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只手托出新日月
第一百四十七章 正軌
否則的話,一台兩台蒸汽機,對大明來說。並沒有什麼用處。大明需要的是,數以百計,乃至更多的蒸汽機。
不過,這一段時間,何夕也看清楚了兩個人。吳高這個人,只要中樞不出現什麼大變故。他就不會做出什麼讓何夕驚訝的事情,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他是最謹慎的人。
何夕忽然來了興趣,說道:「在營口開作坊的人多嗎?」
楊震自然要想起身行禮。
何夕說道:「何以見得。」
楊震說道:「另外,我發現北邊的林中人。特別喜歡糖,所以安排從潮州運糖過來。只是發現糖價格有一些高。」
一方面,經營遼東。將原本臨時的據地,加強,變成固定的據點。另外一方面,就是儘可能選高價值的商品。此刻楊震一切都準備好了。準備再次起航。在此之前,自然要來這裏彙報一下。
何夕覺得要在這上面下工夫了。
「宋國公畢竟不是魏國公。」
而劉璟這個人,其實更願意遠離朝廷,去給自己做一些實事。
不用怎麼操心,即便甜菜移植過來,怎麼榨糖?這工藝還要重新來。何夕對此實在沒有什麼想法。畢竟他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對於有替代品的技術。何夕不想重複研發。
最少現在遼東這一攤,何夕已經有些管理吃力了。何夕其實很希望民間能發展出來工業,自然是希望工業的種子,不因為何夕政治影響力消退而不存在。因為何夕和*圖*書很清楚。其實,這種分工,流程化,使用機械的類工廠的生產模式。在中國古代,從來不是稀罕事情。
日本的金銀成為遼東工業體系最好的潤滑劑。
安慶公主說道;「算了。這一件事情,不麻煩我的青天大老爺了。你做你的事情,這些事情讓楊震來做便是了。反正錢多錢少,反正我也花不了。」
糖並不在何夕的計劃之中,最少東北是不產糖的。後世東北的甜菜,原產地在歐洲,這個時候還沒有傳入中國。更不要說,就是在甘蔗榨糖這一件事情上,是有技術積累的。
其次,就是技術問題。
隨即又進入了內室。
何夕說道:「自然高。軍中也是一群喜歡吃糖的。弄得我都頭疼。」
總之這一件事情,在安慶公主這裏還沒有過去。
總之,日本市場的打開,已經成為解除遼東危機的良藥。
不過,何夕心中也在思考,這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而今大規模榨糖的地方,其實就是潮州糖。產量有限。不過擴張迅速,兩廣,台灣,乃至於南洋四鎮,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種植了。只是產業發展也是需要時間。
楊震走了之後。
何夕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他知道安慶公主,還為之前的事情生氣。甚至耿耿於懷。或許,安慶公主生氣的不是錢的問題,畢竟安慶公主從來沒有缺過錢。而是何夕做事的時候,沒有與他商議。
甚至在內部管理上,有很多這種手段,比何夕現在粗陋的管理方式還要好。
「欠什麼欠?」一直沉默的安慶公主忽然冷哼一聲,說道:「分明是自己的錢,轉了一個圈,折損了大半,還不是自己的了。哪有你這樣做事情的。」
楊震說道;「雖然賺的不多。但已經賺了。這隻是欠商號的錢,一時間難以還清。」
他也不會做出一些有的沒的事情。
何夕說道:「你的意思是,要大調整?」
都有類似,或者相似的情況。
何夕只是給了楊震一個臉色。
何夕內心之中,其實希望工業模式能夠從官方移植到民間。畢竟何夕很清楚。之前何夕還沒有覺得。但是最近黃子澄提出的這個問題。讓何夕更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政府,或者朝廷,亦或者說是官方製造業。規模是有上限。
何夕等所有人都彙報完了,咳嗽兩聲,說道:「大家都知道黃大人,要去京師任職。今後黃大人的擔子,就由楊士奇擔任了。另外剛剛的消息,陛下召見北方諸王,還有日本,遼北大捷的有功之臣入京,某不才,亦在其列。未來有一段時間,我不會在遼東了。大家各安其位就行了。吳侯,劉大人,今後遼東就交給你們兩人了。」
回到家中,何夕本來想與安慶公主說著一件事情,卻不想看見了楊震。
楊震自從外東北回來m•hetubook.com.com。這一段時間,一直在遼東,更多時間在營口,在旅順。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玄洋社規劃最好的商業模式。雖然說,而今從北方收皮毛,藥材,南方運糧食,工具等等東西。雖然可以盈利。
姚廣孝頓時會意,跟隨著何夕走了出來。
但是最終這些產業,最後都怎麼樣了?
何夕說道:「你接著說,我聽著就行。」
所以,何夕很明白一個生產模式,只要存在民間,因為利益自發接受這種生產模式。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只要不遇見那種大規模戰亂,就不會有斷層的問題。甚至即便是有那種大規模戰亂,也無法阻擋,人對利益的追求。
何夕這個巡撫,本來就是臨時設置的。如果沒有巡撫的話,遼東的一切本來就應該由遼東都司都指揮使負責,再加上遼東文官之首,也就是遼東按察副使遼陽知府。
最少,何夕現在覺得是軟體能力。也就是管理能力。
這個上限是有很多方面決定的。
但是在楊震看來,並不是最賺錢。
不提還好,一提就生氣。
或者這才是古代的正常情況。一個秘方能傳承十幾代。一種新的生產模式想要傳播開來,需要的時間比何夕想象的時間多。
一核算成本,自然發現在遼東設立作坊比較划算。
安慶公主低聲嘀咕道:「外主外,內主內,你這樣乾脆將我的事情給做了。這現在還弄成這個樣子,誰欠什麼銀號的錢。」
hetubook•com•com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遼東都要從南邊搞糖。
這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而且他有預感。蒸汽機這一個關鍵技術,已經將要噴薄而出。
最近一段時間,日本市場在,何夕不用擔心遼東工業體系運作的問題了。至於其他的問題。都是小問題。
何夕到了,自然也要聽聽,也沒有打斷楊震的話,而是從後面走到一邊坐下椅子上。
楊震說道:「是。」隨即楊震繼續說道:「皮毛已經處理好了。並在營口建立一個皮毛作坊。已經從內地請來幾位大師傅。這個產業就能做起來。」
比如掃盲。
王千里將手中的書信遞給了何夕。何夕看過之後,遞給姚廣孝,何夕按在欄杆上,輕輕拍了幾下。
姚廣孝說道:「陛下召見諸王回京,太子一直想清理北方諸王。這一次,陛下估計要給太子站台。另外,解縉與丁顯兩人論戰這麼長時間。也有一個了解了。宋國公鎮守北平,也有好幾年了吧。」
就在這個時候,王千里從外面進來。在何夕的耳邊輕輕說了幾句。何夕一愣,說道:「稍等片刻。」隨即,何夕看了一眼姚廣孝。
因為戰亂或者政治因素,成為了歷史的絕唱。
楊震沉思片刻說道:「並不是太多,大多都是皮毛硝制的。之所以在這裏,一是東北的皮毛比較多。二來就是遼東的鹽便宜。」、
不是何夕信任這兩個m.hetubook.com.com人。而是朝廷規章制度如此。
姚廣孝說道:「看來,京師風雲將起。」
楊震會意,起身微微行禮,緩緩地退了出去。
姚廣孝說道:「很有可能。而且我總覺得這背後有太多的因素,天心難測啊。」
何夕說道:「哦。你繼續說吧。」
何夕問道:「現在玄洋社賺錢嗎?」
何夕沉默片刻,說道:「知道了。」
鹽作為一種原材料,不僅僅給人吃。在工業上也是有用的。在硝制皮毛這一件事情上,需要大量的鹽,而遼東的鹽價,要比關內鹽價低太多了。
不過,何夕也在心中記下一個個問題,首先,是人才問題。這個是硬問題,不好解決的問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硬功夫,很難有取巧的餘地。但,也不完全是沒有其他辦法,必須等下一代人培養起來。
何夕之前,一直將現有技術落實。比如,鋼鐵廠,紡織廠,機械廠,船廠,等地方都沒有關鍵性的技術突破。而何夕並沒有減輕這方面的關注。
何夕說道:「好。好。好。這一件事情我想辦法。我想辦法將帳給平了。」
何夕說道:「好了,好了。這不是玄洋社的家業,將來不比靖海商會小。你放心便是了。」
一方面之前各種技術的積累。另外一方面,生產方面各種技術積累,也在漸漸完善。
何夕說道;「這個你不用多想。你自己經營就是了。反正有錢就還,沒有就先欠著。」
只是看來,現實比何夕預料的更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