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孤身欲掃萬山雪
第九十一章 韓國公的病
所以,李善長救上來之後。朱元璋一定會好好醫治。
朱元璋說道:「朕起兵,只為求活。從不求名。而且,朕一輩子不受人威脅。你想死,朕成全你。你要感謝,你兒媳是朕的女兒,李祺也是一個好孩子。對了,韓林兒之死,朕一直不明白,這背後到底有誰,廖永忠也死了,好像永遠弄不明白了。不會是你吧?」
懷柔手段用多。李善長以為朱元璋改變態度了。
朱元璋不再說了。一個示意,外面忽然響起一聲驚呼。一道鮮血噴射在門窗之上。李善長為之一驚。殺的不是別人。而是李善長帶來的隨從。一共幾十個人。丫鬟,侍從,護衛,一個不少。
另外一種,就是遇見惡劣天氣。狂風巨浪。船隻整個都好像玩具一樣,在海浪上顛來顛去。一個不小心,人飛到船外,也很正常。
「對吧。」
這也說明李善長是有一些老了,他自然還沒有覺得。被人一哄,就忘記了朱元璋的本來面目。
陸仲亨等很多原本在李善長陣營,或者與李善長交往密切的勛貴,也因為利益的原因,與李善長疏遠了。
朱元璋一聲令下,立即有人將李善長拉了出去,「撲通」一聲,隨即有人大喊道:「韓國公落水。韓國公落水了和-圖-書。」立即有人「噗噗通通」地跳下水,將李善長給救了上來。
這不正常了。
是一個聰明人就知道這一次該怎麼辦。
李善長一定會救治不了的。
朱元璋說道:「不錯。孩子長大了。」
如果李善長老老實實乖乖地病死。那麼李家的一切都可以傳給李祺。李家還是韓國公門第。但是如果他不肯,還要鬧出什麼事情來。那就是另外一個下場了。
之前李善長一方面是不甘心,另外一方面,也被朱元璋一些手段所迷惑了。以為,朱元璋不會下狠手。是的。因為何夕的影響。胡惟庸案之後,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案子。但是總體上來說,朱元璋並沒有一點對勛貴動手腳的樣子。還有與開海之事,與很多淮西勛貴和解了。
朱元璋一下船。
或者在一段時間之後穩定下來。正式進入老年時代。
在韓國公下船之後,才是朱元璋下船。
朱元璋說道:「他們照顧國公不善,致使國公落水。自然罪該萬死。朕下令處決了。」
就是用來震懾某些人的。
朱元璋說道:「朕安,不用那麼多虛禮。都起來吧。」
隨即一個疑問,就在何夕心中浮現,那就是李善長真的是自己落水嗎?
他們和_圖_書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地主階級。
但是,李善長落水不是在上下船的時候,畢竟,如果在上船時候落水了。李善長應該留在天津,而不是這裏。再者,渤海本身很平靜,最近也沒有風暴。李善長在朱元璋的船上,這船又是最大的船隻。
可是當掛著龍旗大船一靠岸,首先下來的居然不是朱元璋。而是戴原禮。何夕大吃一驚,以為朱元璋生病了。立即上前說道:「戴神醫,出了什麼事情?」
牛庄碼頭上。
就是用李善長的人頭。
隨即朱元璋一揮手,說道:「不重要了。陳年舊事。不過,這個辦法倒是啟發了朕。天下人都說朕沉了韓林兒,也不多一個李善長了。放心,你是失足落水。然後身子骨太虛,病故了。」
是以在何夕看來,朱元璋這一兩年變化很大。
戴原禮說道:「韓國公在船上落水了,雖然被及時救上來了。但是老人家年紀大了,一上來就開始發燒,迷迷糊糊的。船上藥材不多,空間局促,不適合養病,所以陛下開恩,讓韓國公先行下船,找地方安置。對了,何大人,這裡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讓韓國公養病?」
如果李和-圖-書善長非要覺得自己還可以搶救。朱元璋最後一點餘地也不留了。通倭謀反這個罪名不大好。但是歷史上能用,他現在未必不能用。其實,朱元璋沒有想過完全保密。
朱元璋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一樣,安安穩穩地拿著一本書,繼續讀著。
李善長說得也對。李善長一個人代表不了什麼。那種潛伏在朝廷之下的暗流,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想要解決這些暗流,殺人是不行的。因為誰擁有了土地,就本能反對對土地徵稅。本能想要土地兼并。不管這個人是勛貴,是士大夫,是皇室宗親,都是一樣。
不可能出什麼問題。
更重要的是,李善長從來是一個政治人物。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他需要存在感。門前冷落車馬稀,那種過氣的感覺,實在是李善長不能接受的。
何夕忍不住脫口而出,說道:「陛下見老了。」
可見朱元璋威信之深。
戴原禮還在看著何夕,等何夕回答。何夕心中無數問題,想問戴原禮,但是卻沒有問出口。因為有些事情,本來就不能說出來了。何夕立即說道:「自然有。」派人去安排不提。
「一切哀榮都在。你自己也說,到了你這個歲數,多活幾年少活幾年算不了什麼?」
如果朱元璋想要hetubook.com.com完全保密的話,有很多辦法,讓李善長死得神不知鬼不覺,而是用落水這種很容易引起聯想的死法。
何夕這才起來。
李善長微微有一些驚慌,隨即鎮定下來。說道:「這不像是你的手段。」
如果何夕沒有坐過海船也就罷了。正因為何夕乘船到底跑,早就坐出經驗了。這種大船船舷,幾乎齊胸高,一般人只要不是想跳下去,一般是不可能落水。即便落水也是在幾種情況下,上船下船的時候,很多時候,船隻不能與碼頭緊密結合,人都要踩著晃晃悠悠的木板,從船上到碼頭上,一個踩空可不就落水了。
不明著殺。但讓人知道李善長的死法有疑問。
朱元璋自然會做戲做全套。要讓李善長病死,就不會是淹死。李善長這個年紀的人。摔一跤,都有可能要了命,更不要說落水了。生病太正常了。
朱元璋說道;「人都是會變的。韓國公,該落水了。」
李善長一驚,說道:「你不怕千古罵名。」
何夕忽然想到了什麼。渾身一愣。
除非改變經濟基礎,否則這些人殺不完的。消滅這些人的事情,朱元璋做不了,讓他們暫時安穩一段時間的辦法。卻是有的。
其實,朱元璋就是要這個作用。
六十歲似乎是一個門檻和*圖*書。人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會迅速衰老。
而且李善長是一個聰明人。
何夕帶著身邊下屬立即恭恭敬敬地拜倒在塵埃之中,說道:「臣等恭迎聖駕。聖躬安。」
何夕看著朱元璋,卻見朱元璋威嚴依舊,但是卻有幾分老態了。畢竟當初見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才五十多歲。看上去並不顯老態,轉眼之間,朱元璋已經六十多歲了。
李善長說道:「陛下,你這是何意?」
等遠遠看見龍船之後,更是各自就位,連廁所都不敢上。
何夕帶著遼東上下,文武官員等候多時了。
朱元璋看著何夕,比起何夕剛剛來到這個時代稚嫩模樣,而今的何夕臉色黑了許多。也留了何須了。氣質更是大變。從一個剛剛畢業的毛頭小子,而今已經有一方大員,方面之臣的氣度了。
一會工夫,韓國公被人抬下來。何夕看韓國公臉色很難看。立即派人送走不提。
那麼——?
但是朱元璋已經有了決斷。李善長很清楚一件事情。
朱元璋說道:「朕知道了。」
這才有所依仗。
何夕聽了戴原禮這麼說。頓時鬆了一口氣。畢竟他而今所有的依仗都來自朱元璋,如果朱元璋出什麼事情,何夕不覺得自己的下場有多妙,所以病的不是朱元璋。這讓何夕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