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王業興替,天下歸一
第55章 劍指鄴城
典型代表便是本當以三公身份站在隊列之首的楊彪。
只是這一次,他們不是在目送為他們所擁躉的君主登臨天子之位,而是在看著她踏上這收復山河的最後一戰!
喬琰笑道:「那便勞駕孟德在半月後為我拿下這場勝利了。」
袁紹的目光沉沉,開口回道:「不必多增兵了,並無堅城固守的情況下,面對這五萬有餘的隊伍,元才就是再多萬人也難改結果。」
這支隊伍甚至並未在靈壽縣停留,而是一面讓人前往中山國給呂布那頭報信,一面快速拿下了下一處縣城。
這片旌旗招展的赫赫聲勢之中,喬琰朝著東面的冀州魏郡方向看去,順著曹操伸手指向的方向,正能看到新近抵達此地的高幹與河北兵馬。
下曲陽確實不那麼吉利。
今日大雍兵馬入境,即將抵達的真定,又有趙雲令人告知,他會對軍隊做出約束令其秋毫無犯,他們又為何要替那不知所謂的漢天子劉辯做出負隅頑抗之舉呢?
她明白的並不只是喬琰做出的這番臨別交託,也是明白,值此長安無主之時,她也正好要看看她的宗室臂膀能否在此時為她擔負起重任。
也因生怕他們之中會有想要投敵之人干擾計劃,劉辯和袁紹都根本不打算將他們意圖刺殺喬琰這件事告知于眾人。
倘若他們的計劃能成功,楊彪便是他們聯通長安朝廷的橋樑。
而他們的那位天子甲胄在身,好像比之此前的天子華服更有一番震懾天下之感。
那是昔日黃巾之亂中,作為黃巾軍中地公將軍的張寶被俘之地!
在張遼將幽州要務交託給了諸葛亮等人,領兵南下統籌呂布呂令雎和太史慈甘寧兩路人馬的同時,還有一支隊伍也在此時有了行動。
此地正是流入冀州的滋水發源之地,雖仍是太行山脈之中的山高谷深之地,卻也有路可走,更重要的是,當經由此路翻越太行山抵達冀州后所到之處便是常山!
劉辯不敢在這等關頭得罪同樣門生滿天下的和*圖*書弘農楊氏,自然也就不會將其如同郭圖逢紀一般處死,但他也怕楊彪平日里的萬事不問在此等緊要關頭會變成和楊修的裡應外合,那還不如先讓他以「告病」的方式暫時處在被扣押的狀態。
數日行軍之後,身在河內郡的曹操迎來了喬琰所統率的大軍。
麴義和趙雲手中的兵馬都不算多,但二人統兵的軍紀嚴整,就算是去和高順比一比也不顯遜色,在這等冀州軍心不穩之時,更能拿出遠勝過尋常的戰鬥力。
是喬琰!
不去看看那片更廣闊的天地,便不知道自己也能推動時局之變。
并州的消息,早在數年之前就已經不斷地經由山中隘口傳遞到常山地界上來,讓他們在此等改換陣營之時,更不難做出這個決斷。
與其兩頭都想要,反而落個不倫不類的結果,還不如在此刻孤注一擲地押在這個決勝之地。
天子御駕親征,宗室協理朝堂,謹防此刻有人趁虛而入,這便是她此刻該當做的。
「此外,冀青二州並非日可平,掃平后又當坐鎮于東面,掃平漢室餘威,十月之前難返長安,關中秋收一應要事都以常例進行便是,不必過問於我,我已與大司農有過交代。」
趙雲並未跟隨喬琰在此刻的行軍之中自長安前往河內,而是在關中守軍選拔之前,便已自秦直道回返了并州,與征東中郎將麴義會合,由戲志才坐鎮并州的同時督轄滏口陘與井陘方向的戰況,以防袁紹真做出了什麼狗急跳牆侵入并州的舉動,趙雲與麴義則自井陘以北、飛狐陘以南的牛飲山白陘口出兵。
但想的時候是進退均有一番手段,是漢室數百年間起落均能轉危為安,在聽到果真遵照了那封國書之中所說御駕親征的消息之時,劉辯還是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可會從北面抵達冀州魏郡,與喬琰這頭形成南北夾擊鄴城之勢的,難道真的只有幽州的這支隊伍嗎?
她便又朝著喬嵐叮囑了一句,「後續作戰所和-圖-書用糧食物資,我已令田子泰協助調撥,凡有批文,再令人校對一番便是,不必多加過問。衛尉督辦押送之事我也已交託完畢。此二人雖為安邑公舊部,用之無妨。」
對這些常山民眾來說,他們並不會在意于趙雲此舉是否叛漢,他們只知道,當年民不能活,便遁入太行山中成為賊寇,險些令他們遭到劫掠之災,而這一份生機,正是趙雲找對了人後由喬琰給予的。
因軍備物資中早有不少,早在她下達選拔兵卒指令的時候就已經由專人往洛陽方向運送了過去,眼前這隊列中仍是以作戰士卒居多,而非大車小車相隨,這才看起來更有了一番行將作戰的威風凜凜。
越是簡短的口號在這等發兵之時也便越是顯得有力。
誰能在此刻保持著一份平常心,不因此而感到緊張呢?
趙雲的家鄉——常山!
河北世家在與劉辯一番交涉后,確實是暫時達成的誓死守城約定,可並不代表著身在鄴城的所有官員都有這等與大漢共存亡的覺悟。
人不去逼一逼自己,便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哪一步。
倘若他們的計劃失敗,或許楊彪還能以漢室老臣的身份為他們求個情。
「既是相會於鄴城,那便將我等所能調派的全部人力都放在此地!」
將他二人在此時放在長安與洛陽交接的紐帶之上,也正如喬嵐所說,是為在征伐冀州之前放出一個信號。
若非喬琰給她們姐妹倆謀劃了一條與旁人有別的成長路子,她們即便有當年放手一搏地投奔喬琰而來,也絕不可能能像是今日這般面對這等上層風雲,而極有可能還在樂平書院之中就讀。
喬嵐回道:「我明白。」
「其餘之事我便不再多言了。」那些官職的變革、科舉制度的優化、生產的進一步發展,都該當先等到這天下徹底只剩下一個發號施令的聲音之後再行考慮,不必急於在她正當親征袁紹之時便先給出一個答案。
曹操回道:「可惜他所調派的和*圖*書兵將未必能聽從他的號令,在此等勝負強弱已定的情況下,光憑藉著他高元才,也難改袁本初敗亡局勢。」
「三公之中,皇甫將軍於我有提攜之恩,我待之如長輩,也當敬之,仲德多年間為我坐鎮後方,從未有于庶務上失當之處,也不必疑其忠心,可以信之,至於黃司徒……兗州世家之事已對其有所震懾,他若還敢掀起什麼風浪,那便是真不想活命了,你心中有數便好。」
「若是陛下非要增兵的話,我建議令其北上。」
田疇和鮮于輔的確曾經為劉虞舊部,但前者多年間在大司農下屬為官,甚少插手到朝政事務之中,而是只將心力放在關中屯田之上,後者並未參与到王允等人的謀划之中,反而應當算是其中的受害者,也因劉虞退位后能得善待,對喬琰心存一份感恩之心,的確是「用之無妨」的兩人。
就算他們尚有河流險阻可作為攔截之用,但當年身在洛陽的董卓憑藉著洛陽險關都沒能攔住她的進攻腳步,高幹的存在是否只能讓對方再獲一將助長氣勢?
見喬嵐明白她的這份囑託,喬琰的目光便收回到了眼前的隊伍之中。
以至於靈壽的陷落來得格外猝不及防。
喬嵐看向喬琰的目光中自有一番溫柔的堅定之色,彷彿是在以一種無聲的方式做出了回答。
還有另外一個更為合適的地方。
「下曲陽啊……這可不是一個吉利的地方。」
當她說完這話后,便當即揚鞭策馬朝前行出,在建安年間經歷過一番加固的潼關在這列萬余精兵的面前開啟,後方的崤函道在頭頂的烈日之下飛揚起了一片沙塵,但這列隊伍卻像是此地那行將與黃河交匯的渭水一般浩浩湯湯而去,只有堅決往前而去的奔流之勢。
袁紹的二公子袁熙倒是在此時身在常山,可他所駐紮的乃是井陘聯通的上艾,就連袁紹都沒將注意力放在冀州的西北角,袁熙也難免將其忽視了過去。
這一路橫空殺出的隊伍正於www.hetubook.com.com八月之初順滋水而下,越過房山直撲靈壽縣而去。
當年趙雲找上喬琰,還是為了真定甚至是常山的父老不受太行山賊的襲擾,在正式任職于喬琰麾下之前也曾經回返家鄉一趟告知情形。
真定的易主遠比趙雲和麴義所想象的容易,而另一頭為中山富商支持的呂布這一路,從北平縣南下中山國的無極縣同樣並非難事。
此刻,身在下曲陽的審配大概已經收到兵禍將至的消息了。
算上洛陽守軍、負責押送糧草之人,連帶著還有此刻在河內駐紮的兵馬,以及經由河東調撥至此的人手,合計在五萬人上下,而那些此前面對袁紹來犯孟津的洛陽民眾,也絕不懼於再一次參与到這場戰事之中!
他應當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
喬琰坐在河內郡的軍帳之中,一邊謀划著各地動兵的速度和出兵時間,一邊落筆在紙上勾勒出了一條條線路的進攻軌跡。
在此地補足了軍備軍糧又經由了一番休整之後,這支精銳鐵騎繼續東進,劍指常山真定。
甚至此刻在這朝堂之上還少了幾個人。
十多年裡她便未曾在指揮戰事之中有失利之處,反觀高幹此人,唯獨能用來說道的戰績,都是配合著沮授完成的。
「我暫離長安之後,凡需我定奪之事便送交洛陽,轉抵河內,待天下平定之後我本就有意于將都城設立在洛陽,而今也算是先行過度一二。」
且等十三州歸一之時再見分曉吧!
他強忍住了再一次提出遷都而走的想法,對著袁紹問道:「以大將軍看來,我等是否還需向黎陽方向增兵?」
將這部分兵馬加在沮授和審配那頭,讓他們還能攔截住南下的幽州兵馬!
不過,這正式發動八月之戰的第一槍,她不打算在河內與魏郡的邊界上打響。
當這列整軍完畢的軍隊自長安南郊往潼關方向而去的時候,沿著官道兩側不乏在此地圍觀送行的民眾。
但她只是屯兵於此,並未有什麼多餘的動作,只是「喬琰出兵」這四m.hetubook.com.com個字,便已足夠令鄴城朝堂之上一派烏雲密布了。
今歲三月里的那場慶賀改朝換代的煙花,是令人難以描摹出的繁盛之景象,那是因為顏色實多。
日光曜然,兵甲生輝。
而現在,她既因喬琰的賞識而成為了樂平喬氏的宗室一員,也合該為她在此刻分憂。
為何不可呢?
就算真出現了什麼麻煩,這等兩廂呼應的行軍也勢必能相互彌補。
這場闊別多年後的協同作戰,固然已是經歷了一番人事變化的物是人非,又即便已是在身份與主次上有了一番變化,卻也未嘗不能算是離亂混戰之後的幸事了。
這兩路兵馬一者西來,一者北至,統一的目的地,正是那作為交匯之地的下曲陽,也是——
畢竟若非漢室之恩,楊彪何來這等四世三公的背景!
而這七月里的發兵,明明是一片將士著甲的寒鐵之色,卻也同樣讓人感到一種並非圖卷所能刻畫之景象。
雖然各地行軍的軍報在此時已不那麼方便送到她的手中,但無論是趙雲麴義還是張遼那一路,她都有著足夠的信心,相信他們在此時為己爭功也為大雍立功之中絕不會有所懈怠失誤。
而這平定天下的目標也比那等「必勝」之說更有一番氣吞山河之勢。
審配此刻正屯兵所在的地方。
更莫要忘了,這還只是其中的一路而已。
若真如此,連一點都無法拖住喬琰這方的腳步,他們要如何與之拉鋸,尋到刺殺的機會?
喬琰騎于馬上,朝著身旁的喬嵐說道:「其餘事務,便由你與仲德等人商議定奪便是。若只將事務交託三公,值此登基不久之時,難免引人非議,你以宗正之職、宗室身份從旁督轄,也不算越權之事。」
高幹的確是個人才,也是袁紹子侄輩之中少見的能扛事之人,可他面對的是什麼人?
喬嵐回道:「陛下此舉意在征討偽朝之時表現漢雍交接正統,我心中有數。」
「高元才有才志弘邈、文武秀出之名,倒是和先前為孟德所擒獲的袁顯甫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