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只手托出新日月 第四十一章 鹽場

第五卷 只手托出新日月

第四十一章 鹽場

鐵鉉說道:「大人,這邊來看。」隨即鐵鉉在鹽場上找了一塊地方,拔出身上的匕首,向下面挖。很快將山面的鹽層給挖開了。出現一層堅硬的土層。鐵鉉說道:「下官發現,曬鹽時間長了。就會是這個樣子,已經不需要水泥地了。」
這才是曬鹽法沒有推行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曬鹽法有什麼難度。
鐵鉉說道:「而今有大小鹽場十三個,只是因為投入不同,各地的鹽場產量也不同。下官說的這個產量,也只有這裡能夠達到。其他鹽場的大概只有明年能夠達到。總體上,鹽田大概有兩千多頃。」
是大明開國的時候對異族沒有歧視,到了大明中後期就變得歧視起來了?
更不要說,有福建的曬鹽法作為參考。
不,恰恰相反。很多時候,越是強調什麼,就越是少什麼。在大明開國之初,面對非常複雜的問題,朱元璋才要反覆強調這一點。但是天下太平之後,在文官之中,雖然不多。但是在武將之中,為大明效死的異族將領,不知道有多少。即便在明朝危亡之際,也有滿桂這種出身蒙古的將領,以及出身西南土司的將領,奮鬥到最後。
但這樣的數據,不大和*圖*書規模使用,是萬萬得不到的。而水泥的改進,也應該建立在大規模生產上。
鐵鉉也是國子監出身。歷史上他被朱元璋看重,從國子監出來之後,直接到了禮部。而今國子監一系,是何夕的地盤。鐵鉉更是何夕夾帶之中的人了。只是鐵鉉還很年輕,才二十二三的樣子。
於是,撫順水泥廠就靠著撫順煤礦建立起來。畢竟撫順這一片資源很豐富。燒水泥的大量石灰石等原材料都能在當地找到,畢竟這也算不得什麼稀有的礦產。各地都有。
只是何夕心中暗嘆:「水泥還需要繼續努力。」
何夕一路上視察過去。首先要看曬鹽技術還有什麼缺憾與短板。然後再考察統計,鹽場的產量。看看今年之內能有多少斤鹽出售。雖然說鹽不能往大明賣。但是到底是硬通貨。如果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將鹽抵賬,這些海商也是會同意的。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安排了開山斷龍脈的任務。何夕做這一件事情,總不好對別人真實目的。只能大規模在滿清所謂的龍脈上挖掘。不就是十幾座山峰嗎?挖平就行了。
可見某些觀念深入人心之後,就不用再多說了。和*圖*書反倒是清朝三百年,無時無刻不再講滿漢一體。
只是,因為時間緊,任務重中。何夕也沒有從諸多方案之中去選擇最優的方案。而是,直接將各種方案全部用上了。才有這幾百里延綿不斷的鹽田。
不過,何夕很提攜鐵鉉,讓他掌管遼東所有鹽場。而今身上只有一個代理的官職。如果他能辦好的話,遼東鹽運使,就是鐵鉉了。
何夕說道:「現在已經開始崩壞了?」
抹香鯨雖然分佈整個全世界,各種不結冰地海域之中。自然包括,渤海,黃海,等海域。只是何夕沒有那麼好地運氣,這一次鯨魚之中,並沒有一頭是抹香鯨,自然也沒有發現,龍涎香。
當然了。之所以建造速度這麼快。一方面,何夕將大量高麗移民,直接撥到了鹽場下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另外一項新技術的大量實驗。
而水泥,就不一樣了。
並不是說,沒有水泥就不能造鹽田的。
這一片海岸,有數百里沙灘。特別適合曬鹽。
何夕一愣,說道:「現在有鹽田多少頃?」
雖然說,並不是所有海灘都能曬鹽。但是朝廷想要掌控鹽業的期望註定落空。
正是有了水泥的生產hetubook.com.com。第一批水泥,投入在鹽場之中,這才修建這百余里的鹽場。
不是別的,正是水泥。
不能快速大規模推進。
這種鹽土,其實已經能夠成為鹽場最底層的基石了。
而沿著海岸線一路只有人馬踩出地道路。連修繕的痕迹都沒有多少。如此一來,更是艱難。好在何夕不趕路,他是要視察這些鹽場。順便趕往營口。
何夕抓了一把泥土,細細看。這其實是沙土與鹽粒混合在一起的情況。
鐵鉉說道:「大人,曬鹽這一件事情,我也是第一次做。雖然從福建請來一些人手。但是細細詢問過,他們也不過是懵懂地守著祖上的辦法。根本不知道其所以然。下官只能從頭摸索。」
反正後世發展,不知道挖平了多少山峰。何夕只是在開礦的時候稍稍偏離一點而已。
何夕暗暗失望之與,他也沒有時間留在這裏。
只是交代給當地的官員。立即帶著隨員,沿著西海岸,一路前行。這道路並不是很好走。從瀋陽到旅順口一路都是驛道,雖然古代地驛站,還不如而今地鄉村公路。但是最少是平整地面。
何夕將水泥的問題,放在一邊,問道:「產量如何?」
鹽田https://m.hetubook.com.com需要的是一層不滲水的土地。好能將海水留下來。但是想要得到這樣的土地有很多辦法。比如用三合土。比如用鹽鋪成一片。總之,有的是辦法。但是時間上功效之上,都是很成問題的。
雖然說,在何夕看來,水泥的配方完全稱不上成熟。水泥凝固后的各種數據,都稱不上理想。雖然說,而今還沒有經過長時間的使用。何夕也不知道這第一代水泥,會在幾年之後風化。
只是,何夕的運氣並不是太好的。
更重要的是,鐵鉉是回回人出身。
畢竟,不要看東南亞,日本,等地,有大面積的海岸。在鹽業上並不發達。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硬通貨。
何夕隨即問鐵鉉道:「這好用嗎?」
鐵鉉說道:「非常好用。有了這打根基,才有這些鹽場用最快的速度建好。」
鐵鉉在這種環境之下,還是受到一些阻力的。
而今曬鹽法的原理很簡單。不就是物質三態轉化。以及溶液飽和之類的物理知識。這一點點道理,何夕早就寫進教材之中。所以何夕指出這個原理之後。對於下面的工匠來設計出一套曬鹽體系,並不是太困難的。
「也是因為日照的原因,從第一茬鹽開始,需要和-圖-書半個月才能收一次,不過幾十斤而已,最近改善工藝,再加上天熱了。已經到了五日收一茬。每畝百斤,下官可以保證,在夏季,能做到一日出一茬。畝產百斤左右。」
「這水泥的質量堪憂,或者說第一代水泥,沒有想到在這種高鹽高濕的環境下用吧。」何夕踩在鹽場邊緣的水泥地,已經看出來水泥崩裂的小碎片了。他撿起兩塊。對著一磨,立即有一些粉塵掉了下來。何夕心中暗暗思索。
首先,元代福建已經有曬鹽技術的雛形。甚至有一套完整的規範。只是沒有得到朝廷推行。並不是技術不好。而是對官府並不友好。在煮鹽時期,朝廷用來控製鹽產量的方式,就控制鐵鍋。那種專門用來煮鹽的大鐵鍋。這東西很重,而且不容易攜帶。官府只需要控制這東西,那麼大部分鹽產量,都不會從他們的監管之中逃逸出去。而如果變成曬鹽。天下間哪裡沒有海灘,即便不是大陸上的海灘都能監控起來,那海島上的海灘怎麼辦?
有足夠的價值。
不過從技術來看,曬鹽本來也沒有什麼難度。
雖然說,大明對於異族一視同仁。但這個觀念,是在開國之初非常強調,但是到了後來,就不怎麼強調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