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六龍回日起煙塵 第四十四章 安撫人心

第七卷 六龍回日起煙塵

第四十四章 安撫人心

楊士奇之前覺得,這大概是以備萬一,北京是大明北方的核心支柱,要養活這麼多兵馬,糧食是非常重要的。只是當時楊士奇就覺得不太對,那就是高麗糧食,加上遼東的糧食,其實是可以供應北京的。
何夕與楊士奇談完糧食之後,何夕說道:「楊兄,你是不是好奇,為什麼我在北方囤積這麼多糧食?我是不是早有預謀?」
楊士奇臉色都白了,越是聰明人越容易腦補。何夕話里的餘味太多了。宮殿爭鬥,弒祖,篡位。一瞬間,這楊士奇想到了很多,甚至各自排列組合都不一樣,形成了無數種可能性。
楊士奇見了何夕之後,直接彙報各地糧倉的情況。根本沒有廢話。
楊士奇覺得,屯糧食自然是對的,但是也應當在一定範圍之內補的。之前屯的糧食明顯多了。
但是何夕轉念一想,有些事情,真不好說,特別是宮闈之中的事情,謀于暗室,成於瞬息,很難查不出來的。很多不可能的事情,或許是可能的。
何夕也不敢百分百確定。
但是不敢那一種可能性,就足以讓楊士奇消除心中一點的塊壘。
何夕說道:「不僅僅是撥亂反正,更是繼承先帝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意志,將變法進行到底,我都懷疑這一件事情變法就是一個重要誘因,他們連這種事情都敢做。所以一旦,」何夕嘆息一聲,沒有說一旦什麼,但似乎已經說了。他繼續說道:「到時候,我等屍骨無存事小,我們這些學問傳承不下來,天下走向何方才是最重要的。」
得到了何夕的肯定之後,安慶公主更是痛哭流涕。一陣大哭將內心之中的情緒發泄出來,之後就沉沉睡去了。何夕將安慶公主安置好之後,才傳下命令,召集各路人馬見面。
何夕說道:「甚至我懷疑?」
首先要見的是楊士奇。
雖然何夕傳播了很多新學說,但是忠孝這些大節,何夕是不敢觸動的。一來忠孝這個觀念,已經從儒家觀念,成為了大明普世價值觀,何夕否定,簡直是自絕於人民。
「這裏面有一些事情,不可外傳,但是我卻給你說明白。殿下監國的聖旨,你也驗看了,真的假的?」
甚至不用何夕強調,很多人已經對這一件事情有所懷疑了。人性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大部分人不關心真心,只關心他們想看到的。
和-圖-書那遺詔怎麼說?」安慶公主說道:「這定然是朱允炆的手筆,朱允炆你這個畜生。」
何夕揣摩。安慶公主自責的地方,有兩處,如果不是她將朱雄英養在身邊,朱雄英也不會與太子妃呂氏不合,以至於呂氏支持自己的兒子奪嫡。以至於而今天下大亂,另外一處,就是何夕在這一場天下大亂的局面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因為要統一思想。
正如楊士奇所言,他的一切早就與何夕幫在一起了。何夕硬幹,他也只能跟上,不過何夕給出這個解釋,楊士奇也覺得可能是真的。楊士奇覺得有些細節,何夕或許做了隱瞞,但是大體上,事實就應該是這樣的。
何夕正想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安慶公主的時候,安慶公主忽然好像想通了一般,流下淚來,說道:「定然是朱允炆做了什麼手段,定然是的。」
「我儲備糧食,是準備做很多大事,在北京大興土木,預備不足而已。當然了,也我也是有所準備,畢竟我們在北京,夏王可是在南京啊?我當時就擔心出了時間反應不及時。」
歷史上的北京年消耗四百萬石。但是而今的北京與歷史不一樣,而今的北京僅僅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陪都,沒有那麼多兵馬需要保養,更不要說而今的衛所還是比較給力的,不僅僅不需要朝廷撥糧食,還能上繳種子糧地。
更重要的是,一來這個論斷對何夕有利,二來,而今的安全公主明顯是陷入情緒之中了。
何夕說道:「我來北京之前,先帝就已經確定了儲位,就是殿下,就是讓我輔佐殿下,先在北京變法,然後再推行天下,甚至有遷都北京之意,這些政策,你都知道,如果沒有先帝,我能推行到現在?」
「如果讓天下一直在那些老朽手中,不過三百年天下,我就是死了,也不甘心。」
安慶內心深處的情緒,總要一個發泄的地方。這個時候,是講理的時候嗎?
「只是沒有想到,還是出事了。」
楊士奇說道:「大人懷疑?」
因為不經濟。
如此一來,再加上額外的遼東開發,高麗糧食,河北本地糧食,說北京有糧食缺口,那自然是有的。即便有了一些糧食產地,也不可能改變北方糧食不豐的現狀。別的不說,漠南就是吃大明糧食。
朱元璋真是正常死亡嗎?
這話不用說的太明白。
為了提前登基嗎?
比如,南京沒有遺詔m.hetubook.com.com,而北京這邊反而一封貨真價實的監國詔書。
但是,對於楊士奇這些文官來說,卻是很重要的。
只是楊士奇卻是知道何夕一直在往北京存糧食。
但是楊士奇覺得不應該屯那麼多。
楊士奇說道:「不好奇。因為我與大人早就生死一體,不管大人做什麼我都生死追隨?」
楊士奇說道:「真的。」
何夕必須與他們統一思想,最少要讓他們堅信自己的事業是正義的。
何夕說道:「南京那邊沒有傳來什麼證據,魏國公也去瞻仰遺容了,如果有什麼事情,魏國公不會不說的。」
這都是需求。
何夕的事情很多,可以說非常非常多。
何夕心想:「或許一開始就沒有遺詔?」何夕並不覺得朱允炆真下手殺了朱元璋,因為沒有必要,朱元璋臨終之前,幾乎已經默認了朱允炆的儲位。這種情況下朱允炆何必殺朱元璋啊?
前文說過,糧食存儲是有耗損的,不談每次晾曬的耗損,就當沒有老鼠,不發霉生蟲,但即便如此,幾年下來,就變成陳糧,陳的年份多了,可就不能吃了。
楊士奇說道:「下官定然跟隨大人,為天下撥亂反正。」
這裏面的消耗非常大。
而今對照何夕所作和圖書所為?楊士奇如果不知道何夕是早有準備,他就不是楊士奇了。
何夕說道:「你不說,我還沒有想過,而今想想,其中定然是有問題的。」
只是事已如此,楊士奇與何夕關係如此緊密,他楊士奇根本沒有第二個選擇,他還糾纏這一件事情做什麼?基於已經上了賊船,最重要的是勝利,成功地將賊船轉化為官船。其他的都是小節。
只是楊士奇不說,何夕卻不能不說。
何夕聽了哈哈大笑,說道:「聽起來很讓人感動。但是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同心同德,為同一個事業而奮鬥的同志,而不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人。」
而今這不光彩的角色給了朱元璋。
何夕說道:「我懷疑,陛下本來準備今年召殿下回京的。只是沒有想到,出了這樣的事情。」
不是。
否則很多事情無法解釋。
更不要說,忠孝這東西,即便千百年後,也不能否定,而今就能否定了?
何夕能感覺,安慶公主內心之中很自責。
同樣一場戰爭,有沒有正義性,對人心向背是很重要的,或許尋常士卒根本不在乎這些,畢竟,他們當兵打仗,無非是為了一口飯,更多的不過功名利祿。什麼正義不正義的,對他們來說,根本不重要。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