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法海穿越唐三藏

作者:紙筆丹青
法海穿越唐三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百五十章 吾等久修禪法,難道還沒這個耐性聽你講完?

第四百五十章 吾等久修禪法,難道還沒這個耐性聽你講完?

觀音菩薩笑道:「以悟空你的悟性,即便是三界仙佛也少有能及……若只是問你對佛法的感悟,對你來說也是輕而易舉。」
大雷音寺外的尋常僧人就不提了,即便是這大雄寶殿之中的羅漢、菩薩以及諸佛,神情也絕不見好!
菩薩說的也不錯,若單以問答來考校大聖的佛法修為,相對來說也太敷衍了些……
即便是懶憊的八戒,其實在佛法一道上的感悟,也絕對不弱……適才只是故意藏拙。
大聖想了想,提著蒲團一路走到了大殿門口,將蒲團放下,然後坐在了蒲團上。
已經有僧人見大聖又要開口,便下意識去堵耳朵了。
大聖見這大殿頗大,且靈山甚雄,生怕殿外的眾僧聽不見,是提前就運轉了龍族神通——龍吟八音的。
別說是大日如來,即便是如來佛祖與觀音菩薩兩個,都被閃了個空。
「啊——」
本來離殿門挺近的木吒,這會兒已經用眼睛去瞄頂上的窟窿了……但瞄上去的時候,才猛然發現,那後天人種袋竟然還掛在上面,不論是彌勒佛還是大聖,竟誰也不去將它收起來!
走是能走的。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大般若經》其實早在他們師徒上得靈山之前,法海便已經向門下的幾位傳授過了……而他傳授的也不是別家版本,正是「三藏」翻譯過後的經文。
菩薩見了笑問了一句:「你怎麼去了那裡?」
大聖既然開講,自然便有自己的節奏,講經是講經,「大聖雷音」是「大聖雷音」,況且他此刻所講,乃是漢文所作之大般若經初會序,也並非是經文。
「呃——」
一篇簡簡單單,但是卻融匯了寶象國二百年「佛法」之精華的經文,其實在靈山之中並沒有引起什麼波瀾,絕大多數僧人一聽便知道這經文的水準稀鬆平常,不過是凡間僧人撰寫,或許有可取之處,但還被他們放在心上。
「如是我聞!一時——」
藥師佛正在整理自己的袈裟;接引佛雙手合十,已經平復和_圖_書了心境,但雙眸卻在菩薩與佛祖身上不住的打量……大日如來神情最是精彩,雙拳緊握,似乎在說:就是這個味!
能不能走啊?
倒也……有理。
只是大日如來與木吒發覺自己聽了大聖的講經,並沒有出現什麼異樣,一時稍有錯愕,心說:怎麼沒事?
菩薩也似乎當真忘了問他,就此將他忽略了過去……靈山眾僧顯然對八戒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期待,而且大家也很清楚,重頭戲是在孫悟空身上。
大聖也是明知故問,聰慧如他,怎麼可能不知道菩薩打得什麼主意?
大聖雙手合十,回應道:「弟子講經,總要面向諸位……若就在大殿之中,只把個背影示人,似乎有些不大妥當。」
大聖洋洋洒洒將一篇序文講完,然後嘴角噙起了笑意,講經自然先念經之原文。適才之虛是漢話,此番要念正經時,自然要用梵文,而「大聖雷音」要生效,正也是得以梵文誦之——
殿中眾僧聽了,當即就起了興趣,《大般若經》正是此前三十五部大乘真經之一,而這三十五部大乘真經,三藏才取走八日……眼下這孫悟空便已經能講經了么?
才誦六個字不到,觸不及防之下,整個靈山上下,便不知道有多少僧人著了道兒……頓時處處可見見狼狽之僧,只把個靈山弄的一片狼藉。
見眾僧已經準備就緒,大聖開口道:「便先講一部《大般若經》吧。」
大聖只把眼睛向佛祖看過去,卻似乎沒有面對菩薩時的恭敬,佛祖也不見怪,畢竟當年自己一巴掌將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還不準這猴子有點兒火氣?
簡直是造孽啊!
「哈哈哈哈——」大日如來當即捧場,大笑道:「你只管講來就是,這大殿之中數百僧眾,久修禪法,難道還沒這個耐性聽你講完?」
只是自身能夠理解經文,與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講經,還是有所不同的。
場面一時有些混亂,大聖便也只好暫時停下來。
這話m.hetubook.com.com大家都是認同的。
「唔——」
大聖此刻儼然成為了大雄寶殿的中心人物,只見他絲毫不露怯,也並沒有因為幾位僧人的善言,便動了惻隱之心……
甚至還有一些佛眾認為大聖是沒有什麼講經的經驗,有些緊張,因此先打個鋪墊……故而他們還向大聖出言寬慰了幾句。
心知躲不過這一劫的木吒,艱難認命。
此刻遠在地府的諦聽神情萎靡不振,即便是他已經聽過了多次,但依舊次次中招,毫無抵抗之力;灌江口的六耳獼猴更是面色一片蒼白,連忙將神通收斂……六隻耳朵,承受六倍傷害……誰懂啊?
不過我木吒早也準備退出佛門了,便是一會兒半途走了,也不打緊……你身為密教教主,最好有這個耐性留到最後。
什麼叫心有餘悸啊?
觀音菩薩或許是個樂子人,但更是個場面人,師出無名的事兒,她做出來不順手,總是要尋一個正當名目的,故而她扭身向著佛祖請示道:「佛祖,不如就讓悟空在這大雄寶殿,講一場經吧。」
只有少數僧眾已經反應過來了,此番分明就是佛祖與菩薩,聯手齊天大聖一同考驗靈山眾僧。
佛祖揮手,一道佛光掠過,便見靈山之巔上,出現了一尊大聖的虛影,「靈山上下,皆可聽得,但講無妨。」
在大聖誦完《大般若經》第一卷之後。
大聖見菩薩目光終於落在了自己的身上,便起身念了一聲佛號,而後說道:「菩薩,不知菩薩要如何考校俺老孫?」
這會讓他才明白,此前大日如來種種異象的緣由,原來都是因為這「猴子念經」!
他們其實也只是短暫的錯愕,而後想明白了便也不覺著奇怪……畢竟此前悟凈已經向他們展示過了自身佛法之廣博,其中自然也包括這三十五部經文。
況且在靈山之上念一段經,本也是此行的目的之一……如今倒也是非常順利的將此事壓在了最後,否則這一場盛會早就散了場。
「且聽和圖書悟空講經。」
原本師父傳授的《大般若經》,共六百卷。
佛祖見靈山僧眾一個個東倒西歪,連一句完整的經文都沒撐下來,便露出這般糗樣,若說心中不在意,那才是假的。
「肅靜!」
眾僧也在暗中思索,究竟應該用怎樣的方式,讓大聖展現佛法……但大日如來嘴角稍扯了兩下,心說:別折磨了,直接讓他念吧!
「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誠入神之奧府……夫五蘊為有情之封,二我為有封之宅……媲司南之有在,同拱北以知歸,義既天悠,辭仍海溢,且為諸分之本……其有大心茂器,久聞歷奉者,自致不驚不怖。爰咨爰度矣!」
「悟空,你可講得?」佛祖笑呵呵向大聖詢問了一句,但其實他心裏早已經做好了十二分準備,這「大聖雷音」,他也只是以「天耳通」探尋他們師徒蹤跡時,偶爾聽到過幾次……真正當面見識,也是第一遭,即便佛祖頗有些自信,但依舊不敢大意。
靈山眾僧現在只是知道「大聖雷音」入耳之後的威力,但他們如何能知道,即便是施展「大聖雷音」的大師兄,其實也要承受折磨?
十息很快就過去了。
距離大聖最近的,其實也不是旁人,正是阿儺與伽葉。
旁人想什麼,八戒不知道……但八戒在看到大師兄自己化出一道分身去到了靈山之巔之後,便知道大師兄又在挑戰自己的極限了。
八戒念完之後,也不等菩薩問,便拍拍屁股自己回到了蒲團上坐下,心裏暗笑一聲:嘿,老豬我一個廚子,會什麼佛法?
要不是打不過,木吒這會兒真想要把一對兒吳鉤劍削了這大日如來的腦袋……
唯獨八戒心說:不會真有人以為我猴哥耿直,不會用計吧?
大雷音寺外眾僧,已經「全軍覆沒」無一倖免……能在大雷音寺中修行者,似乎還能勉力堅持,只有少數幾個心志不堅的倒頭暈了過去。
由此可見,這位齊天大聖的天賦也當真是不凡,竟當真有此底氣。
此刻他們坐和*圖*書在蒲團上,根本就是坐立難安,大聖明明念出來的是經文沒錯,可卻不知道為什麼,聽在他們的耳中,傳入識海后,就好似有人用鎚子在他們腦袋裡釘釘子……
大聖跨步上前,道:「俺老孫與沙師弟一般,通曉各宗經文,當真講起來,恐不是一時半刻能講完的……卻不知在座的諸位,是否能聽得完?」
大聖也沒有再給他們做心理建設的準備,當即就開口吟誦:「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得真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一旁的孔雀大明王菩薩一邊兒給自己揉著腦袋,一邊兒緩緩向捧在手中的幼鵬渡入法力……見幼鵬復甦過來之後,他向一旁的大日如來一字一句說道:「原來如此!」
甚至於看到那些提前離開靈山,亦或是那些被罰入陰司地府輪迴的羅漢與菩薩們,大聖還覺著有些可惜……
不過大日如來之言,還是引起了眾僧附和。
而此前從大雷音寺取來的《大般若經》原本,則共九百一十六卷……此番大聖所誦念之經文,正是這九百一十六卷《大般若經》。
適才是沒有防備,觸不及防之下初聽大聖念經,也情有可原,可若是此番有了防備,還依舊不成氣候……那就是心志薄弱的問題了。
單論悟性來說,三界中能跟他媲美的,也確實只有寥寥數人,能勝過大聖的,更是少之又少。
大聖剛要開口,忽覺著還有不妥,便向佛祖又請示了一番,問道:「佛祖,俺老孫此番講經,殿外與寺外的僧眾,可能聽得?」
大聖開口,只是短短三句話,便頓時引人入勝。
卻見大聖直接起身,化出一個分身來,跨步出了大殿,縱身上了靈山之巔,將佛祖適才以神通留影此處的虛影驅散,而後盤坐在於此,道一聲:「十息之後,俺老孫會繼續講經,還請諸位收斂心神,莫要懈怠。」
有些老僧心虛的很,這究竟是誰在考校誰啊?和圖書
但決不能第一個走,更不能自己走。
佛祖自然不會拒絕,順水推舟道:「善,既然是菩薩所請,悟空……」
第一卷第一段才念完。
「大般若經者,乃希代之絕唱,曠劫之遐津。」
早有菩薩亦或是佛祖,施展佛光將這些倒地的僧人護住,以防他們在昏迷期間,神魂依舊被大聖雷音所傷。
唔——
又好像無數的螞蟻,在自己的身上爬啊爬,有些更是竟然順著自己的七竅鑽入內臟之中,渾身上下就沒有一處是舒坦的。
殿門外的阿儺與伽葉才爬起來坐在蒲團上,便聽到了佛祖的話……倆人對視一眼,還十分有默契的探頭往大殿內瞄了一眼,見殿中的眾僧已經重整旗鼓,他們自然也不敢怠慢,原本是背對著大殿的他們,這會兒也趕緊轉了個方向。
又見一旁的師父領著幾位師弟已經匯入眾僧班列之中,此刻大殿中央,也確實只剩下了他一個人。
哎對對對——
隨著一聲悶哼,阿儺終於是支撐不住,面朝下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在失去意識之前,他腦子裡就只有一個想法:「這都是報應——」
上首如來佛祖面色莊嚴,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彌勒佛祖雖笑容不改,但若仔細觀瞧,那笑意似乎稍有些僵硬;燃燈古佛本就是一臉的苦相,這會兒面色就更加難看了……
其實不止是《大般若經》,但凡是他修習過的經文,就沒有藏著掖著的,教完一部便接著教下一部,這西行路上十萬八千里,走了十四個寒暑……大聖他們所學之經文,又豈是靈山眾僧能夠知曉的?
孔雀大明王將見幼鵬只是神情稍有些萎靡,並無什麼大礙,便揮動身後五色神光,先將其收起來……看這場面,自己一時半會兒走不了了,但護住這幼鵬還是無什麼大礙的。
但此事的始作俑者之一,便正是他本人,靈山眾僧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也在預料之中。
他見了自己沒提著金箍棒直接打將過來,便是已經三藏教導的一身好涵養了。
「阿彌陀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