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之南洋再起

作者:聽風煮雨夜
大明之南洋再起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金戈鐵馬復河山! 第七百七十三章 吳三桂的為難

第四卷 金戈鐵馬復河山!

第七百七十三章 吳三桂的為難

「水泥廠的活兒太苦了,得加錢!」
葉爾羌城外,數不清的戰馬,駑馬在賓士驅策。
但是,丁阿偉這邊才剛準備說些什麼,就被丁長壽給拖到了自己身後。
丁長壽聞言,斜了自己侄子一樣,開口說道。
以及吳應麒對政務並不熟悉!
而在接下來的一路西征的過程中,先是青海湖,后是哈密,敵人基本上都是不缺馬匹的那種。
西域,葉爾羌城!
而一個合格的統治者,可並非是掌控軍隊就可以的。
「應雄,應麒!」
而川蜀方面的明軍也是在接到軍令的第一時間,便動兵向著高原挺進。
反正朱宏煜是不會允許有地方的少民居民所佔比例過線的!
雖然現在遼東的氣候也算是苦寒,可那也得分和誰比,和高原的氣候比起來,遼東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好不好?
這麼長時間的征戰下來,關寧軍的減員問題是很嚴重的!
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在西域募兵,因為他知道做不到。
他的兩個兒子,吳應雄的性格不夠殺伐果斷,對軍隊的影響力也不夠,並非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小兄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炮灰從哪裡來?
在他眼中,沒有什麼問題是武力不能解決的,如果不能,那一定是武力還不夠強。
「哎,畢竟等我軍殺入天竺之後,再想要從大明哪裡購買軍火,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和大明購買軍火,以及派出商隊探路的這段時間之內,我大清也好在這葉爾羌城好好修整一段時間。」
「額也不知道!」
路上轉運所需的花費就特么是一個大問題!
但吳應麒不同,但的思維就是純粹的武人思維!
吳應雄和吳應麒聽到吳三桂的呼喚,兩人上前一步,來到了吳三桂身邊。
丁阿偉聞言,聽著那每月三塊銀元,以及三天見一次葷腥的待遇,眼睛都有些發直了。
但在朝廷花費力氣治理,劃分了行車道和人行道,左右對向行駛,以及搞出了www•hetubook•com.com紅綠燈的概念之後,淮安城的交通狀況便好轉了許多。
叔侄兩人叫了一盤醬肘子,然後便是一人一碗陽春麵。
大量的農民,工人聚集在城市內,想要通過做工來獲得報酬,養活自己。
倒不是說到時候大明就不賣了,主要是距離太遠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淮安的份量並不比揚州差多少。
看著城外威勢浩蕩的騎兵集團,吳三桂胸中激蕩著熱血。
吳應雄的思維是典型的文人思維,或者說是有些墨守成規。
吳三桂不知道該選誰來做自己的繼承人!
關寧軍的主力雖說是漢人,但在這西域,主體民族卻是蒙古人和畏吾爾人。
當年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便都是這樣做的!
站在葉爾羌城的城頭,吳三桂眺望著城外的大軍的演武,眼神中滿是銳利。
吳三桂收回了亂七八糟的思緒,聲音虛弱的呼喚著自己的兩個兒子。
淮安作為大明的經濟重鎮,其城內的工商業是極其發達的。
每月三塊銀元啊,那一年豈不就是三十六塊?
丁阿偉縮了縮脖子,看著淮安城的繁華,他的眼睛里閃爍著嚮往。
「水泥廠招工了!工錢豐厚,待遇從優了。」
……
「父王!」
就不信,他吳三桂都這麼牛批了,以後的歷史書上,還有人能說他吳三桂是歷史的罪人。
算是大明在淮河沿岸,以及運河沿線的經濟重鎮。
這些原本被裹挾起來的,不情不願的兵馬,自然也就歸心了。
實在不行,把人遷移到遼東去開發黑土地去!
一個縣最多安置二三百人,如果雲貴川蜀等地安排不下,就往關中,往湖廣,往江南,往兩廣安置。
他們在西域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民意基礎可言,之所以能夠在西域立足,靠的就是軍隊的威懾。
「接下來,我大周最重要的事情,除去要經常演武,保持軍隊戰鬥力之外。」
甚至他吳三桂將來還要帶兵https://www•hetubook•com•com征伐天竺,將天竺也變成一片漢土。
兩人站在市場上,聽著四周此起彼伏的招工聲,兩人都有些拿不定主意。
但吳三桂卻是身上裹著一層厚厚的披風,身旁還放著好幾個火盆。
明軍的軍情傳遞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咱倆先去找個酒樓吃個飯,然後去城裡的勞務市場看看,那邊時常有人在招工。」
吳周方面想要和大明購買軍火,趁現在他們還在西域,或許是最後一次了。
「父親,此事怕是不好做啊!」
只是,此時的吳三桂卻是氣色卻是並不太好,臉色發青,嘴唇泛白而缺乏血色,氣息微弱,一幅命不久矣的模樣。
雖然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現在的天竺和大唐時期的天竺究竟是不是同一回事,卻是誰也不知道。
吳三桂聞言,皺著眉頭說道。
準備要走長江航道,逆流而上,準備要儘快返回高原,讓高原上的部落準備應對明軍的大軍。
最近,隨著吳三桂的身體情況惡化,他一直在思慮自己的繼承人問題,卻是遲遲拿不定主意。
「做不到就不做嗎?」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不是虛言!
「紡紗廠招工了,有經驗者優先,每月兩塊銀元,提供食宿。」
原葉爾羌汗國故都!
「跟三叔在外邊,三叔難道還能讓你花錢?」
事實證明,雖然裹挾兵馬這一招在實行的時候死的人是多了點,但好用也是真的好用。
吳三桂聽聞吳應麒的話之後,滿意的對其頷了頷首。
這樣的情況下,還想要西域的本地人從軍,給他們做炮灰,實在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不多時,叔侄兩人便吃完了飯,然後向著城內的勞務市場而去。
看看能不能忽悠一些蒙古人或者畏吾爾人從軍,來給關寧軍做炮灰。
現在的淮安是大明在江北重要城市之一。
吳周在河套戰役之後,本就繳獲了大量的戰馬用於西征。
https://m•hetubook.com.com自唐末藩鎮割據以來,被漢家丟掉了西域,重回漢家治下。
「小兄弟,劉氏水泥廠招工,要的就是你這樣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每月三塊銀元,管食宿,保證三天能見一次葷腥。」
最起碼,不會那麼動不動就堵車了!
最起碼,遼東的土地是足夠肥沃的,不像高原,只能種青稞。
隨著他的身體一天天的惡化,這個問題也是越來越迫在眉睫!
「吃個屁的乾糧!乾巴巴的沒個味道。」
現在已經開春了,所謂的料峭春寒也已經過去。
只能是從西域本地徵調。
吳三桂甚至有預感,這座葉爾羌城,或許就將是他的埋骨之地。
而吳應麒的話,也不是沒有問題!
屬於吳周的大旗在葉爾羌城上方飄揚,城內城外,數不清的兵馬駐紮。
淳樸的農民漢子,從來都是不願意浪費糧食的。
「三叔,咱們要去哪裡做工啊?」
這三十六塊銀元,都足夠他娶個媳婦了!
丁阿偉跟著自己三叔一起進了城。
大明光復三年,三月初!
想要將那些少民漢化,教育是一方面,可你不要讓一個地方聚居的少人太多,也是一方面。
隨著人流的密集,淮安城內交通時常擁堵。
關寧軍對西域而言,本就是侵略者。
「如果是別的活計,一個月三塊銀元,三天見一次葷腥確實不錯,但水泥廠的話這肯定不行!」
開始著手于安置那些被明軍解救之後,離開高原來到漢地的農奴。
在明軍精騎于高原上征戰的同時,川蜀雲貴方面的大明官員們也是忙活了起來。
崇禎十五年以後的闖軍和西軍,尤其是其老營兵,戰鬥力可是相當的不錯的。
以至於,現在的吳周軍基本上是極為奢侈的一人雙馬,嗯,包括隨軍的老弱婦孺在內,所有人都是一人雙馬。
而關寧軍如果想要殺入天竺,現有的軍隊規模可不一定夠。
現在,他吳三桂征伐西域,帶著漢家軍隊宣揚漢家威儀于域外,擴土開疆萬hetubook•com.com里。
對於那些被明軍解救的,深受壓迫的農奴而言,明軍的騎兵可不就是給他們帶去了自由和幸福嗎?
距離中亞已經不遠了!
雖說不至於原地去世,但他再想要像以前一樣縱馬于戰場,卻也是不可能了。
……
水泥廠的活計其實不光是累,累其實沒什麼,這些樸實的農民工最不怕的就是吃苦!
一個戴著瓜皮帽子的人牙子主動跑到丁阿偉面前,開口說道。
「咱們好容易來一次淮安城,怎麼不得去吃頓好的?」
那是吳三桂引以為依仗的關寧鐵騎在演武!
所以,吳應麒一早便打定了要裹挾的主意!
丁長壽聞言,搖搖頭說道。
丁長壽帶著自己的侄子,過了好幾個紅綠燈,七拐八拐的了一家酒肆外。
每次戰鬥結束之後,在大破敵軍的同時,吳周軍都會繳獲大量的戰馬!
「吸納一批蒙古人和畏吾爾人從軍,成為我吳周大軍的一員!」
到時候,他吳三桂的功績便更大了。
於此同時,活佛一行人才剛剛離開南直隸地界。
「水泥廠那邊就招三十號人,招滿可就不要了!」
「便是要提前向天竺方面派去商隊,摸清楚天竺的具體情況,然後制定作戰計劃。」
哪怕是在整個大明境內,淮安都是數得著的重要城市之一。
反正大明現在不缺耕地,到處都需要人去開荒種地,保證大明的糧食供應。
「讓關寧軍壓著裹挾起來的兵馬打上幾仗,劫掠屠城幹上幾次,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城南距離勞務市場不遠的地方,有一家酒肆,那裡的醬肉和陽春麵是真的一絕……」
現在吳周軍的這個戰馬存欄量,比大明的戰馬存欄量都要多多了。
淮安!
讓關寧軍押著裹挾起來的兵馬打上幾仗,屠幾座城,讓他們見見血,嘗一嘗劫掠的好處。
丁長壽看著對面的人牙子,或者說是介紹人,毫不客氣的據理力爭到。
吳應麒最大的問題便是,他不是長子,而是次子。
「還有就是,要利用我和*圖*書軍手上多餘的馬匹,去向大明再購買一批軍火,尤其火炮。」
為了保險起見,關寧軍需要大量的僕從軍來當炮灰,以確保接下來他們進攻天竺的戰役能夠完全勝利。
還有盈餘!
吳三桂眯著眼睛,開口吩咐道。
大量的明軍精騎在高原上馳騁,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高原人民帶去自由和幸福。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在水泥廠做工對身體的損害。
「招工,招工了!」
但是,活佛想不到的是,因為有電報在,他們這邊還沒離開南直隸呢,朱宏煜的聖旨就已經傳到川蜀去了。
現在的關寧軍也準備這樣做!
在打完哈密城的戰役之後,吳周一路順著塔里木河,推進到了葉爾羌城。
倒是吳應麒在一旁開口說道。
現在的淮安城,其實已經頗有了那麼幾分城鎮化的味道。
當然,這一句並不是明軍在自吹,而是高原上的百姓的心聲!
他的臉上滿是凝重之色。
隨著工商的發展,淮安城內湧進來了太多的外來務工人員。
大明的商人們,在淮安四周建設了大量的工坊,吸收了海量的勞動力。
吳三桂的身體本就不好,一個冬天過去之後,吳三桂的身體在長途遷徙,以及西域的漫天風雪中徹底垮了下來。
「若募兵不行,就裹挾吧!」
丁阿偉將自己背包里的乾糧也給拿了出來,準備要就這醬肘子吃上一些。
再加上工商的發展,整個大明到處都缺乏勞動力,不怕安置不了那些藏人。
說話間,丁長壽便拖著自己的侄子順著人行道,往城南而去。
兩人身上穿著樸素的麻衣,臉龐被太陽曬的黢黑,手上的老繭和臉上的皺紋,無不在說明他們是一個老農民的身份。
吳應雄聞言,在一旁開口說道。
丁阿偉聞言,縮了縮脖子說道。
「三叔,額包里還有額娘給咱們準備的乾糧咧。」
「……」
他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的事情,應該是可以翻篇了!
對於這些農奴,大明這邊也是採取分散安置的政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