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淑女養成功課
到了別業,一通好忙。熙山也是皇家避暑之地,翠微宮正在此處,每年夏天,政府都要搬一大半的人員過來辦公,無數達官貴人悉集於此。山上適合造房子的地方不如平地多,適合造房子又有好景緻的地方就更少一點,所以別業通常沒有府邸大。
阿慶踮著腳尖走過來看了一回,悄悄下去,往香爐里焚了香,鄭琰脫口而出:「百合。」
老成國公死了,范氏還在,吳承業襲爵,大家還是住在一起。兄弟姐妹里年長的都快有孫子了,除了嫁出去的,剩下的還是與大家住在一起。到了鄭瑜丈夫吳熙這輩兒上,光是吳姓男丁的大排行就排到了二十七,他十叔家裡三歲的小堂弟就是二十七郎。
離鄭家別業東院牆往東走二里地,就是成國公家的別業,走親戚那是相當的方便。
「這下你可信了罷?」顧益純看著火爐上翻騰的水花,悠然地問。
某點非種馬奮鬥模式嘛!
前宰相的女兒就像是一片樹葉,落到水面,打了個漩兒,隨著水流又漂出了眾人的視線,沒人再提起她。感覺到母親、嫂子、姐姐不對勁的鄭琰也不知道哪裡不對勁,過了生日,就把這一件事拋到了腦後,照著「淑女養成功課」的要求,學習收拾搬家。她當然是要出城避暑的。
皇帝聽鄭靖業說:「據臣妻說,看到一個演百戲的小娘子,看著像是魏家三娘,臣想總不至於是罷,怎麼就在這時候,來了這麼一個人呢。」
皇帝最不想聽到的就是魏靜淵的名字,虎了臉,鄭靖業識趣地和_圖_書轉移了話題。
這位老夫人鄭琰也見過好多面,這兩年一到夏天熙山避暑之行,鄰居家不免走動,還有在宮裡,范氏也是一品的誥命,鄭琰又與苗貴妃關係好,見面的次數也多。鄭琰彎了彎眼睛:「老夫人越來越精神了。」
杜氏帶著兒媳婦和小女兒一起去看鄭瑜,吳家怎麼說也是有些歷史的人家了,登門拜訪也不能寒酸了,乘著馬車去,一隊四輛車,每個人車邊還跟著幾個僕役,隊伍里不但有人有車,後面還拖著家裡給鄭瑜準備的各種補品。鄭府到吳府統共只有兩里地,這麼一長串的隊伍就得有個百多米,聲勢著實不小。
當下敘禮,互相見面。范氏笑眯眯地對著鄭琰道:「七娘又長高了,更像大姑娘了。」
又有,吳熙出嫁的兩位姑姑,其中一位是他父親的同胞妹子,死了丈夫之後乾脆就帶著一雙兒女到娘家住著了。而吳熙的四叔早亡,也留下的了一個女兒,被王氏養在跟前。范氏還在籌劃著給吳熙的四叔過繼一個兒子。
下面才是入了正題,讓鄭瑜與娘家人說話。鄭瑜一直都在,現在才按次序被慰問,杜氏對王氏道:「你不嫌她聒噪就好,」又問鄭瑜,「現在也是快要做娘的人了該穩重些了吧?」
杜氏四人並婢女們往鄭瑜的小院兒里一站,就顯得擁擠了不少。杜氏四下看看,留意觀察著這裏比去年來的時候的變化,看著擺設等略有增減,沒有什麼不妥,又看鄭瑜房中婢女,也像是老實的樣子,www•hetubook•com•com這才放下心來。
鄭琰得包袱款款去看望姐姐去。
鄭瑜撈過一隻徑尺的扁盒,打開來是一盒子糕點果子,共有八格,每格一樣,招呼鄭琰一起吃:「嘗嘗看,很好吃的。」婢女們有眼色地給杜氏婆媳三人也上了茶點。
鄭瑜有孕不但對於吳家來說是一件大事,對於鄭家來說更是如此。吳家的長男媳婦有了身孕,懷著的是未來的寶貝金孫,意義十分重大。對於家庭人口很少又比較團結的鄭家來說,那就是純關心鄭瑜這個人了。
吳家的別業環境挺不錯,大小與鄭家的彷彿,人卻比鄭家多了不少。除了當家的成國公吳承業及其妻王氏,吳承業的寡母範氏也在。范氏與故去的老成國公育有四子一女,此外老成國公的婢妾們還生了六子四女,吳承業這一輩就有兄弟十個、姐妹五人,吳承業是老大,刨去因為醫療衛生條件夭折了的,活到經結婚的就有八男三女,而結婚有后的有七子二女。
杜氏道:「是我們三娘,今日這樣,正好留她看家。」范氏又嗔著不告訴她這樁喜事。
邢國夫人到訪,吳家大開中門相迎。范氏在正堂坐著,王氏則親自出迎。
又去母親那裡晃了一圈,聽說顧益純也在搬家,看來今天的課是不上了,鄭琰想了想,回來背譜系。
鄭靖業啞然,昨天搬家,四下一團亂,他閨女三下五除二把房裡事情搞定,穩坐釣魚台背譜系——他的子孫們大多在看先賢著作。
現在的情況是她不知道,所以她依舊當
www.hetubook•com•com
她無憂無慮的鄭家七娘。才剛學了一個月不到,尚未進入深奧的內容,估計未來幾年也都是打基礎的階段,這事兒急不來,鄭琰按部就班地跟著顧益純學習。聽到姐姐有了好消息,也表現正常地收拾小包袱去看姐姐。悲劇啊!她的功課里沒有學化妝,先學分辨香氣,據說以後還要學習合香。這也是閑得蛋疼的幾百年世家發明出來的無聊玩藝兒!
熙山原名「西山」,顧名思義,它在京城西邊兒。前朝有一位酸溜溜的皇帝,嫌西山之名過於直白,就改成了現在的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夫妻二人都沉默了。
關氏的姑母與范氏所出之女是妯娌,見了吳氏也叫姑母,與吳家也熟,介面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老夫人就要四世同堂,豈能不精神?」
到了這裏,鄭琰的居所就不是兩進了,只是一個獨門小院兒,景色倒是不錯,卻被勒令不許去水邊,因為危險。指揮著把東西放下:「都不要忙,一人管一樣,誰走路帶風了我罰誰,原來收著哪一處東西的還照原樣放好。」一刻之後,全部放好。
如果鄭琰知道顧益純對她的評價的話,她估計會對這位老師「敬鬼神而遠之」,這貨太邪門了!她是知道鄭靖業的發家史了,如果讓她穿成了少年時期的鄭靖業,估計如果不想被族人欺負死,她也會走差不多的道路。
滿屋子的女人都輕聲笑著。范氏又問:「我們聽說府上三郎亦有喜事?」
明天到皇帝面前,還是略微提一句吧。
到了別業來https://m.hetubook•com.com住,比在城中的空氣自由多了,各家相互之間的走動也頻繁了,鄭琰不希望自己的學習進度因為社交活動而有所耽誤,就更要擠出時間來補充知識。
鄭家在熙川的別業也是相當不錯的,是皇帝抄了一位前高官的,看看鄭靖業沒有像樣的別業,順利就賜下的。既然是高官,別業的地理位置就不壞,難得別業里還有一池數頃的荷花,此時來住正相宜。
杜氏也道:「瑜娘新嫁婦,親家多擔待。」
杜氏嗔道:「就你的嘴兒巧。」
添丁進口是好事,范氏與王氏格外寬容,特意留了時間讓鄭家探親四人組到鄭瑜所居之處說話。吳熙是正子嫡孫,排行老大,鄭瑜在吳家就被稱為「大娘」,夫婦二人因為在宗族裡的特殊地位,還能分到一處獨立的院子。吳熙的十叔一家就與八叔一家擠在一處住,而吳熙那位回娘家住的姑母則帶著一雙兒女跟著范氏住。
在老師和父親口中得到不知是褒是貶的評價,鄭琰依舊照她自己的安排來學習。最近流行的穿越者都是計劃長遠流的,當然是有思想有眼光的好孩子。
鄭琰扶著阿慶的手下了車,關氏特意等著她,領她往前走。杜氏與王氏已經寒暄上了,王氏先笑道:「親家這樣奔波,我們真是過意不去。」
「把他們放到一起讀書是做對了。」鄭靖業自言自語地道。
王氏道:「嘴巧難道不好?有個巧嘴的媳婦伴著,心裏也舒服不是?大娘也會說話,回回說到我心裏,我聽著每每多笑幾次呢。」
王氏對鄭瑜是在滿意與不滿意之間的和-圖-書,她是比較傾向於讓兒子娶個世家女,這樣面子上也好看媳婦的教養也好。吳承業自有考量,吳熙對新婚妻子又比較滿意。范氏一力支持兒子孫子——她也是勛貴出身,年輕的時候議婚,范老爺子也想把她嫁到世家去,未果,她覺得受到羞辱,對於世家總有那麼一點心結在。
過了一會兒,鄭靖業道:「天氣太熱,聖人已經下詔再過三天,都要移到熙山避暑,使人去洒掃別業,我們隨駕啟行。思玄(顧益純字),與我們同行。」
行走上流社會,關係最重要。
這還是當時大家族裡人口比較簡單的,換了顧益純家,情況比這複雜了十倍都不止——他們家現在五世同堂,具體情況大家可以腦補了。
社交活動是不能夠隨便推的,尤其她還受到吳家的邀請,要到吳家的別業去做客——鄭瑜有了身孕,娘家又近,去看看也是常理。作為妹妹,就算在姐姐那裡小住幾天,吳家人也挑不出禮來。
就說了嘛,事先有人打掃,還有什麼需要乾的?不過是把帶來的隨身物品放放好,用得著作出一副很忙的樣子么?
鄭靖業低頭想了一下,這要放在往日也就罷了,他閨女的生日,弄個前丞相的倒霉丫頭過來算什麼事兒?還有,季繁正挽起袖子在朝中準備大幹一場,今天指責這個有失官體、明天勸皇帝不要沉緬女色。鄭靖業知道,季繁私底下在醞釀一件大事,這件事情或許要涉及到魏靜淵,令鄭靖業不得不防。
杜氏改了顏色喜道:「正好,我們家的別業與成國公家的別業離得近,四娘也可多得走動。」