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宋世祖

作者:破賊校尉
大宋世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百九十三章 留在開封做顧問吧

第五百九十三章 留在開封做顧問吧

「這是托官家的福。而今太平盛世,四海宴清,老臣心與同喜,家中興旺,與國同舉。國盛家才旺。」
果然,在府門口,尚書省太宰蔡卞和新升遷的理蕃部左侍郎蔡攸,一身常服,戴著簡王大帽,站在那裡。他們態度恭敬,如同哼哈二將一般站在中間那人的兩邊。
趙似滿臉欣慰地點了點頭,「四郎有這份心思,那最好不過。朕聽說過,蔡府四郎,文武雙全,不僅文采橫溢,還在京畿中學體育競技聯賽里拿過獎牌。進襄武士官學院好好學習,三年畢業后,說不定能趕上西征。」
所以官家採取這種措施,三品以上的副郡部級官員,要不留在京畿、郡治發揮餘熱,要不在指定地方榮休,為這些地方的繁榮繼續做貢獻。
蔡京一聽,官家的話都講到這個份上,再推辭就矯情,連忙應道。
「老臣對此子期望甚高。」
到了官家這種出口成憲的位置,做任何一件事,說任何一句話,都會被人反覆琢磨,揣摩出其中的深意來。
但是兩人什麼都不敢說,只敢低著頭。
「聽說四郎是你家千里駒?」
「元長公,你家人丁興旺啊。好,好!」趙似點了點頭。
蔡絛心頭一震,有點明白父親的意思。
「臣準備開春將他們轉去景靈學校。」https://m.hetubook.com.com蔡京連忙答道。
蔡絛也垂手說道:「官家的切切勉勵,學生牢記在心。定當刻苦學習,不負君望。」
說到這裏,趙似轉向蔡京,意味深長地說道:「要是元長公捨得,到時候就隨軍去西北走一遭,掙份軍功回來。」
真是老當益壯啊。
只是每年對各州縣的小學和中學提供大量的補貼,學雜費、伙食費,儘可能地降低適齡兒童就讀的難度。
「好,好。你們這些國之重臣,治國經驗豐富,致仕都應該留在京城裡,發揮餘熱。向學子們傳授學識經驗也好,顧問其它三省部院也罷,都是好事。再說了,現在開封城裡集中了大宋最優秀的醫師,有各科最好的醫術。年紀大了,有了什麼問題,朕也放心。」
蔡京的話,就是讓人聽著舒服。
「好!」趙似撫掌讚許道。
同時從中學開始提供各種名目的獎學金——由各慈善機構募捐提供,能夠保證成績優秀的學生,心無旁鷲地讀完四年中學,考入大學或者專科學院,成為大宋的精英。
「朕看過元長公的一些文章,在學政方面很有見地。」趙似緩緩地說道,「昨日,朕召見了禮部劉正夫和學政部的范致虛,提起過元長公www•hetubook•com.com的那幾篇文章。范致虛當即表示,希望能代表學政部延請元長公為學政顧問。」
蔡京聽著聽著,聽出意思來。
「嗯,做父親的總是望子成才。」趙似感嘆了一句,又問道,「聽說令郎年已十六,中學應該畢業了,有什麼展望嗎?」
地方名門世家,那就是等於前漢的地方豪強,控制著地方的行政、經濟和教育命脈,慢慢地把它營造城一家一門的獨立小王國。
「嗯,」趙似不置可否,隨即說起另外一件事,「景靈學校,這個名字不好聽。朕準備把景靈學校改名為文正學校,還是九年制。徵求過范季公,他滿口答應。既然文正公的後人不反對,那就定了。」
自己兄長,果真厲害,至少在揣摩君心方面,不輸給自己。加上行事果斷狠辣,這次要不是官家幫自己,還真就叫兄長把自己給拉下馬了。
私立學校就沒有這麼多機會,但是薪水待遇要豐厚得多。這就需要當事人自己考量權衡。先在公辦學校積累經驗、選評職稱,等經驗和職稱差不多時,可以跳槽去私立學校。獲得不菲的薪水,但「仕途」基本上停滯——同官階職稱很難評上。
蔡京看了蔡卞一眼,兩兄弟都是心思機敏之人,眼神在空中一交織,都明白對和*圖*書方已經清楚了官家的真正意圖。
這位官家行事天馬行空,很難摸清套路。這次來,有什麼深意?
蔡京目光閃爍,他不知道官家這麼說,到底有什麼用意。自己因為「鋤大弟」行動失敗,自請辭職,去了弘文院。
「回官家的話,犬子想去報考狄襄武士官學院。老夫又擔心他吃苦,一時委決不下。」蔡京一臉的猶豫未決。
「臣見過官家。」蔡京面帶驚慌地說道。
這裏面什麼深意?
最小的七郎蔡脩才七八歲大,再看看蔡京,都六十六歲了。雖然精神頭很好,但年紀擺在那裡,發須花白,皮膚皺巴發黑。
官府在公辦學校之外,鼓勵私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放開。只是必須統一教學大綱和教材,所有的教師和教授必須在國考丙科中試,獲得特事官資格。
到正堂坐定,蔡京讓蔡絛領著蔡鞗和蔡脩來給趙似行禮問安。
這是官家和中樞決不允許的。
聽到這話,蔡卞深深地看了自己兄長一眼。
話里的意思是恭維自己創建了大宋立朝以來罕有的盛世,所以才有他小家的興旺。國盛家才旺,這句話點題。
至於教師和教授在私立和公辦學校的待遇,肯定是有差異的,而且非常複雜。
按理說當不再允許觸及政務,怎麼現在又提出延請自己當學政和圖書部顧問?
趙似一邊在蔡京的引領下,往蔡府深處走著,一邊隨口說道。
蔡京連忙答道:「為國盡忠,是臣等的本分。四郎能隨軍西征,是他的福分,臣絕沒有什麼舍不捨得。」
一般情況下,公辦學校「仕途」有保證,初級、中級、高級、特級教師,以及講師、高級講師、副教授、教授這些「同官階職稱」,可以按部就班地評選上。
小學五年,中學四年,均為國民教育。大學和專科學院三到四年,屬於高等教育。成均、璧雍大學開始嘗試高等教育進一步研修——讀博士,分副博士和博士。
反正一條,不准你回故鄉。
無非就是擔心這些重臣,身負巨大的聲譽和人脈,回到家鄉后把自己一家打造成名門世家。
「元長公,聽說你家五郎、七郎還在龍泉書院里讀書?」
你的兒孫長大了,能做到副郡部級官員,照例處置。要是沒做到三品以上官員,兒孫想去哪裡都行,反正那時的影響力也就那樣,想成為地方名門世家,還缺點火候。
現在也不講什麼免費的義務教育——大宋現在是富足,但還也沒到這個地步。
等到錢掙得差不多,再跳回公辦學校,繼續刷經驗,忙職稱……公辦私立來回橫跳,官府並不禁止。
趙似笑了笑,指著蔡絛問道:「元長公,這和-圖-書是你家四郎?」
「正是。」蔡京連忙應道。
「老臣恭敬不如從命。」
其餘尚書、侍郎,布政使、直隸州級別的大臣致仕,都是在「指定」地方榮休。幾乎就沒有告老還鄉一說。
大宋的教育制度幾經磨合改革,現在基本上定下來了。
「范致虛說,擔心蔡公不願屈就。朕說了,元長公是一心為國的人,不會推辭的。再說了,學政部顧問嘛,看顧諮詢一二,務虛不務實的職位,不怕累著元長公。」
唉,俺們的官家,真不好伺候啊,想得太多了。做事情又不動聲色,等你明白過來,早就入縠多日了。
以前沒有這種規矩和風俗,不過蔡京不會出聲反駁。官家想這麼做,那就是規矩;做得兩三次,就會成為大宋的風俗。
蔡京一眼就認出他來,當今官家趙似。
從章惇到章楶,從許幾到蘇轍,從范純粹到呂惠卿,幾乎所有的致仕重臣,官家都沒有放還回故里。
站在一旁的蔡鞗和蔡脩,臉上閃過詫異。爹爹,剛才好像是你替四哥做出的決定吧,要讓他報考狄襄武士官學院。
「元長公,正旦將至,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要來,朕來給你拜個年,說幾句吉利話。按道理說,正旦過後再來才合適,但正旦到上元節,宮裡宮外的宴席歡慶,脫不得身,還是敢在年前來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