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十章 渡海

第三卷 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十章 渡海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安慶公主與何夕分道揚鑣。
姚廣孝說道:「大人,或許搞錯了一件事情,不管大人做什麼事情,只要不動百姓的田地,百姓是不會生事的。土地才是百姓的命|根|子。而不是其他的。」
張掌柜說道:「請大人放心,小老兒一定安排。只是而今春耕。大家都很忙。估計要怠慢大人了。」
何夕說道:「姚先生,我這一次出外,是很多事情要做的。但是第一件事情,就是搞錢。」
「大人,大可不必如此。」楊寓忽然說話道:「男耕女織,在尋常人看來,或許是五柳先生的田園歸處。但是唯有親歷者才知道其中辛苦。百姓會選擇對自己更好的道路。」
百姓的生活依然很苦。但是有自己的土地。大部分百姓都是能夠活下去的。
楊寓說道:「已經看到了。」
「這也是大人,發展生產力之論,高明之處?順人性而合天理。」
何夕之前調動的是朝廷的人力物力。才沒有那麼明顯。而今在農忙時期下鄉。他沒有看見,一台織機在響。
姚廣孝說道:「搞錢?」
誠然。
楊寓說道;「大人請講。」
只是何夕在松江如此作為,讓安慶公主有些不和_圖_書滿意。本來安慶公主還以為是要遊山玩水。但結果,一點也不好玩。於是,她自己帶人先行一步了。去投奔她的湯和叔叔了。
甚至這樣的織布機,在後世一些偏遠的農村還有,形制上,並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這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需求問題。
何夕不再談論這個話題了。何夕說道;「楊寓,交給你一件事情。」
楊寓立即答應下來了。
何夕也就不在松江停留了。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大明百廢待興,什麼東西都缺,終大明一朝,所有大明百姓,都在懷念洪武一朝。說洪武一朝,民風淳樸。其實,朱元璋一輩子都在做均平兩字,土地要均平,賦稅要均平。
甚至將家庭用的織布機,演變成做大作坊,或者說工廠用的織機。類似於珍妮紡紗機的改進,其實也不難。甚至在元代,王禎農書之中,就有類似的修改。
不過,這樣的情況下,也給何夕帶來了很大的難題。
不過,有一點何夕卻是知道的。
好像是魚腥味。至於船艙各地方,更是有這樣那樣的污漬,讓何夕看了很不舒服。
一連數日,何夕都帶著人下鄉。
不過,即便何夕身邊的人和*圖*書少了很多,但也是有幾十個人的。直接包了一艘三桅的大船。只是這船艙裏面的待遇,比起湯和座船上差了太多了。在湯和的船上,何夕有單獨的房間。尋常隨從才住大通鋪。而在這艘船上,即便何夕也沒有單純的船艙。只能與姚廣孝擠在一起。更不要說,整個船上,有一股讓人不舒服的味道。
何夕嘆息一聲,說道;「你這樣說,我心中更是不安。」
之前不是不能換。而是一個成本問題而已。
何夕說道:「將各種各樣的織機,全部送樣品給工理學院。讓他們給我改進。比如多加幾個飛梭,我需要效率更高的紡織機械。可以用水力,風力推動的機械。」
這才有這樣的效果。
因為土地的分配相對平均,大多數百姓都被綁在土地上了。
朱元璋已經有了所謂的禁海令。但是禁海令,禁止的是與外國人交易,更是為了防範海盜出沒。尋常百姓人家出海,並沒有什麼限制。
有好處,也有壞處。
在何夕看來,這些織布機在機械上,實用性上堪稱完美。
畢竟松江這裏雖然有棉布產業的一些優勢,但是,優勢並不明顯。甚至何夕覺得有必要,將未來www.hetubook•com.com的棉紡中心,放在南京附近,也不是不可以的。作為朱元璋一大功績之一,就是推廣棉花。
反正基本力學機械的原理,何夕也整理出來的。而且工理學院,有很多都是工匠出身,動手能力要比何夕強大太多了。這也無須他擔心。
弄得何夕很是不舒服。
安慶公主對於下鄉,走過幾次。就膩歪了。索性留在朱涇鎮。
何夕微微一笑,說道:「不用謝。還有一件事情勞煩您,您帶我下鄉看看。如何?」
「無妨。」何夕說道:「我就是要看看真實情況。」
何夕說道;「這些織布機,你也看過了,其實可以加以改進,用機械之力,多加飛梭。其利數倍。甚至數十倍。但是而今江南,百姓男耕女織,一旦我用了新型織機,恐怕百姓生事啊?」
很多事情,普通百姓其實並沒有選擇權。
何夕說道:「這些織機你都看到了吧。」
這一路,用的並不是官船,而是民船。
何夕說道:「正是。在朝廷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錢的。我本想在棉布這個行業上下手,只是而今看來,卻很難下手。」
正因為如此,hetubook.com.com何夕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困難。所以讓工理學院,單獨設計。也算是淬鍊他們的能力。
姚廣孝說道:「何大人,準備如何下手?」
將棉花推廣到了全國各地。原材料這一塊。幾乎遍地都有,無非是品種好壞而已。
何夕索性從柘林登船,從海路往寧波而去。
好在,從松江到寧波,也不過渡過杭州灣而已。沒有用一日的功夫。就到了寧波碼頭。
且不說,朱元璋想要大明更強大,必須走這一條路。即便何夕不去這樣做。幾百年之後,還會有人逼著他們這樣做的。辛苦不辛苦,擔心不擔心,都是無用之功。
姚廣孝見何夕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說道:「大人,有什麼心思,可以讓我為大人解惑?」
最起碼,尋常百姓他們根本沒有乘船出海的煩惱。
深入地了解了鄉下的情況。
大體上,洪武年前狂風暴雨一般改變,也波及了這裏。大量富戶遷徙出去的同時,大量土地也落到了百姓的手中。在大明超過二百畝土地的地主都在朱元璋花名冊的同時。洪武年間,大量開墾土地,也讓大部分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
而且似乎是海上的風暴,要比長江里的波浪厲害很多,何夕從松江坐船hetubook.com.com到寧波。其實並不是太遠的。但是何夕能夠承受長江之中的顛簸,但是大海之中的顛簸,就有些無法承受了。
同樣,何夕看似有選擇權。但是選擇權也不大。
這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男耕女織這個使用環境之下,而今的織布機,根本不需要修改了。也無從修改。在何夕看來,唯一可以修改的地方,大概是在織布機上一些易損件,從木頭換成鐵。
但是這種完美,是與男耕女織這個大背景之下。如果一個女人農閑織布。那就最合適不過了。至於加飛梭,增加織機的寬度等等。都會給家庭作坊的織布帶來問題。
何夕看著楊寓,只覺得這話說得好聽。也在理。但是很多事情並不是這樣的。有幾畝薄田,男耕女織,與大工業生產地之下的尋常勞工,到底誰更好,何夕還真不知道。
真正一直跟在何夕身邊的人是姚廣孝與,楊寓。
當然了,這裏說沒有什麼限制,也不是沒有限制。
壞處是,何夕身邊的保衛力量走了大半。好處就是,何夕的行為就更加自由了。
何夕這才鬆了一口氣。只是即便這樣,從船上下來,踩在寧波碼頭上,腳都是軟的。覺得大地如浪潮一般,一波波地涌動,站都有些站不住。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