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中平之末,洛陽風雲
第19章 何進之死
「小人?」張讓聽著何進的呼喊冷哼了一聲。
這處於洛陽南宮東南角的宮室,與公府邸只有一牆之隔,多是些形同於衙署的辦公之處。
何進眼見此處院落因長久未有人打掃,竟還有一道橫木架在了門口,不由皺了皺眉頭,卻又意識到張讓這廝還真選了個合適的藏匿玉璽地點。
幾乎就在張讓的身影消失在他視線之中的下一刻,那院門忽然被藏匿在門后之人驟然合攏,徒留何進與其部從在這兩側高牆之間的夾道之上。
便只開口問道:「兩位皇子已經從北宮方向的城門送入南宮來了,傳國玉璽在何處?」
張讓面露苦色,回道:「大將軍說笑了,我若是先前就站到你這邊來,只怕早就不為陛下所容了。」
對準何進的更是起碼有十支!
正如張讓所說,若是他在此時將這些剛失去了最大依靠的宦官逼迫到絕路上,雖然能在將他們斬殺殆盡后,確保將劉辯給扶持到皇位上,可這些士族勢力也就完全失去限制了。
當年何皇后善妒聞名於後宮,在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協后便將其毒死,還是求到了他們這些宦官的頭上才讓劉宏暫時回心轉意,並未讓何皇後步上宋皇后的後塵,落個全族清算的後果。
他一把拎起了已被砍下來的何進首級,朝著南宮的東北角走去。
而後在那一面城門緩緩打開后,他領著這支衛隊一道踏足了這內宮重地。
要在盧植與何進袁紹等人中做出個選擇,如今還是大漢忠良的曹操必定選盧植!
那麼或許他真應該選擇在此時放過張讓等人一馬,就像剛剛過世的劉宏一般,在宦官和士族的勢力之間往複周旋,從兩方都獲取到足夠的利益,以讓自己處在不敗的位置上。
但如今的局面或許也當真只有先撥亂反正,才有肅清的可能,他既已騎虎難下也只能繼續做下去。
猝然之間的發難,還是由蹇碩訓練出的西園八校精兵做出的襲擊,當即就讓一支長箭貫穿了他的面門。
站在這裏的不是兩方人,起碼不是按照南宮城牆內外而劃分出來的兩個陣營。
「請大將軍稍待片刻,我去hetubook•com.com將其取來。」
等到拿到玉璽,他便有了扶持外甥上位的從龍之功。
哪怕這出權力交接太過特別,可起碼盧植當真是一心為公,絕無私心。若為輔政之臣,大漢或許真有中興之望!
張讓聽著小黃門來報,情知他們此時已算是讓劉協處在了個安全的環境,不由鬆了一口氣。
他唯獨能做的,只是在仰天而倒之中罵了一句「張讓小人!」
大約是因為先前的誅殺董重舉動,讓這兩人的身上沾染了不少鮮血,也讓這還被劉宏稱過父母、昔日里趾高氣揚的兩位宦官,看起來格外像是兩條——
西園八校中在劉宏篩選后尚有些可信度的人手正在此地。
張讓朝著何進躬了躬身,並未合上院門便已朝著其中的宮室方向走去。
在聽了何顒的揣測后,袁術袁紹二人毫無猶豫地將手下的隊伍朝著城牆方向逼近而去。
「孟德,我知你與那袁紹袁本初素有交情,可如今社稷危亡正在眼前,陛下遺命以董侯為繼,我等為陛下直屬,是否該當替他實現這個希望?」
與此同時,那北面的宮門開啟又關閉,正是得了他的指令后,將原本身處北宮之中的劉協和劉辯都送來了此地。
有了這些人在側,已經足夠保衛他的安全。
好啊!這簡直再好也沒有了。
何進只能想到這樣的比喻。
請盧植?
總歸劉宏覺得劉協比之劉辯更加聰慧、更符合他的心意,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現在遺詔中如此決斷也不奇怪。
既然只有傳位於劉協的詔書,那麼劉辯要想登基,或者說是合乎理法地登基,也就最好能有一張新的敕令。
何進原本以為,張讓等人傳詔讓董重面見陛下,是為了給這位驃騎將軍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卻沒想到他們是在死亡的恐懼下,先將董重給殺了,作為對他何進的示好。
何進的人頭!
他只看到張讓駐足在了一處宮室院牆偏門之處,說道:「便在此處了,請將軍稍待。」
如今何進已除,只需讓人將消息報與盧植與董重之弟知曉,令他們儘快掌握住原和圖書本歸屬於何進的部從,他張讓才是這個將重權延續到下一位天子即位的股肱之臣!
而在聽到劉宏最終還是選擇了傳位劉協的時候,何進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在此時露出了一個笑容。
他身邊也有悍將精兵,讓他可以在此時突出重圍,張讓只能將這前去聯絡的任務交給他。
他當即意識到情形不對,直奔袁紹等人所在之處而來。
便是張讓令他只能帶上二百士卒隨行又如何?
恩將仇報的蠢貨!
張讓等人還比袁紹他們這些口頭上說得好聽的,要更符合他的心意,因為他們已經做出了實際的行動。
可現在這一切都成為了泡影。
現在何進已死,在他看來已經少了那個最大的阻礙,那麼便是這報信的人中有人陽奉陰違也已無妨了。
那心腹隨從登上了吊籃,被接入了南宮之中,大約一盞茶多的時間又被人給放了下來。
見張讓將他朝著東邊的宮室方向引,而不是朝著西邊的嘉德殿方向,何進在心中暗罵了一句張讓老狐狸。
若是他先前真選擇了直接殺進來,可不會搜尋到這種犄角旮旯里。
他回道:「讓公有事吩咐便是。」
曹操眼看著一身是血,手中還提著何進頭顱的張讓走了進來,說道:
何進心中存著儘快拿到玉璽的想法,又如何會留意到在這樣的宮室走道之間,他那隨行的二百侍從隊伍已經被拉成了長列,早起不到庇護他的效果。
張讓推門而入。
眼見曹操驟逢此變依然神情自若,頗有大將之風,又已應允了下來,張讓不由滿意地笑了笑,「你立刻從東北門出,前去尋尚書令盧植,陛下以盧尚書為幼帝輔佐,因盧尚書擅兵事,請他儘快在你部從的協助下整頓兵馬,解南宮之圍!」
何進朗聲說道:「且先讓我身邊之人確認陛下的生死。」
這傢伙看起來是防備著他強行闖入宮中,故而先將傳國玉璽給藏了起來。
屆時玉璽遺失,他還真又多了個被士人聲討的理由。
曹操心中苦笑,面上卻未露出異樣。
「無論如何,先保皇子協……不,先保陛下安全!」
何進不疑有他和_圖_書,留在了原地。
在南側的宮門合攏后,雖然少了袁紹等人在側,何進卻沒覺得自己此時身處在危險之中,反倒因身處在一個此時無主的地盤上,那等貪婪狡詐的底層習性佔據了上風,只覺渾身自在。
即便張讓正在領著何進一道往北面一些的區域走,這一片的巷道依然要比之尋常宮室之間的道路狹窄些。
宮門敞開,他便看到了此時站在前方迎接他的張讓趙忠等人。
有了這幾個事實在眼前,何進全然沒管袁紹等人在此時對他的勸阻,說的什麼箭在弦上局勢已成之類的話,當即下令,讓除了要跟隨他進入南宮的二百士卒之外的其他人,都往後退出了一段距離。
那些曾經為何進所驅策的部從,也正是此時最好用的刀!
這是何其要命的一箭!
在何進倒下去之前,他分明還做著美夢。
何進聞言一哂,想想也真是張讓說的這麼回事。
耳聽張讓在城牆掩體之後說什麼何進謀逆伏誅,請待盧公與劉幽州抵達主持大局,在此之前他們不會有所妄動,袁紹非但沒有如張讓所希望的那樣退去,而是死死地盯著那發出聲音的一隅,忽然對袁術問道:「以公路看來,此時是否是那誅宦的最好時候?」
若是人數過多,反倒有了謀逆的嫌疑。
他與他那些個部從都穿著特製甲胄在身,幾乎無法被尋常的弓箭給射穿。可這些自高處而來的箭矢對準的是他的臉!
中平二年南宮起火,並未波及到這一片。
可意外便發生在了此時!
在他于光和七年當上了大將軍后,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那些士族對他的投誠,讓他何進成為了誅宦的「首腦」。
箭貫入面部徒留箭羽在外,正中要害。
先前為了防止消息外泄,出現最開始劉宏想要在生前剷除何進時候的情況,張讓不敢讓此時身處於南宮內的其餘人等離開。
何進不問劉宏遺體如何處理如何發喪,而是先問及傳國玉璽的所在簡直再合理不過。
他抬了抬手,示意身邊的一員隨從前去。
好在他沒選擇跟對方翻臉,而是接受了他的投誠,否則要扶持外甥的上位https://m.hetubook.com.com還有些麻煩。
既已有先帝詔書在,那皇子協自當為下一任大漢皇帝!
在此時已然黑沉下來的天色中,一片燎天的赤紅之色便顯得格外醒目。
他急奔而來,朝著何進回道:「陛下確實已經大行,傳位詔書也確實是給董侯的。」
何進笑的是,對方明明嫌棄他們兄妹粗鄙,所生的皇子辯也難當大任,可昔日簇擁在他身邊為他所驅策的宦官勢力還不是在他死後秘不發喪,將董重給殺了,投靠到了他這一邊來!
而是方。
此皆為他親眼所見。
他本覺得這西園八校的建立能讓他實現建功立業的夢想,卻沒想到劉宏只是想以這勢力對抗大將軍而已,現如今陛下過世,他們的處境也更加尷尬。
何進恨得睚眥欲裂,卻難以阻止在這致命一箭之下,他的意識正在飛快地抽離而去。
他話音剛落便看到從南宮城牆上垂吊下來了一隻吊籃。
大約那位驃騎將軍也不會想到他在入內后見到的不是活著的陛下,而是這樣要命的一擊。
哪怕是他那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何皇后,在她成為太后之後,想必更關心的也是小皇帝的利益,而不是他們何氏滿門!
既得指令,他當即領著許褚與曹洪等人直出南宮東北門而去。
曹操剛與盧植碰面言及了那洛陽宮中之事,將委任書交到了他手裡,盧植朝著皇城的方向看去,便不由面色一變。
盧植一把抓住了曹操的手臂,「不好!南宮起火,只怕有變!孟德你留二十騎於我,我自往北軍大營調兵,你先速去救火救人!」
即便是此舉有損於皇威又如何,一旦功成,以世家之口又有什麼不能掩蓋下去的,更別說被剿滅的只是些宦官而已!
張讓他們是主動撇開了和劉協之間的聯繫!
這無疑是個讓曹操異常驚喜的決定。
包括曹操和鮑鴻這兩位校尉。
宦官、士族以及他何進!
他也看到董重那失去了頭顱的屍體正倒在嘉德殿內。
他策馬而前,甚至懶得因為身處南宮之中而下馬,只是何其倨傲地停在了張讓的身邊,說道:「讓公啊,你若早如此明智,又哪裡還用到今天這樣殺皇和圖書親來取信於我的地步?」
可甚至還不到曹操等人突圍的時候,先前何進的一句「張讓小人」在宮牆之間回聲,何止是讓附近的張讓聽了個清楚,也讓此時處在司空府內的何顒聽到了動靜。
現在的局勢如何,他雖嘴笨,卻也不是真只靠著這些士人的推動就莽上來的,總還有一桿心中的秤。
驃騎將軍董重與那此時屯兵在河東、甚至已經逼近了洛陽的董卓可沒有任何的關係,他乃是當今董太后的內侄,也便是屬於劉協的勢力。
他漸漸模糊的視線中,又見從巷道兩側湧來的蹇碩部從,將兩側的出口都給堵死了,料來哪怕他並沒有被這一箭命中,也只能喪命於此地。
這些早已張弓搭建在手,置身於梯上的弓箭手,以那關門為號,整齊地探出頭來,朝著那巷道中的何進部從便射出了長箭。
最後的勝者還是他何進!
他便朝著何進回道:「請大將軍隨我來。」
他算什麼小人!
殺了董重,便是最好的投名狀!
落水狗!
哪怕是后寫的也無妨,只要在上方加蓋了天子玉璽印信,又有大將軍的護持,便已足夠了!
那是……
也果然與何顒猜測的情況一致,回應他們那「大將軍何在」問話的,先是一片沉默,后便是第二顆從城牆上拋擲下來的人頭。
這洛陽南宮可不是個嚴防死守之處!
董侯劉協若要坐上天子之位,既要有天子傳位的詔書,又得有董重手下兵馬的擁躉。
偏偏外戚與皇室之間還不是完全可以相互信賴的關係。
意下如何?
哪怕他曾經杖斃了蹇碩的叔父,在此時他還是被歸在可用的一方。
何進又哪裡會想到,劉宏在死前留下的最後一條謀划,便是要剷除他這位大將軍,甚至不惜讓張讓與蹇碩等人先殺了董重來取信於他。
這是這位帝王無所不可利用的謀划。
在董重死不瞑目的頭顱置於他馬蹄之下的時候,何進再看向那皇城方向,便只剩下了滿心暢快。
可何進回報給他們的是什麼?
在這一瞬間何進的腦子裡閃過了無數個念頭。
也不等何進來得及做出任何的反應,那兩側高牆之上頓時出現了數十名弓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