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卷 重日中天爭上下 第一百二十七章 朱允炆的猶豫

第八卷 重日中天爭上下

第一百二十七章 朱允炆的猶豫

也不要忘記了。
而大部分真正士大夫,他們對下人也是很友好的。說他們偽善也好。做樣子也好。他們的確能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
他早就在這裏等著,江南出事了。紀綱就是整個計劃負責人。此刻就潛伏在江南,四處串聯。等待時機。而姚廣孝正帶著大量資金。準備給南京的新鈔體系致命一擊。
除非肉體消滅。
也不符合何夕的政治理念。
何夕在北京籌劃這一件事情,已經籌劃了多長時間。
北方紡織業一開始對南方的紡織業衝擊不大。就是因為以方孝孺為首的很多保守勢力在努力抗爭。
但是放在南京這裏就不一樣了。
由義門鄭氏開始,錢家,顧家,陸家,一系列名門大戶都在清理之中。
這並不是,他們並不在二十一世紀,而是他們生產關係保留了很多農業社會的東西,儒家在他們這裡有生命力。
但是而今與現在的情況想結合就不一樣了。
所以朱允炆的警告。並沒有讓丁顯收斂,而讓丁顯變本加厲了。
朱允炆說道:「這一件事情,朕就不插手了。你好生做事,不要搞出大亂子。」
人才才是一個家族最大的財富。
方孝孺是和圖書有些東西。
這些士大夫們被砍頭,他們被逼急。兔子逼急了都會咬人了。更不要說,這些士大夫之中,也是有人才的。可不全是兔子。
他或許不理解一些現代的知識,但是有些現象他看得很明白。比如工業化對農村的衝擊。這個問題,即便是放在後世,也是一個世界級別的課題。
就拿錢家來說,是吳越王錢家之後,自從宋代之後,就是名門。即便是後世錢學森等大家,都是出自錢家。但是元末之亂,再加上朱元璋種種政策,對這些家族打壓很大。
大多數時候,也不可能鬧出事情來。
是一個系統的不同表面。
北方以重工業為先,帶動了很多產業,但是對關係民生產業,一直在保護。比如糧食,北京每年都用盡辦法保持糧價。何夕更是想辦法為河北農村提供貸款,進行農場化改造。
無數家庭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而丁顯做的事情,就是給這兩岸百姓點燃了。
等於何夕將整個大明,以及大明已知世界都成為了北京地區的經濟殖民地與商品傾銷地。所以北京有富裕人力物力進行戰爭的同時,也能對百姓進行安置。
更重要和*圖*書的是戰爭。
朱允炆登基之後,這些家族有些恢復,但規模並不大。面對丁顯藉助官府之力的打擊,他們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只是這些世家大族最寶貴的從來不是他們的錢財,家產。而是他們的人。
財富大量的向江寧區集中,讓江寧區的發展,簡直是一日千里,大有北京速度重現的結果。但是他的急速發展,代表著整個長江兩岸紡織業的衰落。
方孝孺給出的答案就是抗爭否定。畢竟,儒家本質上就是以農業農村為基礎的社會關係的學問。甚至現在一些儒家的東西在很多偏遠的農村保存的很好。
再加上連年的征戰,貨幣貶值,民夫的徵調。朝廷腐敗。等等問題。百姓已經在水深火熱之中了。
所以,他們還能忍耐一段時間的。
只能說,丁顯與朱允炆與何夕相比,在知識面上差太多維度了。何夕從各方面對他們形成了降維打擊。或者只要在烽火從江南升起的時候,他們才能夠想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何夕覺得難辦就在這裏。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管打天下是這樣,就是治理也是這樣。何夕的政策即便是好的。但是老和-圖-書百姓們反對,推行的難度也很大的。
只是,丁顯與朱允炆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很多事情都是聯動的。
長江兩岸,就好像一堆積薪,就差一根火星了。
朱允炆心中暗道:「該下定決心了。」
但是,當方孝孺倒台,丁顯上位,並代替建立江寧工業區,基於賺錢這個立場。丁顯毫不猶豫選擇了紡織業。這種情況下,就沒有人給這些人遮風擋雨了。
丁顯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知道他過關了。
朱元璋對天下的遺澤,也不是幾年可以喪盡的。大明的家底也不是朱允炆幾年可以敗盡的。雖然百姓已經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這個階段還期盼有明君來解救他們,而不是造反。
是的,士大夫們大多數無拳無勇。面對強權,他們大多都會跪,所謂資本主義軟弱性,但是實際上,所謂的士大夫們也不是太強硬的。骨頭也不硬。
丁顯對各家嫡脈肉體消滅,但是能將各級旁支都消滅掉嗎?這不可能做到的。不過,丁顯做的事情,對何夕是重大利好。這些頑固的大家族,在各地根深蒂固,而且特別得到百姓愛戴。
總之,儘可能對農民進行安撫。
一場轟轟烈烈https://m.hetubook.com.com的革命,自然是最好不過。將舊世界洗刷的乾乾淨淨的。何夕就能從頭再來了。但是何夕的位置身份,讓他們不可能這樣做。而且製造冤案的話,也是有後患的。
只是丁顯與朱允炆只看著無數財產源源不斷的流入南京。充當南京的軍費。但是忽略了很多事情。
如果這一次的亂子,僅僅陷入民亂規模,朱允炆並不是太在乎的。而且北方戰事太急了。如果不能緩解局勢,前線就維持不下去了。其他的朱允炆根本來不及多想了。
首先,南京各地已經受到了北京工業化的衝擊。這個衝擊是各方面的。不僅僅是紡織業。只能說紡織業在江南佔據的份額太大。影響力舉足輕重。
丁顯都給何夕做了。
很多百姓男丁被徵召去為軍隊運輸糧草。而家中全靠婦孺耕作。織布才有一些收入。而今連這一點收入都要剝奪了。
民亂,簡直是中國歷史的點綴,即便是號稱太平盛世,也少不了這些。
北京大規模徵兵,將人力成本提高了。大部分百姓,只要願意本分做事。一般情況下,是能夠有一分糊口的工作的。而且戰爭帶來的戰爭景氣,也給這些百姓帶來更多的出路。
www.hetubook.com.com說實話,丁顯也選了一個好時機。
搞他們,即便弄得再酷烈。
不是何夕有什麼本事。而是北京的基本盤太小了。
一般會有後患。當時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而朱允炆而今早就不在乎什麼後患了。
糟糕的財政,槽糕的軍事,讓朱允炆下定了決心,拖下去,只會越來越難以翻盤。只有一場大勝,才能給他帶來喘息的機會。
而今好了。
丁顯下定決心,既然將士大夫們得罪透了,就讓他們物理上消失的,否則等他們將來報復不成?
這樣的情況下,南北真正的決戰,第一戰不會在前線打起來,而是在後方。在南京的大後方,江南地區打起來。
問題是,何夕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
畢竟,地主階級好處土豪劣紳。那還是工業化之後,大量農村人才都到了大城市,而土地的價格下跌。士紳階層幾乎都不在農村之後的情況。
工業化帶來的衝擊,在何夕這裡是緩慢的釋放的。
單單是百姓造反,就是民亂。而民亂在歷朝歷代從來不少,即便是在盛世之中也不少。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大亂子。而士大夫,無拳無勇,也是對的。
奈何,這些人頑固也好,反對新法也好,他們大多罪不至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