「嘩啦啦……嘩啦啦……」
「對的,快去找到那位顧公使。」
卡爾·范安達已經隱約意識到了這件事情,而這次搶盡風頭的《世界報》很有可能……不對,是絕對會成為《紐約時報》最大的敵人。
「進來吧。」
倫敦警察廳總監聞聲回頭一看,就見到了一位熟人。
一臉古怪表情的美利堅國務卿遞過了一份電報紙道:「總統先生,倫敦剛發來的消息。」
「這個……」
「有什麼用?」
他看了幾句之後就皺起了眉頭道:「啊,我們的公使還有幾位美國公民也被……尼奧還被他們給打傷了啊。這可真是、這可真是、這可真是……」
「淺薄!」首相大人更生氣了,「我們該怎麼辦?當然是、當然是、當然是……」
「是,首相。」
「是,首相。」
「對不起,實在對不起,我親自發電報給天皇陛下致歉……」
「范安達先生,我們是不是也要發號外了。如hetubook•com.com今除了《世界報》之外,其他家報紙也在發行號外了。」
范安達用他著名的「范安達死亡射線」,就是冰冷的目光看向了說話之人。
「范安達先生,倫敦來電報確認了這個消息,英日兩國皇太子真的被綁架了,而且還是中國人綁架的。」
幾乎是同時。華盛頓,白宮。
「這個主意很不錯啊……」
第二,作為全世界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英國早在十六世紀就擁有了英國皇家郵政(Royal Mail),到了十九世紀末期,英國鐵路網基本已經貫通了整個國家。
勞合首相不耐煩地道:「我還沒說完,請別打斷我。在那份聲明中,還要強烈譴責這個什麼什麼……」
哈丁總統只不過心腸比較軟,並不是純粹的政治白痴。
「那好,閣下,請儘快通知中國政府吧。我們是會提供方便的。」
「不對,我不是說中國人,我是說這次讓《世界報》快了一步!」
可憐的顧維鈞一聽這話,立馬是一頭冷汗。他也顧不得擦拭,急忙開口辯解道:「閣下,我保證這件事情和我國政府一點關係都沒有!」
「他們么……」
「……這可真是!」他老人家最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心情,只好問道:「查爾斯,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他1904年出任《紐約時報》的編輯主任,此後會在這裏度過了25年的職業生涯。
第三,英國人要比美國人更加關心國家大事。因為英國早就成為了民族國家,而美國此時還處於民族國家的形成期,美利堅民族並未真正成型。
「我知道,可是就是不甘心啊……」
1921年的7月23日的這個晚上,他也破例了,8點鐘就來到了編輯室同一幫編輯們開會。
在場的編輯們面面相覷,都說不出話來了。
英國的報紙是沒有地名前綴的。泰晤士河雖說是個地名,不過它不僅僅只流經倫敦。
「倫敦那邊怎麼說?」
不過他好說歹說,總算是讓警方把他的夫人黃蕙蘭給送回公使館了。
雖說總監大人不是現役軍人,但是某些特殊情況下,預備役也是能上軍事法庭的。眼下肯定是「特殊情況」。
據說他這些年裡面只有三次例外。
「總統先生,聽說特斯拉先生髮明了可m.hetubook•com.com以自動洗牌的特斯拉麻將機,不如也在白宮裝一台?」
注意到英國和美國的大報紙有什麼區別了嗎?
顧維鈞也知道情勢比人強,只好苦著臉道:「沒、沒問題。」
美國東部時間,晚上八點三十分。
官僚嗎,拖正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原來此人名叫漢弗萊·艾普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他是首相的首席秘書官。
長著一張大方臉,留著一撇八字鬍,眉毛濃密,眼神犀利,相貌威嚴的喬治首相冷哼一聲道:「爵士,我不來,難道你是要陛下親自前來嗎?」
然後就在不遠處的一輛汽車上,霍爾伍德爵士見到了一臉鐵青的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伯爵。
「哦,倫敦?倫敦會有什麼緊急消息……」
「這個有什麼問題嗎?」
不過他不愧是天生的報人,立馬就想到了新的主意:「我們先要派記者去採訪一下中國人和日本人,問問他們雙方的看法。對了,我們還要普及一下山東問題的由來……」
而當他被總監大人「請」到首相大人面前的時候,正看到人家十分客氣地向日本外交官代表致歉。
顧維鈞當然沒有離開這裏,他也不能離開這裏。因為他是個賽里斯人。
聽到了廣播,美國報業傳奇人物的臉色又難看了幾分。
「那、那我們該怎麼辦?」
「哦,范安達先生,這也沒有辦法。誰讓赫伯特·普利策的女兒就在現場呢?」
「對了,朱槿軍團。就是強烈譴責他們!」
紐約,《紐約時報》編輯部。
「范安達先生,那些中國人確實該死……」
就是不知道這條時間線上,未來參觀白宮的賽里斯人看到一台自動麻將機的時候,他們會有什麼樣表情。
只聽他陰測測地說道:「閣下,這是怎麼一回事情?難道你們中國人想要破壞遠東的安定局面嗎?」
最後,總監大人還是忍不住問道:「閣下,那麼公使館裏面的人,特別兩位殿下……」
第一,從國土面積來說,不列顛島的面積根本不能和美和圖書利堅相提並論。前者才區區20多萬平方公里。而美國單單一個弗吉尼亞州就要11多萬平方公里。
而美國報紙的名字都帶著地名前綴,這意味著它們之前全都是地方性的報紙。
「查爾斯,有什麼急事嗎?」
也很顯然,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郵政體系利於全國性報紙的發行。
「你保證?」勞合首相冷笑一聲道:「你用什麼保證?」
所以,這兩位自然是認識的咯。
另一篇是詳細記錄了我們袁大師的英勇卻失敗了的感人肺腑的義舉。
說不定這能成為中美兩國友誼的一大象徵,就跟原來那條時間線上的乒乓球一樣。
這個主意真的很不錯啊!
他此時已經確認,就像泰坦尼克號沉沒鑄就了《紐約時報》的崛起,「723大事件」會讓《世界報》和NYPR後來居上。
如果我們的袁大師在這裏的話,那麼他這位穿越者就能告訴卡爾·范安達,錯過的是什麼。
首相秘書官接著出主意道:「然後我們要和中國的那位顧公使好好地『交流』一下。」
所以三位英國頂級官僚互相看了看,全都點了點頭……
英國首相擺了擺手道:「閣下,我們不多廢話了。我現在『請』你立即通知中國政府,『請』他們發表一份官方聲明,要撇清和這件事情的關係……」
漢弗萊只好再次盡忠職守了,他一指地上的傳單道:「這些人不是說要明天早上發表聲明嗎,我們何不等一等呢?」
1870年,當范安達還是俄亥俄州一個6歲的農家孩子,他就開始在紙張上粘貼剪報,並以10美分的價格出售了。10歲的時候,范安達用木框製作了一台印刷機,把掃帚柄用布包起來當作油墨滾筒,並用村裡報社廢棄的鉛字印刷。
「和_圖_書閣下,我代表我國政府感謝你。」
正當他們打得正起勁的時候,一位白宮工作人員進來通知道:「總統先生,國務卿休斯先生求見。」
未來美國的四大報紙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和《華爾街日報》。
他沒好氣地問道:「爵士。別說廢話了。聽說你要攻進公使館?」
一看就覺得十分機(油)靈(滑)的秘書官看了看周圍的記者,連忙走上前去壓低聲音道:「爵士,首相來了。他讓你去見他。」
「快拿來我看看!」
「該死的!」
「對啊,廣播。」這位工作人員順手打開了會議室裏面的收音機。
此君可以說是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天才。
如果這個時候「723大事件」的主謀站在顧維鈞的面前,他生吃了對方的心都有啊!
即使他已經是堂堂的主編了,可是他從來沒有放棄夜班編輯的職責。
喬治首相一聽,立馬點頭道:「沒錯,去把日本外交官找來,我要向他們當面致歉。」
BINGO!
簡單地說,這個區別是三大條件決定的。
英國首相現在真是恨不得把這個廢物直接槍斃了,但是就像之前自己秘書建議的那樣,這個時候把這傢伙給斃掉的話誰來背鍋呢?
饒他是縱橫政壇的老牌政治家,同時還是帶領大英帝國戰勝二德子的功勛首相,可是這個時候也麻爪了。
他揮了揮手中的報紙,冷冷地道:「我們以發行號外的方式來告訴我們的讀者,《世界報》主編的女兒就在現場,她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嗎?然後明天他們都該去買《世界報》了!」
「愚蠢!」首相大人怒道:「人家迫擊炮都打來了,還說什麼立足未穩?!」
「這個……」
雖說顧維鈞知道這個「請」其實就是「要求」……好吧,更確切地說是「命令」。但是人家這麼說是不想要把「723大事件」牽扯到中國政府。所以,他這句感謝是真情實意的。
一篇是講述朱槿軍團用撒傳單的方式成功地阻止了英國警方的進攻。
「Mahjong確實挺好玩的,就是洗牌麻煩了一點。」
身處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的各家報紙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日後四大報有兩家出自紐約,《華盛頓郵報》也在東海岸。
「我、我、我……」顧維鈞這位當時中國
hetubook.com.com最為頂尖的外交人才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現在是星期六晚上嗎,沃倫·哈丁總統不和「麻將內閣」一起玩麻將還能玩什麼?哦喲,好像還可以玩……
「且不說兩位皇太子殿下,裏面還有兩位內閣大臣和那麼多的外國使節。死一個都是天大的事情。你是不是想要上軍事法庭啊?」
「STOP!」
卡爾·范安達,美國報業的傳奇人物,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因為就是他樹立了美國商業新聞報紙的典範。
錯過了什麼呢?
一旁的漢弗萊提醒道:「朱槿軍團。」
哈丁總統接過來一看,啼笑皆非地道:「嗯,真的假的?英國人是吃乾飯的嗎,居然發生了這種事情!」
查爾斯·埃文斯·休斯早就有了腹案,立馬答道:「總統先生,我認為目前階段我們就發個聲明表示嚴重關注吧。」
「閣下,我們當務之急是安撫日本方面。」腦子靈活的小漢及時地插口道。
來人拿著一聲報紙道:「主編,《世界報》又發號外了。」
「聽眾朋友們,這裡是NYPR。接下來我們為你插播《世界報》記者艾瑪·普利策女士最新發來的消息……」
面露難色的顧維鈞心裏清楚得很,朱槿軍團乾的這件事情在國內必定是會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人叫好。而北京政府一旦強烈譴責,那就等於主動地往自己頭上帶了一頂「賣國賊」帽子。
《紐約時報》主編接過來一看,這次上面有兩篇文章。
很顯然,面積小的國家不需要太多的地方性報紙。
「我說我們也要發號外!」
「是的,閣下。」霍爾伍德爵士精神一振地道:「我認為現在綁匪立足未穩,要抓住這個機會……」
這個時候又有一位工作人員急匆匆地走進了會議室問道:「先生們,你們聽廣播了嗎?」
「艾普比爵士,你怎麼來這裏了?」
即使一百年後,洋基佬也不是很關心國際新聞和國家大事,尤其是那些農民眼中基本上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那個一千三百畝地。
「廣播?」
「篤、篤、篤。」
本章副標題:Yes,Prime Minister!
「廢話,陛下當然知道了。而且是他通知的我!」
只不過剛才還一臉歉意的首相大人,見到了顧維鈞,瞬間就換成了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