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孤身欲掃萬山雪 第一百零四章 遷都準備

第四卷 孤身欲掃萬山雪

第一百零四章 遷都準備

何夕心中所想:
朱元璋隨即一聲說道:「傳令。」
何夕說道:「兒臣儘力而為。」
何夕心中忽然想到。似乎開國六公,除卻徐達,湯和兩個朱元璋的鐵杆,而今都在北平,這也不是一個巧合才對。
將來在政爭之中,就很被動。
朱元璋說道:「第二,就是北京的戰略安全。蒙古必須被肢解。漠北必須被征服。這一點,我不會讓你一個人做。不過將來北征的時候,大概指望不了南邊,你心中要有一個心理準備。」
更容易被動。
是的,漕運。
如果蒙古在,北京距離戰線只有兩三百里。兩三百里,如果在江南水鄉,或許是一道跨越不過的天險。但是在北方,尤其是草原上,最多是一兩天的路程。所以大明能防禦的就那幾個關卡。即便塞外有一些城池,敵人真想繞過的話。
在東北糧食產量不足的時候,未必不能做一些手段,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對於古代,很多人看到了詩詞典雅。何夕看到的沒有衣服穿,只能躲在稻草堆中的婦女。有人看到了田園牧歌,但何夕看到了水旱蝗災,有人看到了精緻的後世都不能復刻的藝術品。何夕看到了百姓們用木頭耕作hetubook.com.com
再加上一直在遷徙人口。朝鮮半島的糧食一定會有剩餘的。
所以,北京處於危險之中,那麼其他的都不要談了。
何夕回過神來,發現朱元璋在注視著他。朱元璋說道:「你懂了嗎?」
北方最大的劣勢是什麼?是戰略安全。
朱元璋自然要排雷。
朱元璋一招手,這個人才敢進來,隨即將兩封奏疏遞給過來。
何夕心中激動,如此一來,整個東北他幾乎可以不受制衡。一心一意去建設他內心之中的天地了。
何夕內心之中對李善長的死,也有一些想法。但是此刻不敢暴露出來。
只要我做些什麼,他們就能生活得更好。
何夕暗暗叫苦,蓋因而今整個遼東糧食產量也未必有四百萬石。這不是翻幾倍,而是最少十倍,因為供給北京四百萬石糧食,那最少遼東要產出一兩千萬石糧食才行。因為人是要吃飯的。總不能讓下面人餓著肚子將口糧交出來吧。
何夕此刻並不知道,朱元璋此刻說這一句話的心境。等他真正明白的時候,大明天下已經是另外一個天地了。
立即有兩個秘書監的人遠遠而來,跪在地面上。打開文https://m.hetubook.com.com房四寶。鋪在一塊大石頭上。
那就是大明不能走老路。決計不能重複王朝周期律。
朱元璋說道:「你明白就好。你肩上的擔子很重。首先,遼東一年最少能夠供應北京四百萬石糧食。你這個數目你應該清楚。」
就朝廷半島本身來說,自然是山多田少。但是朝鮮半島南部很多地方都是盛產大米的。雖然說過後世朝鮮半島糧食不夠吃,那是與人口數量有關係,而今整個東北,東北三省,外東北,朝鮮半島。加起來也沒有一千萬人。
何夕立即問道:「出了什麼事?」
朱元璋說道:「未來幾年,南方的事情,你不用管了。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吧。對於東北所有事情,都有先斬後奏之權。包括藍玉在下,都可以。」
朱元璋內心之中,心情很複雜。他與李善長一輩子的交情,在內心之中閃過。有懷念有憎恨。而今只有一聲嘆息了。朱元璋喃喃說道:「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此句真不錯。真是俺作的。」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人從山下匆匆而來,跪倒在百米之外。
朱元璋說道:「傳令禮部,處理韓國公後事,讓李祺嗣位韓國和圖書公。守孝期滿后,調入北平宋國公麾下任事。」
我為什麼不做?
秘書監的人聽了朱元璋的話,在不平整的石頭上,也寫出了漂亮的書法。一點也不受影響。
何夕說道:「這是漕運的數目。」
朱元璋打開一看,忽然一愣,嘆息一聲,說道:「李善長死了。」
但是朱元璋從不缺乏勇氣。
如果何夕剛剛來大明,或許看不懂朱元璋下得這一盤大棋,此刻在朱元璋的教導之下,早就不是吳下阿蒙了。立即點頭說道;「兒臣明白。」
這會給遼東一些幫助。
在明中晚期,江南依舊負擔大量的糧稅,但是他們都是從湖廣採購糧食。何夕也可以做這一點。再加上海運的便捷,不僅僅可以從江南,從兩廣,還可以從安南,南洋總督府採購。
但是何夕更明白,四百萬石的重要性。
人生不過三萬日。如果用一件事情,度過未來的兩萬日,我選擇這一件事情。
不過,這一件事情何夕還是有底氣的。
朱元璋將他當成了點金手了。似乎一下子,就能變出很多物資了。
什麼?大臣們不會這麼無底線?
朱元璋說道:「不是儘力而為,而是一定要做的。朕即便不承認,朕也老了。hetubook.com.com去年,好幾次正批閱奏疏的時候,就睡著了。之前做過什麼事情。一點也想不起來了。非要別人提醒不成。所以,這擔子,你如果挑不起來。我們的事業,總就要付諸東流的。」
朱元璋此言,不是沒有原因的。
所以,他對遼東如此支持。蓋因他知道東北未來是大糧倉。有了這個大糧倉之後,北京對南方就更硬氣了。
他不知道這一條路能不能走通,就好像他當年起來造反,也沒有想過會不會勝利。
那也是很容易的。
天底下最髒的地方,一個是朝堂,一個青樓。決計不要高估未來鬥爭的殘酷形式。
何夕心中暗暗叫苦,因為他發現,他在遼東,恐怕要同時支持兩場戰爭。一場是藍玉征日本之戰。另外一場,就是掃平漠北之戰。這負擔太重了一些。
朱元璋隨即又看了另外一封書信。他看過之後,先是輕笑一聲,隨即哈哈大笑,只是這笑聲之中,並沒有一點點笑意,反而有殺意瀰漫。說道:「真以俺朱某人老了,提不動刀了嗎?」隨即,朱元璋對何夕說道:「本以為能與你多聚一段時間,而今看來,卻是不行了。」
朱元璋已經在推演未來北京與南方爭權的可能性了,想來想去,無論和-圖-書如何都覺得,漕運是一個要害所在。不管是海運,還是漕運。都是將北京的糧食安全寄託于南方。
原因有二,第一是,高麗。也就是朝鮮半島南部也是有大量良田的。
雖然在未來繼承人的選擇上,朱元璋還沒有完全理清。但是有一件事情,已經確定了。那就是在他死後,何夕定然是有特殊權力的那一個。至於更遠的事情,朱元璋已經看不到了。
在遼東,朱元璋經歷了劇烈的思想鬥爭。很多事情都在朱元璋的腦海之中翻騰。大明江山,太子,未來。現在。但是朱元璋看到的一切。終於讓他下定了決心。
那是逼人造反。
不過,他在這個時代見識越多。內心之中就越發憐憫,就越發有一團火點燃。就越發想做一些事情。
第二,就是提供四百萬石糧食,未必全部要產於本地。
當然了。對外採購,僅僅是一個補充。如果何夕手中沒有足夠的糧食壓盤的話,也是容易被人所制的。
隨即朱元璋從身上解下長劍,說道:「這是朕當年起兵時候用的長劍。早已重新打造過了,固然不如而今的寶劍鋒利。但也是心中念想。今日授給你,已經在朝中備過案了。你就是拿它上個藩王。也有在朕面前解釋的機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