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卷 重日中天爭上下 第二十七章 彰德城下

第八卷 重日中天爭上下

第二十七章 彰德城下

但是守一守,拖延時間還是可以的。
只是金生玉一點也不高興。金生玉雖然比不上盛庸,但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而今的戰鬥節奏,一直在盛庸的掌控之中。
既然如此,還不如自己上報,不等將來複盤的時候,被有心人說破,顏面上不好看。
如果北軍在追擊的時候,還能做到齊頭並進,前後不脫節,左右相互呼應,那盛庸無話可說,他轉身就撤進彰德府中,藉助彰德府的城牆,打一場攻防戰。
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危險的。
盛庸這樣說,並不是貶低蒙古人。
是後者的話,而今的局面其實很危險的。
這個準備不是其他的。就是撤退準備。
當然了,盛庸所部也是南軍精銳,火器最多的部隊,雙方打起來,很難說誰勝誰負了。
於是,南下彰德的路上,遇見敵人陣地。金生玉也不逃避了。分三個團三面圍攻。如果敵人來救援,騎兵插后。
而是一個事實。
蒙古將領的功績很多都是在戰場上,奮不顧身的廝殺得來的。但是而今戰事已經不需要他們這樣做了,而是要求將領做在指揮部,看著地圖,聽得報告,確定對方意圖,決定向什麼地方m.hetubook.com.com投入多少兵力。
朱允炆啟用徐達不能說不明智。
金生玉這才有時間反省自己這一段時間的事情,並寫了一封檢討書,送到征南將軍,也就是葉沈手中。
一時間,左右都不明白盛庸的意思。
只是盛庸並不期望這樣的局面。無他,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就意味著前方有重大損失了。
如此一來,盛庸就能騰出更多兵力了。
他即便有參謀部幫忙,也覺得很難勝任。他用了參謀部最保守的辦法,依然覺得,有可能看不見的危險。不如老老實實上報。
其實,金生玉將各部分開行軍,他們遇見的敵軍數量與自己的兵力差不多,雙方都么有數量優勢。唯一的問題是,盛庸在這一片戰場之上,其實已經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如果說,北軍在追擊的時候,有一部追得太厲害,與後方脫節,那麼盛庸就要試試自己的牙口,能不能吞得下來了。
畢竟在改編之後的軍隊,參謀部權力很大。指揮官的所有命令都會留檔。在戰事之後,作為軍校教材,將來不管是失敗還是勝利,都會復盤的。
不過,金生玉也不是傻子。m•hetubook.com•com
他先是惱羞成怒,隨即接受了現實。那就是接受自己比不上盛庸這個現實。隨即他就有了決定,那就是按部就班的進攻。
金生玉一路勝利的打到了彰德府城下。
其實金生玉想隱瞞也隱瞞不了。
之前一直在戰鬥之中,他也沒有時間去總結問題,而今兵臨彰德府城下,雖然說彰德府城是擋不住大軍的。但是從後方運輸大炮,還是大炮轟擊城池,都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而今,指揮一個軍的任務,太複雜了。
雖然說,盛庸沒有死守彰德府的意思,彰德府的城牆在北軍的重炮面前,也不會有什麼作用的。
金生玉自己知道管不過來了。於是,就限制在眼前的戰場,不讓大軍超出自己視線太多。而盛庸面對這樣的戰場,更是無比熟悉。因為這本身就是盛庸的預設戰場。
盛庸在之前如此對金生玉,也不是要羞辱金生玉,而是對金生玉的一場試探,那就是當戰場規模擴大之後,金生玉的指揮能力怎麼樣?
可以說,北軍已經有了十二個軍,六十萬成建制的新式軍隊,奈何還沒有十二個完全合格的軍長。很多將領還都是沉浸在之前戰事原https://m.hetubook.com•com則上。或者說,根本是被自己的功績抬到了不適合自己的位置上了。
雖然金生玉仗著自己強大火力,步步緊逼。盛庸是步步後退。但是盛庸本部人馬動用的並不多,反倒是河南很多衛所在盛庸的指揮之下,承受了金生玉一次次進攻。
看不透對手要做什麼?這說明自己與對方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有可能對方是一個弱手,盡出昏招。更有可能就是對方是一個厲害角色,很有可能有殺招暗藏。
當然了,這也是北京在政治風氣上很好,金生玉這樣做,並不會給他帶來政治上的風險,何夕與朱雄英之間的問題雖然大,但是兩人都有限制矛盾的想法,比不上南京方面各方勢力明爭暗鬥,也就是徐達能夠暫時壓制住各方的爭鬥,從這一點上來說。
委實難為很多將領了。
於是,戰事進入了盛庸的節奏。
每派出一支軍隊,首席規劃好的是撤退路線。而盛庸本部人馬萬余在後方建造了大營,一旦一路崩潰,其他各路都會按照之前的規定向盛庸所部撤退。
明軍之中有很多蒙古將領,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嗎?
盛庸笑著解釋道:「勇與怯是相對的。hetubook.com.com人們對有把握的事情,都會很勇敢,但是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都會變得很謹慎。而金生玉固然是一員勇將,但是勇將與勇將也是不一樣的。他是一個蒙古人?」
不要想什麼新奇的花樣,按照參謀部最標準的計劃,一步步向前就行了。
所以,熟悉地形,分別阻擊敵人的時候,才能比北軍更先到位。
這一點,盛庸麾下的很多人都不理解。金生玉也算是一個員猛將,怎麼遇見這樣的事情,不大反而撤退了。
盛庸說道:「蒙古人作戰勇猛,特別是在戰陣之上,更是所向無前,但是這種指揮數個方面的戰事,卻不是蒙古人所擅長的,我本來還以為這位金將軍,是蒙古人的異類,而今看上,他並沒有脫去韃將本色。」
就這樣。
更重要的是,金生玉也有好一些擔心,那就是他看不透盛庸想做什麼?
所以這些衛所軍在一次一次火線練兵之後。習慣火器征戰之後,讓他們做一些防守性的任務,也是可以的。
他停滯了兩日之後,很快就搞明白,自己被盛庸給涮了。
放在北軍之中,盛庸的才華勝任一個軍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讓他來指揮第三軍,打得絕對比金生玉好。奈何盛和_圖_書庸麾下的將士雖然也算精銳,但是在各方面比起北軍成體系的訓練,還是差了一些。
將大戰,拆分成一系列的小戰。這對盛庸來說。也是很冒險的。
即便他吃掉追擊的一部,也不過是扳回局面,算不得勝利。
這固然是盛庸想要保持戰力,但是更多的是盛庸發現。如果僅僅用火器固守堅固的防線,其實對軍隊的訓練可以降低很多。
自從戰事進入火器時代了,軍隊組織能力,指揮能力,是比勇猛更重要的事情,讓金生玉指揮一個戰場,主持一場會戰,金生玉或許合格。甚至表現出色。但是這種軍隊分佈在幾十里的範圍之內,分別交戰。彼此之間甚至連炮聲都聽不到的戰事。
這一點,盛庸就勝過了金生玉。
特別是一些蒙古將領。
不過,事情按照盛庸想法進行,金生玉撤軍了。
金生玉統率數萬大軍也是有經驗的。但是那種經驗與而今的經驗是完全不一樣的。之前他只是管理幾個將領,大家各領本部人馬,聽他招呼,遇見敵人,你這邊,我這邊,一分配,然後帶著本部人馬衝殺便是了。
不過,盛庸也做好了準備。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是敗了。
這樣的戰事,的確是金生玉不合適做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