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山中初聞新鳥啼
第九十七章 朱元璋的想法
朱元璋說道:「那你知道在元朝是什麼樣子嗎?」不等何夕說話,說道:「中原之中,辮髮橫行,儼然是天下之正裝,渾然不知,漢家威儀為何物?至於寵信邪教,淫|亂沉淪。更不勝言,至於君臣之間,有十八天魔之舞。君臣同樂,開無遮大會,天下以為尋常,混不知羞恥為何物?至於民間,叔收嫂,子收庶母。以為尋常之事,然不知道廉恥該如何寫。此等之天下,乃是中國乎?」
這都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
之所以如此,就是元代統治思想核心的缺失,元代根本不知道怎麼治國。所以這種各種各樣的宗教,就代替了很多儒家的功能。
「不以儒臣正天下之禮儀人心,朕何以治天下?」
但是整個天下可不都是如南京。南京之繁華,是建立在行政資源上的,並不能代表天下,最多能代表,長江兩岸,江南一帶的民情而已。
如果沒有朱元璋,這種情況下。後世的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嗎?
朱元璋說道:「去哪裡,你自己想?不過而今不急,你在京師還有不少事情要做的。比如煤鐵司建立起來,國子監那邊安排好。最好讓安慶有個孩子。」
「這樣,hetubook.com.com朕才好放你出京。」
他只是下意識地將歷史明中後期與而今相比。渾然不知道,兩者相差巨大。
朱元璋說道:「此其一也。」
現在朱元璋很有把握,何夕決計不會這麼做了。
別的不說,這種收繼婚制度,即便是何夕聽了就渾身不自在。也根本無法接受。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風俗,還有思想。
「這與喜歡不喜歡,沒有任何關係。是必須做的事情,撥亂反正。」
朱元璋淡淡地問何夕,說道:「談得怎麼樣啊?」
「比如你而今設想的這些,都是想當然耳。」
就好像朱元璋所言的,他其實並不知道大明民間到底是什麼樣子。北方的凋敝,到底是什麼情況,特別是北方民間,兩個多世紀的異族統治,他們有多少漢人認同感?
「而方孝孺今後為你出面。再加上,有朕在。京師絕對不會出問題的。但同樣的,京師是天下之重,很多事情不能首先在京師做。影響太過重大了。」
朱元璋說道:「當今之勢,朕要做什麼,天下間沒有人可以阻擋。宣傳造勢,是讓人理解,並跟隨。而吹風,是讓天下人知道,你要做的事情,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朕支持的。」
回回教在中國流行,甚至蒙古王爺因為基督教信仰發生內戰,什麼長生天,全真教,喇嘛教。到處都有。而且分量都很重。
何夕說道:「陛下聖明。」
何夕只覺得振聾發聵,一直以來,他總覺得可以將後世的一些政策照搬到這個時代,即便不行,稍稍加以修改就行了。此刻想來,頓時覺得慚愧。
朱元璋說道:「出什麼地方,並不重要。天下任何地方,由你來選。只要你覺得可以。朕都能安排。不經歷地方,你是永遠不能理解大明的。不能理解大明朝,你的很多政策都會變形走樣的。」
朱元璋其實在心中默默與張度記錄對了一下,發現大差不差。也就沒有繼續追問這些內容。而是說道:「其實,我對理學一直不滿意,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朕登基以來,推行理學不遺餘力嗎?」
何夕心中有幾分預測,但還是大吃一驚,說道:「陛下,臣與方孝孺,根本是冰火不同爐。」
何夕說道:「出京?那去什麼地方?」
何夕說道:「很順利。」隨即將他與方孝孺的談話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經過一年多https://m.hetubook•com.com的磨合,朱元璋對何夕的信任度已經很高,否則也不會輕易讓何夕出京,這一次出京,可不是上一次去杭州辦郭桓案,而是在外任職,一去很有可能幾年。
「這種撥亂反正,必須進行下去。」
「而今兩件事情做得差不多了,明鑒堂與工理學院雖然僅僅開了一個頭,但朕也看出來的,這兩處,最重要的不是你教導多少,而是他們能不能自己研究出學問。保持學術創新,畢竟你帶來的學識,於後世估計千分之一都不到。」
何夕根本沒有想過,自己脫離大明朝廷。因為他早就想明白,除卻大明朝廷,這世界上沒有任何勢力能讓他實現自己的報復。
「其實而今雖然進行了十幾年,但是民間齷齪,朕也沒有清掃完。蓋因天下群臣皆不合朕意,元之無道如此,天下儒臣也不願意盡朕用。」
何夕說道:「請陛下指點。」
元代的思想可以說開放,也可以說是混亂。
何夕沉吟片刻,說道:「為變法宣傳造勢。」
何夕想來想去,也不得不承認朱元璋或許真的要這樣做。
何夕一時間,不知道朱元璋的用意所在。一雙清澈而愚蠢的眸子看著何夕。
何夕說道:https://m.hetubook.com.com「將後世的科學知識傳播下來。」
朱元璋說道:「我知道,現在又沒有讓你們同爐。真有什麼問題,等同爐再說。」朱元璋說道:「你覺得我讓在國子監是做什麼?」
何夕聽到這裏,心中若有所悟,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如果何夕有心脫離他的視線,這是最好的時刻。
朱元璋說道:「你說華夏之所以為華夏?」
朱元璋說道:「聖明就不必了。方孝孺今後不會與你作對了,甚至太子還會讓方孝孺為你這邊出面。你今後言語之間,也不要那麼尖銳了。凡是收著點說,這一次就很好嗎?」
他此刻,只是沒有想好,到底去什麼地方?
何夕說道:「兒臣明白。」隨即躬身行禮退了下去。
這個地方,一來能讓迅速實現自己的想法,二來也要很容易建立功業。他內心之中,一時間沒有計劃。
何夕沉吟說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朱元璋說道:「你該出京了。」
朱元璋見狀,也沒有多問,說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吧。順便將各項事務收個尾。」
朱元璋淡淡地說道:「從今日開始,方孝孺就是你的盟友了。」
何夕說道:「多謝陛下指和_圖_書點,臣知錯。只是,陛下覺得臣應該去哪裡?」
朱元璋有些漫不經心地翻著手中的卷宗,何夕並沒有察覺這卷宗不是別的,而是張度複述的雙方談話記錄。就是在何夕與方孝孺商談的時候,張度默默記下來的。張度雖然沒有過耳不忘的能力,但是一點點速記的手段還是有的。他是在兩人離開之後,迅速開始記錄的。
朱元璋說道:「對也不對,其實,更應該說是吹風。」
何夕一愣,這是他從來沒有了解過的。或許是他常在的地方是南京,南京是什麼地方?是大明的都市,是朱元璋經營時間最久的地方,是朱元璋的龍興之地。任何政策,都是在這裏執行得最好。故而何夕在這裏並沒有看到了,很多奇裝異服。也沒有看見胡服髮辮。
對於何夕來說,朱元璋總是忙碌的。幾乎沒有一個專門的時間見他,一般召見他的時候,手上也有幾卷奏疏,很尋常的事情,何夕並沒有想到,朱元璋正在看的是這個。
他出了乾清宮,仰頭看著青天白日,心中默默閃過大明所有地方的地圖。暗道:「去什麼地方啊?」
何夕一愣,說道:「吹風?」
「多教一些,少教一些,都無所謂。」
不敢說萬無一失,但也大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