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大日衝天盪層雲
第五十五章 對於東南亞的安排
而今也是一樣的。
其實緬甸而今本身就不是一個國家。何夕更是延續之前的想法,沿著伊洛瓦底河一劃,將緬甸一分為二。成為兩個國家。當然了,為了平衡兩國的實力。在河兩岸做出一些規劃,這邊河西有一塊河東的地,河東有一塊河西的地。自然也是很自然的。
然後,就是將湄公河上游,包括後世泰國東部寮國南部地區劃在一起。
而且這裏僅僅是統計的中下游部分,上游很多地方,其實也是平原地帶,整體上,輕鬆超過十幾萬平方公里。
彼此之間,堪稱犬牙交錯。全部是國內設省的思路來的。
扣雲南而有東南。
畢竟游牧民族的規則,只有有實力的人,才能當王。沒有實力的人,根本不可能成為王。
與皇室之間的關係,也遠了不少。
甚至何夕覺得,帖木兒最好是落到燕王手中,畢竟帖木兒也算是豪傑之輩。燕王也不是心胸狹小的人。自然會善待他的。而其他人可就不是這樣想了。
而今的兩河平原,還是一塌糊塗,後世產糧最多的湄公河三角洲,還都是沼澤濕地。很多地方都是原始森林,即便到後世,估計這兩大平原也沒有完全開闢。
如此一來,大雲南,東南亞八國,兩總督府。一整套計劃下來,只要大明本土不出什麼問題,決計不至於失控,甚至即便是大明出了一些問題。只要不是什麼大問題。保存一部分力量,這裏
和圖書
也是能夠壓制的住的。何夕研究過東南亞的地理。
後世這裡是在南洋各族手中的,不是何夕小看他們。但是總覺得,在種地這一件事情上,任何民族都比不上漢族。何夕要將這裏看成,漢代的江南。
這僅僅是一層制衡。
漢代的江南,幾乎上是荒蕪之地。但是幾百年之後,就看出了江南的底蘊。而今科技發展,讓開發速度大大加快。
這就代表,單單論農業潛力,兩淮平原是與中原是可以相提並論的。至於差多少。這個不是專業人士不好說什麼。但是後世東南亞國家是國際上稻米主要產出國之一,也說明了這一點。
這就要放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那就是,這兩條河都是的大河,雖然上游通航是不大容易的。但是下游很多地方都是能通行大船的。誰的水師最強。自然是大明朝廷。
到時候,尋一個錯處,將安南收回朝廷,也不是不可能的。
雖然說,這些山中大多都都分給了土司,朝廷也很難直接控制。不過這個大雲南計劃不僅僅是將雲南擴大了近一倍,也是讓雲南在整個大明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
另外就是緬甸。
但是,何夕卻不得不防備。
在何夕看來。這兩個平原雖然說有一些山勢阻隔,但是這山不夠大,最大的證明就是,後世泰國就可以說明了。泰國就是橫跨兩個平原。其中湄公河平原,
https://m•hetubook.com.com
四點四萬平方公里。而湄南河平原與湄公河平原相差不大。也就是大明朝廷,有一個深入各國的窗口。而且這兩河沿岸必然是最繁華的地方。這裏為中樞所制。自然也能輕鬆拿捏了。
何夕不知道,朱雄英想過這個問題沒有。但是何夕覺得,朱允通這一脈的下場不會太好的。
何夕在首輔這個位置上,就要為朝廷多想想,雖然剛剛封王。但是削藩之事,已經可以準備了。
不要小看這一兩百里,這表示安南與大明邊境上,沒有一點山川之險。這種思路,本質上就是處置省界的辦法。
但是,湄公河平原與湄南河平原卻不一樣了。
也就是將兩河平原,分為五個國家。下游以湄南河,湄公河為界。上游還有一國。
而泰國更是以湄南河為界一分為二。
朱允通雖然是朱雄英的親弟弟。但他不是皇帝的兒子,只是皇帝的兒子,更不是太祖的所封的王爺。太祖親子在,宗法上的地位特殊,都是一脈之主。不要說別的,單單看字輩就可以看出來。朱允通是沒有單獨的字輩的。而今朱雄英在位,他與皇室關係親密。但是等一兩輩過去。關係淡了。他的地位與太祖諸子之後,根本不能相比。
何夕也要對之前制定的賦稅政策重新修訂一下。畢竟還有這麼大的財政窟窿等著補了。
還有就是湄公河西岸直接到湄公河平和-圖-書原湄南河平原東部一些地方,將湄公河平原與湄南河平原之間的交接地區,也就是豆蔻山脈,與扁擔山脈化到了東邊。
當然了西洋總督府也有一個大畫餅。那就是印度洋都是西洋總督府的轄區,往西根本沒有限制。
在何夕看來,兩河平原,正是關山千里,沃土萬頃,足以王陛下。
雖然說,農業潛力僅僅是潛力。不能說明什麼。
整個東南亞有幾個平原。第一個紅河平原,自然是安南地界,後世的越南北部。但是還有緬甸的伊洛瓦底河平原,也就是緬甸,這兩個平原與其他地方有明顯的山勢相隔。是聯繫不到一起的。
將泰國寮國緬北的群山幾乎全部划給了雲南。
至於這八個藩王都是誰。
也算是分而制衡。
何夕更喜歡將這兩個平原合併在一起,稱為兩河平原。十幾萬平方公里一年三熟的平原,是什麼概念?這樣說吧,中國最大的平原,也就是黃河衝擊出來的,黃淮海平原,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很多地方,約三十萬平方公里。
現在還是一片水潦之地。但是潛力巨大,也算是大明控制這一帶的抓手之一。
那就是燕王西征大勝。帖木兒大敗而逃。丟了自己的根本之地。甚至有人傳言,帖木兒已經死了。
何夕就不多想了。反正朱家的事情,他們家裡處置就行了。
何夕一看地圖,確定大戰的位置,就知道,帖木兒不管死還是沒有
https://www.hetubook•com.com死。此刻作為中亞之王,蒙古人最後的豪傑之輩,他依舊死了。
也因為如此,何夕將安南國土向南延伸了數百里。說是補償安南。
但是北方農業潛力是遠遠比上這裏的。就不說一年幾熟了。小麥產量是比不上稻米的。在古代就是這樣了。
但實際上,卻是將後世越南中部的狹長地帶都劃到了安南。讓安南深入到湄公河平原一角。
只要大明國力能夠支撐住,其實是可以拿下安南的。
更重要的是,何夕在伊洛瓦底河出海口,更是劃了一圈。也就是將後世仰光附近給劃了出來,成立西洋總督府。
只是,廣西與雲南的邊疆線分別向南向西,推進一兩百里。
如果將來,何夕在天竺就藩。那麼,他很有可能兼任西洋總督。只是,那時候的西洋總督府很有可能就不在仰光了。
雲南佔盡了東南亞的形勝之地。不打仗的時候,自然什麼都不用說了。一旦開戰,從雲南居高臨下,直接打進各國腹地,根本沒有任何緩衝的餘地。
他不能將後世的歷史來對照了。
這是朱雄英需要費心的事情。他懶得干預。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藩王就藩,又會拉動消費。
還有另外一層制衡,就是何夕將兩河平原一分為四。分別以湄公河三角洲,也就是後世越南南部地區,以及湄公河東岸地區。當然了,湄公河三角洲也劃出一塊地方,直接給了南洋總督府。也就是後世胡志明和-圖-書市那一片。
或許有些人覺得不對,以河為界,彼此之間不是天險嗎?
畢竟,在何夕看來,安南與中南半島上其他國家不一樣。安南文化之中,有太多漢文化的成分,是最容易吞併與同化的。歷史宣德棄地,是又很多原因的。不能簡簡單單歸結為軍事失利。
也就是兩個平原加起來,輕鬆超過了十萬平方公里了。
當然了,東南亞戰事收尾,最重要的是當地的戰後安排。
只會有人落井下石。
而西洋總督府的控制區,不僅僅是緬甸,還包括了湄南河西岸。從此讓中南半島上,分成兩部分,分別是南洋總督府,與西洋總督府控制。
也就是,以兩河平原為核心根基。是可以有一個挑戰大明霸權的大國根基的。當然了,這裏匱乏煤鐵,也算是一個弊端。不過作為執政者。放緩于未然之心也是有的。
燕王這一次大勝,擊垮了帖木兒的絕對主力,更是讓帖木兒離開了自己的根基之地,這個時候,不會有人來扶危濟困,為帖木兒效力到死的。
只是何夕這邊剛剛安排好。西域那邊又傳來一個消息。
第一個部分,自然是安南地區,歸朱允通所有。
這兩條河大部分地方都是界河。雙方都不能控制,那能夠控制的自然是大明朝廷了。
何夕就不去管了。
更不要說,這裡是熱帶,一年三熟。在農業上的潛力超過很多地方。
首先,何夕與各方面商議過後,將廣大中南地區,分為八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