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美國當大師

作者:慕容鵡
重生美國當大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冠蓋煊赫滿華府,精神煥發入霧都 第三百六十二章 震霧都(完)

第二卷 冠蓋煊赫滿華府,精神煥發入霧都

第三百六十二章 震霧都(完)

所以喬治·哈維是在告訴喬治·寇松,如果袁大師的問題還要拖下去的話,美國政府就會承認愛爾蘭獨立。
他的第三個兒子內森·梅耶·羅斯柴爾德男爵(Nathan Mayer,Freiherr von Rothschild)來到了英國。
「顧公使閣下,我知道,所以一有消息我會馬上通知你……」
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夠有名了,也不多介紹了。
「二當家是個劍術高手還是個道士,自稱『無塵道長』……」
袁燕倏只是開了一個頭就被丘吉爾打斷了。
「然後驅逐他!」
「寇松侯爵閣下,下午好。」
這個反響自然是極為熱烈。
「不僅要驅逐他,還要……」
眾所周知,這對閃族兄弟因為巴勒斯坦的歸屬而反目成仇,成了彼此最大的敵人。
費邊社會主義(漸進社會主義)和基爾特社會主義(工團主義)也吸取了多元主義的一部分內容。
「哈哈哈,你說的謊話沒有人質疑……」
華爾街之王的面子要給,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猶太之光」的請求也不能怠慢啊。
現在是1921年8月,離去年11月的大選也不過只有九個月。
這兩位老熟人打了一聲招呼,就此告別了。
反正他們都把彼此看做亞伯拉罕的後裔,是擁有共同閃族血脈的兄弟。
「丘吉爾閣下,是啊,我要招供了。」
西方人嗎,兒子和爺爺用一個名字也沒有什麼好吐槽的。不過注意,此時他們已經成了英國貴族。
「幹得好,我的使徒!」
一百年前的普通美國人不知道拆散英日同盟和華盛頓會議對他們有多重要。同樣的,一百年後的普通美國人也不知道維護世界自由貿易體系對他們有多麼重要。
「丘吉爾閣下,給我來支雪茄之後就可以開始了。」
「袁博士,那麼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刑訊專家追問道:「袁博士,難道你在日本公使館就沒有認出他們嗎?」
而這個傳奇家族的傳奇史開創者梅耶·阿姆謝爾·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是他的高祖父。
絕大部分美和-圖-書利堅人民立馬就站到了他那一邊,再加上老貝克先生的發力,這下哈丁政府不想強硬那也不行的了。
「沒問題。」
日後的四巨頭拿出自己的雪茄,還親自幫拷著雙手的袁燕倏給點上了。
「袁博士,聽說你要招供了?」
勞合首相苦笑一聲道:「喬治,你猜對了。」
「好的,寇松侯爵閣下。」哈維公使沉聲說道:「如果此次事態不能馬上得到妥善解決的話,我國政府將會改變對『愛爾蘭共和國』的態度!」
然而,藉著「723大事件」的東風,幾乎就是在一夜之間他便成為了整個美利堅家喻戶曉的大名人。
一臉陰沉的英國內閣高官和滿面笑容的中國重大嫌犯打了一個招呼,不過看他們兩人的表情,真的也分不清誰是堂上官,誰是階下囚。
「顧公使閣下,這個問題是司法問題,不是外交問題。我無法解答。」
天魔傳人後來是這麼評價英國政客的,他們歷來老奸巨猾,最擅長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審時度勢和妥協。
「這件事情就要從我創作《飢荒孤女》這個劇本的時候開始說起了。我在創作就想,這部電影除了愛爾蘭之外,在哪裡公映都不合適啊。所以我就琢磨,怎麼才能讓《飢荒孤女》在愛爾蘭公映呢……」
羅家老祖有五個兒子,就是傳說中的那五支箭。
不過呢,這玩意太過高端也太過超前了一點,沒有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那麼簡單直白。
他還特意在說到「愛爾蘭共和國」這幾個單詞的時候提高了聲調。
說到底,全球化需要一種否認階級、淡化國家、虛無民族的意識形態,多元主義恰逢其勝。
這意味著很多人包括沃倫·哈丁本人都沒有忘記他是怎麼當上總統的。
我們的袁大師睜大了眼睛,笑嘻嘻地反問道:「丘吉爾閣下,你為什麼不相信呢……」
我們的袁大師既然來到了1921年的大英帝國,這位赫赫加赫赫再加赫赫有名的猶太銀行家怎能不露一個小……其實還是挺大的臉呢。
當然啦,等到那幫猶太復國主義者們重新回到聖地,歷史就變得因吹斯聽了起來。和*圖*書
「謝謝你。」
袁大師翻了一個白眼道:「企鵝先生,如果我有什麼下場的話,你覺得你們會有什麼下場啊?」
在二戰和冷戰期間,哪個國家採用多元主義簡直就是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
「丘吉爾閣下,很高興見到你。」
英國外交大臣接到這樣的「最後通牒」,也只好真的去不遠處的首相官邸了。
而當他抵達唐寧街10號的時候,去被告知:「閣下,不好意思。首相正在見客,請你稍等片刻。」
也就是說,哪怕只是為了彰顯自己和上一任威爾遜不一樣,他是能為了捍衛美利堅的尊嚴向英吉利說不的大統領,哈丁總統也得硬起來……
甚至先知穆罕默德被一部人猶太人當作「准不是真」彌賽亞,因為他從羅馬人的手上解放了猶太人。
「袁博士,我們又見面了。」
「哈維公使閣下,我明白了。這件事情我必須向勞合首相大人當面彙報,所以請給我一點時間。」
算了,還是別多想了。
其實愛爾蘭已經在1919年就宣布「獨立」了,還呼籲「世界上的自由國家」承認他們的獨立。
本章副標題:老子的朋友遍天下
這位大名人是不是討厭的賽里斯人不是太重要,但是他是被可惡的英國佬打傷還抓起來這件事情就很重要了。
「嘿嘿嘿,袁博士,你這是自討苦吃……」
「哈哈哈,你說的實話沒有人相信……」
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愛爾蘭,孰輕孰重。對英國首相來說,是根本不需要過多考慮的問題。
不過當時只有一個「自由國家」——蘇俄,列寧同志很痛快地承認了這個「愛爾蘭共和國」。
「紅花會的大當家名叫陳家洛,是個挺帥氣的年輕人……」
小內森生下了這位萊昂內爾,也就是和《貝爾福宣言》同時出現在歷史上的那位L·W·羅斯柴爾德勛爵。
一百年後的人聽著肯定也覺得有點耳熟。
「你覺得我會相信嗎?」
話說猶太資本家為什麼喜歡多元主義呢?
就像美國駐英公使說的那樣,袁大師在克羅克公園球場的英姿第一時間就出現在美利堅公眾們的眼前。
https://m.hetubook.com.com鵝人一聲怒喝,陰測測地說道:「袁博士,你再這麼胡說八道下去,你覺得你會有什麼下場啊?」
不過大蕭條來了之後,歷史的主角就是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
「哈哈哈,這可太因吹斯聽了!」
他眯起了眼睛,陰森森地問道:「等一下,袁博士。你是說你綁架兩位皇太子就是為了讓你的電影在愛爾蘭公映?」
「我和他們的關係啊……」我們的袁大師眨巴了一下眼睛說道:「就是請我幫他們運了一點貨物進入你們英國。其他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這麼有特色的長相讓寇松侯爵一下子認出了這位頗有名氣的紳士。
萊昂內爾生下了內森·梅耶·羅斯柴爾德勛爵(Nathaniel Mayer Rothschild,1st Baron Rothschild)。
不過他審時度勢之後,知道現在是不得不妥協的時候了。
「寇松侯爵閣下,已經過去兩天了,為什麼還不讓袁博士的家屬和律師探望他?」
袁燕倏向室內眾人正色說道:「先生們,把丘吉爾閣下請過來吧。就算招供,我也要向他招供啊……」
「皮卡皮卡。」
這裏要解釋一下,多元主義本來是對抗馬克思主義階級論和民族國家。它既不承認存在階級和階級對立,同時還認為國家也只不過是一個社團而已。所以在二十世紀早期成為工團運動的指導理論。
很簡單,這玩意既反階級又反民族,對沒有祖國卻有資本的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量身打造。
勞合首相聽完之後,皺起眉頭批評道:「美國人真的不知輕重啊,居然用這種事情威脅我們。」
但是歷史因吹斯聽就因吹斯聽在,猶太資本控制下的西方媒體後來大力倡導的多元主義又把綠教徒給包容進去了。
一直要等到冷戰結束,多元主義才重獲新生,成了白左的理論基礎之一。
好吧,《貝爾福宣言》前面也提到過了。這份文件重要性就在於這是英國政府表示贊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國家的公開保證。也是世界主要國家正式支持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的第一個宣言。
所以就連喬https://m•hetubook.com.com治·勞合這樣的老牌政治家都不明白美利堅人民對於正義的追求。
美利堅合眾國駐英公使這次的態度極為嚴肅,甚至連寒暄都沒有寒暄便直接開口道:「寇松侯爵閣下,我有一件事情想要當面通知你。」
「羅斯柴爾德勛爵,下午好。」
喬治·寇松在外面等了一會,就看到勞合首相把一位客人從會客室裏面送了出來。
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道:「好吧,馬上釋放他……」
「三當家擅長用暗器,姓趙名半山,人送匪號『有一千條手臂的Tathāgata(梵語如來)』……」
在競選的時候共和黨可是一直在控訴民主黨太過親近英國,甚至為了英法利益而派出遠征軍去歐洲打了一仗。
不過進了門,外交大臣向首相大人問道:「首相,我來猜一猜。我們的這位大銀行家也是為了那個中國人而來的吧。」
比如有人跟你說階級根本不存在,你一想老子連首付都付不出來,這還沒有階級?
外交大臣也苦笑了一聲道:「哈維公使又來了……」
「哈維公使閣下,難道你們美國政府會因為一個中國人而破壞兩國關係嗎?」
「寇松侯爵閣下,當然可以。但是我必須提醒你,你和我的時間都不多了啊。」
英國外交大臣一聽這話,心中就是「咯噔」一下。他強作鎮定地道:「哈維公使閣下,請說吧。」
而我們的袁大師並沒有食言,抽了一口雪茄之後就開始竹筒倒豆子了:
他就是赫赫加赫赫再加赫赫有名的萊昂內爾·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勛爵(Lionel Walter Rothschild,2nd Baron Rothschild),確切地說他是從男爵,中文翻成了勛爵。
所以《貝爾福宣言》就是中東之亂源。
因此,這位大銀行家就上門求見喬治·勞合了。
我皇川普陛下就是如此,他一說要和東方某大國打貿易戰,很有一部分美國人民像打了雞血一樣,一致認為這下總算來了一位敢對賽里斯說不的天降偉人。
他把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指天發誓道:「請不管什麼位面的所有神明見證,我,袁燕倏說的是大實話和-圖-書!」
現代人很難相信,但是二十世紀之前綠教徒對猶太人十分友好,比對基督徒好多了。反過來,猶太人也很感激綠教徒,真的就是字面意義上的感激。
前面提到過,美國壓迫英國放棄英日同盟的籌碼就是愛爾蘭問題。
「我認出來了啊。所以我當即就上前阻止了啊,這個你們英國皇太子殿下就能為我作證。」袁燕倏很不高興地說道:「可是這幫人一點都不講江湖道義。哦,你們不知道什麼叫做江湖道義,那就是……」
此人頭上沒毛,腦門因此顯得特別的大,嘴上倒是留著一把茂密的鬍鬚。
他老人家這樣的天才還真沒有說錯。
「企鵝先生。聽我把話說完。」
「寇松侯爵閣下,你自己也應該知道這隻不過是借口而已。想必你也知道這樣做會嚴重傷害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
好不容易打發走了怒氣沖沖的顧維鈞,喬治·寇松又迎來了接踵而至的喬治·哈維。
內森在倫敦生下了萊昂內爾·內森·羅斯柴爾德男爵(Lionel Nathan,Freiherr de Rothschild)。這個時候羅斯柴爾德還是普魯士貴族,所以是Freiherr(德語的男爵)de Rothschild。
這幫小店主缺乏了一點理想主義精神,只知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羅斯柴爾德勛爵來此是因為他不但接到了小摩根的電報,也收到了愛因斯坦的信函。
Saw有些不耐煩地打斷道:「好了,袁博士。先別說朱槿軍團的成員了,就說說你和他們的關係吧。」
又比如有人跟你說民族根本是虛無的,你一想……
「寇松侯爵閣下,那個中國人拍出了《飢荒孤女》,而且他受傷的照片已經出現在我們美國幾乎每一家報紙上面了。」
「Enough!」
美國國內當然也有民意要政府承認愛爾蘭的獨立,不過美利堅還不夠「自由」,所以把這個問題變成了一個籌碼。
袁燕倏本來只能算是美國東海岸的一位知名作家和一個不太知名經濟學家,名氣不算小但也不能說大。不太關心時事和不太看小說的美國人連他的名字都沒有聽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