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山中初聞新鳥啼
第一百零一章 將欲行
何夕說道:「陛下欲封靖江王於何地?」
這番話,何夕可不敢介面。
何夕也沒有說什麼理由,規矩什麼自然有的。不過,在皇帝這裏,什麼規矩不規矩,從來不是問題。
當然了,朱元璋並不擔心何夕有什麼心思。
何夕說道:「父皇,兒臣與安慶公主早已商議過了,兒臣希望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是嫡子。也希望帶著安慶去見識一些之前她沒有見識過的東西,還請父皇開恩。」
太子常用的手段,何夕也算是無師自通了。
何夕心中有一絲絲詫異。安慶公主可是朱元璋的嫡女,結果朱元璋給何夕塞人。
安慶公主畢竟是朱元璋的嫡女。馬皇后的小女兒。
不過朱元璋一句話的事情。
但是想來,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常態。即便何夕是朱元璋的女婿,朱元璋也從來沒有在乎過,何夕身邊有多少女人。
何夕說道:「兒臣明白。」
朱元璋多次訓斥無果。將他關入鳳陽高牆之中。
何夕懷著這樣的心思,說道:「是。」他微微一頓,說道;「父皇,臣想帶安慶上任,還請父皇開恩?」
成了大明第一罪宗。
何夕心中一凜,不敢多說話。他心中暗道:「
和_圖_書這靖江王是噁心到了朱元璋,朱元璋安排他在台灣,還真不知道是福是禍。」
一方面,這也是確保安慶的利益,在古代,一個女人有子嗣,與沒有子嗣,是兩個待遇,那麼這個子嗣是庶子也是一樣的。即便是皇家,即便是公主,也是一樣的。
而安慶公主更是喜出望外,將這一次出外,當做一次出遊。她從小在南京,其實也很嚮往外面的天空的。
安慶公主將養在府中的朱雄英送到馬皇后那裡,經過幾個月的調養,馬皇後身子雖然沒有大好,但也差不多了。照顧孩子已經沒有問題的了,畢竟那麼多太監宮女,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嗎,馬皇后出手。
大抵唯一的情分,就是朱元璋不準備自己動手了。畢竟雖然台灣好開發,但是真正弄出一點樣子,估計也是十幾年,二十幾年後的事情了。朱元璋自己眼不見,心不煩。
一般來說,何夕只要不宣揚的到處都是。也沒有人專門在這個問題上找何夕的麻煩。只要安慶公主不用公主儀仗,悄悄地走,悄悄地回來。一般不會有什麼大事的。
朱元璋對朱文忠,與自己長兄的歉疚是有限的。對朱守謙,和*圖*書更是沒有多少情分了。而今早就消磨得差不多了。
何夕離開乾清宮之後,就開始收拾東西。
至於何夕與安慶公主之間的小情調,根本不重要。
何夕接過名單,草草看了幾眼,有些有印象,有些沒有印象,何夕問道:「其中最出色的人是誰?」
已經好些年了。
君不見,正德死後,正德母后張太后,是什麼下場。就知道絕嗣的女人,下場是多麼凄涼,幾乎被嘉靖的母后踩著臉上位,殺了她兩個兄弟。
朱元璋微微皺眉,說道:「我本想你有了孩子再去。只是這幾個月,安慶都不見肚子有動靜,那就算了。你帶幾個人服侍即可,不行我賞賜幾個美人便是了,帶著安慶上任,不合規矩。」
何夕說道:「兒臣謝過父皇。」
姚廣孝自然順著向上爬,說道:「何兄,這是我從國子監明鑒堂,徵召的四十二個人。都是想拜在你門下的學子,學業優異,足夠當幫手。」
朱元璋說道;「好了,起來吧。好好過了年吧。明年來春,你就去吧。在地方,與在京師不一樣,在京師出了什麼事情,朕都能給你兜底,但是在地方,朕也鞭長莫及。真和圖書出了什麼事情,朕也不會徇私枉法的。你好自為之。」
「而且朕或許對不起他爹,但是絕對得起他,靖江王的待遇一如親子。他又有什麼不滿意的。」
他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
只是聽了幾句,這才反應過來,朱元璋所言的,就是靖江王朱守謙。
姚廣孝說道;「是劉崧大人推薦的,江西泰和人楊寓,雖然年少,但為人沉穩練達,學問根底紮實,能夠舉一反三,真是神童。」
何夕說道:「劉大人的眼光不錯。不過,我就不看了,你通知下去,讓他們做好準備,每人發一百兩安家銀子,將該做的事情都安置好了,明年開春,在南京登船,與我一併出發,到時候,是騾子是馬。就能看出來了。」
他將姚廣孝請了過來。將情況告訴姚廣孝,說道:「姚兄,可否與我一併去看看大海。」
何夕哪裡不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就是事情可以去做。但是不要亂說。
朱文正死的時候,朱守謙,小名鐵柱,已經記事了。估計內心裡憋著怨氣,洪武四年,封藩桂林,說起了也是封藩很早的藩王,但是,朱守謙到任之後,胡作非為。聲名狼藉。
姚廣孝說道:「自然願意和*圖*書。」
朱元璋在乎的僅僅是何夕的子嗣。
旦夕禍福,就在靖江王一念之間。
在何夕看來,朱守謙的所作所為,就是想逼得朱元璋殺他。讓朱元璋絕了他大哥一脈。好讓朱元璋聲名狼藉。聽起來可笑,但也是很多時候弱者能夠做的事情,在敵人面前自殺,濺對方一身血而已。
朱元璋說道:「你覺得何地最好?」
朱家的家事,何夕可不敢插嘴。
朱元璋也不願意多提朱守謙,說道:「你不是提海外封王嗎?總是要有第一,就他了。這一次,也順便勘查地方,朕會派人將靖江王三護衛給你送過去的。讓他們跟著朱守謙一併就藩吧。」
朱元璋說道:「鐵柱這個孩子,心裏有怨氣。覺得我逼死了他爹。卻不知道,是他爹有非分之想。他如果老老實實做一個富貴閑人。朕豈能容他不下。自己過不去哪個坎,怨誰?」
姚廣孝說道:「明白。」
朱文正與朱元璋之間的恩恩怨怨,這裏就不贅言了。
不過,他到底是朱家的女婿,一些事情也聽過安慶公主說。他細細回想了一下,才想起而今的靖江王是什麼處境。
何夕說道:「臣以為最好的,自然是台灣。只是台灣太www.hetubook.com.com過重要。未來還是收歸朝廷直轄比較好。」
何夕要做的是以情動之。
「那就台灣吧。」朱元璋面無表情地說道。
朱元璋嘆息一聲,說道;「朕不管了,記住不要聲張,朕不弄得滿城風雨。」
台灣距離大明太近,很容易建設,未來的靖江藩,也很容易有實力。如果靖江王安分守己,世守台灣,也不失榮華富貴,甚至將來,藩國不在了,也是當地大族,與中國聯繫這麼近。發展潛力比尋常藩國都大了許多。
何夕這邊,也並沒有準備什麼。
何夕一把抓住姚廣孝的手,說道:「那就拜託姚兄了。」
朱守謙能做到,也僅僅如此。
何夕說道:「叫何兄就行了。」
一般來說,地方重臣都要將家眷留在京師。或者家鄉,沒有說一家人全部去上任的。特別是何夕這樣,孤身一人。如果他在外起了什麼心思,朝廷根本沒有什麼制約的可能。
但是如果靖江王心中怨念,有其他不該有的心思。估計,就能將台灣收回朝廷,靖江王一脈,不知道遠竄何地了?
姚廣孝說道:「正要給何大人稟報?」
他的父親,就是守南昌的朱文正。
但是規矩就是規矩,一般情況下,不要打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