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美國當大師

作者:慕容鵡
重生美國當大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莫道此國盡滄桑且看今朝我最狂 第二百章 黃浦江畔賀新郎,炮台灣邊謝池春(三十五)

第三卷 莫道此國盡滄桑且看今朝我最狂

第二百章 黃浦江畔賀新郎,炮台灣邊謝池春(三十五)

袁燕倏能看得開,吳昌碩可不行。
「碩老,您老別客氣……」
正所謂:山河之固,在德而不在險;傳統文化,在人而不在物。
「嗯?」
這就像後世大學生就算不玩吃雞、王者、擼啊擼,那也得會個狼人殺這樣的桌游的,不然怎麼和同學……尤其是女同學搞社交呢?
他還給吳昌碩身邊一個日本人行了一禮……此君穿著和服,那應該是日本人了。而吳昌碩確實有個日本弟子,二十年代期間正在老吳的身邊學藝。
金石學則是中國古代的考古學。
「啪!」
「對了,這位是河井仙郞先生吧,袁某有禮了。」
袁大師聽完才明白,原來這又是自己造成的蝴蝶效應,從而有了那麼一點歷史小變動。
就在袁遯翁把情緒醞釀到最高點接下來就要噴薄而出的時候,就聽袁大師一拍額頭,恍然大悟地道:「哦,原來是為了漢三老碑啊!」
日本印宗師的河井仙郞自然是大吃一驚,用很有日本特色的國語道:「袁君居然知道我的名字,實在太榮幸了!」
「老夫哪有什麼過獎……」
雖說袁老爺子沒在歷史上留下大名,不過他在江南士林還真的算是一號人物。
老吳搖頭不語,和-圖-書倒是他的日本學生插口道:「袁君事情是這樣的……」
正趕上民國這個亂世,很多真品孤本確實流入到了日本。甚至在二十世紀初還有日本人組團跑到賽里斯淘寶的呢。
袁老爺子趕忙謙虛了一下,接著十分嚴肅地對自己長子道:「鴻漸,碩老光臨寒舍是為了一件事情,一件交關重要的事情,一件對我們中國人來講交關重要的事情……」
「鴻漸小友」又心說,不就八千大洋,摺合成人民幣才一百二十萬而已!
晚清民國之際,包郵帝國裏面出現了兩個很重要也很著名的文人社團,一個是前文提到過的南社,還有一個便是吳昌碩擔任過首任社長的西冷印社。
因吹斯聽的是,在晚清民國這個亂世,金石學卻成了一門顯學。別說吳昌碩和袁遯翁這樣的舊文人,就連魯迅和郭沫若這樣的新知識分子都對金石學情有獨鍾。
結果還不是讓人家乖乖送去日本展出了。
「碩老,晚輩也是略有耳聞啊……」
吳昌碩一見這個情形,立馬擺手道:「鴻漸,不用了。」
「鴻漸,老夫不是客氣。你不知道哎……」
「是的,老師。」
「鴻漸小友」心說,只要www•hetubook•com.com歷史上發生的事情,老子什麼事情不知道?
這其中的原因有點複雜,不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至少這年頭的小鬼子好歹是用真金白銀買的,總比那幫洋鬼子明搶好吧。
沒錯,正是安陽甲骨的大量出土。
想到此處,他便微微一笑,拉開衣襟從西裝內兜裏面掏出了支票簿……
因為對方是個日本人,所以袁燕倏沒有注意到他說的「那個」,只是皺眉問道:「請問河井君,這位戶田先生叫什麼名字。」
袁燕倏這才停了下來,疑惑地問道:「碩老,不是錢的事情那還是什麼事情呢?」
「哈哈……」袁大師乾笑一聲道:「碩老,您過獎了。」
「見我一面?戶田先生?」
碑上鐫刻著一個名通的漢代地方官「三老」祖孫三代的名字(諱字)和祖、父輩逝世的日子,因此而得名。
這個時候,吳昌碩也開口道:「仙郞,扶我起來。」
他老人家都有幸列名其中。實際上這也很正常,對於一個接受了完整賽里斯傳統教育的文人來說,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是必備技能。
「鴻漸小友也知道這件事情嗎?」
不過這塊碑的重要性在m.hetubook.com.com於書法,這上面的字體正介於小篆和隸書之間,從中可以看出這兩種書體形態的轉變,稱得上書法藝術的化石。
「袁君,戶田先生大名極樂。」
和原本那條時間線不同,書畫商陳渭亭提早把漢三老碑賣給了日本人,而當吳昌碩他們找到那個日本人想要再花高價買回來的時候,人家卻提了一個條件。
好了,也別一聽霓虹金就跳腳。他們到底是當了我們幾千年的好學生,對賽里斯文化瑰寶自然有著極強的企圖心。
作為穿越者,他還是很具有長遠眼光的。到了二十一世紀,老吳一方小品就要上百萬,至於大幅中堂至少一千萬。
好了,這裏就必須要介紹一下了。
昌碩先生自然姓吳啦。而吳昌碩是何許人也……這還需要介(百)紹(度)嗎?
所以我們袁大師也不敢怠慢,第一時間跟著僕人來到客廳,一進門便向著這位「海派四大家」之首很是客氣地行了一個大禮。
稍稍科普一下,這塊石碑建於東漢建武年間,就是「火系魔導師」、「被幸運之星眷顧的男人」、「穿越者剋星」——光武帝劉秀在位的那個時間段。
「宿主,查無此人!」
「碩老,犬子也就生https://m.hetubook.com.com的一副好皮囊,僥倖有點文名罷了。碩老,您快請就坐。」
袁燕倏這麼客氣一方面的原因是老吳輩分和年紀放在這裏,他今年都七十七歲了,別說袁大師了就是袁大師他爹在吳昌碩面前都是晚輩;另一方面老吳參加過甲午戰爭,當時他是湖南巡撫吳大澄的幕僚,可以說是為國赴難過的。
「晚輩袁燕倏,見過碩老……」
吳昌碩轉頭向著袁老爺子道:「袁老弟,你可真是生了一個好兒子啊!」
西泠印社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和篆刻有關。從藝術的角度來說,篆刻是能和書法繪畫並駕齊驅的藝術門類;而從學術的角度上講,篆刻其實份數金石學。
在原本那條時間線上,漢三老碑此時在一個名叫陳渭亭的丹徒書畫商人手中,並於輾轉1921年來運至上海。他打算以重金售于日本商人……
我們袁大師心說不就一百二十萬嗎,您老人家日後給我來上幾幅中堂,幾枚印章那不全回來了啊。
吳昌碩嘆了一口氣道:「現在真不是錢的事。」
既然金石學這麼熱門,名利心很重的袁遯翁肯定是要摻和一下的。其實康有為、鄭孝胥和盛宣懷等等這些我大清著名遺老也是西冷印社的成員,還是V和-圖-書IP那種,因為他們真的出錢資助了。
舉個例子,在原本那條時間線上穿林北腿虎踞寶島之前從故宮帶走了不少文物,結果呢?
在那個日本人的攙扶之下,老吳居然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仔仔細細地打量了袁燕倏一下,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江左小袁,名不虛傳!」
「袁君,戶田那個先生提出贖回漢三老碑的條件之一便是希望能見您一面。」
所以在原本那條時間線上,也就是1921年的秋天,他就號召西冷印社中人舉行了一個義賣會,用義賣得來的整整八千大洋把漢三老碑買了回來。
老吳都快耄耋之年了,叫五十不到的袁遯翁為「老弟」那真的算是給面子了。
而且我們袁大師打從心眼裡不太在乎這些國寶。在他看來,文物這種東東也就盛世能拿來裝點門面,多幾件少幾件根本無關大局。
不要問我們袁大師怎麼知道的,他可是隨身帶著百度的男人。
所以咸豐二年(1852年)出土的漢三老碑被譽為「浙江第一石」。
我們袁大師下意識地在心裏說道:「大師球,搜索一下。」
說得不好聽一點,金石學就是藉著「甲骨熱」在二十世紀初迴光返照了一下,最後還是被體系完備的現代考古學所取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