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二州虎踞,絲路重啟
第30章 欲伐上邽
前幾日李傕還充場面地給他提供與往日無二的飲食,可在聽聞這些食物的開銷后,李傕就下令將飯食換成了宮人的規格。
他的鬥志喪失或許並不只是李傕能看得出來的情況。
他需要提防董卓的舉動,也需要確保自己手握著長安城中的小皇帝。
漢代的皇室與公卿是可以食用牛肉的,董卓在擅專朝政獨攬大權后自然也無有不可。
頂多就是在臨近要將這道指令送往郿塢的時候,他又朝著某位「王佐之才」徵詢了一下意見。
賈詡接著說了下去:「所以進攻涼州可行。不過同時還需守好高陵與華陰,以防備第一種可能。」
但又忽然停了下來,朝著賈詡問道:「以先生覺得,由誰來做這個進攻上邽的主將為好?」
可送飯之人卻並未看到,在董卓並未得到一個回復,一把掀翻了面前的食糧后,自垂下的眼帘間門閃過的,分明是一縷清明之色。
但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當他在此時朝著賈詡看去的時候,見他回頭又朝著未央宮主殿的方向看了一眼,像是有些後悔自己做出的這個決定。
然而此刻擺在董卓面前的,竟然是一具腐爛的牛骨。2
此時的未央宮偏殿內,已經被監禁了數日的董卓朝著送飯之人看去,開口問道:「他就給我吃這個?」
這對李傕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與其浪費人力在一個大概率無用的陷阱上,還不如一面正常固守,一面快速整頓軍備積極應戰。
他同時看向的也是對方手中的食盒。
這舉動里一如他先前想從小皇帝身上找優越感的樣子。
因長安城即將迎來秋收,又從蜀中採購了些食糧,對長安的上層官員和將領來說,食物是不缺的。
可不能讓賈詡後悔!
賈詡依然以沉默的方式作為應對。
「還有一種可能是,她此舉乃是為了故布疑陣,挖了陷阱等著我們往裡跳,不過這個可能性最小。」
故而對賈詡接下來的幾條建議,李傕依然保持了聽從的狀態。
雖然不是人人都會知道此事,但李傕還是得讓人看到一點自己
和*圖*書
的態度的。若不是賈詡提出的大方針,李傕覺得自己可能會選擇直接召集部下和董卓相鬥,可這樣一來,損失就太大了。
可惜……
對上李傕的目光,賈詡回道:「給外面看個態度。」
在這種時候讓董卓的權柄落在自己手裡也就算了,要是真把段煨給拿下,再少一路相助的勢力,他只怕並沒有這個反擊的機會。
想想這若還是一句他不適合說出來的話,那也依然不難猜測。
李傕恍然大悟。
她從去年四月間門進攻涼州開始,到今年的七月,這期間門一年有餘的時間門裡,董卓有數次出兵涼州的機會,可這些機會都被董卓給放棄了,硬生生讓喬琰在涼州坐大。
那麼,喬琰呢?
賈詡走上前去,將劉協衣擺上的布料撕下了一片,纏在了劉協的手臂上,直到看起來包裹得極其厚實,這才停手。
也不能怪他們不敢貿然行動。
「為何不是讓其返回長安述職?」
但讓段煨頗覺意外的是,按照斥候送回來的消息,此刻鎮守于上邽這個隴上要衝的,居然不是喬琰的人手。1
他朝著殿外的王允走去,說道:「多謝子師先生從陛下處要來這封血書,今日得手多有仰賴此物。」
李傕從未有什麼時候,能比今日更清晰地意識到手握大義之名的好處,也同樣明白了,手中有幾個「靠譜」的文官到底是一種什麼表現。
他當年馳騁涼州結交豪貴之時,李傕還在泥陽玩泥巴呢!
好在當他從這座主殿內離開后,董卓已不必再出現在他的面前了,只需要對他嚴防死守便可。
自今年年初喬琰宴請涼州各世家豪族后,這些耳目眼線更是人人自危。
別看他在對上董卓的時候,篤定自己能取勝的說辭一氣呵成,可真要論起統兵的能力,光靠著他,肯定是沒法打贏喬琰的。
李傕也立刻召集了賈詡樊稠閻行等人一併商議。
李傕對此總算還有些信心。
樊稠能被他拉攏也未嘗不是因為這個理由,段煨應當也心中有數。
對王允來說,段煨www.hetubook.com.com還處在可以自由行動的狀態,顯然要更符合他希望董卓部將內鬥的想法,也跟著忽悠了一嘴,越發堅定了李傕的決心。
這年少的天子一改對他的警惕,目含殷切地朝著他看來,問道:「李卿,敢問何時可以……」
雖然依然沒打算對董卓動手,但他對董卓的待遇也更差了。
在有長安後備軍作為支援的情況下,喬琰若是想要走這條路,並不太容易。
奪權的事情做都已經做了,那就是沒有回頭餘地的!
第二條是,令段煨派遣部將探查涼州情況。
那就只能造一造假了。
他可不能承認自己還不如董卓明智!
可不能讓劉協說出什麼何時誅殺董卓這樣的話出來。
他自己或許還能跟段煨去比一比,他那些兄弟侄子的,就遠遠不如了。
「一種是她為了提前進攻,先抽調守兵協助秋收,而後提前進攻。」
段煨一面加駐了兵馬在渭水沿線,一面將這個消息送去了長安。
董卓的膽怯姿態未嘗沒有呈現在這個對手面前。
這到底是李傕覺得董卓吃這個也便夠了,還是在內涵董卓也不過是如同這腐骨敗肉一般,只怕只有等到李傕出現在董卓面前的時候才能做出這個回答。
以李傕看來,顯然劉協也知道,到底誰才能夠讓他脫離苦海。
李傕腳步一頓。
董卓心中冷笑。
賈詡的這番表現,讓李傕先收回了對他可能還心向董卓的懷疑。
「相國不必在此時挑撥離間門,您在此地好生休整就是。」
「請陛下先移步吧。」李傕打斷了他的話。
因為這是一句對董卓的指責。
可當他回頭看去的時候,看到的分明還是個人在暮年、銳氣已失的「老者」。
昔年的董卓也是在危局中保持著這種狀態的。
董卓他現在連自己住在何處都是身不由己的狀態,可沒有這個助力于賈詡重建家族榮光的本事。
那麼此時的劉協當然是越慘越好。
離開之後交給誰他都覺得不放心。
這不是個尋常的徵兆。
想到不日之內便可重返涼州的這種可能和-圖-書性,李傕有些忍耐不住心中的激動,在屋中來回走動。
「喬琰已回涼州,誰也無法確保,她不會選擇搶先進攻三輔,即便是相國在這個位置上,也會下達讓段將軍前去探查的指令的。」
當務之急是確保此時的長安城裡沒有董卓的部將會試圖將其救出去,或者將其眼下的情況傳遞給段煨。
李傕問道:「這是為何?」
這合該是他的功勞!
王佐之才,好一個王佐!
他自己就是北地泥陽人,清楚從泥水到涇水這一段上的地形優劣,此刻負責鎮守此地的李暹和李利自然也清楚。
賈詡說過,計劃是要隨著局勢而發生轉變的,現如今最有利的情況,無疑就是——
但不管李傕能否取勝,起碼就眼下的局面來說,他已經成功取代了董卓,成為了長安城裡坐上頭把交椅的角色。
但對涼州和三輔交接之地的情況,他們卻不敢擅自查探。
對他來說唯一的不愉快,大概就是在離開未央宮主殿的時候,聽到董卓用依然冷靜的口吻在背後問道:「你所說的這個我不能用好的涼州奇才,是在說賈文和還是在說你自己?」
聽聞昔日曾有擅品評人物的名士,對王允給出過王佐之才的評價。
但這一舉動中的羞辱意味,卻當真是對著董卓的臉來的。
在賈詡為他做出的這一番分析過後,李傕的思緒已經徹底飄到了進攻上邽的可能性上。
從明面上來看,軍隊的著裝並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可段煨麾下的斥候眼力何其毒辣,清楚地看到了這種軍隊素質上的差異。
李傕現在越看王允越覺得順眼,更覺得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好跡象。
出兵漢陽,在涼州打下一個根據地!
為了便於他快速掌握長安城,他以不同理由拉攏的兩種人都帶上了不少。
賈詡這句未說出口的話,留著讓李傕自己品味就是了。
他們太懈怠了……
董卓面沉如水。
當然,更要緊的功勞還是在賈詡的身上。
從遵照天子詔書和替董卓做決斷兩個角度說服的手下,都簇擁在他的身邊,讓他此刻得以在董卓面
hetubook•com.com前,一改先前奴顏婢膝的說話方式。
而為了天子而倒向他的,想看到的自然是陛下被救出董卓的魔掌。
在那些更好的出兵機會都被董卓給放棄的當口,她怎麼敢保證董卓就會選擇在此時出兵?
不過比起上一次,劉協對他所表現出的態度里,可算是多了幾分信賴了。
好在劉協大概是被董卓給挾制久了,便並未再多出聲,當即就要跟著李傕往外走去。
在他將長安守軍中對他篡權有異議的董卓部從給清理掉后,他也越發肆無忌憚了起來。
李傕說完了這句,並未去看賈詡的反應,也沒想著這個覲見需要徵得什麼人的同意,徑直邁步朝著偏殿走去,推門而入。
他若是不這麼說還好,一說相國會做出這等選擇,李傕連忙回道:「就依先生之言。」
他可能聽明白賈詡的潛台詞了。
段煨不疑有他,當即派出了斥候。
這層隱雲又被撥開了。
李傕自己是不能動的。
這叛賊此刻的得意,非但沒讓他因為急怒攻心而上火,反而有種回到當年險死還生處境中的緊迫感。
賈詡回了李傕一個欲言又止的神情。
他輕咳了一聲,朝著王允問道:「我先去覲見陛下,請陛下移居未央主殿,讓相國換個住處。」
可若是讓段煨行動,把這種聽來都覺得成功率極大,且極有可能是打亂喬琰計劃的首功,交到他的手裡,李傕又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不甘心!
即便他在轉回頭來后,臉上的神情已經回復到了正常的從容姿態,李傕還是不由在心中生出了幾分提防之意。
以喬琰的戰績來看,這種低級錯誤不會是她會犯的。
這種面對董卓便時刻有如陰影籠罩的錯覺,令他哪怕此刻處在勝者的位置上,也有一種隱約的不安。
賈詡忖度了一番喬琰此舉的用意,在對上李傕求知的目光之際回道:「有幾種可能,一種是她想要改換進攻長安的方向,抽調上邽駐兵,全力自安定郡北地郡進攻高陵。」
別看王允目前與他達成了合作狀態,李傕覺得更值得倚重的還是涼州人。
激怒?他才不和*圖*書會被李傕給激怒!
「這是自然。」李傕回道。
可要知道,他寫給李傕的那封血書,所用的當然不是他自己的血。董卓也知道對劉協這個天子不能竭澤而漁,平日里並未在飲食上苛待於他。
第一條是,李傕想領大將軍位,都統軍事無妨,但只能先將詔書保留在手中。
今日隨同他前來的人里,並不只是他的親信。
但他剛走幾步就聽到賈詡喊了一句「且慢」。
李傕:「……」
除掉那最後一個可能性最小的情況,其他的幾種情況,他都可以行動。
那且讓李傕得意兩日又如何?
但凡他現在能將董卓給剷除,他必定會毫不猶豫地下手。
所以只能交給斥候來做。
可惜還不行!
李傕話說到此,立時拂袖離去。
董卓這個在此時並未因為下屬的背叛而惱怒的語氣,很難不讓他想到當年。
「一種是她與漢陽太守以及漢陽豪族之間門起了矛盾,在屯兵駐紮上存在分歧。」
段煨乃是董卓的死忠,治兵又極有一手,李傕怎麼想都覺得,與其讓他還活著給自己製造麻煩,還不如以需要調度兵將為由,讓他回長安,將其拿下。
比如并州牧何時在涼州,何時又在并州,再便是州中的那些勢力更迭。
於是這封令他小心窺探涼州漢陽布兵情況的敕令,很快抵達了段煨的手中。
王允是如何說服劉協給出這道詔書的不重要,能讓他依靠此物取勝才是要緊。
別管是直接尋個謀反的罪名將人給殺了,還是將他給軟禁了,總之免除後患才是正道。
隨著喬琰在涼州各郡的力量增強,董卓留在涼州的那些耳目,至多也只是將涼州境內發生的大事彙報過來。
也意在提醒賈詡,他既是要以振興家族為己任,就別在此時還惦記著董卓了。
對董卓也就更是如此。
還心向董卓的那些,他得讓他們看到,董卓只是處在被軟禁的狀態,並沒有被他犯上殺死。
他只是繼續說道:「距離秋收已不遠,關中平原比起涼州收穫更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時調度段煨反而令人生疑,探查敵情卻是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