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山中初聞新鳥啼
第五十七章 宋訥
何夕說道:「宋大人,可願意讓我講雷霆的原理?已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甚至無法忍受。
這是朱元璋命令他們來這裏觀禮的。
這樣的人最愛惜大抵是自己的名譽。
宋訥冷笑一聲,說道:「你以為我在污衊你?好。你如果覺得我在污衊你,現在就可以走。如果覺得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留下來聽一耳朵。再或者,你自己對自己的學問一點信心也沒有,那就走吧。」
何夕心中一動,坐了回去,說道:「願聞其詳。」
皇帝的權力是無限的。但是江山社稷放在一個人身上,如果這個荒唐之極,總要想辦法制衡一二吧。否則就太危險了。朱元璋反腐行動,殺了數萬人。在很多士大夫看來,這後果已經很嚴重了。
只是,朱元璋將他逼到了死角。
宋訥向朱元璋低頭,他的所堅持的學問就成了笑話。他一直以來的人品,也變成反覆無常。
何夕一直想將後世的思想在這個時代推廣開來。雖然有進展,但是何夕很明白,他是依仗著政治權力強行推行的。如果沒有朱元璋的支持,何夕帶來的學問,絕對不會傳播得那麼快。
南京夏天,果然是多雷雨天氣。
和圖書宋訥淡淡說出這一番話。這一番何夕非常熟悉的話。
何夕抬頭看著朱元璋,想說些什麼。無數言語在何夕的嘴裏打了一個轉,又回去了。
而宋訥這個人,何夕是很討厭的。但是再討厭,宋訥也是罪不至死的。
宋訥的選擇,也在其中了。
宋訥忽然說道:「想不想聽我說說,你所謂的新學嗎?」
宋訥淡淡一笑,說道:「你也說陛下看重的我的學問與人品。我如果向陛下低頭,我的學問何在?我的人品何在?」
文天祥絕命詞,正是無數儒生的精神圖騰。在臨死之前,宋訥反覆思量,所能想到的唯有這三十二個字了。這一番話說完,宋訥的眼神也堅定起來了。
而宋訥如果不死的話,朱元璋親自動手,那就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宋家血脈斷絕。
無他,儒家士大夫們很多並不是真相信什麼天人感應。但是他們需要一些東西來制約皇權。
所以,才有何夕今日之行。
宋訥的判斷,代表著相當一大部分人的看法。
何夕聽了,心中很不舒服說道:「如果宋老先生留我想說這些。那麼我就告辭了。」
被自己一輩子所奮鬥的東西所污衊。
宋訥和_圖_書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進來吧。」
宋訥不是一個完人,在何夕看來,為人偏激,沽名釣譽,但是也決計不是一個壞人。正如他自己所言,一輩子以孔孟之道來要求自己,於人無不可言,於己未嘗有悔。
何夕覺得,即便自己站在宋訥的角度上,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
但是此刻,何夕彷彿重新聽到一般。
宋訥說道:「怎麼不知道,大抵是死於雷霆之下。」
也許是已經下定決心了。也許是已經釋然了。此刻面對何夕,宋訥倒是很平靜,說道:「怎麼,何駙馬是來看我的笑話的?」
不過數日,風雨交加。雷霆大作。將白晝翻做黑夜。
郭桓死有餘辜。
或許不知道因為什麼。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樣做。
何夕說道:「不是。只是想知道宋大人知道這一次的後果嗎?」、
何夕都不敢去想宋訥會如何去想。
「我不是催的。」聲音是何夕的聲音。說道:「在下何挽之,想與宋老先生說幾句話。可以嗎?」
而宋訥就奉天門殘留的角門邊一個小房間裏面。獨自面對眼前的鐵線風箏。沉默得好像木頭。
二來,宋訥本身也是很有影響力的。特別是宋和圖書訥是少有的出身北方的大儒。代表很多北方的民意。如果將宋訥拉到自己這邊來。對何夕來說,很多事情都好做許多了。
何夕嘆息一聲,心中暗生敬佩之心。
宋訥說道:「北疆論題,你做得極好。治國上,也有一套我承認。只是你如果安安分分的想做一代能臣,這並沒有什麼。但是你走錯路了。你的那一套是歪理邪說。將來必誤天下。」
宋訥說道:「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宋訥對自己將這個風箏發飛,會有什麼下場。其實也是有一些揣測的。
那和-圖-書個時候,宋訥就是儒家的罪人,天下的罪人。
一個人能堅持一個信念,百折不撓,至死方休。不管這個信念是什麼。哪怕是敵人,也是值得尊重的。話說到這裏,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何夕起身行禮,準備告退。
是的,明初戰國方息,百廢待興,學問之道,是比歷史上其他時間段要差一點的。但是不管怎麼說,宋訥的學問根底也是非常紮實的。天下間能超過的宋訥的人自然有的,但並沒有多少人。
何夕說道:「此事與陛下失德沒有任何關係。宋大人何必執著,陛下向來看重宋大人的人品學問。此刻去給陛下認個錯,想來陛下是不會怪罪你的。」
欽天監的判斷沒有錯。
而幾乎在打雷下雨的同時,朱元璋召宋訥入宮,就在已經焚燒掉的奉天門廣場前。千餘步寬的廣場之前,沒有一個人。而無數官員都廣場邊的廊廳下避雨,觀看。
這一句話問住了何夕。
「咚咚」忽然外面有人敲門。
「不用了。」宋訥說道:「我宋某人活了六十多歲了。有些東西還是真的。奉天門之所以起火,是因為奉天門周圍都是廣場,是周圍最高的建築,而且木頭所制。夏天乾燥。雷火擊于高處,自然hetubook.com•com是一發不可收拾。」
一來,他依舊不喜歡這種殘酷的政治氛圍。郭桓處死,乃至於牽連家眷三族,何夕眼睛都不眨一下,畢竟從古代到現代,底層百姓痛恨貪污從來是一致的。雖然何夕覺得郭桓判得有些重了。但是一代有一代的法令。
宋訥嘆息一聲,說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乎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謂何事?而今而後,可以無悔。」
孟子的一段,後世上學的時候也是要求背誦的。
之前他說雷擊奉天門,是天意。他也算是修身養德之人,如此一來,雷霆定然不會擊他。他要不放這個風箏,就要說之前自己的事情是錯的。但是這些話,他萬萬不會說出口的。
宋訥說道:「不用催了。我去就是了。」
是的。儒家對自然科學是沒有研究。或者不屑於研究。但是,即便的常識還是有的。打雷下雨的時候,不要在高處,不要在大樹下面。這純粹是生活經驗而已。
而宋訥這個人是當代大儒。
何夕之所以來此。
何夕推門而入。向宋訥行了一禮,在宋訥面前落座。
當然了,朱元璋是開國之君。權勢無人能及。這也罷了。如果今日將天人感應給放棄了。那麼如何制衡今後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