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諸神黃昏
第1194章 龍的起源
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林滄瀾經過多方論證,認為禹皇抹除這段歷史的理由,與顓頊帝的絕地天通如出一轍。
有一些部族將水族視為神明祭拜,另外一些部族則與水族毫無關聯,所以不認同女媧的三皇地位。而另外一些部落則是出自炎帝部落,所以將神農氏認定為三皇之一。
而林滄瀾通過這些年來的調查研究,以及採訪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相關人士,在自己編寫的作品中,對於龍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和闡述。
不過絕大多數有關於大洪水的記載,都是神明對於凡人的懲罰。
這段歷史,因為人類文明當時還處於原始蒙昧的狀態,並沒有留下詳實的文字記載,甚至可以說就是一片空白的歷史斷檔。唯有在遙遠的東方,才殘存下來一部分史料。
這就是對於龍的雙重認知。
這些部落之間的差異,可能比現如今的人種膚色差異還大。
hetubook.com.com其中包括創世神盤古遺留血脈的誇娥部落,崇尚生命與死亡輪迴的後土部落,與神話生物簽訂契約的應龍、巴蛇、玄鳥部落,蚩尤與黃帝後裔的九黎、軒轅部落,發展出原始撒滿宗教的奢比屍部落,以及與水族結合,人妖混血的無支祁部落……
東方人自此徹底擺脫了對於古神的依賴和迷信。
史書記載,原本天界與凡間相通,天神可以自由往來於兩界,自顓頊帝絕地天通之後,人神相隔,再不復來往。聽起來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和伏羲,黃帝的功績相比起來,好像不值一提的樣子。
中國人在古代其實並不特別崇拜龍。
東方神話里,再也看不到「神統治人類」的情節,取而代之的,則是「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這些以凡人之力對抗天地自然的神話傳說。
而在其後的神話傳說當中,更不乏人類被蛇勾引墮落,陰謀暗算,以及各種斬蛇的傳和_圖_書說。這些故事都隱喻了人族與水族的鬥爭,以及水族逐漸落入下風的真相。
但在這些差異之中,也存在著共識。所有部族都一致認同,伏羲,黃帝和顓頊必須被列為三皇五帝之中。
比方說真龍天子,就是對天子的一種形容,並非皇帝的正式稱呼。
但,人族與水族的鬥爭並未就此結束。
龍在古語里大多數時候實際上是一個形容詞。
經此一役,遠古水族徹底敗退,原生龍族被盡數誅滅。陸地上的十二部族融為一體,過去的恩怨一筆勾銷。從此以後不再有種族、部族之分。
具體例證便是古埃及和東方神話中,對於神明的記載,在古埃及神話之中,混沌之海的支配者拉哈伯,便是最古老的神明,而東方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羲與女媧,亦是人首蛇身。
這個意義就十分重大了。
皇家有許多忌諱,比如皇帝的名字會成為忌諱,在家裡私藏龍袍兵甲是忌諱,房子修得比皇宮高是忌諱……
但隨m.hetubook•com.com著時代變遷,洪水退去,陸地面積逐漸擴大,陸地上的人類部族文明開始與水族產生衝突。全世界幾乎所有的人類種族文明,都留下了有關於大洪水的記錄。
林滄瀾並不是胡編亂造,她有充分的考據。因為自此之後,東方的人類文明便踏上了與全世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後世史書上留下的記載,只有禹皇治水,鑄九鼎鎮壓九州,十二個部族圖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後世人對於龍的記憶印象。
過去,人們對此並沒有很深的認識,也沒有什麼合理的解釋。
有關於這一時期的歷史記錄,同樣被人為地抹除了。
黃帝自不必說,最先完成了人類部族的統一大業。
在上古的洪荒時代,大地淹沒在海洋之下,水族統治了整個世界。水族的王者,是一種體型龐大,同時也擁有極強生命力的海蛇,這些海洋中的王者自稱為——龍族。
但如果只是把某一味中藥命名為龍骨,把某一種名
和-圖-書字裡帶龍的動物打回家吃掉,又或者龍王爺不下雨,把神像拖出來痛揍,這些都是不犯忌諱的。
這就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
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自絕地天通以後,人類徹底斷絕了對於古神的盲目迷信,擺脫了歷史遺留問題,脫離嬰兒的襁褓,走上自己選擇的道路。
如今國人崇拜的龍,並非原生龍種。
十二個部族圖騰,演化為如今的十二生肖屬相。十二個部族融合起來,形成了傳承至今的中華民族。龍的概念也被重新定義。如今新生的龍族「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伏羲氏的功績,是對人類文明進行了啟蒙。
而顓頊帝,在歷史上的記載極少,唯一被人熟知,但又不明其意的功績,便是完成了「絕地天通」的大業。
遙遠的歷史已經無從考據,僅從結果而言,最終陸地從大海上升起,人類成為陸地的霸主,而水族潛入https://m.hetubook.com.com大海深處,不再與人類產生交集。
林滄瀾由此得出結論,人類最早先崇拜的神明,都是水族。
這些舊日的統治者,在全世界的神話故事中,都留有存在的痕迹。比方說西方神話中的海德拉,耶夢加得,東方的相柳,八岐……而它們的子嗣至今仍然在深海中繁衍生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活躍于印度洋的那迦族群。
三皇五帝的時代末期,舜帝建立的大虞王朝統治中原,在王朝內部,還有十二個規模龐大的部族,分佈在九州的廣袤土地之上,各自擁有不同的部落圖騰。
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差異化,必然會帶來不穩定的隱患。而這些部族多年以來積累的矛盾衝突,隨著最後一場大洪水的到來,以及大虞王朝的崩塌徹底爆發出來。
三皇五帝之所以在史書中存在著不同的版本,因為在那一時期的中國,還處於原始部落的奴隸城邦制時代,部族之間的差異,甚至要超過現在的有色人種,對於三皇五帝的認定也就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