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莫道此國盡滄桑且看今朝我最狂
第二百一十四章 菩薩心腸護盤俠,霹靂手段懲罰者(五)
1925年之後第二次江浙戰爭之後,張仁奎甚至還使出全身力氣想把張謇抬上中華民國大統領的寶座。
一聽這話,張仁奎皺起眉頭,開口問道:「袁大龍頭的意思是……」
張仁奎一拍胸脯道:「老哥哥我在江湖上也有幾分薄面,不如就由我來遍邀三山五嶽的江湖同道做個見證,讓繼貴當面向袁大龍頭謝罪。」
民國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但是人家麾下的這支「正義之師」和「常勝之師」好歹也有一兩萬人馬,在南通當地經營多年,他一時半會還真奈何不了躲在這裏的張繼貴。
另外他還送上了一張禮單,整整五百條真·毛瑟步槍的禮單!
「何時?」
沒等他把話說完,張仁奎搖著腦袋打斷道:「繼貴這孩子鬧得是有點不像話,不過他是我恩師之子……」
張仁奎也想了那麼一想道:「南京雞鳴寺。」
而且這「三大鎮守使」,尤其是張仁奎還挺得當地人心的,和士紳階層也打得火熱。
兩人落座之後寒暄了幾句,張仁奎便進入了正題:「別和*圖*書怪老哥哥我性子急,實在是軍中彈械奇缺,所以也就不兜圈子了。敢問子義賢弟,貴寶山的袁大龍頭是怎麼個意思?」
其實張仁奎看到他的拜帖就猜到了他的來意。有心不見吧,但是這份厚禮實在太吊人胃口了。
老張長嘆一聲,話鋒一轉道:「子義賢弟,這樣鬧下去也不是一個了局。要老哥哥我說,貴山袁大龍頭也是江湖一脈,何不來一個一笑泯恩仇呢?」
「十天之後,臘月初八。」
李傑清了清嗓子道:「鄙山龍頭只要大帥您的一句話就將這批毛瑟槍雙手奉上,以增虎威。」
所以老張明知鉤直餌咸,也要和李傑講講數。
所以么,袁燕倏就發電報給了百歲山的禮堂大爺來到南通和春寶山的坐堂大爺「講數」了。
非常因吹斯聽和非常非常諷刺的是,張仁奎這個黑道軍閥的麾下的第七十六混成旅居然是一支「正義之師」和「常勝之師」。
我們袁大師不怕花錢,只怕花錢不到位,所以一出手就是一個營的裝備hetubook.com.com。
緊接著面容清癯的通海鎮守使就親自走了進來,熱情地開口道:「子義賢弟,勞你久侯。老哥哥我失禮了!」
他從致公堂跳槽到了任天堂,除了薪資和股份之外,這職位也是從外八堂的紅旗老五一躍成為內八堂的禮堂大爺。
南通這一位老張和南通另一位老張——張謇,雖說他們一個是私鹽販子,一個是清末狀元,不過這兩位的交情相當不錯。
「不行!」
前文提到過,張繼貴這個拆白黨祖宗竟然有個大儒老爸,不但是張仁奎的老師,還和真·袁大總統有香火之情。
這「三大鎮守使」倒不是說著這三個小軍閥實力有多強,指的是這三位「草頭王」都是鹽梟出身,同時還是青紅幫中的龍頭級人物。
李傑不敢怠慢,急忙站起身來捧了一把「三把半香」,躬身施了一個大禮道:「大帥屈尊,李某惶恐……」
李傑沉吟了一下問道:「何地?」
鎮守使其實就相當於我大清的總兵,後世的省軍分區司令。通海鎮守使其實管理的https://m.hetubook.com•com是南通和海門這兩地的軍務。因為在民國時期,這兩個縣分屬不同的道,所以必須用「通海」。這個就不多介紹了。
「大帥的意思是……」
「哎!怎麼會鬧成這個樣子呢?!」
江蘇省蘇常道南通縣,通海鎮守使公署。
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江浙戰爭當中,他也都站在勝利者的一方。直到部隊被孫香帥收編為止。等到北伐軍打來的時候,已經失去軍權的他索性領了一個國民政府的榮銜去魔都當老太爺了。
張仁奎上前虛扶了一把道:「賢弟遠道而來,還送了這麼厚的一份大禮,正解了老哥哥我的燃眉之急。何況你我乃是洪門弟兄,再這麼客氣可就是把老哥哥當成外人了啊。」
前文說過,此時賽里斯此時被列強卡斷了武器進口渠道,因此這幾年市面上的進口槍械那是有和-圖-書價無市,想買都買不到,何況一次性這麼大的一批。
張仁奎恐怕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下野之後因為在青幫裏面德高望重,成就了人生第二春。
哦,這位仁兄就是許久未露面的「賽小乙」李傑,李子義。
對此後人有評:庚子之亂,戊戌之變和辛亥革命,幫眾兄弟皆曾參与,如徐寶山揚州獨立,王金髮紹興起義,劉福彪率眾相應于滬上,張錦湖舉標義旗于南通,均其中尤著者。
李傑自然不可能空手前來,他隨身帶來了十條真·毛瑟步槍當做樣品白送。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初年江蘇省有三大鎮守使,那就是海州鎮守使——白寶山(任期為1915-1925),淮揚鎮守使——馬玉仁(任期為1917-1925),通海鎮守使——張仁奎(任期為1917-1927)。
所以別看人家出身不好,不過可都是名副其實的「革命元勛」。
「嗯……」
不過他沒有等多久就聽門外有人唱名。
「賢弟何必多禮?」
「大帥到!」
嗯,這就相當於從公關部一個普通經理升和_圖_書職為CPO(Chief Public Relation Officer,首席公關官),也算是發達了。
「我家龍頭請大帥向外傳一句話,他和張繼貴恩怨,您兩不相幫……」
正所謂:劉項原來不讀書。亂世正是此等社會邊緣人物出人頭地的「好時代」。
首席公關官……算了,李公關總監如今正在官署的花廳之中等候召見呢。
「大帥既然問了,那李某也就實話實說了。」
老張也是個聰明人,知道袁大龍頭肯定不會來南通的,而他和張繼貴也是不願去上海的,所以就來了一個折中,去了第三地南京。
我們袁大師當然是目無餘子的啦,他連穿林北腿這位未來軍閥共主都看不上,何況張仁奎這樣的小軍閥。
「賢弟快請坐,來人啊,上茶!」
反正他在維持軍紀方面很有一套,主要原因是南通這地方「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來錢容易。
而雞鳴寺可是「南朝第一寺」,佔地廣闊,開個江湖大會完全不成問題。再者,這裏好歹也是個公眾場合,兩邊都不用擔心對方動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