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孤身欲掃萬山雪
第六十二章 李成桂無奈倒戈
隨即姚廣孝就離開了。
即便是元朝控制時期,高麗王室傳承還在。而今明朝的手段,比元朝更狠。
李成桂是完全認命了。
而不等李成桂怎麼回應。何夕等人已經親提四萬大軍浩浩蕩蕩從息城而來,沿途接管了高麗軍隊的城池營地。直到平城城下。
李成桂淡然地說道:「這不是我該想的東西,天意如何,只要老天爺知道,我不過是亂世之中,保全性命之人而已。」
國家歸屬感不強。倒是李家,不管在元朝,還是在高麗,都是雙城大族。故而,他們的存在感很強。
如果能,李成桂真的倒戈了。眼前一片坦途,如果不能,今日平城城下會有一場大戰,很有可能是今年最後一場大戰了。
在這一年,平城的夜是血色的。
鄭道傳雖然對高麗王朝並不滿意,一心一意想要推翻。但是,並不是說他對高麗民族沒有感情的。從朝鮮半島上的三韓時代,到後來三國時代,一直到而今,千年傳承算是有的。
姚廣孝說道:「天朝身為上國,自然還照顧高麗存亡繼絕。只是高麗而今的情況,我是萬萬沒有想到的。選擇高麗遠宗,根本不足以信服高麗上下,高麗近支已經沒有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不如請陛下封一位皇子到高麗。以大明為後盾。高麗定然能迅速平定,而高麗與大明自然能世代交好。到時候也是高麗上下之福啊。」
姚廣孝明知道高麗宗室的情況,還要明知故問,就是一次次讓他們做不到,最後提出自己的意見。聽起來姚廣孝是一番好意。但是在李成桂與鄭傳道看來,卻是圖窮匕見。
李成桂努力平靜下來,說道;「此事關係重大,我不能一言而絕,容我思量一二。」
「我還以為,能有所緩和的。是我的錯。」
而李成桂轉換心思了,下面的高麗軍可沒有那麼容易轉過來這個彎。李成桂的本部人馬,大多是雙城出身。前文說過,雙城這個地方,連續易手,今日為高麗,明日為元朝。
姚廣孝和顏悅色,但言語之下,兵鋒銳利。讓李成桂有一種喘不過氣來。
李成桂搖頭說道:「如果有的話,何至於推舉王瑤出來?」
正好。李成桂也擔心,這些軍隊不受控制,等明軍來了,再搞出什麼事情來。於是也下手清洗了。
李成桂已經做好,明朝控制高麗許多年的情況。而李家作為明朝在和圖書高麗的代言人。自然高高在上。甚至如果明朝不貪戀高麗的土地。甚至李成桂覺得自己還有一個機會。
他不願意,也沒有其他路走,這一條路,未必有多好走。但是其他路都死路一條。
等姚廣孝走後。
或許下面的小民們,根本沒有什麼民族意識,但是並不是說,高麗士大夫沒有這個想法。鄭道傳作為高麗士大夫之中的一員,決計不想高麗讓大明吞併。
只是,對李成桂卻不是一個好辦法。
「將軍。箕子千年傳承,就這樣完了嗎?」鄭道傳低聲說道。
一是,姚廣孝僅僅是對眼前的人選不滿。二是姚廣孝有人選。
姚廣孝再問道:「五服之內,也沒有嗎?」
李成桂之所以想出一個借師平叛,本質上,就是想在大義名分上有所爭取。想對大明朝廷來一個,君子可欺之以方。而元朝對高麗也是控制了好多年的。
李成桂試探地說道;「姚大人可有人選?」
鄭道傳面對而今的局面,完全無能為力。甚至而今的局面,有幾分是他影響的。他憤怒自責之心,不能發之於外,就發泄到自己身上了。
問題是剛剛歸屬於李成桂的十幾萬人馬。這些人馬固然有這樣那樣的www.hetubook•com•com問題,還有吃空餉等等。但是上層將領,很多都是高麗士族出身。他們不能忍受李成桂倒戈。
等待著平城城門能不能如期打開?
「這點你放心。不管是靖江王,周王,都是我家何大人送之就藩的。這樣的事情,我們做得熟悉得很。」
「好了。」李成桂大聲說道。他本是虎將,此刻絲毫沒有收斂聲音,更是聲如洪鐘,震得整個房間嗡嗡作響。說道:「傳令下去,收攏軍隊,除卻我本部人馬外,都安置在平城之外,黃土鋪地,清水灑街。準備迎接天使,然後寫一封奏疏,送給明軍大營,就是說我,李成桂奏請天子,降皇子為高麗之主,安堵海東。」
到時候,元朝到底是走了。
而李成桂這麼大的軍事調動。很多消息是難以隱瞞的。
首先,何夕表明他已經將李成桂的奏疏轉呈陛下了,陛下一定會記得李成桂之功的。
其實對高麗士族來說,迎一位大明皇子為王,真不是一件壞事。從此之後,高麗很多事情上,就不用擔心大明怎麼樣了。大明與高麗的關係會空前緊密。
姚廣孝說道:「那是自然。」
鄭傳道嘆息一聲,說道:「國家不幸,一至於斯。」
說實
和*圖*書
話,李成桂並不覺得同姓結婚有什麼問題。畢竟血脈已經很遠了。但是而今大明才是能決定高麗新主的人。李成桂敏銳地感覺到了姚廣孝言下之意。姚廣孝不同意這個人選。只是姚廣孝並不知道,而今的高麗還是受到漢學影響很深,做得已經很收斂了,再往上幾百年,更勁爆的事情還有的。
李成桂嘴角微微勾起,努力想保持微笑。但是微笑很難看,說道:「高麗偏遠之地,就不敢勞動天子愛子了。」
李成桂內心之中,並沒有他講得那麼平靜。甚至可以說翻江倒海。這是他唯一的選擇。
所以李成桂本部人馬根本沒有什麼問題。
縱然受到的中國文化的熏陶。但是他們畢竟不是中國人。
李成桂呆如木雞,陷入沉思之中,而鄭道傳卻忍不住了,厲喝道:「明賊狼子野心,他們早就想吞併高麗了。之前的事情,不過是一個借口,即便沒有大王伐遼之事,他們也會攻過來的。」
姚廣孝說道;「不然,李將軍還是不了解朝廷大政。這幾年,陛下思古今之變,復之舊制,重興封建之事。靖江封台灣。楚王封爪哇,周王封舊港。都是新拓之不毛之地,蛇蟲出沒,瘟疫橫行之地,乃是為子孫後代開和-圖-書闢新家園。而今高麗國雖偏遠,但是傳承千年的箕子之國,諸位皇子只會高興,不會不來的。」
因為天越來越冷了。
其次,何夕提出了,大軍東進,進駐平城,兩軍合到一處,由明軍統帥葉旺。一併管理大軍。李成桂列為副帥之列。說起來很器重。其實,就是李成桂投降,交出軍隊的指揮之權。
姚廣孝說道:「高麗王室近支沒有人嗎?」
鄭道傳啪啪給了自己兩個耳光,頓時滿臉通紅,嘴角還留下血來。只是臉上再怎麼痛楚,也比不了心疼。
不同意有兩種解釋。
打不過就加入。他已經開始謀划,他未來在新王的手底下怎麼辦了。他這一封奏疏,不過是一個表態而已。
只是而今大明亮出了底牌。明晃晃的是要吞併高麗。
一個觸摸高麗王座的機會。
而對李成桂上書的回應也來了。
不管姚廣孝說得再好聽。本質上不會變的。
在李成桂的布置之下,以本部人馬,對那些有異心將領,進行了清洗,一連殺了數千人。全軍上下為之一驚。即便有別的心思的人。此刻也不敢冒頭了。
姚廣孝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倒是有一個想法,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李成桂立即說道:「姚大人儘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