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天崩地坼回龍御 第一百四十三章 終見朱元璋

第六卷 天崩地坼回龍御

第一百四十三章 終見朱元璋

這是朱元璋所不忍的,索性定下規矩,反正他也知道,工業產品未來會越來越便宜。但是金絲楠木不會。
當然了,隨著何夕變法的深入,自然也會將這些人給牽扯進來。
何夕說道:「沒有,北京的事情都規劃好了。今日,而今正在修建北京皇宮,只是有一點要稟明陛下,北京的皇宮,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特別是所有樑柱,都沒有用木頭。在規格上要比南京奉天殿大,從成本要低,只是北京宮殿是這幾年營造最大的混凝土建築,因為水泥與鋼筋的問題,估計過幾十年,就要重建。」
雖然說而今的鋼筋混凝土,還是非常貴的。
朱元璋覺得,什麼時候他一閉眼,身後烽煙四起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何夕之所以要用在這上面,這樣大型建築可遇而不可求。何夕最希望使用鋼筋混凝土的地方,是橋樑。
鋼筋混凝土的技術,在何夕看來,還稱不上完善。用在宮殿之上,是有些風險的。畢竟,皇宮比不上別的。皇宮跨度是非常大的。這並不是僅僅有鋼筋水泥就可以的。還有一些工程技術上的創新。
朱元璋說道:「無妨,安慶,你讓秘書監草擬聖旨,從今之後,朝廷宮和圖書殿與地方政府,能用鋼筋混凝土的,一律用鋼筋混凝土,不許用珍惜巨木,違者斬。」
但是總體上來說,對於天下河流的數量來說,橋樑總是少的。
以解除對大明江山的威脅。
這不知道該說是朱元璋的天賦異稟?還是朱元璋多年以來的職業病,在打仗的時候,睡覺都睜一隻眼睛,這麼多年下來,隨時隨地繃緊神經,已經算是本能了。
因為,一旦他將整個勛貴集團連根拔起,那麼文官體系一家獨大,什麼變法都不可能實行了,畢竟,皇帝或許還有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畢竟皇帝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雖然說鋼材價格被何夕打下來的,但是這個打下來的價格,那是與水相比的。與之前相比,鐵價是低了,甚至低了十倍都不止,但是後世鋼鐵價格是什麼價格?一瓶水,甚至要比同等重量的鐵貴。
何夕如何行禮不提。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朝廷怎麼治國,本來就與他們沒有關係。他們想要保住的是自己的權力與地位。只要大明朝還在,就少不了他們的榮華富貴,何必多擔心。
畢竟,河流實在是太多了。
這些人都保持了沉默。https://www.hetubook.com.com
朱元璋讓何夕坐下來,朱元璋問道:「北京最近發展得怎麼樣?你在南京,沒有耽誤北京的事情吧?」
朱元璋的狠手,是不是需要衝著何夕來?
但是很多士大夫就不一樣,他們的一切都在原本的體系之下,如果為了大明更好的發展,而推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習慣一切,是他們絕對不會願意的。
與朱元璋什麼樣的情緒,什麼樣的心情沒有關係。
即便是在北方平原一樣。
朱元璋第一感覺,就是清洗。將老將們都清洗了。
只是,朱元璋想起自己歷史上殺戮,大抵也是這個想法。只是,而今卻不能這麼做了。
朱元璋不準備下狠手,只是從什麼地方下手,從什麼地方下狠手,朱元璋還沒有想過,不過,有一點,朱元璋也必須承認,太子繼位,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卻是朝野上下都能夠接受的選擇。
安慶公主並不知道朱元璋內心之中這樣想,安慶公主還是決定為何夕說話,說道:「父皇,即便不討論國家大事,何夕也是你女婿,讓他過來嘮嘮家常也是不錯的。」
這一點,從而今此起彼伏的反對聲中,就能看得出hetubook.com•com來。
誰是下一任皇帝,是關係到這些勛貴今後命運,特別是朱元璋做過一件事情,為了拉攏勛貴,當初讓自己的兒子與大將們聯姻。當時是為了穩定大明天下,而今卻成為一個重要的隱患。
只是,朱元璋而今也猶豫了。
在太子死後,大明朝廷局勢就在急速變化之中,複雜程度比之前高了好幾個數量級。
即便而今也是。
何夕搞下來的鐵價能與這樣的價格比嗎?更不要說水泥的價格也很高。
就這樣,何夕來到南京兩月有餘,才終於見到了朱元璋。
甚至而今,朱元璋也沒有想到,誰符合他的選擇?這才是朱元璋覺得最難辦的事情。
有了朱元璋這個命令,水泥與鋼鐵的市場就擴大了不少。對何夕來說是一個好像消息。
所以,如果鋼筋混凝土技術完善之後,何夕就想在北方推進橋樑建設,即便一些大江大河,不能修建,但是一些小河溝,卻是容易的。交通好了,很多事情都方便了。
這些話,自然不能給女兒說了。朱元璋寵愛女兒,與心中盤算著是否要殺死女婿,這兩者並不矛盾。
在南京城中,能瞞得過朱元璋的事情很少。
朱元璋笑道:「傻孩子,我家的和*圖*書家事,就是國事啊。」不過,朱元璋也答應了安慶公主,讓何夕過來。畢竟何夕的視角與這個天下所有人都不一樣,或者能給朱元璋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但不是現在。
何夕立即說道:「陛下英明。」
何夕這才知道,皇帝寵臣這個標籤,對何夕自己來說,有多重要。
何夕第一次深深體會到什麼叫做天威難測。
從何夕到大明之後,何夕求見朱元璋從來沒有這麼難過,何夕甚至將能見到朱元璋當成一件稀疏平常的小事,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件小事。當何夕多次求見朱元璋被拒絕之後,很多人對何夕的態度立即就變了。
而這一件事情,也是何夕挑出來的一個話頭而已。只是他也沒有想到朱元璋立即答應下來,大力推廣鋼筋混凝土。
如果皇子們的奪嫡之爭,將這些勛貴牽扯進來。
不客氣地說,何夕之前想要變法,引起的反對,歸根結底,是如何治國的爭論,但這個問題,其實不涉及大明最大的實力派,也就是勛貴們。大部分勛貴對此不表態,因為朱元璋多次下令,在地方的勛貴不許干涉地方政治,在京師的勛貴,除非朱元璋詢問,是沒有發言權的。
而今卻不一樣了。
馬皇後去世那和*圖*書幾天,朱元璋真的有一點崩潰,但是朱元璋傷心歸傷心,但是本能的警惕與理智,卻並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否則要繞行幾十里上百里才有一座橋,要麼就乘船過河,總之很麻煩的。
甚至朱元璋也不好確定,何夕是否需要活著?
朱元璋嘆息一聲,說道:「哪裡有什麼英明不英明,想起看到後世子孫,為了區區幾根木頭,伐山開路,死傷無數,耗費億萬,動作數十萬兩,不過幾間破房子而已,有我此令在,看他們還怎麼胡作非為?」
很多時候,一條並不寬的河流,就要渡口,擺渡才能過去,當然了,自古以來漢人就會修橋鋪路,甚至還有很多名橋,流傳於世,北方趙州橋,盧溝橋,南方潮州橋,洛陽橋等等。
而沒有第二個選擇。
不知道誰定的規矩,宮殿的樑柱必須用金絲楠木,反正朱元璋不記得自己有這樣的命令。但是,後世圍繞著金絲楠木的事情,是有太多血淚史。為了給皇宮供應金絲楠木,耗費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人命。
在這一件事情,朱元璋沒有一個大概的脈絡之前,朱元璋不準備見何夕,見了也不知道能說些什麼。這些事情,朱元璋沒有什麼思路,就不好安排何夕下面的事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