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重日中天爭上下
第七十三章 丁顯開始了
甚至丁顯有時候也在為黃子澄遮掩。不要讓黃子澄一些異常被其他人發現。
徐家根本不用放什麼暗樁。只要他們有心,就能夠注意到一些東西。
即便黃子澄做的計劃,裏面或許有私貨,但是只要能騙得過他自己。他當做看不知道。
一來黃子澄個人未必願意。畢竟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單獨個體,誰也不會願意為了別人犧牲自己。哪怕黃子澄與何夕的關係很親密,也做不到這一點。
而曹國公府與魏國公府都是頂級勛貴,產業遍布南京。大規模重合。
勛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圈子。即便朱元璋也不好往這裏按插錦衣衛。而且圈層這東西,也很難打破,是圈子裡的人,一些事情不用說都知道。不是圈子裡面的人,很難知道。比如誰與誰的關係好到什麼地步。
丁顯就沒有這個面子了。
呂本捻須微笑,說道:「還多謝丁首輔了。」
徐家兄弟之間,沒有那麼和睦,這李景隆知道。如果是徐增壽自己的意思,他也不吃驚。不過如果是徐輝祖的意思,李景隆就要重新衡量南北之爭的局勢了。
黃子澄將他的計劃和_圖_書說完之後,丁顯自然上台,說道:「現在江寧區還在規劃之中,諸位如果有想法可以與單獨聊聊。」
呂本說道:「那是自然。」
黃子澄將自己的南京新城幾乎做的十分完善,簡直是盡善盡美。就在南京城西邊,選一片空地。建立一個紡織基地。從各地採購棉花,在這裏生產。甚至與太平鐵廠相距也比較近。現在採購北方機器,將來可以令太平鐵廠仿製。
不管徐增壽是什麼意思,李景隆都有應對辦法。也不在乎。
他們兩個人的勾連,並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丁顯即便是首輔,但是這些大勛貴面前還是沒有檯面的。
李景隆大為吃驚,身體微微前傾,說道:「這是你的意思,還是徐大兄的意思?」
不會做有損自己的任何事情。
黃子澄其實早就與北邊有過聯繫了。畢竟,姚廣孝在南京,豈能不與黃子澄聯繫。不過,不管是何夕還是姚廣孝都不會讓黃子澄做太出格的事情。
這也是李景隆敢大胆收留姚廣孝的原因。即便被皇帝發現也不礙事。最多是將人交出去。
他沒有否定徐增壽所說的話,畢竟,徐家在南京也是坐地虎,甚至
m.hetubook.com.com徐家的消息,要比錦衣衛靈通。無他錦衣衛好監視很多人。而徐家在乎的僅僅是南京,更確切的說,是南京徐家產業附近。
只是朱允炆對於這些事情一點感覺都沒有。沒有敏感度。
李景隆其實也知道,他做一些事情,瞞得過錦衣衛,畢竟府中誰是錦衣衛,他大概是有數的。錦衣衛之中,也有他父親埋下的暗子與結下的交情。
倒是沒有。
畢竟,真報上去了,反而是他們自己的麻煩。
如果是太子朱標知道這個消息,他立即知道,這裏面有問題,畢竟,他就是勛貴圈子的核心。所有勛貴都是圍繞著他轉的。
只是,有好的計劃就能落實下來嗎?
這讓李景隆有些不知所措。
丁顯處理好一切,到了攤派的時候,也必須借呂家,不,或者說是皇室的面子。
二來,黃子澄與北邊有勾連這一件事情,別人或者不知道,丁顯未必不明白。
李景隆萬萬沒有想到,徐增壽想做這個。他李景隆是一個滑頭,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特別是在兩位皇孫之爭的時候,左右搖擺。否則他為什麼不被朱允炆重用?
丁顯作為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他從不在
https://www.hetubook.com.com
乎什麼忠誠。甚至也不在乎什麼背叛。他在乎的僅僅是利益,黃子澄的才華能給他的帶來極大的利益。黃子澄做什麼,他都當做看不見。既然不是一個陣營的。在很多事情都有差別的。固然不會讓小孩子不一起玩。但是小孩子不懂事。但是大人們卻知道該怎麼有意減少他們的接觸。而且小孩子長大了。也知道很多事情該怎麼做了。
無他,徐達作為勛臣之首,已經是自成一派了。而李文忠多次做了徐達的副將。看上去很好,其實不然。以朱元璋的制度設計,副將是用來監督制衡主將的。
李景隆頓時皺眉,說道:「你是什麼意思?」
徐家即便沒有了徐達。徐達留下來的勢力,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籌碼。
這也與朱允炆,丁顯這些人的年齡有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給曹國公府面子,畢竟即便出賣了這樣的勢力,皇帝也不可能輕易殺絕的。不殺絕,將來要報復他們,可是簡簡單單的。所以不遇見原則性問題,都能遮掩過去。
很快,呂本出面,將各家勛貴都叫過來,當然即便主事的沒有來,也有年輕子弟過來。丁顯也沒有擺出首輔的姿態,www•hetubook.com.com而是一一迎接。隨即讓黃子澄出面,給他們講解棉紡業在江南的好處。
雖然說,太平鐵廠的技術對於北方已經有了落後,但是依舊是南京所轄最技術最好的地方。
甚至黃子澄也有意仿照北京城,在這裏單獨設區。為江寧區。江寧區的管理模式對照北京的管理模式,一比一還原。各種稅收政策什麼的都參照北京。
徐家一直表現出來的都是忠心耿耿。而今看見來徐家似乎也動搖了。
畢竟他也有自信。黃子澄知道的東西,他其實也明白,只是他做這一件事情沒有經驗而已。他其實也在黃子澄身上偷師,將來黃子澄對他沒有利用價值了。再論其他。
在這一點上,黃子澄一點也沒有藏私。
丁顯自然也知道,這一件事情,一時半會定不下來。
當然了,姚廣孝最理解何夕的心思,得到何夕的指示之後,做得也是陽謀。
也就是說李文忠即便與徐達私交好,他們也不是一陣營的。
那麼多年前的交情,也就是在這種場合敘敘舊。說說話,表示一些親密。至於私下裡做什麼,說什麼,就是另外的事情了。徐增壽忽然上門,有些突兀了。
徐增壽有意與李景隆走到一起,寒暄幾句之後和-圖-書,徐增壽忽然說要去曹國公府上吃酒。
黃子澄卻覺得有些不大可能。
但是丁顯不在意。
不過,李景隆很快就將手搭在徐增壽的肩膀上,勾肩搭背,好像當年小時候,說道:「走,吃酒去。」
一行人散去之後。
徐增壽也是知道。說道:「無他,我是想見見姚先生。」
李景隆與徐增壽而今也不是小孩子了。
方孝孺在這些勛貴面前還是有些面子的。但這個面子不僅僅是方孝孺的,還有宋濂的。畢竟宋濂當年主持大本堂,在裏面讀書的人,其中很多都是而今的勛貴。
但是徐家不一樣。
的確,李景隆與徐增壽年紀相差不大。在輩分上或許有差別的。但是在年齡上都是一起長大的。在一個圈子裡,彼此之間自然是有交情的,但是有很多交情嗎?
幾乎是要在南京複製一個北京新城計劃。
徐增壽左右看看,說道:「不請姚先生來見我嗎?」
徐增壽與李景隆來到曹國公府。沒有外人了,李景隆直接開門見山,說道:「你有什麼事情找我?」
丁顯說道:「那您老出面,召集大家一起坐下來商議一下如何?大家總是要一個章程。」
錦衣衛對他發難,除非是想將李家滿門殺絕,否則他都會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