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六龍回日起煙塵 第九十六章 反撲

第七卷 六龍回日起煙塵

第九十六章 反撲

朱允炆猶豫了一會兒,忽然想起了朱元璋曾經的話。
黃子澄見狀,心中冷笑一聲,隨手取了青衫。這才走了出來。
朱允炆不是沒有才華。但是他思想上根本沒有天下蒼生。維繫自己的權力,才是他一切的出發點。
他們不是第一天與獄卒打交道了。這些獄卒可沒有那麼文明禮貌。對裏面的犯人打罵都是家常便飯。而今客客氣氣,事出反常必有妖。黃觀不由的擔心黃子澄。
但是黃觀與黃子澄卻沒有這個條件了。
敵人的評價才是最有分量的。
「是啊。」丁顯說道:「好久不見了。」
再讓這些人折騰下去,好好的太平鐵廠給廢了。北邊用什麼兵器打仗啊?燒火棍嗎?
朱允炆說道:「狂生,聚斂之臣。亂臣賊子。」
丁顯這個時候開口了,說道:「陛下,首輔說得對,不過,有一件事首輔或許沒有想過,那就是黃子澄會受命嗎?」
黃子澄對此不是很驚訝,說道:「丁兄,好久不見了。」
有了新領悟就教給了黃觀,這些天下來雙方倒是亦師亦友。
朱允炆說道:「他難道不願意?」
丁顯說道:「hetubook.com.com黃子澄。」
他是蘇伯衡的弟子,跟隨蘇伯衡一起修元史。跟隨蘇伯衡一起下獄的。但是蘇伯衡名聲大,即便是下獄之後,也怕他老人家死在獄中,另外關押,聽說條件比這裏好很多。
不過兩個人都是很投緣。
說話的人是黃觀。
朱允炆頓時覺得很不舒服,說道:「不行,何賊的人,決計不能用。」
朱元璋一直以來的政治態度都沒有變過,就是變法。
「而今不能得其人,但求其次。」
特別是一些所謂道德楷模們。
黃子澄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他嘆息一聲,說道:「好。」
「臣請去獄中探望黃子澄。」
也就是深衣青衫。
「臣請陛下不計前嫌,用黃子澄重掌太平鐵廠。」
如是等等。
朱允炆存了這個心思,自然答應下來了。
或許廢除海關,不會禁海。對於走海的人,是一場狂歡的。但是對大明朝廷來說,簡直是斷了朝廷近十分之一的歲入啊。而今北方鬧起來,海關賦稅就不只要十分之一了。
朱允炆聽了丁顯的話,見方孝孺沒有反駁,問道:「丁先生覺得是誰?」
黃觀見狀,一下子就著急了。
詔獄和*圖*書之中。
方孝孺說道:「陛下以為何夕此人是何等人?」
只是黃子澄出來之後,卻沒有見到人。而是換到一個房間之中,有美貌的丫鬟,給黃子澄沐浴更衣。黃子澄沐浴更衣之後,上面送上來兩件衣服,一件是官服,大紅官服,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的。一件是儒裝。
不要以為這是假的,當年舊黨上台,寧肯將新黨打下的土地還給西夏,也是這個道理。
丁顯對這些人厭惡之極,而對何夕所有成功主張反攻倒算全部廢除的,也是這一群人。在丁顯看來,方孝孺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豈不可笑之極。
別說,能不能將這些藩王從海外遷回來,單單說遷回來該怎麼安置,須知,這些年跟隨藩王們,還有自己出海的人口,已經有一兩百萬之多了。
方孝孺與何夕作對這麼多年來,幾乎是公開的了。但是在方孝孺的口中,卻沒有太過貶低何夕。朱允炆忽然覺得,他或許真應該拉攏幾個何夕的弟子,等將來用不用何夕的新法是一回事。但是用來制衡方孝孺卻是很合適的。
而今閑下來了,反而將當初學習的東西重新回爐一遍,對很多事情都有新領悟。
丁顯在官員和圖書之中的名聲,也就惡劣之極。所有人都說丁顯是佞臣。
在朱元璋的影響之下,朱允炆其實並不是討厭變法,他討厭何夕。因為何夕背叛了他。是朱雄英那邊最重要的大臣。同樣也討厭何夕的徒子徒孫的。因為這些人不是自己人。
丁顯知道方孝孺的人用意,他對方孝孺嘲諷之意也很明顯。
方孝孺掀起了對何夕提出很多東西反撲,清丈土地上的小問題,將何夕的學說驅除出國子監,將吏試,從國子監考試選拔官員的體系,改回了科舉制度。
於是,在而今官場之上,幾乎逢何必反,有人甚至提出了要廢除海關,召還海外藩王。
對於太平鐵廠,方孝孺也不能不管啊。因為太重要了。
朱允炆聽方孝孺這一番話,雖然依舊有一些不舒服,但也能接受了。說道:「好。就聽首輔的。」
「其次,就是他的弟子。何夕弟子與再傳,在南京者,唯有黃子澄。」
在國內安置一兩百萬人,那要消耗多少錢啊。
有僕人引黃子澄來到一座客房之中,已經有一個等候多時了。不是別人,正是丁顯。
兩人正要辯論,忽然有獄卒過來,對黃子澄客客氣氣的說道:「黃大人,有人找和-圖-書。」
黃子澄一身狼藉,頭髮都凝結成了板塊,衣服也看不出本來的顏色。他的神色依然自若,說道:「你說蒸汽機小型化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我記得上一次見恩師的時候,我問恩師能不能將蒸汽機裝在馬車上,恩師覺得不行。我覺得是行。你覺得如何?」
另外一個牢房之中,聽到一個人說道:「我覺得不行,因為天下道理才多寬啊。蒸汽機再怎麼小型化,一個燒水的鍋爐還是要用吧。那樣需要多大的車啊。朝廷的官道都裝不下。」
丁顯心中一動,說道:「我知道首輔心中的人選了。」
丁顯說道:「臣與黃子澄當初一起在國子監讀書,知道黃子澄這個人,殺之可也。屈之者不成。而今也是,要殺黃子澄,只是一紙詔書就行了。但是要用黃子澄,卻遠遠不行。」
還好方孝孺是有理智的。
方孝孺嘆息一聲說道:「缺少主持大局的人。這些事情都是很專業的。一般人根本不能主持。」
「陛下用人,當用其長,如果何夕而今在南京,臣必推薦他在太平鐵廠任職。畢竟太平鐵廠是他一手創建的。」
方孝孺說道:「誠然,能為大奸大惡必為大智大勇。何夕是大奸大惡,也是大智和圖書大勇。否則先帝位天縱英主,對何夕倚重何深,妻之以女,以白衣十五載,為天下權臣。更是所請則許,所奏必准。何夕能迷糊先帝如此之深,其實尋常人之人。」
「其言,禍國殃民,不足一聽。然其在天文,數學,機械,醫術,等各方面的見解,卻是驚為天人。其人如何能遵從聖道,必為一代大家。然而今亦為國士之才。」
他們而今除卻保重,還能說什麼啊?
隨即乾脆利落的起身。毫不拖泥帶水,只是在走廊上看著黃觀,似乎有很多話要說,千言萬語只有一句話:「保重。」
一開始倒是很驚懼,但是時間長了,也就不在乎了。於是就討論一些學術問題,來打發時間。黃子澄在何夕身邊學過了很多東西,但是他的工作也多,很多事情也就是聽了結論,具體過程什麼的。根本沒有深究過。
畢竟,丁顯身上是有原罪的。他可是朱允炆身邊最離譜的幸進之臣,前幾年還是白身,而今一躍成為南京最有權勢的幾個人之一,讓天下官員怎麼舒服?
朱允炆皺眉說道:「方先生,既然如此就好好整頓一番,你說的缺人是?」
但是方孝孺對何夕的評價,讓朱允炆有些醒悟。
更不要說,禁海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