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孤身欲掃萬山雪 第六十八章 皇帝與太子

第四卷 孤身欲掃萬山雪

第六十八章 皇帝與太子

其實朱元璋選魯王是有深意的。
根本不知道如何開口。
朱元璋說道:「這一件事情之中,有一些事情是你不知道。打高麗,其實並不是何夕的意思,也不是藍玉的事情。而是我的意思。」
太子並沒有多想,也就這樣定下來了。
何夕並不知道這個影響到底有多大。
不過,太子又能說什麼。不過答應在朱元璋面前提上兩句而已。除此之外,什麼也不能承諾。更加是承諾不了。
朱元璋看太子似乎心中有事,問道:「說吧。你有什麼想說的?」
估計太子也不會相信。
然後研究後世的歷史,確定方向。
朱元璋說道:「不錯。」朱元璋思忖片刻,說道;「那就魯王吧。」
朱元璋說道:「你聽過何夕的學說,他有一個名詞是生產力。」
當然了,還有另外的原因,魯王而今才十五六歲,年紀有一些小。正符合何夕的想法。可以多留幾年,等兩三年之後,再就藩不遲。
不過,朱元璋的猶豫並不被任何人知道,甚至連枕邊人都瞞著。而且朱元璋對太子,真的是父子情深。不僅僅是君臣之間的事情。所以,這個事情難辦之極。
所以,等太子來到乾清宮的時和-圖-書候。已經有一點玩了。
自然個個想要這個現成的便宜。
但是想來,定然是未來世界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送魯王去海外,就是送他去死。
他已經等不了。一場轟轟烈烈大變革,就要從地下衝到地面之上。
就有一個現成的國家。
如果魯王真的改了。將來分割高麗,就將平壤,漢城一帶也納入大明管理。讓魯王在朝鮮半島南端尋一大城當封國,也足夠了。更不會威脅到朝廷。並與大明與日本隔開。
朱元璋從來不覺得燕王是自己合格的繼承人。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廢太子的想法。只是朱元璋醞釀了近六年了。準備了六年,他從洪武十四年見到何夕之後,開始想大明該怎麼改變。
於是太子將方孝孺的一番議論說了出來。說道:「孩兒覺得方先生說得有道理。但是該怎麼變動,兒臣也不知道。」
朱元璋知道歷史上他是洪武三十一年駕崩。七十一歲,其實也算夠本了。朱元璋固然加強養生之道。但除卻剛剛開始幾個月,擔心過。而今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甚至很多計劃都是以自己駕崩為終點做出來的。
也是他最後十年要做的事hetubook.com.com情。
朱元璋說道:「很多,最根本的是給何夕一個舞台。我想看看何夕說說的治國方案。」
太子大吃一驚,說道:「父皇?為什麼?」
而高麗卻不一樣,雖然偏北了一些。但是聽說高麗那邊的天氣,與北方差不多。更不要說高麗有人丁,有城池,有官員,甚至還能種稻穀。他們過去,什麼事情都不用做。
但是對於太子,對於未來的繼承人。朱元璋真的猶豫了。
朱元璋還是希望太子能夠轉換思想的。
太子好奇地問道:「怎麼提高?」
太子說道:「治國方案?什麼治國方案?我怎麼不知道啊?」
在這個階段,他與太子之間的分歧。還暴露不出來。但是朱元璋很快就要進行到下一個階段了。
這幾年,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事情。何夕更是做下很多大事。看似朝廷一直平穩地運轉。但是實際上,很多事情都在暗中推進。
周王沒有想到,熱帶的降雨與中原完全不一樣,很多辦法都不能適用,吃了好大的苦頭。
更不知道死多少。
太子一愣,說道:「被父皇看出來了。」
海外開拓,別的皇子,或許能夠依靠一二能臣開國。但是魯王和-圖-書,能將這自己的事情搞明白,已經是不錯了。
朱元璋見太子過來。說道:「怎麼?你的弟弟們去找你了?」
太子思忖片刻,說道:「我記得。我記得沒錯的話,生產力是生產各種人所需物品的能力,也就是謀生的能力。」
朱元璋根本不在意這些。但是太子卻忍不住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此事不可。」
儒家思想衝到了世界最中央的舞台,與基督教,印度教,回回教,已經各種其他思想,同台競技,短兵相接。
正符合何夕的計劃。
幾年過去了。留在南京的幾個王爺,也長大了一些。他們也對他們的未來憂心忡忡。畢竟,他們對海外還是很擔心的。雖然而今已經有好幾個王爺封到外面了。而且南洋的開拓,也讓海外的消息源源不斷的傳入大明。
一方面,朱元璋對太子說不清楚。當年隱瞞,僅僅是為了保密。但是這幾年下來,當年的秘密,似乎真變成了秘密。無他,現在告訴別人。何夕是從未來來的人。誰相信?
當然了,也因為太子這個態度,何夕儒道南傳,進入南洋的計劃,太子是最大的支持者,無數儒生已經遍布南洋各國。只是這些儒生,真是願意和_圖_書傳大道于天下,還是假願意,已經不重要了。
至於魯王真的改了沒有?朱元璋還在觀察。
正如方孝孺所言,太子很快就遇見了好幾個兄弟。
大明百姓對海外的恐懼,漸漸消散。但是海外真不是什麼好地方。沒有經過開發的地方,沼澤,濕地,泛濫的河流,炎熱的天氣。周王寫回來的書信,更是寫滿了治水的種種。
另外從治國思想上來說,朱元璋稍稍試探一下,就知道,太子是宋濂的學生。在學問上也以儒家為主。太子固然不是腐儒。但是太子也覺得以儒家學術為主治理國家,是天經地義之道。
太子今日震驚連連,他根本想不到,這一切的種種,僅僅是一個實驗。如果這話不是朱元璋親口告訴他的。他決計不敢相信。這背後的真相太殘酷了。就為了驗證一個想法,就發動一場戰爭,讓數以千計的人死於非命。更不要說,之後還大遷徙。
朱元璋說道:「何夕的說法,叫做工業化。你應該知道,就是太平鐵礦的做法。只是太平鐵礦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實驗品而已。太小了。很多事情我看不清楚。所以,我要他在遼東,好好做上一場。讓朕看看。但是做事是需要人口的。hetubook•com.com遼東那一點人,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所以,我看上高麗的人丁了。」
朱元璋說道:「你是我養大的,有什麼事情我看不出來?」
「謀生的能力?」朱元璋聽了太子的詮釋,微微一笑,說道:「倒也不錯,生產力提高,就能養活更多的人。養活更多的人。就能讓百姓過得更好,倉廩足而識禮儀,大明統治也會更加穩固。」
只是這些事情,朱元璋沒有對太子說。
覺得何夕固然是能臣,但是何夕的辦法,是權變之術。只能用於一時,甚至只有何夕自己知道怎麼用。不如儒家之大經大法,能放之四海,傳之竹帛。
這樣的太子,讓朱元璋有些為難了。
「而何夕的辦法,就是要提高生產力。」
朱元璋知道魯王在歷史上的德行之後,這幾年對魯王加強教育,管教很嚴苛,而今看來,似乎改過來了。不過,朱元璋也知道,以魯王的能力,很多事情都是玩不轉,尋常人而已。
此刻太子與朱元璋的根本差距顯現出來了。
太子說道;「父皇英明,這一件事情,兒臣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不如請父皇定下人選。也好息了他們的心思,也不要讓兄弟之間搞生分了。」
因為馬上就是洪武二十年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