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吾心安處是吾鄉
第三十四章 工匠的積極性
葛工頭能想到的,他們也能想到。更不要說在葛工頭的方案上加以完善。更是各有各的想法。
在同一個時代,所謂絕世天才是很少有的。但是天才卻是很多,不客氣地說,這些工匠能被選拔上來,或許比葛工頭的實力稍稍差一些。但決計差不了多少,更多是應該在伯仲之間。
何夕心中一愣,琢磨了一會兒,說道:「臣揣測出幾分。只是不敢妄言。」
拔刀的侍衛,虎口已經崩開了,鮮血流了下來。
何夕微微一愣,說道:「太子知道了。」
於是,本來積極性高漲的工匠,下了一陣金錢雨之後。更是吃住都在工地上。進度飛快。
太子沒有親自上手去查看。而是微微一動。身邊一個侍衛上前,用兩塊還有餘溫的鋼錠,相互敲擊,聽聽聲響。隨即臉色微變。又將鋼錠放在一處土台之上。一腿微微上前,一腿形成弓步。手按刀上。身形微微下蹲。似乎有一股力量從腳底迸射出來,傖啷一聲,腰刀出鞘,一刀斬下。先聽「崩」的一聲,隨即又聽見不住的「嗡嗡」之聲。
這種改進就是利用火爐的溫度,不住地投入物料,做到高爐二十四小時運轉。
何夕說道:「太子殿下來得正好,這正好開爐了。」
何夕說道:「一切順利,下一爐鋼水出來就可以了。如果不順利,也是這三五日之間了。」
太子說道:「父皇很關心你,你在這裏做的事情。hetubook•com.com父皇每天都讓人彙報。其實我今天過來,也是有事的。」
所以,他花起錢來一點也沒有手軟。
何夕無意之間,就遵循了這一道兵法,他對葛家的厚待,就好像商鞅城門立木一般。徹底俘獲了這些工匠的信任。在何夕酣睡的時候,幾乎所有工匠都沒有睡著覺。
可見這鋼錠的質量。
太子說道:「對別人這些話,自然不能說,但是何弟是自己人。父皇如此看重你,有些話。我這個做兄長的也要給你說說。父皇為開國之君,雄威震已天下,天下臣民漠不臣服,並沒有君臣相疑,更不會忌憚潁川侯,哼,潁川侯用兵固然不錯,但能比得上父皇西破陳友諒,東平張士誠之功?」
才算是討論出兩個方案。就是將葛工頭的兩個路線給落實了。
賞一人,則三軍奮勇,必賞。誅一人,則三軍驚懼,必誅。
不過,何夕很明白自己是做什麼的。聽不懂不要緊,他讓葛天工做記錄。然後將所有的意見列出來,然後一條條地討論,有衝突選其一,沒有衝突的合併。
一個個苦思冥想,想辦法在何夕的理論基礎上完善鍊鋼之法。
在何夕的注視之下,第二次實驗開始了。
不敢是斬鐵如泥,但也應該斬入鋼錠幾分。最少崩出個缺口,而不是直接崩斷。
其實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煉焦土窯,一直沒有停下來。在囤積焦煤hetubook•com•com。
這一次速度遠超預料之外。
太子很清楚他貼身侍衛是什麼裝備的。太子貼身侍衛都軍中將領之後,每一個人的甲胄與兵刃都是最好的。特別是手中的兵刃。都是上好百鍊鋼,是最極品的兵器。軍中也不多,也不過是他與父皇,與軍中大將親衛才用,全國上下,估計也就一萬多柄。
鐵水從預留在地面上的通道,漸漸沉澱下來。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的會議之上。何夕第一次看到了幾乎所有工匠的踴躍發言。
太子說道:「你的新式鎧甲需要幾日完成,還有,有沒有把握?」
太子說道:「可是,你的新式甲胄與水錘?」
太子說道:「南征之事,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以潁川侯為帥,西平侯為副帥,總四川,湖廣之軍。京營一部,總計三十萬之眾。其中精銳大抵有十萬眾。這幾日軍令已出,奔赴西南各地。而潁川侯出京,也就是這幾日了。父皇想讓潁川侯臨行之前,看看,你的新甲胄。你可知道其中深意。」
太子看著小高爐,雖然有一段距離,但依然能感到一股熱浪撲來。將秋天變成了酷夏。說道:「那正好嗎?看看何弟你的成果。」
何夕沒有關注正在添加物料的工匠。而是看著凝固下來的一根根鋼錠。
不要覺得十天很長。別的不說,從新修建高爐。即便是從舊高爐之中拆了取耐火磚用來,等高爐完全陰乾,也是和*圖*書需要一段時間的。這已經是最快的了。
何夕隨即抽調一部分工匠在高爐邊開始修建水錘。
只是質量上不大穩定。
何夕說道:「太子剛剛說過,是南征之事。」
畢竟,在何夕看來,不要說洪武年間,是大明國庫最豐盈的一段時間。即便是大明錢不夠,在鍊鋼項目上也不應該打折扣。在這個時代,這個項目就相當於新中國的兩彈一星。絕對是戰略級別的。有覺得戰略優先順序。
何夕卻沒有去管這邊的事情,他依舊等待新高爐修建成功。
不過,鐵甲需要的甲片對鋼鐵質量要求並不是太高的。只要是鋼就行了。
「太子殿下,你這麼來了。」何夕見到太子忽然來到,大吃一驚說道。
太子說道:「好鋼。真是好鋼。」
不過,比起之前的高爐要小了很多,大概有一人多高。不過風道鼓風機什麼都沒有減少。依舊上從上面投料,下面直接出鋼水,不夠投料,投入的不是鐵礦,而是生鐵了。
太子這才上前,看著鋼錠,只有一道淺淺的痕迹。用手一摸,似乎看不見了。但是細細撫摸,還是能感覺到的。
在不同的方面各有所長。
何夕不大相信這東西,不過皇帝不差餓兵,於是他大筆一揮,將帶來的寶鈔全部賞賜給工匠了,參与者人人有份。隨即令徐保兒回宮上報太子。讓太子打錢。
前者是長刀崩斷之聲,後者是崩斷的長刀刀柄一段,好像餘力和_圖_書不消,在不住地顫動。
本來何夕以為還是要一天一夜。但是到了下午時分,工匠們已經報告,可以出鋼水了。
利用水力對大明工匠來說,是輕車熟路了。但是之前還沒有直接將水力用於機械加工。這就需要臨時有一些改動了。這都需要時間了。
並規劃了時間表,大概在準備十天之後,能進行第二次實驗了。
通紅的鐵水從出鐵口洶湧而出。
十日之後,新的高爐總算是完成了。
極大地節約的燃料,提高了生產效率。除非高爐出現問題,需要維修,可以一直不停,甚至在現代鋼鐵企業是決計不能停電的。也是這樣的原因。無他,一旦停止加熱,鋼水就會凝固在鐵爐之中,將整個剛爐都破壞掉。
太子一揮手,身邊的人立即退後幾十步。
與此同時,有人推著小推車,從預留的小坡上,將一車一車的焦炭與生鐵推上爐口,然後小心翼翼地將物料從上面加入通紅的火爐之中。這也是一處關鍵的改進。
「開爐了——」一聲吆喝,光著膀子,穿著牛犢短褲的工匠。用長長的鐵杆,對準了小高爐下面的出鋼口,狠狠地捅了下去,不過幾下,就將預留的口子打開了。
太子帶著一群侍從。說道:「何弟這幾日不在宮中,父皇一直念叨你,這一段一直忙住南征之事,今日得空,自然要看看你。怎麼樣一切順利嗎?」
整整討論了一天。
何夕壓下心中的苦澀,說道:hetubook.com.com「太子有何吩咐。」
何夕其實不理解這些改進的意義,甚至不太理解這種高爐的技術要領。只是提出了提攜綱領的原理,然後激勵了工匠們的積極性。可以說對中國幾千年鍊鋼技術的整合。
朱元璋的關心,在太子看來,是對何夕的寵信。大明的臣子,有不知道多少人。不期盼這種待遇。而何夕卻感覺一絲絲苦澀。不過,他已經有心理準備了。
「不過,人心莫測,想要君臣兩全。不僅僅要父皇秉承寬宏之心,也要臣工知朝廷之能。不該想的事情不要想,即便有了不該想的心思,也應該知道,他做不到。」
何夕輕輕一笑,說道:「太子殿下,這才是初步成果。如果再過幾日,還有更精妙的東西讓太子看。」
說實話,何夕對一些細節並不是太了解的。很多工匠說的何夕也聽不是太懂了。
更讓人何夕吃驚的是,太子殿下到了。
何夕也很奇怪這些人的變化,他問葛天工到底出了什麼事情。葛天工說道:「大家都感老師之德,願意為老師所用?」
太子說道:「何弟,你可知道我這一段時間在忙什麼?」
首先,完成的第二條路線,就鐵水引入方池之中攪拌。不過因為工匠們掌握不好火候,前幾爐煉出來的還是熟鐵。但是在第三爐之後,就是鋼了。
就達到這樣的效果。
有些工匠恨不得今日死的是自己。
太子轉過身來,將手中的鋼錠扔在一邊。目光炯炯地看著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