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天崩地坼回龍御
第二十章 秦王葬禮
不過何夕雖然秦王的妹夫,到底是外姓,孝服什麼都不用,只是穿的素凈一點而已。
史書上的靖難,是太子的心病,其實未嘗不是朱元璋與馬皇后心中一個疙瘩。
之前看似遠去了,看似已經消除了。但是秦王之死,又將這一件事情給引出來了。
南京的秦王府自然是比不上西安的秦王宮,但也不小。對於貴客自然是各自安排在自己的院落,彼此互相不搭界,當然了,如果關係好的,關係相近的人倒是能安排在一起。
他心中暗道:「李祺到底是哪邊的?」
畢竟朱元璋推動變法,其實加深了很多矛盾。這些矛盾都等待爆發。
只是秦王的死因,卻壓下來了,說是秦王是失火而死的。沐英更是因為護衛不利奪了國公之爵,似已經為這一件事情定性了。但實際上,這背後的風言風語從來沒有斷過。
人死為大,何夕與安慶公主自然要來祭拜。
何夕與安慶公主跟隨司儀,在正堂之中,祭拜了秦王。何夕看著秦王的幾個人兒子。
此刻的馬皇后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的身體,其實馬皇后早就知道,自己遲早有一天不在的,雖然希望過更長時間,但是對馬皇後來說,早一天晚一https://m.hetubook.com.com天,早一年,晚一年,其實並不重要。
填補這種真空的時候,就形成了這個危機。
因為帝國是初代皇帝以非凡的手腕,以及強大的個人魅力建立的。當初代皇帝不在之後,他壓制住的很多問題,也就會暴漏出來,再加上皇室內部一些問題,形成巨大的權力真空。
不管多麼強大的開國皇帝,都不能陪他的帝國一輩子。
朱元璋說道:「我為難太子?我為難他什麼了?」
何夕心中隱隱約約有一股不祥的預感。
朱元璋說道:「史書上,還有靖難的,你怎麼不說?」
對太子的要求不提高不行啊。
何夕心中也明白而今李祺的處境。
何夕也看見了很多人,比如現在的韓國公李琪。
他也在熬。
朱元璋也沉默了。
朱元璋不死之前,他什麼也不能做,做什麼都不對。
馬皇后說道:「不是你的錯,還是別人的。史書上,可沒有寫老二這樣死的。」
朱元璋也沉默了一陣子,說道:「我倒是想,但是你看太子,有幾分像我?不就是死了一個弟弟,就承受不住和_圖_書了?不知道該做什麼了?自暴自棄了?我怎麼能將天下交給他啊?」
而今,朱元璋與馬皇后都很明白,與其說靖難是燕王奪位,不如說大明統治危機,其實這種危機在帝國二代都很容易發生的。不管是漢惠帝,唐玄武,宋之斧聲燭影。等等。
朱元璋轉過頭,看著馬皇后,說道:「你好好休息吧,放心,這事情我能解決好。」
好吧,這樣的話,也只有朱元璋能說得出口。
畢竟,皇帝對付臣下,天然有屬性加成。
一方面很傷心,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眼淚又要掉下來。另外一方面,秦王這個死法,讓馬皇后恨鐵不成鋼,如果秦王還活著,馬皇后定然好好教訓一下秦王。
秦王的葬禮辦得很隆重。
馬皇后嘆息一聲,說道:「重八,咱們老了。別折騰了。讓年輕人來做事好嗎?」
秦王有五個兒子,但是在大堂之上,只有三個,其他兩個尚在襁褓之中,自然不用來守孝。而三個孩子之中,年長的朱尚炳才十歲,最小的那個才六七歲。
馬皇后說道:「前朝的事情我不管?並不代表我不知道,這些年太子一直忐忑不安,否則以他的性子,怎麼可能強迫秦王到北京www.hetubook.com.com?不這樣做,也不會出這樣的事情。」
只是何夕心中暗道:「這一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嗎?」
何夕與安慶公主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
想到秦王的音容笑貌,又想到秦王的所作所為,馬皇后情緒很複雜。
這種複雜的感情,讓馬皇后一邊咬牙切齒,一邊淚流滿面。
秦王死後,到現在,似乎只有一些流言蜚語,詆毀太子。而且這些流言蜚語還處於被壓制,被控制的情況下。
不該怎麼樣平靜才是。
朱元璋也就放心了。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怎麼可能?我廢了他,我死後,怕是連一天太平日子都沒有?只是這孩子?」朱元璋頓頓了,忽然嘆息一聲,說道:「有時候,倒是情願是他殺了老二,而沒有被我發現。」
反正何夕是不信。
如果太子真殺了老二,還能做得天衣無縫,瞞得過他的眼睛。那麼就證明,太子已經出師了。談不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用來對付群臣,卻是搓搓有餘了。
只是這實在不好對外面說。太傷大明皇室的顏面了。
她想的都是自己的兒子。
馬皇后雖然不是朱元璋,但是也是女中豪傑,看問題沒有朱元璋那麼深刻,但也不是尋和*圖*書常人。
說李祺手中沒有一點李善長留下來的資源,誰信?
是的,李善長死了。似乎僅僅剩下一個李祺,好像沒有什麼用了。但是不要忘記了,李善長是唯一能與朱元璋掰手腕的存在。這樣的人,他的影響力,不會因為簡簡單單的死了,就消失不見了。
比起當年的意氣風發,而今的李祺沉默的好像是一塊石頭。何夕細細回想,似乎好幾年沒有聽到這位韓國公的消息了。好像大明朝廷沒有韓國公這個爵位一樣。
如果在變法之前,何夕並不覺得有什麼,但是實際上在朱元璋大張旗鼓變法之後,雖然僅僅是先聲,但已經將很多矛盾激化。朱元璋在,所以暗潮洶湧。
而何夕在外面一個亭子里稍稍休息。
朱元璋也很心煩?
朱元璋的心情很矛盾。
馬皇后呼吸一緊,一下子沉默起來。
她一擺手,讓身邊的宮女都退下去了。說道:「重八,你為什麼要為難太子?」
朱元璋之前以為,將藩王的事情清理乾淨之後,什麼靖難就不可能了。但是而今秦王之死,提醒了朱元璋,或許,這個危機還在,甚至爆發的更加猛烈。
這一切太順利的。順利的有些奇怪。順利的讓何夕有些不安。
朱元璋也急了。和-圖-書說道:「都是我的錯。按你的意思都是我的錯,我讓秦王做那種不知羞恥之事,連最起碼的自身安全都不安排。死得如此可笑,傳出去,我的臉都沒有地方放,這都是我的錯。」
想兒子當乖寶寶,又想兒子長獠牙。
其實如果沒有變法這個需要的話,朱元璋不用對太子要求太高的。但是問題是變法承繼,已經是第二任大明國君,乃至於第三任大明國君需要維繫,並且處置的重要任務。
何夕與安慶公主一身素凈,在京師秦王府邸上。
祭奠之後,安慶公主去了後院,與秦王妃等人說話去了。
那可是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啊?
何夕倒是有些理解朱元璋為什麼要興大案了。他而今也是有些憂慮的。但是憂慮並不多。因為何夕相信,世界是物質的,不管有多少關係網,還是其他的東西,只要何夕手中工業集團能爆發出產能,就是李善長復生?又能怎麼樣?
何夕看了,也覺得可憐。只是想起秦王做的事情,內心之中,卻有一些複雜。
只是何夕心中的憂愁,卻更多了。
馬皇后說道:「你真的要廢太子嗎?」
而今的太子,因為弟弟的死,引咎自己。倒也很有人情味,是一個好兒子,但並不是一個好太子,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