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卷 重日中天爭上下 第四十二章 難題

第八卷 重日中天爭上下

第四十二章 難題

這種區別,也增加了何夕理解這個時代文獻的難度。
張友直說道:「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大同修建一座鐵廠。大同多有煤鐵,足以為朝廷營造一座不下於遵化,遼東的鐵廠了。」
這些技術放在後世,都是能夠申請非遺的那種。
至於增加蒸汽機牽引,這個方案看似很奇怪,就是在陡坡的地方固定好一台蒸汽機,等火車到的時候,先放下鋼索,掛在火車頭上,然後拉上來,增加一個牽引力。
所以,不要說三年了,明年就一定要與南軍開戰,何夕可以控製作戰規模,但是戰事一定要打的。
何夕聽了,嘆息一聲,看著其他人說道:「三年絕對不行。」
何夕皺眉說道:「這樣的事情,今後就不要問了,轉給北京國子監,掛上懸賞吧。算了,」何夕想起了後世幾個常見的鐵路橋。說道:「今天算了,等議事結束之後,私下再談。」
而且政治上,對於北京不進攻,也是有問題的。兩方勢不兩立的地步,不乘勝追擊,反而左守,簡直是張士誠第二,坐守之賊而已。
何夕說道:「其他的問題沒有了嗎?」
朱雄英與朱允炆奪位之爭。不死不休,雙方都和*圖*書想對方去死,這是很鮮明的政治態度。整體上,不管南軍與北軍之中,都有一批將領,說他們忠心耿耿也好,說他們沒有大局也行,他們想要與南軍決一死戰,對南軍攻擊意圖,唯恐太慢,這也許是對皇帝表示忠誠的辦法。其實南軍那邊也是如此,不過是吃了虧,不敢那麼囂張了。
就好像馬屁股決定火箭直徑這種看似奇葩,但是很現實的東西一樣。
「鐵路所需要的各種物資都要從遵化鐵廠拉。而從遵化鐵廠最好的辦法,就是鐵路,否則用人扛馬馱的辦法,將鐵軌運輸過燕山,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太大了。」
何夕一愣,說道:「三年,之前到營口的鐵路,僅僅不到一年就完工了。而今怎麼要用三年,增加人手,不能縮短時間嗎?」
他也是需要時間去看看他的那些書籍的。
他專門提起技術問題,其實也有與何夕多接觸的想法,畢竟只要接觸了,關係才能好。關係好了,才能有好處。
何夕說道:「爬坡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我看這坡度不低啊。」
葛天工說道:「大人,完全不行。營口鐵路就在遼東官道上,測量,運輸物資和_圖_書都很容易。可以將鐵路分成數段,一起動工,這速度能趕上來。但是這一條鐵路,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更不要說,燕山一段的鐵路,增加人手也是沒有用的。別的不說,單單說,挖掘隧道這一件事情,而今想的辦法,就是一般一排人佔據一個挖掘面,一個挖掘面最多能用幾十個人。即便三班倒,輪番上陣,也不過幾百人。兩邊對著挖也不過是千餘人。這已經不能能再多了。而挖掘一個隧道,所需要的時間,我根本不無法預料,在隧道挖通之前,誰也不知道,這土裡到底有沒有石頭,有石頭還是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水脈,一旦有水脈,這事情就大了。」
何夕說道:「沒有什麼好辦法嗎?」
瞿能說道:「大人,下官以為,這個辦法好極了,不僅僅供應西北戰事的距離更近了,還能加速鐵路的修建。」
增加火車頭的這個方案,平平無奇。
戰爭直接刺|激了工業化。
再加上何夕的事情也很多,根本沒有時間去追蹤了解最新的技術更迭。於是就造成了而今的局面。
葛天工說道:「沒有了。」
無他,後世很多工業技術https://m.hetubook.com.com上的專用名詞都是舶來詞。而這個時代都是從古書之中借出來的。單單名詞都不一樣,更不要說一些技術細節了。雖然原理一樣,但是表現在具體技術細節的處理上,卻有很大區別。
何夕問道:「都實驗過了嗎?」
就好像而今鐵路橋問題。
葛天工聽了,大喜過望。
葛天工沉默了片刻,說道:「最少三年。」
何夕本來就不是什麼技術達人。
何夕其實並沒有那麼心急。甚至在何夕看來,如果北京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快,與南京相持幾年,甚至十幾年,也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北京朝廷並不何夕開的。何夕也不能違背很多人的想法。
「下官無能,請大人責罰。」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錢。這錢從什麼地方來?」
在大同修建鋼鐵基地,對他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而且何夕也不能按著他們。
特別是而今北軍站了一點上風,很多人等著何夕反攻。所以何夕提出的各種戰略,都是出擊的戰略。不可能坐守。
而今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複雜,很多地方不是專業人士都不大明白。而且大明技術與現代科學理念結和*圖*書合形成的技術傳統,是與後世有區別的。
於是,後世很多種非遺都不存在了。因為他們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源頭,融入了科學發展的滾滾大潮之中了。但是這些技術的存在,也讓很多技術在原理上是一樣的,但是發展上卻截然不同。
或許在一些大方向上來說,何夕還能給予一些指點,但是具體的事情,卻萬萬不行了。
因為何夕建立的科學體系,是在挖掘了明代手工匠人的技術。一些明代高超技術手法都融入了科學體系之中。
葛天工說道:「這個坡度問題,我思考了兩個種解決辦法,第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在坡度比較高的幾個站,多安置一些火車頭。等火車通過的時候,臨時增加火車頭的。第二個辦法,就是增加牽引索,這樣在每一個陡坡增加一座蒸汽機站就行了。」
甚至不用何夕去鼓吹。不管是南京方面還是北京方面很多人都不約而同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擴大生產,再擴大生產。畢竟他們不是傻瓜。糧食,人丁固然是戰鬥力。但是鋼鐵與火藥,更是戰鬥力一種。
何夕隨即想到,小時間學過的課文,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的火車道,就是用爬坡的。具體是怎麼https://www.hetubook•com.com設計的。何夕一時間也想不起來了。心中暗道:「老了,不中用了。」
「今年冬天,我能完成從北京到北平一直到進山的鐵路,但更進一步,能啃下來這一座山,就不知道多長時間了。但是想來最少一年,而此去東勝一路上,也不是沒有山巒的。」
可以說,即便一個現代工程師過來之後,想要搞明白這個時代,也需要學習一段時間才能看明白這個時代的技術文書。
「三年之後修通。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何夕也在沉思這一件事情。
葛天工說道:「還沒有,正準備進行實驗的。」
怎麼設計?
葛天工說道:「是。」
何夕倒是沒有想過。不知道,這個方案的靈感,是不是來自縴夫。
「甚至要出人命。」
何夕「嗯」了一聲,說道:「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多時間?」
何夕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在大同修建鋼鐵廠,我覺得有三個問題,那就是大型機器怎麼運輸過去,如果單單在當地從頭開始的話太慢了。其次,也要考慮投資問題,朝廷雖為拿著這麼多錢,但是大部分錢都是有去處的。一座大型鋼鐵廠所需要的錢不在少數。朝廷負擔鐵路之後,再負擔這個,有些力不從心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