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文華

作者:風吹陌梁
重生之文華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激情歲月 第六百七十八章 老婆婆的呼喊

第三卷 激情歲月

第六百七十八章 老婆婆的呼喊

老李帶了地圖,gps,筆記本上寫滿攻略,仍然見人就問路。這裏已經是三峽深處,來的人很少,農家屋舍也很少,走很遠才能看到一個農舍,往往只有一兩個老人。
夕陽西下,波光粼粼,大家在江邊拍照留影,這幾天,見識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如此時光美景,將永遠珍藏心中。
這是徐暢然第一次徒步活動,一來就上這麼高難度的線路,他自己也沒料到,不過這條線比上次從西安黎哥那裡了解到的鰲太線,要輕鬆許多,一路都有補給。
大家一邊高喊讓老婆婆快回去,一邊朝前趕路,終於,周圍安靜下來,沒有人說話,只剩下走路的簌簌聲。三峽的風景令人沉醉,而三峽人淳樸而善良的心讓人深深震撼。
後來和第二把刀上的那組人馬「會師」,他們只有4個人,是專門來爬三把刀的,要趕回宜昌市,聽說老李這隊人馬要向上游繼續前行,都豎起大拇指。
九畹溪原有一個古村,是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三峽工程修建后,居民搬遷到高處,小村被淹沒水中,除開這些搬遷的新房,和-圖-書半山腰上,所見皆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可惜隊伍要趕路,不然徐暢然會一一拜訪那些老屋,慢慢拍攝。
大家高聲回答:「老婆婆,我們知道了,您快回去。」
下午兩點半,經過一家農舍,一個70多歲的老婆婆站在屋旁的樹下張望,老李上前問路,老婆婆問他們到哪裡去,老李說要走到奉節去,老婆婆吃了一驚,說那麼遠你們走不去了,就在這住一晚上再走,老李說沒關係,我們還要走兩天,慢慢走,會走到奉節的。
前幾年秭歸縣政府修建沿江公路,已經打通隧道,不再像以往拉著鐵鏈,冒著生命危險前進,但險道還在,訴說著往日的艱難。
如果有幸在江邊的山樑行走,是徐暢然最忙碌的時候,不停地拍攝,那種高山和大江齊收眼底的景象令人震撼。但更多的時候是艱難地爬山,有些路長年無人行走,需要用開山刀在前面開路,這項任務主要由一位身材壯實的隊友完成。
隊伍停下來,看著對面半山腰,剛才大家是從那裡走過來的,被樹木遮住了,看不見人,有人說看見www•hetubook•com.com老婆婆的身影了,隨即大家又聽見聲音:「倌兒啊……前頭向左轉哦。」聲音在山谷中回蕩,遙遠而蒼涼。
「老婆婆跟著我們多久了?半個小時?」隊伍中有人說道。大家唏噓著,徐暢然看見從河南開封來的女隊友在偷偷抹眼淚。
鏈子崖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大江之畔,壁立千仞,卻又布滿裂紋,最大的裂縫寬6、7米,深100多米,看上去搖搖欲墜,有如兵書峽上的一柄達摩克里斯之劍。
有些路段不是那麼美妙,看不到長江,一直在公路上行走,還要經常穿隧洞,打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
10年前政府啟動工程,用一百多根粗壯的鐵鏈捆住危崖,如今這些鐵鏈是一道風景。
第三天早上從九畹溪出發,經「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屈原故里」,「昭君故里」,「鏈子崖」,到郭家壩鎮,然後坐車到巴東住宿。
「老婆婆,我們知道了,您快點回去。」大家高聲喊道。
九畹溪也在搞旅遊開發,而且是得天獨厚的漂流,預計未來數年和*圖*書內,這裏就會成為遊客成群的旅遊景點,現在看到的每一眼,都是它留在世上最美麗的時刻,徐暢然也只能不停按快門,以記住它的美麗。
越往前走,人煙稀少,風景絕好,峭壁,大江,蒼翠的大山,一望無垠的天空,讓人處於一種難言的幸福中,大家有意識地放慢腳步,相互告誡不用急於趕路,生怕錯過每一處風景。
隊伍繼續前行,老婆婆的聲音始終回蕩在山谷,不知過了多久,轉過一道山彎后,老婆婆的聲音仍然從遠處傳來:「倌兒啊,你們莫走錯路了……向左轉哦……」
第一天爬三把刀已經很累,大家在山上找了一個農家,得到主人允許后,在她家院子過夜,搭帳篷,生火做飯,農家大娘很熱情,提供了很多方便,拿來青菜、辣醬、泡菜等,老李拿了30元作為回報,大娘堅辭不收。
帳篷和睡袋在榮城的戶外店臨時選購,為了減輕背負重量,帳篷選擇單人的,重量為1.7公斤,帳篷內寬度為90公分,一個人睡足夠。至於睡袋,肯定不能選厚重的棉睡袋,而是一件充絨400克的羽絨睡袋,最低承www.hetubook.com.com受溫度為5度,睡袋壓緊后只是一小團,非常輕巧,夏天的氣溫高,即便在江邊的山上,也不會凍著。
大家在第一把刀歡呼的時候,聽到第二把刀那裡傳出回應,發現那裡也有幾個人在山頂上歡呼著,大家向第二把刀的人們揮手,互相喊叫,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徐暢然在一旁拍下這激動的場景。
「秋天行走三峽,景色可能最美,彩林和紅葉妝點碧綠的大江,時間在11月下旬左右,但那時氣溫低,在山上露營接近零度,增加背包重量。」老李說道。
現在大壩已經開始蓄水,還沒有到達最高點175米,今年的高度為156米,即便如此,大部分拆遷工作已經完成,所以老線路已經不能走通,現在行走的路線實際上是新路線,離江邊更遠。
當天晚上,大家吃完晚飯,聊了一會,早早鑽進帳篷睡覺,第二天一早起來,告別大娘,下百步梯,到南沱村,再過三斗坪,趕到秭歸縣城,稍事休息,又趕到九畹溪,在這裏玩耍,過夜。
傳說九畹溪是當年屈原修身養性、開壇講學的地方,他在此地種植了大量的春蘭、hetubook.com.com秋蕙等花草,《離騷》中說:「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惠之百畝。」現在的九畹溪兩岸盛產蘭中奇品「九畹蘭」,相傳即為屈原發現和培植。
遺憾的是,因為趕路,沒能在鏈子崖村過夜,這一帶也在搞旅遊開發,以後若再來,不知變成什麼樣子。
不料,隊伍走了一段時間,有人說老婆婆在後面跟著,大家駐足聆聽,果然,老婆婆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倌兒,你們莫走錯路了,前頭路口向左轉哦,莫走右邊那條路。」
老婆婆指了路,特別提醒前面有個岔路口,要往左邊走,右邊的路走不通了,老李連聲答應,大家紛紛揮手和老婆婆告別,回頭望去,老婆婆面露擔憂之色,站在屋旁目送隊伍。
長江似近似遠,像一條帶子纏繞在身邊,由於是夏天,江水泛黃,老李說,長江源頭是雪山融水,夏天水量大,泥沙俱下,所以是黃色,冬天水量小,水比較清,尤其大壩築起后,冬天的水是碧綠的。
鏈子崖上還有一個神秘的小村落,以前出行是靠峭壁上的一行石窩,稍有不慎,即跌落深淵,後來拉上鐵鏈,牽著鐵鏈進出村子,安全性高了很多。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