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1870叛逆者的告白書

作者:章帕克
1870叛逆者的告白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光影交錯 第0394章 愛與家庭

第三卷 光影交錯

第0394章 愛與家庭

克萊因先生聳肩道:「這我還真不知道,不過讓你這麼一說,我倒是也有些好奇了。回頭我可以問問我夫人,然後找時間咱們倆一起去旁聽一下怎麼樣?」
首先就是報紙上的新聞風潮出現了變化。
徐世傑敏銳地察覺到了他話語中的關鍵信息,連忙問道:「那你知不知道這個愛與家庭的培訓講座是在哪裡開辦開的?組織人是誰?」
但這顯然不是社會輿論攻擊的重點。
剛剛登上頭條的這則新聞粗看起來很吸引眼球,但實際上用詞不清不楚,到底有沒有強迫墮胎,是墮胎還是流產,可能記者本人都沒有搞清楚,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把新聞發出來再說。
社會輿論譴責的角度同樣非常神奇,一位女性撰稿人發表了洋洋洒洒的三千字評論文章,她並沒有質疑這場婚姻的合理性,也沒有對於未成年少女墮胎髮表意見,反而將矛頭指向亨利先生的家庭情感生活困境。
如果單純只是m•hetubook.com.com撰稿人的一篇社論文章,這也算不了什麼。跟哈特福德晚報平時刊載的那些奇談怪論相比起來,甚至看起來還有些保守。
依照文中所說,正是由於亨利先生對於妻子缺乏信任,只將其當作洩慾的工具,限制她的人身自由,甚至連最基本的家庭財政支出都不讓她接觸,由此導致了那位小姐心生抑鬱,進而精神失常,墮胎流產。
徐世傑在酒吧里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喝得半醉了。
以普通人的視角來看,那當然還是一片田園牧歌,歲月靜好的美景。
教會方面只發表了一份不咸不淡的譴責聲明,反覆強調任何人都不得強迫女性墮胎,這有違上帝的意志。至於亨利先生到底做了什麼那倒不重要,他那麼有錢,想必能讓上帝改變主意。
而她給出的建議則是——作為新時代的女性,那位小姐應該勇敢站出來控訴亨利先生對她的暴行,將亨利先生和圖書送進監獄,讓他得到應有的懲罰!
徐世傑陪著他喝了一杯,試探性地問道:「克萊因先生,你知道我是外國人,不太了解美國當地的風俗民情,所以感覺有些奇怪。過去這些女人也會聚在一起吵吵鬧鬧的嗎?」
真正讓徐世傑感到在意的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社區里的女人之間的聚會似乎多了起來。
克萊因先生的心態倒是很豁達,絲毫沒有因為被女人鄙視而惱羞成怒。
凱倫先生口中的支援一直都沒有到來。
但在像徐世傑這樣稍微了解內情,或者接觸到一部分真相的人眼中,各種可疑的蛛絲馬跡都在一點點顯現。
但哈特福德市的情況卻一天天地愈發嚴重。
講道理,徐世傑在看到報紙的時候,也覺得應該給這個牲口一點教訓。雖然說在這個年代無論中外,女性的婚姻年齡都高不到哪裡去。但您這歲數都能做人家爺爺了,還搞出人命來也未免太過分了吧?
康涅狄格hetubook•com.com州的法律非常神奇,沒有規定女性結婚的年齡下限,但又強制性不允許墮胎,據說這是出於對宗教信仰方面的考慮。
包括克萊因先生的夫人——她似乎就是組織者之一,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周圍住宅里的女人跑到她家裡去做客,這個時候克萊因先生就只能迴避出門,一個人到酒吧里打發時間。
其實教會是不太樂意摻和這事兒的,不只是因為亨利先生出手闊綽,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他們自己現在也有麻煩。一位神父與眾多居民的失蹤,造成的惡劣影響正在逐漸浮出水面。
徐世傑遲疑道:「這不太好吧,萬一人家只招待女士……」
而那位女性撰稿人就沒有這麼多顧忌了,她攻擊的方向也非常的……犀利,精確地抓住了吃瓜群眾的癢處——將悲劇產生的原因歸結為受到限制的自由。
每天晚餐結束之後,透過窗口,他都能看到各家各戶的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走出https://www.hetubook•com•com家門,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嘴上聊著說不完的話題,一路嬉笑打鬧著匯聚到某人家中。
他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不過最近的花銷也增加了不少,我們家的廚房和衣櫃里都快被那些沒什麼用處的小玩意兒給堆滿了。」
「只要她們想從你身上挑毛病,總是能找到理由的。留在家裡,她們會嫌棄你沒眼力見兒,給她們讓出空間吧,她們又覺得你是在找借口偷溜出去酗酒。跟她們打招呼,她們覺得你是流氓,不跟她們打招呼,她們就說你沒有教養……所以我早就看開了,反正都是挨罵,她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但就在一個星期後,同樣有關於亨利先生的新聞就變成了他強迫自己的未成年妻子墮胎流產,遭致社會各界的強烈輿論譴責。
這樣的小團體似乎越來越多。
克萊因先生笑道:「那不是更有趣嗎?正好我這兩天陷入了創作瓶頸,也許可以去找找靈感。」
就在一個星期以前,本https://www.hetubook.com.com市著名的企業家,社會成功人士亨利先生迎娶一位十歲嬌妻被記者發現的新聞還登上了頭版頭條,那個時候的新聞報道字裡行間還充滿了對於亨利先生的調侃與嫉妒。
克萊因先生皺眉想了想,搖頭道:「過去還真不是這樣,也就是最近一段時間才流行起來的吧?我之前在家裡聽我夫人說起過,她們似乎是參加了一個叫什麼愛與家庭的培訓講座,然後就在那裡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也找到了很多共同話題。說實話,我夫人過去的性格一直比較內向,剛搬過來的時候我還擔心她在這裏沒有朋友,就會因為枯燥和無聊變得越發煎熬。現在雖然有些吵鬧,但不管怎麼說,我覺得總比她一個人悶在家裡讀書要好。」
美國人對於童婚的態度一向十分開明,或者說只要是能促進生育的政策都會得到大力擁護。至於說這個年紀的女孩懷孕會不會有風險,那都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只要能懷孕就能生,能不能活下來那要看上帝的意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